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條件,歷史,人口,旅遊資源,總介:,漁寮風景名勝區,黃金沙灘,景區山地,景區共有旅遊景點68處,經濟發展,總介:,農業,漁業,旅遊業,招商引資,基礎設施,2003年,2006年,社會事業,2003年,2004年,黨建工作,2003年,2003年6月中旬,民政工作,2006年,在財政趨緊的情況下,
地理條件
漁寮地處沿海。據《平陽縣誌》載,明初以來,倭寇入侵浙閩沿海。洪武20年(1387)信國公湯和奉命於金鄉設衛,建衛城,同時築千戶所於壯士,霧城為其舊址,其規模與蒲門所相類似,駐有千戶等官15名,旗軍1232名,轄台1處、堠3處,曾在韭菜園村制高點設烽火台,信智設鳳彎堠。海浪城牆,戰旗飛揚,刀光劍影,紅兵抗倭,屢有戰績,在抗倭鬥爭中有著反侵略愛國主義光榮傳統。正統八年(1443),倭寇進犯壯士城,副千戶王山迎擊犧牲。隆慶初年(1567)壯士所並蒲門所,稱蒲壯所,此處因地處濱海而多霧,遂改壯士為霧城,烽火台屹立山巔,城垣猶存,西門城桶尚在,蔚為壯觀。
歷史
清順治十八年(1661),為防止沿海居民接濟鄭成功,清廷下令遷沿海10里居民入內地,並扦木為界。這時,漁寮居民被逼內遷十里,界外房舍燒毀,移民離鄉背井,男號女哭,四境相聞。至清雍正元年(1723),方有柯、楊兩姓從福建泉州遷居於此,搭寮(草棚)捕魚,繁衍生息,遂稱此地為漁寮。
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7681
|
男
| 3997
|
女
| 3684
|
家庭戶戶數
| 223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7651
|
家庭戶男
| 3969
|
家庭戶女
| 3682
|
0-14歲(總)
| 1675
|
0-14歲男
| 839
|
0-14歲女
| 836
|
15-64歲(總)
| 5150
|
15-64歲男
| 2719
|
15-64歲女
| 2431
|
65歲及以上(總)
| 856
|
65歲及以上男
| 439
|
65歲及以上女
| 417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7577
|
旅遊資源
總介:
大自然賦予漁寮豐富的旅遊資源,景區內的漁寮岙、霧城岙、草嶼山、皇帝礁、七姐妹礁、音樂石、獅頭岩、三折瀑布是蒼南縣濱海——玉蒼山省級風景各勝區的重要旅遊景區,共有自然景觀二十餘處。這裡的大、小兩沙灘,獨具有風光,美境天成,聞名遐邇。至此。可觀山之景,嘗魚之鮮,是觀光、度假、避暑的好去處,是旅遊者的樂園。海浴泛舟,埋沙日浴,尋貝逗樂,訪古城、觀日出。
漁寮風景名勝區
是濱海——玉蒼風景名勝區之一,以黃金沙灘為主,集山光水色之大成,融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具有山清水秀,風清島奇,沙淨水碧的獨特風味,是高品位的旅遊、避暑、休養勝地,可與北戴河相媲美,被稱為“東方夏威夷”。
黃金沙灘
黃金沙灘為主體,兼備奇礁怪洞,集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一體,是以游泳、度假、觀光為主的濱海風景名勝區。漁寮景區共有景點20餘個。
景區山地
自北向南走向,西北青山環抱,蒼松翠綠。盛產糧食、蔬菜、水果,同時又是蒼南縣漁業重鄉,有創匯產品10多種,其中文蛤、梭子蟹、石斑魚等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暢銷日本和港澳地區。淺海養殖條件優越。
宜人的氣候,寬廣的沙灘、奇異的礁石,蔚藍的大海,天然的島嶼,構成獨特的濱海景區特色。
景區共有旅遊景點68處
由黃金海灘、音樂石、十六奇礁、霧城岙等部分組成。1991年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經濟發展
總介:
2003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230萬元,同比增25%,人均收入2027元,同比增2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2006年,漁寮鄉實現社會總產值5501萬元,同比增長12.1%,農業產值544萬元,同比增長20%;漁業產值3980萬元,同比增長15.2%;旅遊業總收入831萬元,同比增長14.3%;人均收入3601元,同比增長39.7%。
農業
2003年,推進五大基地的建設,對地質條件較好的905畝荒山及廢棄的宅基地進行土地整理,鼓勵引導農民發展中草藥和經濟林;增加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總投資136萬元,對全鄉2087畝水田進行了基本農田改造;新建王孫村沿海防海堤100米,蛤蟆頭水庫的啟閉機房;維修了交椅寬水庫外壩。建立《2003年防禦洪、潮預案》,並成立防汛、防旱及地質災害搶險隊,落實建設點和地質災害地的責任制;專題成立抗旱領導小組,依法科學地利用水資源,建造7座水塔,確保2003年特旱時期農業生產的正常秩序;投資93.5萬元完成關頭山地5畝移民點的土地徵用、整理,預計明年6月可完工,能安置移民28戶,110人;扶持擴大海芙蓉基地200畝,水果基地300畝,貽貝養殖園區1000畝,畜牧業基地7000頭,初步形成建基地、成龍頭、帶農民的產業經營模式;舉辦了漁業捕撈與海水養殖、水果種植、西施舌示範養殖等培訓班5期,受訓人員達300人次,逐步提高該鄉青年農民科技水平。發展高效益經濟林900多畝,馬蹄筍100多畝,做好幼林撫育5500多畝以及1300畝退耕還林驗收工作。
