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訊息。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股市
  • 別稱:中國股票市場
  • 試點時間:1989年
  • 地區:中國
  • 交易規則T+1交割,T+1交收
  • 包含股票種類:A股、B股
  • 特點: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
交易規則,股市特點,股市術語,大事記錄,股市階段論,成長階段論,周期循環論,相關問題,相關信息,面臨困境,

交易規則

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如今,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漲跌幅限制為5%)

股市特點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例如比較顯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氣、吉林化工,由於其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較少,因此只動用少量的資金影響這兩隻股票,就能形成對指數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後,中國證監會逐漸提出要解決國有股的不能流通問題,要盤活國有資產,曾先後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於在當初的上市發行環節,流通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購買了流通股,而出台的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以走熊而對“國有股減持”的改革作出市場反應。後迫於市場的壓力,中國證監會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的改革。
然而在2005年,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其實質仍然是國有股減持,不同的是,這一改革以消除股權分置為目標,連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進來,由此引發了市場極大的不認同。
市場對股權分置改革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
因而在2011年,中國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冠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到幾年前的原點2228點。

股市術語

開盤價:指每天成交中最先的一筆成交的價格。
收盤價:指每天成交中最後的一筆股票的價格,也就是收盤價格。
成交數量:指當天成交的股票數量。
最高價:指當天股票成交的各種不同價格中最高的成交價格
最低價:指當天成交的不同價格中最低成交價格。
升高盤:是指開盤價比前一天收盤價高出許多。
開低盤:是指開盤價比前一天收盤價低出許多。
盤檔:是指投資者不積極買賣,多採取觀望態度,使當天股價的變動幅度很小,這種情況稱為盤檔。
整理:是指股價經過一段急劇上漲或下跌後,開始小幅度波動,進入穩定變動階段,這種現象稱為整理,整理是下一次大變動的準備階段。
盤堅:股價緩慢上漲,稱為盤堅。
盤軟:股價緩慢下跌,稱為盤軟。
跳空:指受強烈利多或利空訊息刺激,股價開始大幅度跳動。跳空通常在股價大變動的開始或結束前出現。
回檔:是指股價上升過程中,因上漲過速而暫時回跌的現象。
反彈:是指在下跌的行情中,股價有時由於下跌速度太快,受到買方支撐面暫時回升的現象。反彈幅度較下跌幅度小,反彈後恢復下跌趨勢。
成交筆數:是指當天各種股票交易的次數。
成交額:是指當天每種股票成交的價格總額。
最後喊進價:是指當天收盤後,買者欲買進的價格。
最後喊出價:是指當天收盤後,賣者的要價。
多頭:對股票後市看好,先行買進股票,等股價漲至某個價位,賣出股票賺取差價的人。
空頭:是指變為股價已上漲到了最高點,很快便會下跌,或當股票已開始下跌時,變為還會繼續下跌,趁高價時賣出的投資者。 漲跌:以每天的收盤價與前一天的收盤價相比較,來決定股票價格是漲還是跌。一般在交易台上方的公告牌上用“+”“-”號表示。
價位:指喊價的升降單位。價位的高低隨股票的每股市價的不同而異。以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例:每股市價末滿100元 價位是0.10元;每股市價100-200元 價位是0.20元;每股市價200-300元 價位是0.30元;每股市價300-400元 價位是0.50元;每股市價400元以上 價位是1.00元;
僵牢:指股市上經常會出現股價徘徊緩滯的局面,在一定時期內既上不去,也下不來,上海投資者們稱此為僵牢。 配股:公司發行新股時,按股東所有人參份數,以特價(低於市價)分配給股東認購。
要價、報價:股票交易中賣方願出售股票的最低價格。
行情牌: 一些大銀行和經紀公司,證券交易所設定的大型電子螢幕,可隨時向客戶提供股票行情
盈虧臨界點:交易所股票交易量的基數點,超過這一點就會實現盈利,反之則虧損。
填息除息前,股票市場價格大約等於沒有宣布除息前的市場價格加將分派的股息。因而在宣布除息後股價將上漲。除息完成後,股價往往會下降到低於除息前的股價。二者之差約等於股息。如果除息完成後,股價上漲接近或超過除息前的股價,二者的差額被彌補,就叫填息。
票面價值:指公司最初所定股票票面值

