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陝革命根據地

川陝革命根據地

川陝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1932年12月戰略轉移到四川、陝西交界的大巴山區,在川陝邊區黨組織和廣大勞動民眾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塊蘇維埃區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個大區域。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是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王維舟。1935年3-4月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向川西轉移,放棄了川陝革命根據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陝革命根據地
  • 外文名:Sichuan Shaanxi revolutionary base
  • 相關人物張國燾徐向前
  • :歷史事件
簡介,其他相關,軍事作戰,土地改革,

簡介

川陝革命根據地是在1932年冬,張國燾徐向前等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16000餘人,由鄂豫皖區進入川北,與王維舟率領的當地革命武裝會合,攻下南江通江巴中等縣,開闢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川陝革命根據地範圍包括二十三個縣政權,約六百萬人口,紅四方面軍擴大到五個軍,八萬餘人,1933年成立了中共川陝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被毛澤東主席稱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疆域”,南鄭地下黨組織積極配合紅軍主力開展地土地革命鬥爭,建立了紅江縣和北縣兩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組織,境內留下了中共陝南特委舊址,陝南軍委舊址(陳小平故居),碑壩石刻標語群,壩溪紅江縣第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以及陝南戰役的奇襲貓兒洞,巧奪蟒蛇灘等戰鬥遺址,湧現了陳小平,陳淺倫等一批革命英烈。

其他相關

軍事作戰

1932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部隊被迫退出鄂豫皖根據地,奉命向西戰略轉移,12月經陝南到達川北。12月18日,紅四方面軍抵達通江縣河口場,建立了川陝邊界第一個工農革命政權--赤北鄉蘇維埃政府。此後,在川陝兩省黨組織和王維舟等率領的川東遊擊隊配合下,開始了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艱苦鬥爭。1932年12月下旬,紅軍經過浴血奮戰占領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座縣城及大部分地區,並在這些地區層層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赤江(通江)、紅江(涪陽)、南江、清江(巴中)縣和巴中特別市等蘇維埃政府先後成立,為紅四方面軍在川陝根據地站穩腳跟打開了局面。1933年2月,中共川陝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和川陝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相繼召開,組建了中共川陝省委,並按照《中華蘇維埃憲法大綱》的原則,起草和通過了《川陝省蘇維埃臨時組織法》,成立了川陝省蘇維埃政府,宣告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正式建立。
川陝革命根據地區域圖川陝革命根據地區域圖
1933年5月,紅四方面軍在空山壩大捷中徹底粉碎了蔣介石派遣的四川軍閥田頌堯發動的三路圍攻,攻占了長赤廣元、儀閬、蒼溪江口萬源等7個縣,並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使根據地面積擴大了一倍。
1933年6,中共川陝省委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和紅四方面軍軍事工作會議(即木門會議)先後召開,根據中央指示精神和根據地反圍攻勝利後的新形勢,做出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川陝省黨的任務”、“紅軍與地方武裝”和“組織問題”等決議。決定擴編軍隊,加強政治、軍事和後勤工作。紅四方面軍擴編為4個軍、11個師、29個團,計5萬餘人。張國燾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陳昌浩徐向前任副主席。徐向前為紅四方面軍總指揮。

土地改革

在中共川陝省委的領導下,川根據地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鬥爭,取消了地主階級、封建剝削者的土地所有制,農民分配了土地,奪得了土地革命鬥爭勝利,極大地宣傳、發動了民眾,提高了人民民眾的階級覺悟。1933年2月12日印行的《怎樣分配土地》和1934年12月30日出版的《平分土地須知》以及川陝省工農政府和紅四方面軍的有關土地革命的布告,就真實地反映了當地土地革命的歷史。
1933年8月中旬,川陝省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後,紅軍乘四川軍閥劉湘組織新的"圍剿"尚未就緒之際,迅速開展了儀南、營渠、宣漢三次進攻戰役,攻占了儀隴營山達縣、宣漢、萬源5座縣城。相繼建立了儀隴、閬南、嘉陵、英安、營山、長勝、渠北、達縣、宣漢、紅勝(羅文壩)、城口(萬源大竹河)等蘇維埃政府。根據地擴大到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萬。有綏定、巴中兩道級蘇維埃、23個縣和1個特別市蘇維埃政權。紅軍主力與川東遊擊隊勝利會師,改為紅33軍。紅四方面軍由入川時的15000多人擴大到5個軍,80000餘人。游擊隊、赤衛軍、少先隊、童子團、婦女獨立團等地方武裝,發展到10餘萬人。蘇區擁有自己的兵工廠、被服廠、造幣廠、造紙廠、印刷廠等軍需及經濟設施。同時,建黨建政、土地革命、發展經濟、擁軍支前、文化宣傳教育等工作熱火朝天,革命形勢迅猛發展,成為川陝根據地的鼎盛時期。
1935年1月22日,為了北上抗日,中央電令紅四方面軍:“……以民眾武裝與獨立團,向東線積極活動,鉗制劉敵,應集中紅軍主力向西進攻,……宜迅速集結部隊,完成進攻準備。於最近時間實行向嘉陵江以西進攻。”紅四方面軍為執行中央命令,發動了陝南戰役,調動敵人北移,隨即回師川北,成功的取得強渡嘉陵江的勝利,並乘勝向西進攻,解放了涪江與嘉陵之間的大片土地,有力地策應了中央紅軍北進入川的作戰戰略,為爭取與中央紅軍會師共同北上抗日,紅四方面軍踏上了艱苦曲折的長征征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