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香江社區

錦繡香江社區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的西部,東接迎賓路、南與南村鎮裡仁洞村相鄰,西至新光快速路、捷運三號線,北鄰漢溪大道、香江野生動物世界、長隆歡樂世界,其中戶籍人口868人,擁有住宅單位有4543套,其中別墅有517套,花園洋房有4026套,是未來廣州市的中央商業區(CBD)與廣州市未來的中央居住區(CLD)中心,規劃中的捷運七號線毗鄰本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錦繡香江社區
  • 社區位置: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
  • 管轄面積:100萬平方米
  • 居住人口:10000人
  • 行政級別:社區
基本概況,社區工作,經濟狀況,特色產業,社區風氣,

基本概況

2007年11月,錦繡香江社區居民委員會成立,2008年2月,錦繡香江社區居委支部會員會成立。2011年度,榮獲“廣州市十大幸福社區”稱號。
錦繡香江社區一直把傳播和諧、培育和諧人際關係作為重要任務,充分發揮創建活動的載體優勢,推動社區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禮讓寬容的人際關係,搭建起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平台,增加和諧因素,化解不和諧因素。要把和諧理念作為社區工作的重要思想方法,堅持民主討論、平等交流、耐心疏導,遇事和民眾多溝通、多商量,避免強制命令,形成和諧的社區文化氛圍。為更好的推動文明、和諧式新社區,我社區每月最後一周的星期六下午,社區都如期舉行和諧論壇(座談會),各部門積極聽取各方意見,為居民們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台。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公民文明素質的提高,社區街坊奉獻社會、關愛他人的熱情日益高漲。活躍在社區的各類志願者,已經成為民眾性創建活動的一支生力軍。錦繡香江長者康樂聯誼會便是我社區最具有代表性的民眾性志願隊伍,這支民眾性志願隊伍凝聚了社區200多名社區長者力量,長者們發揮著他們的餘熱,用飽滿的熱情無私的奉獻精神,參與著我們社區的各種大小社區建設事務中,為社區的年青一代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也影響了他們家庭中的年青成員更為積極的參與到社區文明建設之中。在社區各方的共同促進、努力下,我社區已形成了獨有的社區文化,也將作為社區文化傳統延續傳承下去,並緊密圍繞創建廣州市文明城市為目標,結合自身實際,紮實開展社區的各項工作,朝著建設“幸福、溫馨社區”目標而不斷努力。2011年度,被評為廣州地區花園式居住小區。

社區工作

錦繡香江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 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民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著“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腳踏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發、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等等。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戶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我們還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經濟狀況

錦繡香江社區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萬元,占總收入的27.8%;畜牧業收入128萬元,占總收入的2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0頭,肉牛22頭,肉羊100頭);林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26.1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6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1人(占勞動力的23.3%),在省內務工106人,到省外務工335人。

特色產業

錦繡香江社區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花椒主產業全社區銷售總收入50萬元,占社區經濟總收入11.9%。該社區目前正在發展蠶桑、花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花椒畜牧產業。

社區風氣

錦繡香江社區內治安狀況較好,民風樸實,鄰裡間和睦相處,絕大多數居民愛國守法,熱心公益,如冬季鏟冰掃雪,能自願參加。鄰裡間發生緊急事件(生病等)能熱心相助。居委會一直注重對提高居民素質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尤其是注意心理健康的宣傳教育,引導居民正確認識、理解下崗失業, 從黨和政府對困難群體的關心、照顧和幫助方面去體會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再反思個人應如何愛國,如何替國家排憂解難,樹立新的就業觀念,積極再就業。願望是使居民民眾與政府和諧,大家同心協力,建設好社區、首都、國家。教育、啟發居民在享有自己權利的同時,還要進公民應盡的義務。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提高居民民眾的全面素質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但這是搞好社區各項工作的基礎,一定實實在在堅持下去。 2006年5月10日貼出玉河改造公告,於1個月內完成拆遷工作.涉及社區705戶居民。已於2006年6月底玉河拆遷搬走。 2006年9月雨兒胡同3、5、7號開始微循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