大事記錄

股票市場發展大事記錄:
1984年7月,北京天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股份制也由此開始進入了正式試點階段。
1986年9月26日,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檯——靜安證券業務部的開張,標誌著新中國從此有了股票交易。新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西路1806號靜安證券業務部正式掛牌買賣,當天上市的100股股票不到一個半小時即被搶購一空。
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會見紐約證交所董事長約翰·范爾霖,並向其贈送了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股股票。
1990年3月,政府允許上海、深圳兩地試點公開發行股票,兩地分別頒布了有關股票發行和交易的管理辦法。
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2月25-30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畫的建議》,強調要“逐步擴大債券和股票的發行,嚴格加強管理。發展金融市場,鼓勵資金融通,在有條件的大城市建立和完善證券交易所,並形成規範的交易制度。”這將證券市場的發展列入國民經濟發展計畫中,從而肯定了證券市場應有的地位。
1992年1月18-2月21日,鄧小平同志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表重要談話。鄧小平在講話中指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
1992年1月19-23日,鄧小平同志視察深圳,在了解了深圳股市的情況之後,鄧小平同志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
1992年2月11日,國家主席楊尚昆視察上海證券交易所。
1992年5月,《股份公司規範意見》及13個配套檔案出台,明確規定在我國證券市場,國家股、法人股、公眾股、外資股四種股權形式並存。
1992年9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視察深圳時表示:“股票上市的信心和決心堅定不移,深圳和上海要辦成全國的股票交易中心,為全國服務。”
1992年10月12-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江澤民總書記在會上作了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工作報告。該報告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提出要積極培育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的金融市場。
1992年12月17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巨觀管理的通知》,它是在證券市場短期內出現深幅調整和劇烈震盪的背景下發出的,是中國第一個有關證券市場管理與發展的比較系統的指導性檔案。 《通知》內容涉及理順和完善證券市場管理體制;嚴格規範證券發行上市程式;1993年的證券發行問題;進一步開放證券市場;抓緊證券市場法制建設;研究制定證券市場發展戰略和規劃,加強證券市場基礎建設;加強證券市場管理,保障證券市場健康發展七個方面。 《通知》的發布標誌著中國證券市場的管理進入規範化軌道。
1992年底,“紅廟子”(成都一條街道的名稱)自發地出現了一個買賣內部職工股等未上市股票的市場,被稱為“紅廟子市場”。當時,來自深圳等地的大戶們在此大筆收購四川省內公司發行的尚未到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的股票,使這些股票的價格紛紛上漲。有人形容,“你在紅廟子市場這頭買了股票,剛走了200米,你的股票就翻番了”。1993年3月初,每天有數萬人次在這裡交易,幾乎所有四川境內(除重慶外)的公司。所發行的股票、內部股權證,都陸續進入自發交易市場,甚至債券、股票認購收據都在市場上“炒”,交易品種最多時達70~80種。1993年5月,政府開始干預,採取了一些禁止該種形式交易的措施,成都“紅廟子市場”被取締。
1994年6月17日,國務院頒布《九十年代國家產業政策綱要》,明確指出,今後股票、債券發行要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產業。
1995年3月,證券市場在發展4年多以後正式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1995年9月25-28日,中共中央十四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堅持以間接融資為主,適當擴大直接融資”,“積極穩妥地發展債券和股票融資”,“對銀行、信託、保險和證券業實行分業經營,依法管理。”“建議”已將證券市場納入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計畫。
1995年12月19日,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在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黃菊陪同下視察上海證券交易所,提出指導證券市場當前工作和未來發展的“法制、監管、自律、規範”八字方針。
1996年4月1日,國務院批示證券市場要“穩步發展,適當加快”。
1996年10月起,管理開始變調,連連發布了後來被稱為“十二道金牌”的規定,大致有:《關於規範上市公司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關於堅決制止股票發行中透支行為的通知》;《關於防範動作風險、保障經營安全的通知》;《關於嚴禁操縱信用交易的通知》;《證券經營機構證券自營業務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的通知》;《關於嚴禁操縱市場行為的通知》;《關於加強證券市場稽查工作,嚴厲打擊證券違法違規行為的通知》;《關於加強風險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通知》等。
1996年12月13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鑒於當前我國證券市場發展過熱問題十分突出,為引導證券市場健康發展,國務院決定: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的風險宣傳;增加市場供給;摘要公布《國務院批轉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整頓金融秩序嚴格控制貨幣投放的緊急通知》;從嚴查處證券違法違規案件;建立漲跌停板制度和市場禁入制度,進一步規範市場行為。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共分4個部分:股市因何出現暴漲、股市有漲必有落、堅持“八字方針”規範證券市場、進一步抑制過度投機。文章指出,當前一個時期的股價暴漲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造成股價暴漲的原因,主要是機構大戶操縱市場,銀行違規資金入市,證券機構違規透支,新聞媒體推波助瀾,誤導誤信股民跟風等因素。文章表示,“有漲必有跌”,當前的股票市場存在極大風險,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法制、監管、自律、規範”的八字方針,抑制過度投機,防範市場風險,維護市場穩定發展。這引發了連續兩日兩市大盤跌停行情。文章發表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對化解股市風險、保障社會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7年3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八屆人大五次會議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規範證券、期貨市場,增強風險意識”。由此1997年被中國證監會確定為“證券期貨市場防範風險年”。
