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 成立時間:2021年6月3日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是根據科技部的意見要求,明確由上海市牽頭,協同蘇浙皖三省共建的創新中心。2020年10月,科技部正式批覆同意成立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2021年6月3日,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發展...
2023年5月31日,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上海藍魂聯合創新中心揭牌成立。建設成就 新成立的聯合創新中心將匯聚來自全球產業集群、科研院所以及學術領域等多方資源和智力,依託技術創新與前沿套用,在船舶清潔能源領域探索新路徑,為解決中國能源安全大動脈領域“卡脖子”問題,全面實現船用LNG液貨圍護系統自主可控,加速自主...
2021年6月,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正式發布 2017年11月,科技部制定了《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指引》。檔案明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布局建設20家左右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中心將重點聚焦有望形成顛覆性創新,引領產業技術變革方向,影響產業未來發展態勢,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的領域。主要內容 檔案指出...
重慶人,中共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工學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冶金及材料工程領域專家,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計畫“高性能鎂合金材料”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曾任重慶大學副校長;現任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
長三角碳纖維及複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成立於2022年3月,由常州市人民政府、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共同舉辦。中心聚焦以碳纖維為增強材料的複合材料及其在航空航天、清潔能源、雙碳與可持續發展等5大戰略領域,重點攻克先進碳纖維、高性能與多功能複合材料、全壽命周期評價與循環套用等5...
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定位於實現從科學到技術的轉化,促進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中心以關鍵技術研發為核心使命,產學研協同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產業化,為區域和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技術供給,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培育和發展提供創新服務,為支撐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戰略引領作用。 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既...
1. 制定創新中心建設總體布局和管理制度。2. 批准創新中心的建設、撤銷及名稱、註冊地變更等重大事項。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轉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3. 組織開展創新中心建設運行情況年度報告和績效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動態調整。4. 支持創新中心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推動項目、基地、人才一體化...
共建重大創新基地平台。按照一體化管理運行模式,協同推進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高水平建設,最佳化新型科研機構治理體系,建設若干高水平研發載體,組織一批關鍵技術攻關項目,探索一體化協同的體制機制,構建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的合作網路。積極爭創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打通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
鼓勵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以下簡稱“三省一市”)在科技前沿、共性關鍵技術和公共安全等領域集中優勢科技資源,創新體制機制,共建一批長三角實驗室,支持網路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加快發展。加快建設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圍繞提升重點產業領域技術創新水平,打通重大基礎...
通過創新中心,無錫醫藥生物人才儲備的優勢將進一步釋放,城市對生物醫藥企業的 “錫”引力邁向更高能級。據了解,創新中心啟動後將建設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完善產品測試、標準研發、輻射和帶動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特殊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發展歷史 2021年9月9日召開的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特殊食品)獲批新聞發布...
加強創新鏈與產業鏈跨區域市場化協同合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做強做大,加快培育壯大以高成長性科創企業為代表的創新集群。設立G60科創走廊科技創新獎,發揮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的激勵導向作用。(七)共同建設重大研發平台。加強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支持布局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製造...
長三角綠色製藥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浙江工業大學牽頭,聯合浙江大學、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藥物製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醫學科學院、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等作為核心共建單位,由共同致力於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能力、服務和引領製藥產業轉型升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國際創新機構等...
為高質量推進浙江省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建立健全由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省技術創新中心和省級企業研發機構組成的技術創新中心體系,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於2022年1月14日印發了《浙江省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指引(試行)》。檔案通知 各市、縣(市、區)科技局,各有關高校、科研院所,省級有關單位: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
2022年11月6日,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上海國際醫學技術轉化創新中心”正式揭牌簽約落地。發展目標 上海國際醫學技術轉化創新中心將整合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的科技創新全鏈條服務與華潤醫藥商業集團的行業產業鏈上下游鏈條服務,依託上海及長三角區域的產業地緣優勢,形成“線上+線下”“國際+長三角”“技術交易...
第二條(實施目的)以“科創+產業”為引領,面向國家和長三角區域重點產業發展需求,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布局關鍵技術攻關,促進產學研合作、大中小企業融通,引導以創新聯合體等開放路徑,帶動項目、人才、基地、資金一體化配置,推動重點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第三條(資金來源)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計畫...
到2025年,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達到60個,建成高水平省實驗室10家,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100家。(二)加快完善技術創新中心體系。加快構建由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省技術創新中心、省級企業研發機構等組成的技術創新中心體系。積極爭取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浙江布點,謀劃創建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布局...
研究院將採用全新的管理運行機制,聯合協調全國結構材料領域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多位院士等國內外頂尖科研團隊,以材料產業前沿引領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與套用研發為重點,加大重大關鍵技術源頭供給,打造創新資源集聚、組織運行開放、治理結構多元、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材料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並以之為核心創建國家級...
推動經濟成長動力加快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在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若干國家亟需的基礎科研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科技創新投入進一步增強,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例超過3.7%;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
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建設將整合揚子江流域科教、研發資源與產業力量,探索環保科技成果轉化新機制,將南京環保產業做大做強。2018年是中心的籌建期,主要是組建人才科研團隊,並開展揚子江生態保護的預研工作,初步形成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框架格局。2019年,中心將開始試運行,圍繞新材料、生物技術、新能源和光電技術4個...
2016年4月12日,國務院以國發〔2016〕23號印發《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方案》。該《方案》分指導思想、總體目標、主要任務、改革措施4部分。 主要任務是:建設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轉化平台;實施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實驗室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張江科學城標桿地位加速提升,科學城面積由95平方千米擴大至220平方千米,首輪73個“五個一批”項目陸續建成投用,第二輪82個項目超過半數已完工,第三輪102個項目全面啟動,71個已開工。高能級創新平台加快集聚發展,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掛牌成立,組建上海積體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