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城隍廟

金鄉城隍廟

金鄉城隍廟,修建於明洪武二十年,座北朝南,三進四合院木構建築。由北向南依次是娘娘廟、太子亭、城隍殿、戲台、前殿、門房以及前後天井兩側的廂房和廊道組成。整座建築具有明顯的中軸線。占地面積約1485平方米;原建築面積(不包括天井)約107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鄉城隍廟
  • 外文名:Jinxiang Town god's temple
  • 地理位置: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金鄉鎮鳳儀街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占地面積:2000 m
  • 修建時間: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歷史沿革,城隍淵源,劫後重建,建設格局,

歷史沿革

城隍淵源

據王氏譜載,鎮城隍爺為泰宇公,但只是“有此一說,僅供參考“而已。現將王氏譜的原文記錄如下:據王氏譜載,金鄉王氏始祖泰宇公,原系浙江寧波堇縣白塔寺前人。後來平陽縣金鎮(即金鄉鎮)授指揮職,待人接物,指陳時事,皆有儒者之風度。在他年過古稀之時,其同僚為修城牆,欲下達急令,不計代價,要在短時間內修復,以顯政績,泰宇公即審時度勢,主張根據實際情況,勿妨民傷財,以人為本,大大減輕了老百姓之負擔,得到了百姓的擁戴。泰宇公歿,被封為鎮城隍。
金鄉城隍廟
金鄉城隍廟

劫後重建

但在清代順治十八年遷界時,金鄉慘遭劫難,淪為人煙絕跡的草莽之地。城隍廟亦被毀圮,康熙九年展界後重建。1949年解放後,曾一度歸屬於糧管所,做為倉庫。2001年5月,為保護歷史文化,在百姓的一致要求及當地下政府的支持同意下,申報縣府申批後,開始集資修建。城隍廟修建工作人員積極投入,以身作則,任勞任怨,群策群力,在三年之內完成全部任務。至2004年5月全部竣工。

建設格局

城隍廟總體建築宏偉,布局合理,為三進四合院結構。分廟門、兩廂走廊、大殿、再兩廂走廊、後宮。後宮前院中有水池、跨池小橋。前院有古戲台。進廟門左(西首)有“無常”及膝下小鬼,右(東首)為冥師。
經過左右走廊,東首有赤衣(七爺)、西首有白衣(八爺)。民間稱赤衣、白衣為銅山跳。赤衣矮、白爺高。
再進去,有信眾休息長廊(過去是戲台房用地),前有古戲台。其石柱為原物。戲台前有大院落,可作為觀眾看戲之場所。兩邊有左右走廊。再進去有大殿。大殿設有城隍爺及座殿,前有文武判官。再東首有土地公、正元帥;西首有副元帥、太尉。其前面還有左右曹棣(公差)。東西廊設有六部。東西各三位。六部為:吏部、兵部、工部、禮部、刑部、戶部。
城隍大殿之後,稱後宮,有淑德娘娘塑像及座殿,前有太子。左右有童男童女。淑德夫人座殿旁有太子亭。
城隍廟大門右側牆上刻有《樂善施捐揚美德修復衛城城隍廟》碑文。
城隍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