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邏輯 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金融發展客觀規律的科學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融的邏輯
- 外文名:The Logic Of FINANCE
- 提出者:陳世清
- 提出時間:2013.1
- 套用學科:金融學
- 適用領域範圍:金融學研究
定義,釋義,同名書籍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
定義
金融的邏輯 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金融發展客觀規律的科學規律。
釋義
金融的邏輯是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與金融學的科學規律。
金融的邏輯是貨幣的邏輯演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的邏輯演化到金融的邏輯是人類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同時金融的概念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在不斷深化。到了知識市場經濟時期,資產運營上升到資本運營,人類經濟成長方式由資產運營為主導上升到資本運營為主導,投融資方式不但有間接投融資而且有直接投融資時,所謂金融,就是資本運營,而資本運營就是投融資,包括直接投融資與間接投融資兩種形式。知識經濟時代金融的邏輯,是資本運營的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資本運營的歷史,是金融的邏輯在時間上的展開。金融的邏輯就是資本運營的邏輯,資本運營的邏輯是資產運營的邏輯的提升。因此金融的邏輯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人類有交易活動時就有的,而是人類經濟成長方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隨著人類經濟成長方式發展的金融的邏輯,就是金融由配置功能向再生功能轉化。
同名書籍內容簡介
《金融的邏輯》是2009年08月01日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發行的金融學研究圖書,作者是陳志武。作品深入淺出地從財富的文化和制度基因談起,從而告訴讀者金融的邏輯是什麼。
《金融的邏輯》探討金融發展和一般市場發展對文化和社會帶來的影響,作者從金融作為“大社會”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時刻關注社會轉型問題,並籍此審視中國社會的傳統與未來。
本書深入淺出地從財富的文化和制度基因談起,告訴讀者: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機之後,金融市場是否會終結?人類社會為什麼要金融市場?金融交易除了讓華爾街、金融界賺錢之外,對社會到底有沒有貢獻、有沒有創造價值?如果有的話,是如何貢獻的?如何創造價值的?金融的邏輯是什麼?
作者密切關注中國社會轉型問題,全面駁斥了市場上流行的《貨幣戰爭》關於金融“陰謀論”的謬論,觀點振聾發聵,再次起到了痛擊時弊清迷局的效果。
作者簡介
2000年,一項頗得全球經濟學家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家排名出爐,在前1000名經濟學家中,有19人來自中國,陳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
2006年,《華爾街電訊》將陳志武教授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陳志武教授擁有國內經濟學術界少見的政治經濟學視野,更為重要的是,他也是國內鮮見的能用現代經濟學和金融學的源流把事情說得很清楚的經濟學家。
“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金融創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治國的金融之道”等觀點啟發了更多人對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經濟的思考。 2008年出版的中文著作《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奮》成為當年度最具影響力的財經讀物之一。其中《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榮獲“2008和訊華文財經圖書大獎”之“年度財經圖書大獎”和“最佳原創學術類”大獎,併入選多家專業媒體評選的2008年度最值得珍藏圖書。
作品目錄
序言:
危機之後,金融市場是否會終結?人類社會為什麼要金融市場?金融交易除了讓華爾街、金融界賺錢之外,對社會到底有沒有貢獻、有沒有創造價值?
第一部分 資本化的邏輯
第一章 中國的錢為什麼這么多?
“流動性過剩”,“錢太多”,這是時下時髦的話題。社會上的確到處是錢!
第二章 為什麼中國錢多了許多人並不感到富有?
為什麼許多人在錢包鼓起來的同時,卻並不一定感到更富有,原因在於市場化發展後“什麼都要錢了”。
第三章 西方的興起是因為掠奪的銀子多嗎?
制度的優劣決定一個國家“錢”的多寡。
第四章 掠奪對西方的崛起貢獻有多大?
