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煙粉虱和溫室白粉虱)1~5. 溫室白粉虱成蟲、成蟲前翅、卵、若蟲和蛹; 6~7. 煙粉虱前翅和蛹
成蟲體
雌蟲體長0.91 ± 0.04 mm 翅展2.13 ± 0.06 mm;雄蟲體長0.85 ± 0.05 mm, 翅展1.81 ± 0.06 mm。蟲體淡黃白色到白色,
複眼紅色,腎形,
單眼兩個,觸角發達7節。翅白色無斑點,被有蠟粉。前翅有二條
翅脈,第一條脈不分叉,停息時左右翅合攏呈屋脊狀。足3對,跗節2節,爪2個。
卵
橢圓形,有小柄,與葉面垂直,卵柄通過產卵器插入葉內,卵初產時淡黃綠色,孵化前顏色加深,呈琥珀色至深褐色,但不變黑。卵散產,在葉背分布不規則。
幼蟲
(1~3齡):橢圓形。1齡體長約0.27 mm,寬0.14 mm,有觸角和足,能爬行,有體毛16對,腹末端有1對明顯的
剛毛,腹部平、背部微隆起,淡綠色至黃色可透見2個黃色點。一旦成功取食合適寄主的汁液,就固定下來取食直到成蟲羽化。2、3齡體長分別為0.36 mm和0.50 mm,足和觸角退化至僅1節,體緣分泌蠟質,固著為害。
蛹
(4齡若蟲):
解剖鏡觀察:蛹淡綠色或黃色,長0.6~0.9 mm;蛹殼邊緣扁薄或自然下陷無周緣蠟絲;胸氣門和尾氣門外常有蠟緣飾,在胸氣門處呈左右對稱;蛹背蠟絲有無常隨寄主而異。製片鏡檢:瓶形孔長三角形舌狀突長匙狀;頂部三角形具一對
剛毛;管狀肛門孔後端有5~7 個瘤狀突起。
評價
煙粉虱不同生物型形態特徵極為相似,很難區別,有人用第4齡若蟲後期(或稱“蛹”)上的第4前亞緣毛、尾氣門的蠟緣飾作為區別A型和B型煙粉虱的特徵。A型有61.7%的個體有第4前
亞緣毛,尾氣門的蠟緣飾超出尾毛間寬度,而B型93.8%的個體不具有第四前亞緣毛,尾氣門的蠟緣飾不超出尾毛間寬度。B型煙粉虱為害西葫蘆可形成典型的銀葉病症狀,而非B型煙粉虱為害
西葫蘆則不出現銀葉病症狀。
生活習性
煙粉虱
煙粉虱的生活周期有卵、若蟲和成蟲3個蟲態,一年發生的世代數因地而異,在熱帶和
亞熱帶地區每年發生11~15代,在溫帶地區露地每年可發生4~6代。田間發生世代重疊極為嚴重。在25ºC下,從卵發育到成蟲需要18~30 d不等,其歷期取決於取食的植物種類。椐棉花上飼養,在平均溫度為21ºC時,卵期6~7 d,1齡
若蟲3~4 d,2齡若蟲2~3 d,3齡若蟲2~5 d,平均3.3 d,4齡若蟲7~8 d,平均8.5 d。這一階段有效積溫為300
日度。成蟲壽命18~30 d。有人報導煙粉虱的最佳發育溫度為26~28ºC。煙粉虱成蟲羽化後嗜好在中上部成熟葉片上產卵,而在原為害葉上產卵很少。卵不規則散產,多產在背面。每頭雌蟲可產卵30~300粒,在適合的植物上平均產卵200粒以上。產卵能力與溫度、
寄主植物、地理種群密切相關。
在棉花上每頭雌蟲產卵48~394粒。在28.5ºC以下,
產卵數隨溫度下降而下降。在美國
亞利桑那州,棉花品系的煙粉虱在恆溫和光照條件下,低於14.9ºC時不產卵。煙粉虱的死亡率、形態與植物成熟度有關。有報導稱在成熟萵苣上的煙粉虱一齡
若蟲死亡率為100%,而在嫩葉期萵苣上其死亡率58.3%。在有茸毛的植物上,多數
蛹殼生有背部剛毛;而在光滑的植物上,多數蛹殼沒有背部剛毛;此外還有體型大小和邊緣規則與否等的變化。
煙粉虱對不同的植物表現出不同的危害症狀,葉菜類如甘藍、花椰菜受害葉片萎縮、黃化、枯萎;根菜類如蘿蔔受害表現為顏色白化、無味、重量減輕;果菜類如番茄受害,果實不均勻成熟。煙粉虱有多種
生物型。據在棉花、大豆等作物上的調查,煙粉虱在寄主植株上的分布有逐漸由中、下部向上部轉移的趨勢,成蟲主要集中在下部,從下到上,卵及1~2齡
若蟲的數量逐漸增多,3~4齡若蟲及
蛹殼的數量逐漸減少。
煙粉虱的天敵資源十分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在世界範圍內,寄生性天敵有45種,捕食性天敵62種,病原真菌7種。在我國寄生性天敵有19種,捕食性天敵18種,
