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狀細胞病

鐮狀細胞病是一種遺傳性血紅蛋白分子功能紊亂疾患,當血紅蛋白分子暴露在各種環境中,紅細胞血紅蛋白發生聚合,扭曲變形成鐮狀。這種變形允許紅細胞從細胞間通過,導致下游組織營養受損。

介紹,原因,臨床表現,診斷和防治,

介紹

 一類遺傳性疾病﹐異常血紅蛋白S(HbS)所致的血液病﹐因紅細胞呈鐮刀狀而得名。最初見於非洲惡性瘧疾流行區的黑人中。HbS雜合子對惡性瘧疾具有保護性﹐單核吞噬系統將鐮狀細胞連同瘧原蟲一起清除﹐瘧疾不治自愈﹐使HbS雜合子患者得以生存。此病在非洲多見﹐目前美國也不少。鐮狀細胞病可分為HbS純合子的鐮狀細胞貧血(簡稱鐮貧)﹐雙重雜合子兼有HbS和HbA的鐮貧-地中海貧血和鐮貧-HbC病﹐三者都有明顯臨床症狀。另外尚有HbS雜合子的鐮狀細胞特徵﹐基本無症狀。

原因

發病機理:HbA珠蛋白β鏈第6位胺基酸上的谷氨酸纈氨酸所代替後形成HbS﹐HbS有電荷的改變﹐在低氧狀態下溶解度比HbA低5倍。在氧分壓低的毛細血管區﹐HbS溶解度銳減而成半凝膠狀態﹐集合成管狀﹐使紅細胞扭曲成鐮刀狀﹐叫做鐮變。開始鐮變時鐮狀細胞是可逆的﹐經過反覆缺氧則形成不可逆性鐮狀細胞。鐮狀細胞僵硬﹑變形性差﹐不易通過毛細血管而使毛細血管內血流減慢﹐引起組織缺氧﹐加重鐮變過程﹐形成惡性循環。血流緩慢又引起微血栓﹐導致不同部位的劇烈疼痛。鐮狀細胞在毛細血管內遭受機械性損傷﹐容易破壞﹐導致血管內溶血。未被破壞者因含有包涵體容易在脾臟內破壞﹐導致血管外溶血。

臨床表現

症狀常在月齡4個月後胎兒型Hb(HbF)下降﹑HbS上升﹑鐮狀細胞數增多後出現﹐一方面表現為慢性溶血性貧血﹐平時有比較恆定的輕度貧血﹐伴有鞏膜輕度黃染﹐肝臟輕﹑中度腫大﹑嬰幼兒可見脾大﹐隨年齡增長脾臟因纖維化而縮小。當寒冷﹑感染﹑脫水時貧血症狀加重﹑黃染也加深。另一方面由於毛細血管微血栓而引起疼痛危象。嬰幼兒指(趾)﹑手(足)背腫痛多見﹐兒童和成人四肢肌痛﹐大關節疼痛和腰背痛多見。另外尚有劇烈腹痛﹑頭痛﹑甚至昏迷和肢體癱瘓等。嚴重感染時可出現貧血危象﹐表現為急性溶血和脾臟急劇增大﹐可於短期內死亡。偶見再生障礙性貧血危象。長期患病者肝﹑脾﹑腎﹑骨關節﹑皮膚等出現慢性器官損害。患者瘦弱﹑易疲勞﹐易感染各種疾病﹐伴營養不良。鐮貧-地中海貧血的症狀與鐮貧相似﹐鐮貧-HbC的症狀較輕。鐮狀細胞特徵少﹐但可見血尿和低滲尿。

診斷和防治

患者是黑人或與黑人有血緣關係。呈慢性溶血性貧血。兒童和成人患鐮貧時脾臟不大﹐患鐮貧-地中海貧血時則肝脾都腫大。常述全身疼痛。實驗室檢查﹕血塗片可見有核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增高﹐鐮變試驗陽性。Hb電泳發現HbS帶﹐鐮貧時HbS帶在80~97%﹐鐮狀細胞特徵在30%以下﹐均有助於診斷。對黑人的新生兒進行臍血Hb電泳﹐及時發現HbS帶﹐做到早期診斷和治療。由於HbSβ基團缺少一個MstII內切酶切點﹐可藉此特點進行產前診斷﹐對純合子應中止妊娠。  至今尚無根治措施。若患者從小獲得良好的醫療照顧﹐預後可較好。治療的關鍵是增強體質﹑防治感染﹑避免出現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患病時應注意糾正脫水﹑酸中毒以及高滲狀態﹐缺氧時積極輸氧﹔疼痛危象時可套用適量止痛鎮靜藥﹐輸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環﹔應積極搶救貧血危象﹐輸血輸液﹐糾正休克和控制感染。任何嚴重情況或需要進行大手術前可輸血﹐使HbS降至30%以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