2006年,漁寮鄉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大扶持力度,繼續鼓勵和支持山區民眾發展山羊、牛等規模和效益型畜牧業,全力做好動物防疫工作,實現了禽流感防治兩個100%;積極發展高效農業,加強優質特色水果林基地的扶貧建設,開發種植特色水果林基地2856畝,進一步完善森林防火工作責任制,規範出台了森林防火工作實施細則,實現全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發生。同時加快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利用農業服務網路進一步加強市場信息服務、科技服務、銷售服務和政策服務,建立健全農民負擔監督機構,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營造發展效益農業的良好環境。
漁業
2003年,漁業產業結構積極給予調整。2003年春天投入資金120萬元,新建14座毛蝦烘乾廠,提高了蝦皮質量;淘汰了一些體小、質差的老漁船,添置了一大批新漁船,適應了捕撈業作業流動面較大的形勢;4月份舉辦了一期220人參加的漁業科技捕撈培訓班,大大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技能;認真與各漁業村簽定了《2003年度漁船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制定了《漁船事故應急處理預案》,成立漁寮鄉海上治安聯防工作小組,編印了漁寮鄉漁船聯絡通訊錄,把漁業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船、到人,確保漁民生產財產安全。養殖業方面,後槽村400畝南美對蝦獲得高產,第一茬總產85噸,產值204萬元,第二茬有望再獲豐收。荷包田村深水養殖紫菜200畝,試養成功,經濟效益可觀,為該鄉紫菜的深水養殖奠定了良好基礎。但是,因高溫連續,水質變壞,使該村貽貝大面積脫苗死亡,多數養民損失較大。全年全鄉漁業捕養量9720噸,其中加工業增長36.4%,漁民轉產轉業邁入軌道。
2006年,漁寮鄉把漁業生產作為全鄉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嚴格執行縣政府出台的養殖證及海域使用證辦理規定,於5月份前完成了海域圖紙的測畫,為漁寮鄉的海區功能規劃及養殖規範管理奠定了基礎。積極籌備並順利建立了漁寮鄉漁業協會,為加強漁業行業管理,保障漁民合法權益和黨委政府與漁民聯繫等方面,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同時成立了“蒼南縣漁荷水產品養殖合作社”,不斷提高漁業生產的專業化水平。認真抓好14艘漏登漁船換證及107艘漁船檢驗工作,舉辦漁船安全員培訓班,為漁寮鄉的漁業安全生產打下了紮實基礎。加大漁船的技術設備更新投入力度,增強漁船的生產能力,加強淺海養殖園區管理,進一步拓展養殖發展空間。全鄉捕養產量11540噸,產值3690萬元;養殖貽貝1000畝,洋棲菜350畝,文蛤400畝,西施舌300畝。
旅遊業
2003年,堅持“合理規劃為主,適度開發並進”的原則,以爭取多元化投資為動力,加強風景名勝保護、規劃、開發和宣傳,努力改善景區旅遊接待設施,規範風景旅遊管理和服務,利用媒體宣傳和開展文體活動為載體,做好旅遊規劃提檔次;加強景區規範化管理,確保景區遊客的安全;加大保護力度,保證資源持續利用;拓寬籌資渠道,加快景區發展步伐;狠抓環境整治,進一步改善旅遊環境,為漁寮省級風景的旅遊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旅遊發展已初具規模,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得到全面發展。2003年接待遊客量達1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00多萬元,旅遊服務業年創稅收達45萬元。
2006年,漁寮鄉堅持以景區建設為指導,景區的安全和保護為重點,按照“有序利用,逐步實施”的原則,加快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成游步道二期工程,游步道綠化,觀海亭等配套設施建設和岙口排污改建;參加溫州晚報組織的“溫州人最喜歡的十佳景點”評選活動,漁寮景區排名第三位;加強景區安全日常管理,認真開展景區安全生產大檢查,不斷規範旅遊經營行為;積極籌備發展休閒漁業的前期準備工作,來帶動周邊民眾參與服務業的發展,第三產業不斷得到提升。
招商引資
2006年,漁寮鄉積極開拓招商引資渠道,以旅遊開發為主的招商引資工作獲得重大進展,擱置達6年的白宮項目已完成11畝土地的招拍掛工作;漁寮茶苑已開始擴建;航海俱樂部與音樂石山莊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已做好山地賓館(原房管局山莊和規劃中的漁寮賓館)的前期協調工作。