蟲生真菌4種。它們對煙粉虱種群的增長起著明顯的控制作用。
寄主
菸草、番茄、番薯、木薯、棉花、十字花科、葫蘆科、豆科、茄科、錦葵科等。
5月上旬部分遷入煙田,溫、濕度適宜,煙粉虱即對菸草造成嚴重為害。秋季又回到蔬菜及雜草上為害。成蟲喜在等斷嫩葉上為害,卵產在葉背。
流行動態
2000年,煙粉虱在我國北方部分省市和廣東省發生嚴重。據調查,河北省自8月上旬開始,煙粉虱在全省爆發,8月14日前後在滄州、衡水、石家莊、廊坊等市區出現高密度種群,檢測密度高達每平方米30-50頭,似煙霧狀,持續半月有餘。在田間,茄子單葉有蟲200-500頭,最高達千餘頭,白選單株蟲量1200頭,黃瓜單株5000頭。衡水、滄州9月份調查,棉田每葉有蟲50頭左右,多的上百頭甚至數百頭。冬季轉移進入棚室為害,保護地黃瓜、番茄、芹菜等作物上蟲量高達百株上萬頭甚至數萬頭。山東省反映煙粉虱發生嚴重,重點在7-8月,主要危害棉田,單葉有蟲10頭左右,人在棉田行走煙粉虱起飛象一層白霧。北京9月煙粉虱在南部地區發生嚴重,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葉菜和雙子葉雜草,對黃瓜、番茄、茄子、甜瓜和西葫蘆的為害,造成損失達七成以上。新疆棉田由於煙粉虱的為害,棉花、棉絮布滿蜜露,纖維受到嚴重污染,煤污病十分嚴重。廣東省反映部分地區煙粉虱大爆發,佛山市植保站調查東郭葉片單葉有蟲100-300頭,多的達1500頭,白瓜上每葉140-320頭,多的達到600頭。
煙粉虱1997年在廣東省東莞發生,並逐年加重,至2000年不少地區大發生。1998年新疆烏魯木齊市的一品紅上發現煙粉虱,隨後在石河子、哈密、庫爾勒、克拉瑪依等地花卉上陸續發生。1999年在吐魯番發現其為害棉花,造成煤污病。在北京,煙粉虱對番茄、黃瓜、茄子、甜瓜和西葫蘆的為害嚴重。由此可見,2000年煙粉虱在我國南北方均有發生。
危害奧秘
主要危害作物: 棉花、菸草、番茄、番薯、木薯、十字花科、葫蘆科、豆科、茄科、錦葵科等。
檢疫分類 內檢(省級、農業)
煙粉虱,學名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屬同翅目,粉虱科。
煙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
入侵物種之一,在入侵過程中對中國以及其他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許多農作物造成毀滅性危害。一項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完成的研究揭示,這一害蟲的交配行為能幫助其入侵土著煙粉虱種群的領地,將危害性不大的土著煙粉虱滅絕並予以取代。
研究人員報告說,煙粉虱的成功至少部分因為它們與土著煙粉虱共存後,繁殖速度更快,它們同時還抑制土著煙粉虱的繁殖率。
這項研究顯示,行為機制在動物入侵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了解入侵過程對害蟲管理很重要,因為這能幫助研究人員就外來害蟲入侵以及取代土著近緣生物的範圍和速度作出準確預警。煙粉虱包括許多不同的遺傳群或“
生物型”。B型煙粉虱可能起源於
地中海—
小亞細亞地區,並且傳播到世界大多數地方,被認為是世界上危害性最大的農業害蟲。伴隨觀賞性植物和其他植物的運輸,該害蟲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入侵到澳大利亞,90年代中期入侵到中國。它通過取食植物汁液和傳播病毒危害多種農作物。
中國杭州市
浙江大學的
