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夏、商時屬梁朝域。
東漢永元七年(95年),
漢和帝封平定西域的名將
班超為
定遠侯,縣地為其封邑,置定遠域,亦名平西域、班城。
三國蜀漢章武元年(221年)析
城固縣南部建
南鄉縣,轄今鎮巴、西鄉兩縣地,縣城設在歸仁山,即今鎮巴縣漁渡鎮漁渡壩古城堡,此乃鎮巴建縣之始。
清嘉慶七年(1802年)析西鄉南24地,取“漢定遠侯封邑”之意置定遠廳,其後,鎮巴的
縣級行政區設定即穩定。
民國二年(1913年)廢廳改稱
定遠縣,1916年改名鎮巴縣。
1935年2月紅四方面軍離境長征,陝南縣名消失。
1949年12月17日鎮巴和平解放,1949年12月19日
鎮巴縣人民政府成立。
行政區劃
名稱
| 面積Km2
| 位置及直轄
|
| 174 | 位於鎮巴縣中部。轄3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149 | 位於鎮巴縣南部。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131 | 位於鎮巴縣最南端。轄11個行政村 |
| 132 | 位於鎮巴縣東部。轄16個行政村 |
| 168 | 位於鎮巴縣東部。轄16個行政村 |
| 132 | 位於鎮巴縣東北部。轄10個行政村 |
| 198 | 位於鎮巴縣西南部。轄12個行政村 |
| 120 | 位於鎮巴縣西部。轄17個行政村 |
| 72 | 位於鎮巴縣西南部。轄5個行政村 |
| 98 | 位於鎮巴縣東北部。轄14個行政村 |
| 103 | 位於鎮巴縣中部、東南部。轄11個行政村 |
| 233 | 位於鎮巴縣西北部。轄10個行政村 |
| 127 | 位於鎮巴縣南部。轄12個行政村 |
| 116 | 位於鎮巴縣東北部。轄7個行政村 |
| 144 | 位於鎮巴縣北部。轄6個行政村 |
| 148 | 位於鎮巴縣東南部。轄9個行政村 |
| 102 | 位於鎮巴縣西南部。轄9個行政村 |
| 108 | 位於鎮巴縣西南部。轄5個行政村 |
| 126 | 位於鎮巴縣西部。轄5個行政村 |
| 156 | 位於鎮巴縣西部。轄7個行政村 |
| 134 | 位於鎮巴縣西部。轄6個行政村 |
地理環境
位置
地貌
鎮巴縣地處
大巴山西部,
米倉山東段。
巴山主脊東西橫亘,構成南北兩個地理單元,成為
嘉陵江、
漢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地質構成以褶皺、斷層為主,
喀斯特地貌發育,多溶洞、暗河,地表岩石多為沉積岩和變質岩。境內溝谷幽深,山勢陡峭,相對高差大。最高點-巴山主峰箭桿山海拔2534米,最低點-
巴廟鎮爛柴溝溝口海拔416米,垂直高差2118米。地形以
中山地貌為主,海拔800米以下低山面積占8.4%,平均高度為1231.4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坡緩,北坡陡。25度以上坡度面積占84.4%。不同高度、坡度組合,構成境內多樣的地形地貌。橫跨嘉陵江、漢江兩大水系,有較大河流6條。
氣候
鎮巴縣屬
北亞熱帶,東南季風濕潤區,大陸性較強,氣溫年差較大。平均氣溫13.8℃,無霜期236天,年均降水1250~1350毫米。
人口
1950年,鎮巴縣人口為25786戶129990人(男63784人,女66206)。1951年,西鄉縣楊家河鄉劃入鎮巴縣等原因,鎮巴縣戶口增至31300戶164767人。1990年,鎮巴縣總人口為148022人,年平均增長3610人,除1976年,因上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糧食大幅度減產,鎮巴縣人口減少971人外,其餘每年都有一定幅度增長,但
增長幅度呈下降趨勢。
2006年,鎮巴縣總人口280656人,其中男性人口150566人,女性人口130090人。2006年出生人口3131人,死亡人口3100人,人口自然
