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產業是為生命長期健康、幸福實現的各種產業和研究提供的服務;養老產業就一定是通過各種生命研發、科學研究、生產套用提供保持和延續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針對性聯通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養老產業
- 外文名:Pension Industry
- 提出機構:全球養老產業研究中心
- 主要群體:老年人
- 目的:生命長期健康、幸福實現
- 現狀: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過快
- 社會問題:社會普及率差,家庭養老負擔加重
背景簡介,養老產業概念,現狀,問題,政策解讀,發展策略,健全保障制度,發展養老地產,改革創新制度,轉變消費觀念,國際養老產業,國外養老模式,國外養老社區,國外養老設施,美國,日本,歐洲,新加坡,其他養老模式,現有養老模式,綜述,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
背景簡介
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數據是準確的,但按照生命規律我們如果存在,必將面臨進入老年人口階段,所以為了我們,養老產業的科學化設計和準備是全社會重視的重要背景。
養老產業概念
養老產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業,也是從各種具體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托底服務,養老產業是生命存在的服務產業,切忌不可僅僅為滿足部分生命的服務,並且養老產業絕對不可以只針對老年人群,應該是包含和覆蓋老年人群,因為健康生命的延續和簡單
現狀
(1)老年人口基數大
(2)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30%。該過程已開發國家用了100年。
(3)高齡化趨勢明顯
(4)養老服務相對滯後
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絕大部分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足,醫療、文化、體育等服務設施綜合利用率較低,服務覆蓋區域和服務人群有限,服務內容單一 ,社會化專業水平不高。總體上與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問題
(1)社會普及率差
養老產業其實一直是一個不同時期的生命話題,但是生命缺乏的是一個綜合性服務體系,包括意識準備、資源共享準備、需求設計和預測準備,建立龐大的全球化養老產業資料庫是全球養老產業基金公司和旗下的研究中心在未來10年將完成的重大課題和工作。
(3)家庭養老負擔加重
(4)養老方式與實際需求不匹配
政策解讀
我國政府已開始高度重視養老問題,養老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1)十七大《報告》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開篇就指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繼而強調要以“基本養老”為重點,“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特彆強調要“加強老齡工作”。老有所養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政府、社會都在積極支持探索、創新多元化的城市養老模式,解決在創新養老模式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為更好滿足老齡人口的需求做出切實可行的行動。
(2)200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意見的通知,提出指導性意見:一、充分認識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重要意義。二、突出工作重點,明確政策措施。發展養老服務業要按照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的原則,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服務體系。要建立公開、平等、規範的養老服務業準入制度,積極支持以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
(3)全國老齡委聯合民政部等國家十部委發文——《關於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提出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基本原則:第一堅持以人為本;第二堅持依託社區;第三堅持因地制宜;第四堅持社會化方向。居家養老是一項涉及全社會的工作,政府、社會、家庭都要參與,必須採取多種形式,努力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共同做好這項工作。
(4)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透露2009年一系列關係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從2008年元旦起,繼續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幅度要明顯高於前3年每人每月80元的平均水平.不同消費層的老年公寓
發展策略
養老產業雖然有著很高的市場開發潛力,但是處於發展初期,需制定一套系統而規範的發展規劃,協同好方方面面,以實現穩步發展。
健全保障制度
養老產業規範、有序發展離不開完善、健全的養老保障制度。養老產業作為一套市場化運作的產業,其發展尊重市場價值規律。在價值規律之下,老年人享受相關的養老服務,本身或家人支付相應的貨幣,從而使養老產業在微利基礎上實現可持續運作,這需要健全的養老保障制度予以支撐。
發展養老地產
基於當前房地產發展勢頭,結合養老產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養老產業地即養老型社區。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老年人不僅對衣食住行有著更高要求,對健康、環境等亦有要求,尤其精神層面要求更高,而現今的養老地都是普通的小區,養老設施等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設真正符合老年人實際需求的新型養老社區,積極發展養老地,並建立與之相配套的醫療保健室、文化活動站、養生堂、小花園等設施,保障室內陽光充足、自然通風,構建適宜於老年人養老的生態環境。
改革創新制度
