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陝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的一個重要根據地。毛澤東稱之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個大區域”。
川陝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的一個重要根據地。毛澤東稱之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個大區域”。
川陝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的一個重要根據地。毛澤東稱之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個大區域”。...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原名王坪紅軍烈士墓,坐落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烈士紀念性建築物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
川陝革命根據地南鄭紀念館館創建於1980年5月,原址在南鄭縣城關鎮南大街,1990年遷往南湖湖心島。川陝革命根據地南鄭紀念館每年接待遊客約一萬人次。南鄭縣人民為川陝...
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是收藏、研究、宣傳川陝革命蘇區革命文物和歷史的專題館。該館坐落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城南南龕山半坡上。2016年12月,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
《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資料集成(套裝共3冊)》匯集了川陝革命根據時期紅四方面軍與川陝蘇區方面的文獻資料,包括文獻、電文、宣傳資料、標語、石刻文獻。對20...
1979年中共陝西省委決定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南鄭紀念館,也是川陝革命根據在陝南唯一的紀念館,川陝革命根據地南鄭紀念館館創建於1980年5月,原址在南鄭縣城關鎮南大街...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為載體,由主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四方面軍...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許世友等在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艱苦歲月中立下了卓越的不朽的功勳,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戰役,1933年2月,國民黨軍以38個團約6萬餘人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圍攻川北紅四方面軍,於18日發起全線進攻。紅四方面軍採取“收縮...
《川陝革命根據地貨幣圖錄》是2010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建新。...... 《川陝革命根據地貨幣圖錄》是2010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建新。[1] ...
川陝革命根據地反六路圍攻戰役,1933年10月初,四川“剿匪”總司令劉湘纖集大小軍閥約20萬人,分6路圍攻川陝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面軍採用“收緊陣地”的方針,以求在...
位置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城東40餘公里的沙溪鎮王坪村。歷史1934年7月,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為了緬懷紅軍將士,在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旁...
《西行壯歌:川陝革命根據地鬥爭史》是2011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四川省博物院。...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四川北部地區粉碎國民黨川軍“六路圍攻”的作戰。1933年11月,四川軍閥劉湘率20萬人,分六路圍攻川陝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面軍8萬餘人...
2016年9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六批新增96處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名單,位於陝西省鎮巴縣的川陝革命根據地鎮巴烈士陵園入列名單。1 ...
《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資料集成(全三冊)》是在2012年11月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
一、二面由張愛萍上將題寫“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碑名和紅四方面軍的軍旗組成;三、四面是江澤民總書記題詞:“長征·豐碑永存”和毛澤東對川陝革命根據地的評價:“...
張明道,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6月生,黨校大學,現任川陝革命根據地舊址(巴中)管理局黨組書記、通江縣民政局黨組副書記,2017年1月任現職,2006年10月任現級。...
(隴)南(部)、營(山)渠(縣)、宣(漢)達(縣)3次進攻戰役的勝利,並與川東遊擊軍會合後,紅軍已達5個軍8萬餘人,川陝革命根據地(亦稱川陝蘇區)也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