劉樹生說:“我們文章中報導的這一入侵害蟲目前正給中國的農業和環境造成很嚴重的破壞。由於中國的農業比許多已開發國家更脆弱,我預計其帶來的損害會更嚴重,而且會持續多年。我們剛做了3天的大田調查,便很痛心地看到由於這個害蟲以及它傳播的病毒的危害,有些種植西紅柿的菜農很可能面臨絕收。”
為了監測B型煙粉虱的行為,在這一害蟲入侵和取代兩個地區的土著煙粉虱的過程中,劉樹生和他的同事分別於2004年到2006年在中國,以及1995年到2005年在澳大利亞,對煙粉虱種群進行了野外系統採樣調查。
他們還進行了種群實驗研究,用籠罩植物的方法模擬取代過程,而且他們設計了一套獨特的錄像系統來觀察和分析昆蟲的運動,以及外來煙粉虱和土著煙粉虱之間的交配互相作用。
文章作者發現了被他們稱為入侵煙粉虱和土著煙粉虱之間的“非對稱交配互作”:當與土著煙粉虱共存時,B型煙粉虱雌成蟲與雄成蟲之間的交配更頻繁,卵子受精率提高,產下更多的雌性後代。而且,儘管B型煙粉虱雄蟲不與土著煙粉虱雌蟲交配,但是它們向土著煙粉虱雌蟲求愛,干擾了土著煙粉虱雄雌性之間的交配。
為害症狀
煙粉虱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導致植株衰弱,若蟲和成蟲還可以分泌蜜露,誘發煤污病的產生,密度高時,葉片呈現黑色,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另外,煙粉虱還可以在30種作物上傳播70種以上的病毒病,不同生物型傳播不同的病毒。煙粉虱對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為害症狀:葉菜類如甘藍、花椰菜受害表現為葉片萎縮、黃化、枯萎;根莖類如蘿蔔受害表現為顏色白化、無味、重量減輕;果菜類如番茄被害表現為果實成熟不均勻,西葫蘆表現為銀葉;在花卉上,可以導致一品紅白莖、葉片黃化、落葉;在棉花上,使葉正面出現褐色斑,蟲口密度高時有成片黃斑出現,嚴重時導致蕾鈴脫落,影響棉花產量和纖維質量。
防治方法
防治要點
(1)培育無蟲苗 育苗時要把苗床和生產溫室分開,育苗前先徹底消毒,幼苗上有蟲時在定植前清理乾淨,做到用做定植的棉苗無蟲。
(2)用麗蚜小蜂防治煙粉虱,當每株棉有粉虱0.5—1頭時,每株放蜂3—5頭,10天放1次,連續放蜂3—4次,可基本控制其為害。
(3)注意安排茬口、合理布局 在溫室、大棚內,黃瓜、番茄、
茄子、辣椒、
菜豆等不要混栽,有條件的可與
芹菜、韭菜、蒜、
蒜黃等間套種,以防粉虱傳播蔓延。
(4)早期用藥在粉虱零星發生時開始噴灑20%
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5%
滅蟎猛乳油1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0%
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5)棚室內發生粉虱可用背負式或機動發煙器施放煙劑,採用此法要嚴格掌握用藥量,以免產生藥害。
(6)對來自熱帶、非洲各島嶼及印度的木薯插條,必須進行滅蟲處理,以防該蟲傳播蔓延。
(7)在整地時候使用微生物製劑深三尺+化學製劑吡蟲啉進行基施,能夠有效預防煙粉虱
防治方法
粉虱具有寄主廣泛,體被蠟質,世代重疊,繁殖速度快,傳播擴散途徑多,對化學農藥極易產生抗性等特點,給對其防治造成很大困難,因而必須採取綜合治理措施。特別是要加強冬季保護地的防治。
1. 農業防治: 溫室或棚室內,在栽培作物前要徹底殺蟲,嚴密把關,選用無蟲苗,防止將粉虱帶入保護地內。結合農事操作,隨時去除植株下部衰老葉片,並帶出保護地外銷毀。種植粉虱不喜食的蔬菜,如芹菜、蒜黃等較耐低溫的蔬菜。在露地,換茬時要做好清潔田園工作,在保護地周圍地塊應避免種植煙粉虱喜食的作物。