基礎設施
2003年
投入15萬元對霧城等基礎文明示範村亮化、綠化建設,投入14萬元初步完成濱海村通碼頭機耕路一期工程,加大對全鄉改水改廁力度,共投入資金32.5萬元進行改廁,完成崇安村民間路維修、荷包田碼頭停車場、王孫村機耕路維修,關頭村機耕路硬化等,共投入資金19萬元;完成總投資達150萬元的南壟至荷包田康莊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投入22萬元修建灌溉水渠8km,水庫維修15萬元;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籌資50萬元,修建了霧城完小,漁寮中心校198m2校舍。
2006年
漁寮鄉按照“著眼長遠,立足當前,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加大工作力度,順利推進了基礎設施建設。康莊工程建設成效顯著。完成了三墩州至荷包田4.23KM康莊工程掃尾工作;開工穿景公路至王孫2KM砼路面、漁寮至後槽6.43KM、龍魁線至聯盟1.687KM、龍魁線至濱海0.5KM康莊工程,總投資350多萬元。78省道改建征遷等前期工作有序進行。投入3.5萬元對鄉村主要機耕路進行維修,完成環海公路72KM處災害點整治工作。繼續加大農村改水改廁力度,建設沖水式衛生公廁5座,建設水塔3座。維修加固了交椅寬、流源二座水庫和霧城防海堤,新建了崇安、後槽溪堤120米和防海堤100米,修建了王孫、漁寮、聯盟等村的三面光渠道3000米,各項總投放資金達18萬元。“百村整治,十村示範”工程建設得到深化,漁寮村、霧城村整治工作順利通過市級驗收,全面啟動了王孫村、荷包田村的整治工作。積極籌備漁寮引供水工程的前期工作;積極推進生態鄉建設,委託編制《漁寮生態鄉建設規劃方案》,並通過縣級會審,啟動漁寮、王孫生態村建設前期準備工作。
社會事業
2003年
教育工作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中心,加強對全體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加大排危力度,改善辦學條件,調整校網布局,最佳化教育資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教學質量在穩步上升。普及程度全面完成縣定指標,全鄉非文盲率為99.5%。豐富農村民眾文化生活,積極選派節目參加縣首屆文化藝術節,逐步提高農村廣播電視覆蓋率。全面提高計畫生育工作整體水平。2003年1—11月份,全鄉出生66人,符合率96.97%;四項節育手術81例;一次“三查”到站率98.25%,二次“三查”98.10%;流動人口辦驗證率分別達到98.95%和100%。抓好民政福利和救災(救濟)工作;關心弱勢群體和貧困民眾的生活,
2004年
全面做好了作鄉戶低保對象的調查摸底和上報工作,改水改廁農村生活環境改善的工作力度繼續加大;提高鄉村醫療保障水平,全方位地配合抓好駐漁大部隊的海訓後勤保障工作,認真完成冬季徵兵任務及兵役登記。
黨建工作
2003年
抓重點,增力度,深化“民情系列”活動。2003年,為充分了解社情民意,鄉三套班子全年“集體下訪”4次,把關乎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和農民生產生活的“民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2003年12月8日,該鄉還在民情分析會上對一些具有共性、久拖未決的民情進行梳理,進行集中解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案件辦理報告制度。機關幹部會上,該鄉要求上周民情分析會上指定的案件辦理責任人就一周來的民情案件辦理情況進行報告。責任人要報告案件的辦理的具體情況。如:解決了沒有,尚未解決的主要矛盾在哪裡,爭取何時解決。通過報告制度,給駐村幹部和民情責任人施加一定的壓力,從而保證了民眾反映的問題得到及時的、高效和解決。
2003年6月中旬
對村兩委換屆工作進行回頭看。2003年6月中旬,成立領導小組,由黨群副書記帶隊,紀、組、宣、民政負責人密切配合,負責全鄉各行政村要兩委換屆工作的考察、評估。回頭看以個別訪談為主要形式,以村主要幹部的配合情況,幹部個人的德、能、勤、績、廉情況以及村兩委依法開展活動情況等為主要內容。在這次“回頭看”工作中,對1名村支部書記由於組織紀律渙散的原因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並給予限期整改的決定,在村幹部中反響很大。
民政工作
2006年
漁寮鄉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全鄉496戶,626個低保對象進行調查核實,並予以調整,清理了226戶不符合條件的對象,增加了33戶低保對象,修建了敬老院,實施了五保對象的集中供養。
在財政趨緊的情況下
安排4.3萬元資金對困難民眾實行救助。全年發放救災救濟資金26.21萬元,其中救災24.65萬元,醫療救助1.011萬元,海損補助4000元,慈善救助1500元,共救濟救助521戶,1200人。深入開展雙擁活動,認真做好人武工作和優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