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銀葉粉虱
- 拉丁學名:BemisiaargentifoliiBellows&Perring
- 別稱:白蚊子、白粉虱、白龜神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昆蟲綱
- 目:同翅目
- 科:粉虱科
- 屬:小粉虱屬
- 種:銀葉粉虱
- 英文名:Silverleafwhitefly
- 原產地:未知,可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
- 入侵地:海南、台灣
- 傳播途徑:一般靠風力傳布
外形特徵,消長規律,形態習性,危害,危害範圍,為害特點,防治方法,種群分布,
外形特徵
成蟲:
體黃色,具2對白翅,休息時翅呈屋脊狀,體型較螺旋粉虱小,與溫室粉虱較類似,體長約0.8~1.3毫米。
卵:
橢圓形,晶瑩淡黃綠色。
若蟲:
不規則之長橢圓形,淡黃綠色,扁平,透明。
消長規律
發生消長規律
雲嘉南地區全年發生,雜食性,危害作物達500種以上,以初秋至春末之旱季為高峰期,溫度太高或太低及長期降雨濕度高都不利其生長,以3~6月及9~11月為發生盛期,暖冬及設施內最適其發育,26~28°C為最佳發育溫度,卵期約5日,幼蟲期約15日,成蟲期壽命可達1-2月,完成一世代僅需19~27日。母蟲一生產卵達200~300粒卵,孵化後之若蟲有四齡,一齡有足,尋找適當寄主,二齡以後足退化固著於中老葉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植株養液,羽化後成蟲繼續危害或再飛至其他之新梢葉背組織產卵。成蟲不擅長於距離飛翔,一般受干擾時在植株上端或周圍稍作盤旋後仍回原作物棲息危害,除直接刺吸養液外並傳布病毒病。成蟲及若蟲並分泌蜜露,誘引螞蟻或其他昆蟲來,蟲口密度高時分泌物並可誘發黑煤病,植株葉片或果實上有如灑了一層黑膠水,影響光合作用。
形態習性
粉虱成蟲體長1mm,白色,翅透明具白色細小粉狀物。蛹長0.55一0.77mm,寬0.36一0.53mm。背剛毛較少,4對,背蠟孔少。頭部邊緣圓形,且較深彎。胸部氣門褶不明顯,背中央具疣突2—5個。側背腹部具乳頭狀突起8個。側背區微皺不寬,尾脊變化明顯,瓶形孔大小0.05—0.09×0.03—0.04(mm),唇舌末端大小0.02—0.05×0.02—0.03(mm)。蓋瓣近圓形。尾溝0.03—0.06mm。
危害
危害範圍
寄主範圍非常廣,可危害500種以上之植物,重要之寄主作物有:
為害特點
自1989年入侵台灣,經鑑定確定為新記錄之害蟲,短短几年其蔓延速度快而廣。台灣之園藝作物蔬菜或花卉均受其嚴重危害,可謂超級害蟲。其繁殖能力強,寄主植物廣,除直接刺吸植體養液致生長衰弱外,並傳播病毒病,如南瓜銀葉病,故稱銀葉粉虱。番茄被害則提早落葉,果實硬化畸形,產量降低且無商品價值。若蟲與成蟲分泌蜜露誘發黑煤病,密度高時在葉片或果實上呈黑色,影響作物光合作用。不同類別作物危害特徵如下:
一、葉菜類:刺吸葉片養液致葉片縐縮、黃化、枯萎。
二、根莖菜類:顏色白化、無味、重量減輕。
三、果菜類:提早落葉,傳布卷葉病或斑點萎凋病,果實硬化畸形。洋香瓜成蟲與若蟲分泌蜜露在葉上誘發煤病影響光合作用,果實上如灑了一層黑膠水,失去商品價值。南瓜被害葉脈退色呈銀白色。
四、花卉類:成蟲與若蟲群集於葉背,刺吸養液,致黃化落葉。
防治方法
銀葉粉虱食性雜,繁殖又快,有賴人們共同防治,急速消減,以防農作物等無謂損失。其防治方法有:
一、誘殺法
因成蟲偏好綠色,可利用綠色粘板或水盤誘殺,以降低族群,亦可利用為蟲口密度之偵測及防治上之依據。宜5公尺置一塊,高度以不超過作物l尺為宜。
二、天敵
(二)寄主性天敵:東方蚜小蜂、淺黃恩蚜小蜂、艷小蜂。
三、田間管理
通風不良與日照不足之環境,尤其設施內會助長其族群之增長,宜保持通風。花卉、豆類及蔬果類氮肥不宜施用過量。網室中如密度高時,由下往上噴水,高濕可降低族群及減緩其活動。銀葉粉虱寄主廣,雜草或其他寄主及枯枝廢葉應清除或同時防治,粗放作物如甘薯等因無噴藥,常成為防治的死角。果實套袋亦為極佳之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