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衛抗倭之戰,為明永樂年間戰役。
基本介紹
- 名稱:金鄉衛抗倭之戰
- 地點:金鄉衛
- 參戰方:明朝、日本
- 結果:明朝獲勝
- 發生時間 :1417年6月
金鄉衛抗倭之戰,為明永樂年間戰役。
金鄉衛抗倭之戰,為明永樂年間戰役。背景明永樂十五年(1417)六月,倭寇一股侵掠金鄉衛(今浙江平陽南)。過程早已嚴陣以待的當地軍民,英勇抗擊,捕倭數十人(皆日本人),械往京師(今江蘇南京)。廷臣皆議誅之,以正其罪。成祖朱...
抗倭事記 金鄉衛設定前後,倭寇為患金鄉沿海,有三個階段特點:一、洪武五年(1372)至嘉靖廿二年(1543),歷一百七十一年。這時期倭患特點,為“群盜竊海隅為奸利,都是乘不備為亂耳”。抗倭的對策,取劉基的軍衛法,築城置衛以防禦,使海疆有“備”而無“患”。因為倭寇是“乘不備”而擾亂的,所以,這時期...
金鄉衛是浙南閩北的軍事重鎮、抗倭中心,其中置有軍營、辟有校場,供將士駐紮守衛、操練習武。洗馬橋址原是一片廣袤的溪灘。毎當衛城官兵在演練之餘,或在抗擊倭寇榮歸之時,便策馬溪灘、洗刷戰馬、按撫坐騎。。洗馬橋址又是衛城內外軍人百姓、漁民農夫往來耕種、走親訪友、讀書經商的必經之路。但是,一旦大雨過後,...
金鄉城隍廟,修建於明洪武二十年,座北朝南,三進四合院木構建築。由北向南依次是娘娘廟、太子亭、城隍殿、戲台、前殿、門房以及前後天井兩側的廂房和廊道組成。整座建築具有明顯的中軸線。占地面積約1485平方米;原建築面積(不包括天井)約1070平方米。歷史沿革 城隍淵源 據王氏譜載,鎮城隍爺為泰宇公,但只是“有此...
漁寮鄉是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轄鄉,位於蒼南縣東南部,境內有漁寮風景區名勝區,東臨大海,南接霞關,北壤赤溪,西毗馬站。總面積為18.5平方公里。地理條件 漁寮地處沿海。據《平陽縣誌》載,明初以來,倭寇入侵浙閩沿海。洪武20年(1387)信國公湯和奉命於金鄉設衛,建衛城,同時築千戶所於壯士,霧城為其舊址,其...
據《平陽縣誌》載,明初以來,倭寇入侵浙閩沿海。洪武20年(1387)信國公湯和奉命於金鄉設衛,建衛城,同時築千戶所於壯士,霧城為其舊址,其規模與蒲門所相類似,駐有千戶等官15名,旗軍1232名,轄台1處、堠3處,曾在韭菜園村制高點設烽火台,信智設鳳彎堠。海浪城牆,戰旗飛揚,刀光劍影,紅兵抗倭,屢有...
據《平陽縣誌》載,明初以來,倭寇入侵浙閩沿海。洪武20年(1387)信國公湯和奉命於金鄉設衛,建衛城,同時築千戶所於壯士,霧城為其舊址,其規模與蒲門所相類似,駐有千戶等官15名,旗軍1232名,轄台1處、堠3處,曾在韭菜園村制高點設烽火台,信智設鳳彎堠。海浪城牆,戰旗飛揚,刀光劍影,紅兵抗倭,屢有...
據《平陽縣誌》載,明初以來,倭寇入侵浙閩沿海。洪武20年(1387)信國公湯和奉命於金鄉設衛,建衛城,同時築千戶所於壯士,霧城為其舊址,其規模與蒲門所相類似,駐有千戶等官15名,旗軍1232名,轄台1處、堠3處,曾在韭菜園村制高點設烽火台,信智設鳳彎堠。海浪城牆,戰旗飛揚,刀光劍影,紅兵抗倭,屢有...
明洪武年間,東南沿海倭寇猖獗,朱元璋派湯和往浙江沿海抗倭。湯和於洪武十九年至二十(1386年至1387年)年在整個浙江(含今上海)地區修建了59座城堡,並以浙江為主,全國徵兵5萬多人駐守在各城堡內。其中,設定在溫州境內的就有盤石衛、金鄉衛、寧村所、蒲岐所、海安所、沙園所、蒲門所、壯士所(衛、所為當時...