對於老年人而言,對健康的需求是最為迫切的,需採取有效的措施促進社區醫療服務嵌入養老產業。在支持和引導下,保障體系要積極參與到養老產業之中,把公益性服務與市場化的養老產業結合起來,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時推動養老產業發展。
轉變消費觀念
國際養老產業
經典案例:英國老年社區特點:配套設施齊全的全齡化大型老年社區
經典案例:丹麥老年住宅特點:環境優美,設計精當
鄉村城市——田園風光般的美麗和寧靜,眾多的莊園點綴廣闊綠野上,開闊的鄉間公路,如畫圖一般的古老的鄉村教堂,獨具丹麥風味的小餐館,構成和諧的生活畫卷。
經典案例:德國的養老社區特點:老年住宅與養老院相結合
社會住宅體系里的老年住宅,內部多為無障礙設計,政府對老人住房採取補貼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產主與民間福利團體簽訂提供服務的契約。該契約可成為房產主獲得建設資金貸款的融資條件。
養老院體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種接近住宅形式的養老院。在規劃上,設計者把社會體系的老年住宅和養老院毗鄰建設,以便在設定服務網點和急救站時,兩者能共用。
國外養老模式
由於有經濟實力的支撐和西方居家形態諸多方面的因素,這些國家養老對策的共同之處是依賴“社會養老”功能:在社會保障體制中,老年人被賦予了獨立生活的經濟能力;在福利設施、服務體系以及居住環境等方面,針對老年人的生理情況,採用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設計。以美國為例,老年人的居住設施大致分為五類:獨立式住宅、老年公寓、養老院、護理院、老年養生社區,每一類輔以相應的服務管理體制。
亞洲國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進入了老年型國家之列。因為有較雄厚的經濟實力,這些國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會福利養老的特點,充分賦予老年人優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於傳統東方家庭觀念的延續,它們還致力於開發家庭養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勵“多代同居”(例如“兩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組屋”等)。
國外養老社區
英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1000萬,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8%,75歲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萬。英國人的平均壽命,男性已增至71歲,女性更是增至77歲。如今英國已出現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貝克斯希爾、海斯汀、伊斯特邦等,這些度假城市風景如畫,退休的老年人紛紛遷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齡人口已占20~50%。面對日益龐大的老年人群,英國是如何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的呢?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英國就將養老問題納入社區,對老年人採取了社區照顧的模式。
社區照顧的主要內容包括:
第二,物質支援(提供食物、安裝設施、減免稅收等)。如,地方或志願者組織用專車供應熱飯,負責為他們安裝樓梯、浴室、廁所等處的扶手,設定無台階通道和電器、暖氣設備等設施,改建廚房和房門等。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護理、傳授養生之道等)。如,保健醫生上門為老年人看病,免處方費;保健訪問者上門為老年人傳授養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癱瘓、營養及幫助老年人預防疾病等。另外,還規定了為老年人提供視力、聽力、牙齒、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務。
第四,整體關懷(改善生活環境、發動周圍資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國出資興辦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社區活動中心,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娛樂、社交的場所。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則由中心定期派專車接送。同時,為幫助老年人擺脫孤獨,促進心智健康,適當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區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鐘點場所——老年人工作室。
社區照顧與傳統的家庭養老和集中院舍養老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它融合了傳統的家庭養老和集中院舍養老之長,更符合人道的原則,更注重對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關懷,使老年人過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質量。
國外養老設施
美國
建築規模大,有各種各樣的俱樂部,開設的課程和組織的活動超過80種以上。代表樓盤:太陽城中心、鳳凰城。
日本
日本的老齡人的生活質量是在良好的社會保險保障體系的基礎上實現的。提供無障礙設施的老齡人住宅產品、具有看護性質的老齡人住宅產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產品。代表樓盤:港北新城。老年人住宅產品與其他租售性質的住宅產品混合設計在一個生活社區內,突出自助自理。
歐洲
新加坡
從國外的以上產品來看,它們建造養老社區的理念、人文關懷的表現都值得我們借鑑。在建造中國特色的養老社區上應考慮兩方面內容:一方面,社區必須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養老設施與硬體配套,社區乃至老人居住的空間必須是特別為老年人設計、符合老年設計規範的居住設施和服務;另一方面,提出適合老人養老的健康環境以及為老年人配套的軟性服務。
其他養老模式