增長率為0.11‰,非農人口26794人,占總人口的9.55%,農業人口253862,占總人口的90.45%,
計畫生育率100%。常住人口241100人,其中:城鎮人口57618人,城鎮化水平達23.8%,較2005年提高1.8個百分點。
經濟
農業
1955年,遭受比較嚴重的乾旱、冰雹和暴風雨等自然災害,但糧食總產仍達到5萬噸以上,新修水田4221畝、梯地5760畝,造林4802畝,零星植樹87萬多株,畜牧業亦有較大發展。
1983年鎮巴縣各業重點戶發展到6844戶,占鎮巴縣總農戶的13.2%。其中糧食重點戶2453戶,多種經營種植業1424戶,養植業2084戶,工副業和個體商業服務及其他883戶。
1990年實現
農業總產值7240萬元,多種經營總收入5441萬元,鄉鎮企業收入2967萬元,分別較實行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前的1979年增長85.73%、11.49%和32.72%。
2006年,鎮巴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2776萬元。全年糧食總產量99699噸,糧食畝產157公斤,全年油料總產8550噸。肉類
總產量達29940噸,禽蛋產量2325噸,生豬出欄278040頭,畜牧業產值達2605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的35.8%。林地面積2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4%。
2016年,以工業化理念、市場化方法,加快茶葉、畜牧、魔芋等農業產業化發展,茶園面積由6.8萬畝增加到11.1萬畝,產量由1500噸增加到4125噸,著力打響“高山富硒茶葉”品牌,先後獲得金獎近40個,2016年被評為“中國名茶之鄉”。
工業
鎮巴縣工業種類有機械製造、現代採掘、釀造、建材、食品加工等。
1950年底,鎮巴縣恢復小鐵廠9座,小煤窯7處,毛邊紙廠25家,火紙及皮紙廠100家,織布機150台,織襪機6台,陶瓷廠12家,油坊30處。年產鐵100餘噸、土紙126.2噸、陶瓷3.96萬件。
1990年,鎮巴縣工業產品達19類35種,有全民所有制工業15家,縣屬集體所有制工業10家,區鄉鎮辦工業67家,村辦工業20家、農村合作經營工業62家,城鎮個體工業8家,農村個體工業841家,有固定從業人員7000餘人。工業總產值2865萬元,其中全民工業產值占38.85%,縣屬集體所有制工業產值占10.22%,鄉辦工業產值占26.32%,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占24.61%。
2006年,全部工業總產值30900萬元,增加值8600萬元,較2005年增長2.2%,占鎮巴縣GDP的7.8%。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7419萬元,實現銷售產值7223萬元;產銷率97.36%。規模以上企業主要產品產量:天然大理石建築板材(大理石材)完成162246m
2;
原煤產量139128噸;
水泥41200噸;屈家山錳礦完成產量23000噸、秦川礦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完成產量17647噸。
2016年,預計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31億元、增加值14.6億元,分別是2011年的5倍和4倍。五年完成工業項目投資19.9億元,實施了縣煤礦、袁家壩煤礦、簡池煤礦技術改造。
交通
1956年修建第一條公路——西鎮路,到1984年實現鄉鄉通公路,初步形成以西萬公路為軸,鎮簡、鎮碾公路為骨幹的公路交通網。1990年,鎮巴縣共有各類公路62條938.9公里。