也給清政府自身帶來了重重困難,卻對鄭成功領導的義師並沒有起到多大的威脅和阻擋作用。蒲門的軍事防衛功能在明代抗倭期間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隨著逐漸平定倭患,遷界之後的蒲門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一度作為浙閩交界的文化經濟重鎮的輝煌也不再,很多具有重要價值的歷史資料也在此劫難中被毀,永遠流失。
蒲壯所城,位於馬站鎮附近的蒲城鄉,原稱蒲門所城,屬金鄉衛,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後因霧城的壯士所(城)合併到蒲門所城,遂改稱為蒲壯所城。風景名勝 玉蒼山風景名勝區 玉蒼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蒼南縣西北20千米,南北越8千米,東南跨9千米,總面積74平方千米,景區規劃面積23.5平方千米,由中心...
清代鹽民自發抗倭 清同治年間,有股倭寇駕船在村北海塗上登入,鹽民們高舉手中工具--鐵鍬、水勺、灰箕、扁擔等,齊聲高喊衝過去。倭寇見狀,慌忙上船逃跑。同治十一年(1872),溫州府為表彰老台村鹽民勇敢禦寇精神。嘉獎每戶溫州府正堂燈籠一盞。同年宣告士農工商:“見溫州府正堂燈籠如見知府,庶民不得褻瀆。”...
元末明初,沿海地區常遭倭寇進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任命信國公湯和負責全國的防倭城垣,設金鄉衛,下轄蒲門、壯士、沙園三個千戶所。蒲門所城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築成。明隆慶二年(1568年),壯士所因倭寇登犯難守,遂棄城移併入蒲門所,合稱“蒲壯所”。其後,衛所建置逐步完善,構成...
“蒲壯所城”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抗倭防禦體系,於1996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蒲城原系沿浦灣一角,因潮汐漲落,泥沙淤積,漸成菖蒲、蘆葦叢生的海灘。1500多年前,來此搭寮墾荒的先輩取蒲葉編織為門而得名“蒲門”。為抵禦倭寇侵擾,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首任千戶總駐守夏積在龍山腳下主持修建蒲城...
整個工程貫穿明代,明亡時,只建了三十九座,蒼南金鄉衛便是這第三十九座衛城。蒲壯所城於一九九六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樂亭,老人們還向我們講述著“甩污埕”的故事:明嘉靖三十七年,八百多名倭寇分乘數十艘海船,在瑞安東埔登入,一路燒殺淫掠,氣焰囂張,從梅頭海安所直襲寧村。激烈的攻城...
夜襲平海衛/ 109 “城隍”助戚家軍抗倭/ 111 連江馬鼻與肖石嶺之戰/ 112 水陸六戰六捷/ 115 石竹山猴戰/ 118 鼎邊/ 120 占卜破敵/ 121 解圍仙遊/ 122 仙遊十八戰巷、九尾戰、五百洗的來歷/ 127 大鼓涼傘舞的來歷/ 128 征東糕/ 130 王倉坪之戰/ 131 蔡陂嶺之戰/ 133 平和縣慈惠宮/ 137 蕩平香寮...
據《平陽縣誌》載,明初以來,倭寇入侵浙閩沿海。洪武20年(1387)信國公湯和奉命於金鄉設衛,建衛城,同時築千戶所於壯士,霧城為其舊址,其規模與蒲門所相類似,駐有千戶等官15名,旗軍1232名,轄台1處、堠3處,曾在韭菜園村制高點設烽火台,信智設鳳彎堠。海浪城牆,戰旗飛揚,刀光劍影,紅兵抗倭,屢有...
傳說舊時每早必有濃霧,故澳後村落稱為霧城,即明初抗倭壯士所城(後併入蒲門所城,全稱蒲壯所城),今城基尚存,人們屐履所至,無不激發懷古之幽情。蒲壯所城景點 蒲壯所城(國家級文保單位)是浙南明代抗倭重鎮,位於馬站鎮附近的蒲城鄉。該城原稱蒲門所城,屬金鄉衛,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後因霧城...
義利一致”的學術主張。自明清以來茅竹嶺下走出了一批批名臣政要、文人大儒。明時鹿城人姜準在《岐海瑣談》中說永嘉場“當海之弓(灣),故明之顯仕名室多產於 ”。光是蟄居英橋的王氏一族,就出了十三名進士;有抗倭民族英雄王德,剪除逆藩的名臣王錚,毀家造城的王叔杲;三元及第的王名世……。
如明朝抗倭名臣、兵部尚書胡宗憲,清朝一代巨賈、紅頂商人胡雪岩,徽墨製作大師胡天注,著名茶商胡炳衡;近代著名學者、新文化運動倡導者胡適,中國第一位女農學家曹誠英;現代有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國家部委領導胡海峰,兩院院士洪德元、章基嘉、鞠躬、方榮祥等。榮譽稱號 2019年7月,績溪縣入選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