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文化遺產》是201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永志、吉平、張文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錫林郭勒文化遺產
- 作者:陳永志,吉平,張文平
- 出版時間:2014年8月1日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ISBN:9787501040438
- 類別:文化類圖書
- 裝幀:軟精裝
《錫林郭勒文化遺產》是201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永志、吉平、張文平。
錫林郭勒文化有著鮮明的遊牧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的特點,是蒙元文化的集中體現。元代金蓮川一帶的發展和上都文明為錫林郭勒文化留下了中華主流文化的印記,而有別於一般的地方文化。元上都遺址在錫林郭勒。元上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並列入國家申報清單彰顯了錫林郭勒文化的世界意義和在中華文化的重要地位。
《錫林郭勒文化遺產》是201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永志、吉平、張文平。內容簡介 陳永志、吉平、張文平主編的《錫林郭勒文化遺產/內蒙古文化遺產叢書》綜述主要是介紹錫林郭勒盟的自然環境、人文歷史以及以往文物考古工作概況等。附錄主要是對錫林郭勒盟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重點...
錫林郭勒盟文化遺產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博物館。歷史沿革 錫林郭勒盟文化遺產博物館始建於2010年,2016年6月正式免費對公眾開放,隸屬於錫林郭勒盟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是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的主題博物館。博物館安防系統於2015年8月安裝完成,2016年12月經相關部門檢驗合格。配備有145台監控攝像,10台...
錫林郭勒盟民眾藝術館 錫林郭勒盟民眾藝術館是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境內的藝術館。非遺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錫林郭勒盟民眾藝術館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民俗“祭敖包”項目的保護單位。
屯滿族文化 99NMⅩ―5哈布圖?哈撒兒祭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包頭市九原區 100NMⅩ―6梅日更召蒙古語誦經包頭市九原區 101NMⅩ―7隆盛莊廟會豐鎮市 102NMⅩ―8科爾沁婚禮通遼市 103NMⅩ―9祭敖包錫林郭勒盟、陳巴爾虎旗、鄂爾多斯市 104NMⅩ―10巴爾虎博服飾與器具陳巴爾虎旗 105NMⅩ―11甘珠爾廟會新巴爾...
活動地點: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明安圖鎮 活動時間:每年6月10日—9月30日 主辦單位:正鑲白旗人民政府、錫盟旅遊局 承辦單位:正鑲白旗旅遊局、文化體育局、文聯 文化傳承 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的保護,傳承人類文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元上都遺址保護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元上都遺址是指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和多倫縣境內的以元上都都城遺址為核心的文物遺存,包括城址、祭祀遺址、墓葬區以及行宮遺址。第...
而且還出口到韓國、日本、法國、蒙古國、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讓傳統蒙古包從錫林郭勒草原走向世界。所獲榮譽 2024年3月,蘇尼特右旗雙利民族手工藝品製作有限公司依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蒙古包營造技藝入選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傳統習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祭敖包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現形式之一。錫林郭勒盟是祭敖包歷史遺存保存較為完整的地區。 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腦包”“鄂博”,意為“堆子”,以石塊堆積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形狀多為圓錐形,高低不等。2006年5月20日,由內蒙古...
近年來,錫林郭勒盟以元上都申遺為契機,在保護傳承以元上都為代表的蒙元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學術研究機構的欠缺制約著元上都文化的傳揚。據了解,元上都研究中心成立後,該中心有關人員將按照《元上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文本》和《元上都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等規範性文本,制定元上都研究的長遠規劃和分年度實施...
近年來,錫林郭勒盟的考古工作者錫林郭勒地區的東烏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西烏珠穆沁旗、正藍旗和多倫縣等地,發現了大量的突厥石人。在隋唐之世,此地一直是突厥人生活的地方,他們遺留下大批的突厥文物,這些石人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了。曾經散落在草原上,如今矗立在文物站內的“突厥石人”。從造型上看,這些...
東烏旗地處四大草原之一的錫林郭勒草原腹地,存有一定數量的勒勒車,種類也比較齊全,具備保護勒勒車製作技藝的條件。傳承人物 白音查乾,男,1939年7月。2009年6月,白音查乾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申報。項目名稱: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保護措施 白音查乾...
2005年,中國和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入選聯合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6年5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Ⅱ-3。2021年5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烏珠穆沁長調)經國務院...
潮爾道(čogur daguu)之“潮爾”,意為“回聲”、“和聲”、“迴響”,是蒙古族一種古老的多聲部合唱形式,僅存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過去,潮爾道是在宮廷王府或隆重的慶典儀式、大型那達幕會上由專門的“王爺的歌手”演唱。表演方式是由一名歌手唱長調形態的旋律聲部,其餘人演唱持續的固定低音,後面有附加的“...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馬頭琴音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對馬頭琴音樂進行了一系列的專項調查和普查工作,對內蒙古馬頭琴音樂目前活態傳承現狀以及傳承譜系、風格流派掌握了基礎數據和第一手資料。如2006年,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首次對全盟...
從整體上看,這些歌曲均屬宴歌範疇,語言精美、思想深刻、蘊含豐富,有很強的儀式象徵意義和較高的藝術性。蒙古族文化是以非物質形態作為主要傳承方式,加之對文化傳承情況的文字記載少而又少,所以,無法具體敘述潮爾道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狀況。至少至清代,潮爾道在錫林郭勒草原已發展到很為成熟的階段,出現了一批...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內蒙古自治區體育總會獲得“蒙古族搏克”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評估合格,內蒙古自治區體育總會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社會影響 2004年8月1日,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