2006年,鎮巴縣公路通車裡程1793公里,等級路429公里,公路通村率91%。鎮巴縣擁有機動車輛達2236輛,貨運周轉量13420萬噸/公里,
客運周轉量8221萬人/公里、貨運量216萬噸、客運量168萬人次。
2016年,建成210國道西鄉堰口至縣城二級公路,將縣城至漢中的車程縮短至2小時。開展“交通提升年”活動,新建公路1000餘公里,全縣行政村通暢率達到96%,五年淨增22%;每百平方公里通車裡程達到74.3公里,高於全市平均水平6.3公里。
資源
林特資源
林地面積371.6萬畝,其中有林地225.86萬畝,灌水林122.68萬畝,疏林地17.76萬畝,
人工造林38.9萬畝。森林覆蓋率44.2%,活立木年生產量18萬立方米。樹種以櫟類、竹類頒布最廣,其次是松、柏、樺。野生竹以林竹主主,其中巴山木竹林49.6萬畝,是亞洲同類竹種中最大的連片野生竹林。林特資源主要有漆、木耳、香菇、核桃、茶葉、桑、桐、棕、果、藥材和野生動植物。其中中藥材資源達236種,被稱為“天然藥庫”。
礦產資源
截止2000年底,已發現各類礦產資源25種,探明或基本探明儲量的12種,其中
金屬礦3種,化工原料礦3種,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4種,燃料礦2種。已開採利用的有:煤炭、板石、鐵礦、硫鐵礦、錳礦、磷礦、鋇礦、毒重石、重晶石、黃粘土、大理石、花崗石等14種。此外鉛鋅廠、鋁土礦、鋇礦、方解石、膨潤土、矽石、鉀礦、石英石、金屬鎂、礬礦等地下資源儲量大、品位高。
社會
教育
民國初期,縣城先後建成高等國小、女子學校、乙種農業學校、簡易師範學校。29年(1940)始建國民學校(公學)。32年(1943)始有中學教育。至35年(1946)鎮巴縣有初級中學1所,學生200名,中心國民學校15所,國民學校165所,學生4932人,占鎮巴縣學齡兒童總數的30%。解放前夕,有國中1所,國小100所,在校學生2132人,教職員270多名。
解放後,1952年,鎮巴縣有中學一所,國中教學班5個,在校學生178人,有國小191所,其中完小16所,初小175所,在校學生12778人。
1960年,中學發展到8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7所)在校學生達1597人,國小442所,其中完小44所、初小398所,在校學生17387人。
1990年,有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11所,學生6750人;職業中學3所、學生384人;完全國小、初級國小619所,學生31274人。
2006年鎮巴縣共有全日制國小266所,在校學生24566人;有普通中學15所,在校學生1438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4%,
九年義務教育率97.9%,高中升學率57.9%,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鎮巴縣高考本科上線639人,比2005年提高14%,綜合上線率71%。
2016年,建成標準化學校21所,完成第一、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13年免費教育、營養改善計畫等政策全面落實。
政治
鎮巴縣縣委領導 | 中共鎮巴縣委書記 | 趙勇健 |
中共鎮巴縣委副書記 | 葉穩太、徐萬平 |
中共鎮巴縣常委 | 程開耀、周永福、馬忠福、魯志文、劉曉峰、楊蜀瑩、楊帆、王孝琴 |
鎮巴縣人大領導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程正銀 |
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譚啟九、林升祥、馬良苹、高顯武 |
鎮巴縣政府領導 | 縣長 | 葉穩太 |
副縣長 | 程開耀、魯志文、劉剛、范英、包繼強 |
鎮巴縣政協領導 | 縣政協委員會主席 | 朱曉玲 |