1998年3月25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要求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堅決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定,徹底清理和糾正各類證券交易中心和報價系統非法進行的股票、基金等上市交易活動,嚴禁各類產權交易機構變相進行股票上市交易。4月2日至3日,中國證監會召開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座談會,中國證監會主席周正慶同志作了題為《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做好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工作》的講話,講話指出,當前證券工作要抓好兩件大事:一是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抓好證券監管體制的改革和證券市場的清理整頓;二是發揮證券市場功能為國有企業改革和三年解困服務。
1999年9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涉及資本市場的有: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符合股票上市條件的國有企業,可通過境內外資本市場籌集資本金,並適當提高公眾流通股的比重;有些企業可以通過債務重組,在具備條件後上市;允許國有及有關控股企業按規定參與股票配售;選擇一些信譽好、發展潛力大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響國家控股的前提下,適當減持部分國有股,所得資金由國家用於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完善股票發行、上市制度,進一步推動證券市場健康發展。
2001年1月,經濟學家吳敬璉在中央電視台發表了著名的“賭場論”,五大經濟學家公開回應吳敬璉的觀點,由此揭開了中國股市大討論的序幕。
2000年3月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出“進一步規範和發展證券市場,增加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完善股票發行上市制度,支持國有大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融資。”
2001年3月5日,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做《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的報告》,提出“規範和健全證券市場,保護投資者利益。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上市”。
2001年6月6日,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國有股減持主要採取國有股存量發行的方式。凡國家擁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資者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均應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未滿三年的,擬出售的國有股通過劃撥方式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並由其委託該公司在公開募股時一次或分次出售。國有股存量出售收入,全部上繳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減持國有股原則上採取市場定價方式。
2001年6月12日國務院正式發布《減持國有股籌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宣布是國有控股公司發行流通股時,國有股減持10%充實社保基金。
2001年6月14日,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暫行辦法》,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2001年6月14日,上證綜合指數出現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此記錄直到2006年12月14日才被刷新。
2001年7月24日,新股發售“減持”開始。隨後上證指數數日連續下跌。2001年7月26日,烽火通信、北生藥業、江氣股份、華紡股份四隻新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網發行,並以發行價減持國有股。標誌新股發行配合國有減持方案正式啟動。
2001年10月22日,證監會緊急叫停《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暫行辦法》。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暫時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第五條關於“凡國家擁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資者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應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的規定。受此影響,10月23日滬深股指大幅上漲,兩市全天共成交290.22億元,為年內最大成交量。10月24日,滬深股市漲幅接近漲停板。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國有股減持”正式叫停。次日市場爆發井噴式“6?24”行情。
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國九條”),將發展中國資本市場提升到國家戰略任務的高度,提出了九個方面的綱領性意見,為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改革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2月1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九條),提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和戰略出發作出的重要決策,各地區、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共同為資本市場發展創造條件,積極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
2004年2月1日,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在晚間七點播報了由國務院簽發的《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因有九條意見,俗稱“國九條”。“國九條”是戰略性的和綱領性的,試圖從整體上來統籌解決中國股市的問題。
2009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維護股票市場穩定,發展和規範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期貨市場。
2009年12月5-7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要積極擴大直接融資,引導和規範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股市階段論