2. 物理防治: 粉虱對黃色,特別是橙黃色有強烈的趨性,可在溫室內設定黃板誘殺成蟲。方法是用纖維板或硬紙版用油漆塗成橙黃色,再塗上一層粘性油(可用10號機油),每667m2,設定30~40塊,置於植株同等高度。7~10 d,黃色板粘滿蟲或色板粘性降低時再重新塗油。
3. 生物防治: 麗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是煙粉虱的有效天敵,許多國家通過釋放該蜂,並配合使用高效、低毒、對天敵較安全的殺蟲劑,有效地控制煙粉虱的大發生。在我國推薦使用方法如下:在保護地番茄或黃瓜上,作物定植後,即掛誘蟲黃板監測,發現煙粉虱成蟲後,每天調查植株葉片,當平均每株有粉虱成蟲0.5頭左右時,即可第一次放蜂,每隔7~10 d放蜂1次,連續放3~5次,放蜂量以蜂蟲比為3︰1為宜。放蜂的保護地要求白天溫度能達到20~35ºC,夜間溫度不低於15ºC,具有充足的光照。可以在蜂處於蛹期時(也稱黑蛹)時釋放,也可以在蜂羽化後直接釋放成蟲。如放黑蛹,只要將蜂卡剪成小塊置於植株上即可。
此外,釋放中華草蛉、微小花蝽、東亞小花蝽等捕食性天敵對煙粉虱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美國、荷蘭利用玫煙色擬
青黴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製劑防治煙粉虱,美國環保局在推廣使用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GHA菌株防治煙粉虱。
4.化學防治: 作物定植後,應定期檢查,當蟲口較高時(有的地方,黃瓜上部葉片每葉50~60頭成蟲,番茄上部葉片每葉5~10頭成蟲作為防治指標),要及時進行藥劑防治。每公頃可用99%敵死蟲乳油(礦物油)1~2 kg,植物源殺蟲劑6%綠浪(煙百素)(nicotine+tuberostemonine+toosendanin)、40%綠菜寶(abamectin+dichlorvos)、10%撲虱靈乳油、25%滅蟎猛乳油、50%
辛硫磷乳油750 ml,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500 g,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75 g,20%滅掃利乳油375 ml,1.8%阿維菌素乳油、2.5%天王星乳油、2.5%功夫乳油250 ml,25%阿克泰水分散
粒劑180 g,加水750 L噴霧。
此外,在密閉的大棚內可用敵敵畏等熏蒸劑按推薦劑量殺蟲。
在進行化學防治時應注意輪換使用不同類型的農藥,並要根據推薦濃度,不要隨意提高濃度,以免產生抗性和抗性增長。同時還應注意與生物防治措施的配合,儘量使用對天敵殺傷力較小的選擇性農藥。
地理分布
世界
煙粉虱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主要害蟲,首先報導於1889年,在希臘的菸草上發現,命名為我國的煙粉虱。南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的很多國家均有分布。80年代以前,主要在一些產棉國入蘇丹、埃及、印度、巴西、伊朗、土耳其、美國等國的棉花上造成損失;80年代以後,在蔬菜、花卉上也發現此蟲危害,入葉門的西瓜、墨西哥的番茄、印度的豆類、日本的花卉(一品紅)均遭受嚴重危害。
中國
記載於1949年,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雲南、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陝西和台灣等地,在新疆、河北、天津、山東、北京和山西也已發現,逐年嚴重呈爆發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