在丹麥,目前最流行是自助養老社區(DIY)。在那裡,老人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約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夥伴住在一起,一塊兒釣釣魚、養養花,共同建設屬於他們自己的家園,獨享的公寓,共享的餐飲、花園,個性化的小手工藝車間、小農場等,老人們只要想到的,在這兒都能得到充分地滿足,他們還可共同租用特別的照料服務,這種社區在哥本哈根郊區每月要1000歐元。
舊的養老方式的打破,意味著為企業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一些國際大公司已經嗅到了世界養老產業發展的巨大商機。一家大型投資(Sanyres Mediterrane)公司計畫沿西班牙海岸建設大型養老社區,將配套建設商場、劇院、醫院、24小時安保等,每月費用在2000歐元左右,將於2008年正式開業,建成後不僅能吸引西班牙老年人,而且能吸引北歐國家眾多喜歡陽光的老人。
異地養老、跨國發展養老產業在歐洲漸成潮流。挪威的卑爾根、奧斯陸、貝魯姆等市已經先後在西班牙南部開設了大型養老公寓,那裡低廉的地產價格,充足的陽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老年人。北歐其它國家的老人到西班牙養老,看中的不僅是那裡自然環境,還有功能齊全的養老設施、良好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保險服務等。與此同時,西班牙的實業家們也盯緊了那些希望來西班牙養老的北歐人的“錢口袋”,異地養老實在是一項互利雙贏的好事情,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企業和老年人所認可。
歐洲養老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不僅僅吸引了歐洲的企業,許多歐美一流的大公司也開始搶灘登入。全美最大的老年人生活服務提供商加國安老院,已在德國開辦9家聯合企業,在英國開辦了15家,正在開發西歐市場。該公司在倫敦附近開設的一家老年公寓,每月的費用雖高達4000英鎊(7917美元),但仍客源不斷,經營業績一路飄升,該公司的股票已經上升了32%。
獨居老人增多,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強盛,多數為私人控股公司所掌握。據歐盟和美國退休者協會2006年的一份報告,在挪威、荷蘭和丹麥,96%的老人獨居,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巨大。在英國,居家養老服務是老齡產業最活躍的一個因素,價值110億英鎊的居家養老服務產業,多數被大公司控制。這個市場在德國也很強盛,目前有10000多家養老院為體弱的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近8年內上升了23%。
在美國,社會非常發達,還是家庭養老為主。真正進入機構養老院的只有20%,其餘都是家庭養老。很多美國老人都有拿著退休金到風景優美、適宜養老的國度、地區養老的人群,如美國的退休老人到佛羅里達、夏威夷、墨西哥海濱購房長住,安度晚年。
在美國一些地方,“以房養老”已被許多美國人認為是一種最有效的養老方式,美國,是“以房養老”模式的鼻祖。許多美國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為了自己養老而購買了房子,然後把富餘的部分出租給年輕人使用,利用年輕人支付的房租來維持自己的退休後生活。由於美國的房屋出租業比較發達,美國人支出的房租大約占個人支出的1/4到1/3,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較可觀的。
企業在養老方面也在做出各種嘗試,松下國際電子公司已經設立了專門的養老院部門,準備在大阪建造一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綜合型養老院。在那裡,老年人可以和機器寵物玩耍,還能通過網際網路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繫。韓國三星等公司也在積極開拓針對不同消費層的老年公寓。
現有養老模式
綜述
家庭養老
中國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國家,長期以來形成了“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養兒防老、家長的主導地位、幾代同堂等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選擇家庭養老的人們,他們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經濟上也比較划算,從社會的角度考慮,家庭養老的社會硬體設施成本幾乎為零。
但家庭養老在新形勢下的脆弱性顯示出其歷史的局限性。現代社會的人際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工作負擔加重,致使家庭養老的人力成本劇增,一般家庭難以承受,贍養者疲憊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問題的出現,家庭養老這一傳統養老方式必將隨家庭結構的變化而逐步向社會養老過渡。
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是指由專門的養老機構(包括福利院、養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臨終關懷醫院等等)將老人集中起來,進行全方位的照顧。正規的養老機構,其日常管理均要嚴格。機構養老是我國重要的養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滿足眾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以北京為例,北京目前共有養老機構340家左右,其中民辦的養老機構約有100家。這些養老機構可以分為三類:國家創辦的國營養老機構,鄉鎮、社區、村、街道辦的集體所有養老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或個人所創辦的民辦養老機構。在這些機構中,進入公立養老院的難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養老院的入住率常年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隊等候入住,城八區的公立養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辦養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張,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更多老人趨向於公立養老院,是出於對“國字頭”的傳統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狀況有所不同,各方麵條件優越的養老機構,入住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