縣政協委員會副主席 | 屈富國、衡潤全、范欲曉 |
註:以上領導均為現任
衛生
1957年鎮巴縣有聯合診所48個,107人。1958年,區、社醫療單位都可用西藥治病。1958年至1960年,上級先後調來醫學院校大專畢業生30餘人,西醫師增加到66人。
1990年底,鎮巴縣有醫療衛生機構66個,西醫藥技術人員251人,其中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13人,護師36人;主治中醫師6人、
中醫師36人,中醫士137人;中西醫結合診治疾病的醫師有40餘名。
2006年鎮巴縣擁有醫院、衛生院27個,擁有床位519張,每萬人擁有病床數21.4張,較2005年提升了7.8個百分點,衛生技術人數551人(以上不含診所),防疫人員數313人,農村村級醫療網點329個,
鄉村醫生和衛生人員數384人,嬰兒死亡率控制在9.38‰。
文化
民間藝術
小調
有固定詞曲的民歌曲目,一般用平腔演唱,流行於城鄉。曲調平穩細膩,內容以敘事居多,涉及社會生活面廣,歌詞大部分為口頭流傳,如《繡荷包》、《倒採茶》、《
梁山伯與祝英台》等。
花鼓
流傳於鎮巴縣各地,一般隨彩船舞演唱,也有平時以民間小戲形式演唱。大都有固定的唱詞,也有即興演唱。主要曲目有:《新媳婦》、《石匠歌》、《劉黑子》等。
龍舞
春節傳統舞蹈形式之一,俗稱“耍龍燈”,多在夜間表演。用竹片、麻布編組成龍狀,分9至12節,糊以紙,彩繪成龍鱗。耍龍舞時,各節點有蠟燭燈,舞“龍”人用長桿舉起,隨著“龍”頭前持紅
繡球人的引逗,模仿蛟龍游水戲浪,上下翻滾,賓士,以鑼鼓伴奏,使觀眾用燃燒的
竹筒焰火燒不著龍身。
古建築
清淨寺至寶塔
清
光緒五年(1879)建於清淨寺廟門外。今為陳家灘鄉周子埡緩坡耕地中。塔基平面呈六邊型,每邊長1.2米,共七層,中空。每層頂部六角翹首,通高12米,底層正面鑲石碑一通,上書“圓寂恩師印善老和尚覺靈之塔”。另有兩座小石塔,距其10米,呈“品”字而立,形狀相似。
鐵佛關
在今赤北區東南4公里與四川通江縣交界處。清
同治六年(1868)在此依山砌石,築牆為關,因近有佛廟,故名。關長40米,高5米,石牆厚2米,關門上書對聯一幅:“鐵鑄屏藩雄當蜀道,佛降龍虎威鎮秦疆”。
旅遊
古鐘廊
古鐘廊建於2003年,懸掛陳列著從縣內24鄉鎮徵集的古鐵鐘10口,其中從簡池鄉蒿坪寺村徵集回的大鐵鐘體積最大、品位最高、歷史最悠遠,為群鐘之冠。蒿坪寺古鐘,鐵質,南宋
紹定二年(1229)鑄造。鐘高2.25米,鐘口呈波浪狀。鐘口周長4.27米,厚13厘米,重約六噸。鐘體上掩下侈,分三段。1989年,經陝西省鑑定為
國家一級文物。1992年5月27日搬運至鎮巴縣文管所保存。
秦巴深處觀光城
景區位於陝西南部的鎮巴縣城,以人文、俊秀於一體的山水園林觀光城市鑲嵌在大巴山腹地,已成陝南的一顆璀璨明珠。已建成的縣城觀光景點有:閱水廊,翻板水閘,奮進園,文化長廊,錦源廣場,城北花園,班侯園,紅軍園,革命烈士紀念塔,古鐘廊,
革命歷史紀念館等。
特產
鎮巴臘肉
又叫燻肉,是陝南秦巴山區一帶的地產特產。而鎮巴縣的臘肉更是其中的精品。“鎮巴臘肉”之所以名揚陝南,其獨特的醃製工序、選料考究、保存方式、烹飪技術等造就了鎮巴臘肉。鎮巴臘肉利用
自然風吹乾其水份,肉色鮮艷,香味醇正,不哈喉,無煙燻味,在加工過程中保持了原汁水份,食用時無粗糙感,不上火。
鎮巴樹花菜
樹花菜,多年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別名水條,地方俗稱樹花菜、珍珠花,是中國稀有的木本油料、可食用灌木和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嫩葉、嫩梢和花蕾中粗脂肪、總胺基酸和必需胺基酸等營養成分質量分數很高,是一種純天然綠色山野菜。其種子油脂中
亞麻酸和
亞油酸質量分數分別為9.08%和53.83%,具有很高的營養和保健價值,作為保健用油、食用油和化妝品的新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