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山森林公園(雲南省會澤縣金鐘山森里公園)

金鐘山森林公園(雲南省會澤縣金鐘山森里公園)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鐘山森林公園位於會澤古城西南端山麓,為會澤十景“金鐘夕照”之一,以古老的松、奇異的石、精緻的亭和美麗的傳說讓人流連往返。金鐘山位於會澤縣城南面,與縣城緊緊相連,也稱“七曲名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鐘山森林公園
  • 地理位置:會澤古城西南端山麓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得名緣由:因其狀如鐘而得名
景點介紹,美麗傳說,宇宙奇石,

景點介紹

金鐘山素有“金鐘夕照”之稱,是會澤(舊稱東川)有名的十景之一。清晨,當會澤縣城還籠罩在霧靄中的時候,金鐘山已迎來了萬道金光。遠遠一看,猶如矗立在煙雲瀰漫的大海中的一個島嶼,別有一番情趣,令人陶醉。
遊人若在此時登上山巔,觀賞日出,更是雲蒸霞蔚,猶入仙境一般。一輪朝陽,冉冉升起,在霧靄的籠罩下,其姿態宛如仙女浴畢,披紗而出,輕飄逸然,美不勝收,鳥瞰山下,更具詩情畫意:遠處青山,一抹而過,逶迤綿亘,細浪翻騰;朵朵白雲,悠然飄過,令人讚嘆不已。當霧藹消退,會澤壩子呈現在面前。只見田野無垠,碧波翻滾,金鐘山麓的縣城房屋,櫛次鱗比,姿態萬千。要是在夕陽西下之時,仰觀金鐘山,那宛如版畫的“夕照圖”,更叫人為之傾倒。
看!一抹夕照,金鐘山金光閃閃,山上的古柏蒼松,向陽的一面呈紫紅色,背陽的一面呈綠黑色,在徐徐山風的吹拂下,左右搖晃,更是五光十色、叫人感到眼花繚亂,動人心弦。會澤人民把金鐘山視為福地。兩百多年前就在山上植樹造林,爾後精心管理,不許砍伐。現在均已成材,且生形獨特,一棵棵宛如皤龍,使得金鐘山更加蔥綠、秀麗。在四害剪除後,會澤縣文化部門多方集資,僅用半年時間,就把過去荒煙蔓草、殘碑斷碣、屋字傾圯的金鐘山修葺一新,並大面積地支砌石坎,增設花台、欄桿。開辦遊藝場所和小賣部出租象棋、撲克、康樂棋、桌球,借閱圖書報刊,出售茶水、糕點等。金鐘山自1981年春節修復開放後,到山上遊玩的人絡繹不絕。
從山腳到金鐘山頂,一共有719級台階,88個平台。山門為木石牌樓結構,歇山頂二重飛檐穿斗建築,三開間,雄偉莊嚴。始建於清雍正五年(1727年)的魁閣,又叫文昌宮,文昌宮正殿明間掛有“天上文衡”匾,兩檐柱上掛有鹹豐四年的木刻楹聯,楹聯內容反映了金鐘山的氣勢恢宏,殿內塑有文昌帝君神像。文昌帝君主管人間福祿、功名。
對廳明間上掛著清代嘉慶年間吳士清書“肇啟文明”四字,當時偏僻落後的東川府,正值改土歸流,流官的進入,帶進了先進的中原文化,開啟了此地的文明進程。這裡有光緒八年間東川知府蔡元燮所撰《東川十景詩》石碑。
晚霞中,金鐘山寧靜幽深,置身其中,真應驗“梵王座下萬株松,俯瞰孤城夕照紅,山水無情人易老,十年舊夢繞群峰。”奇異景觀。

美麗傳說

在民間,金鐘一詞甚有來歷:德高望重的文昌,用鐵鍋把在會澤興風作浪的九條蚊龍扣住,並坐鍋上,年深日久,鐵鍋即變成一座鬱鬱蔥蔥的青山,屹立在會澤縣城的南面。人們便以鐵鍋和金鐘相似為由,取名“金鐘山”。

宇宙奇石

金鐘山有一奇石,名叫宇宙奇石。整個奇石所顯露的圖案,既有歷史、又有文化,既有動物,又有植物,既有天地,又有山水,更有整個宇宙的發展與形成。“雄鷹展翅現名城,龍騰虎嘯訴歷史,改革浪潮出名人,佛光普照呈吉祥,雙鶴交頸表和祥,昨日歷史今日輝煌,熊貓再現輝煌路,銅商文化人心齊,日月同輝萬象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