國家持久繁榮靠制度,不靠掠奪。
第五章 資本化是美國資本主義的核心精神
美國資本主義的核心精神不僅包括投機,還有它活躍的股票文化。
第二部分 金融的邏輯
第六章 治國的金融之道
決定經濟國策的兩個關鍵要素是國債利率和國家投資回報率,前者取決於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後者取決於國家制度是否有利於市場交易。
第七章 政府有錢不如民間富有
“政府總是缺錢”是否成了民主憲政制度的催化劑?“國富”是否反而給掌權者以壓制民權、踐踏法治的底氣呢?
第八章 中國人的理財前景 56
不管你的財富有多少,理財的問題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保值、增值、養老、保險、在未來和今天的錢之間做合理配置等等,這些都是每個人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第九章 反思高利貸與民間金融 59
除了使民間金融合法化之外,中國目前也有必要建立一種有效的民間借貸利率信息的分布機制。
第十章 中國是否會發生金融危機? 67
在缺乏憲政的社會裡,遍及全國的現代銀行體系、現代證券市場只會為當權者個人和有權力關係的機構方便地提供近似無限的金融資源,最後醞釀成危害全社會的金融危機。
第十一章 金融現代化為何如此艱難? 71
沒有民間金融的自由發展空間,沒有現代法治,就難有現代金融。
第三部分 金融危機的邏輯
第十二章 從美國次貸危機中學到什麼? 75
第十三章 政府為解救危機而持股銀行不是國有化 81
我們不怕看到美國政府、中國政府因為其與市場的邊界發生變化而頻頻介入市場,但我們怕只看到政府權力的擴張,而見不到對權力制約和問責的出現。
第十四章 金融危機之下,美國的借貸消費模式會改變嗎? 85
美國自19世紀末演變而來的、靠借貸消費帶動的增長模式不會改變,其金融資本主義模式也不會終結,在質上不會變,只是在度上會有收縮。
第十五章 消費驅動型模式不會改變 89
中國必須學會游泳,即使要交學費,也應該去學。
第四部分股市的邏輯
第十六章中國股市怎么了? 91
一旦股票跟其上市公司的實際脫離了關係,股市真的只是換了個說法的賭場。
第十七章 從國有銀行A股上市中看到什麼? 93
只要股市還不對民營企業真正開放,培植中國的創新文化要么是一句空話,要么就只能繼續依賴香港和美國的資本市場。
第十八章 資本市場與法治發展的互動 95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廣泛存在操縱業績的現象。這意味著投資者被系統性地欺騙了。
第五部分 文化的金融學邏輯
第十九章 對儒家文化的金融學反思 114
“中庸之道”扼殺的不只是物質文明上的創新能力,而且也激發人們不要在精神資源上有“出眾”的創新突破。
第二十章 儒家“孝道”文化的終結與中國金融業的興起 123
以“孝道”為中心的文化體系將逐漸終結,這一趨勢不會因我們個人的偏好而改變,而是由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所決定。
第二十一章 儒家文化與中國金融發展的滯後 128
證券金融技術和西方制度文化是套餐,要么就不要,要么就全要,而不能像超市購物那樣只挑自己喜歡的。
第二十二章 市場經濟是個人解放的必由之路 138
沒有金融市場,中國人就無法從名分等級秩序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個人無法自由。
最後的話:
發展金融是中國唯一的出路 12
由政府來花別人的錢和老百姓自己花自己的錢,其效果是兩碼事。花自己的錢才心痛,才知道怎么花,才會花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政府替老百姓花錢存在很多的問題。
金融的邏輯 百度貼吧《金融的邏輯》豆瓣陳志武&《金融的邏輯》 豆瓣小組
陳志武新浪部落格
序言
2007年7月,美國出現次貸危機。到2008年秋,次貸危機進一步演變成全方位的金融危機。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之後,美國的金融危機不僅裂變成全球金融危機,而且轉變成十足的經濟危機。對全球經濟形成嚴重衝擊,給多國帶來失業大增、政治動盪的嚴峻挑戰。
在這種時候,我們自然想知道: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機之後,金融市場是否會終結?人類社會為什麼要金融市場?金融交易除了讓華爾街、金融界賺錢之外,對社會到底有沒有貢獻、有沒有創造價值?如果有的話,是如何貢獻的?如何創造價值的?金融的邏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