成長階段論

證券市場發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樣,但一般都要經歷5個階段。
休眠階段:此階段了解證券市場的人並不多,股票公開上市的公司也少,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投資者發現,即便不算潛在的資本增值,獲得的股利都超過其它投資形式得到的收益,於是他們就買進股票,但開始還是小心謹慎。
操縱階段:一些證券經紀商和交易商發現,由於股票不多,流動性有限,只要買進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價格。只要價格持續高漲,就會吸引其他人購買,這時操縱者拋售股票就能獲取暴利。因此,他們開始哄壓市價,操縱市場,獲取暴利。
投資階段:有些人通過買賣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資本增值,不管已經實現了的或還只是帳面上的,這些暴利的示範作用都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機行列,投機階段就開始了,股價大大超過實際的價值,交易量扶搖直上。新發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額急購,吸引了許多公司都來發行股票,原來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獲利,於是擴大了上市股票的供應。
崩潰階段:到一定時機,用來投機的資金來源會枯竭,認購新發的股票越來越少,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頭腦靜下來,開始認識到股票的價格被抬得太高了,與本來的價值脫節得太厲害。這時只要外界一有風吹草動,股價就會動搖,然後價格開始下降。
成熟階段:在股市下跌之後,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使公眾對股票市場重新恢覆信心。這個時間的長短視價格跌落的幅度,購買新股票的刺激,機構投資者的行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這些人虧了大本。他們只留著作長期投資,寄望於將來價格的回升,一些私人投資者變得謹慎了,一些沒有經歷過崩潰階段的新的投資者加入進來,機構投資者的隊伍也擴大了,這樣成熟階段就開始了這裡股票供應增加,流動性更大,投資者更有經驗,交易量更穩定,雖然股價還是會波動,但不像以前那樣激烈了,而是隨著經濟和企業的發展上下波動。

周期循環論

構成股價漲跌變化的因素頗多,除了政治、財經、業績等實質因素之外,人為因素等的變化,往往是促成股價漲跌的主要原因。雖說影響股價的因素頗多,但一些精明的操作者,在長期統計和歸納之後,發現了有規則的周期性。聰明的投資人,把這些周期循環的原則套用到股票的買賣操作上來,經常是無往而不利。
循環性周期,可分為下述幾個階段:
(1)低迷期:行情持續屢創低價,此時投資意願甚低,一般市場人士對於遠景大多持悲觀的看法,不論主力或中散戶都是虧損累累。做短線交易不易獲利時,部分中散戶暫時停止買賣,以待股市反彈時再予低價套現伏空;沒有耐性的投資人在失望之餘,紛紛認賠拋出手中的股票,退出市場觀望。低迷期為真正具有實力的大戶默默進貨的時候,少數較具長期投資眼光的精明投資者多在此時按計畫買入。該期盤旋整理的時間越久,表示籌碼換手的整理越徹底,而此期的成交量往往最低。
(2)青年漲升期:此時的景氣尚未好,但由於前段低迷期的長期盤跌已久,股價大多已經跌至不合理的低價,市場浮股亦已大為減少,在此時買進的人因成本極低再跌有限,大多不輕易賣出,而高價套牢未賣的人,因虧損已多,也不再追價求售,市場賣壓大為減輕。此時的成交量大多呈現著不規則的遞增狀態,平均成交量比低迷時期多出一半以上,少數領導股的價格大幅上漲,多數股價呈現著盤堅局面,冷門股票也已略有成交並蠢蠢欲動。大部分的內行人及半內行人開始較積極的買進股票進行短線操作,但也有不少自認精明的人士及嘗到未跌段做空小甜頭的投資者,仍予套現賣出。該期多數股票上漲的速度雖嫌緩慢,但卻是真正可買進作長期投資的時候,即為一般所稱的“初升段”。
(3)反動期:即為一般所稱多頭市場的回檔期,而第二階段所稱的青年漲升期,即稱作初升段。股價在初升段的末期,由於不少股票亦已持續漲升,經過長期空頭市場虧損的投資者,在好不容易略有獲利之餘,多數採取“落袋為安”的觀念,獲利了結改為觀望;而未及搭上車的有心人,及抱股甚多主力大戶,為求擺脫坐車浮額,大多趁著投資大眾的信心尚未穩定之際,乃以轉帳沖銷或摜壓甚多,而多數股價在盤軟之餘,市場上大戶出貨的傳言特別多,此時空頭又再呈活躍,但股價下跌至某一程度時,即讓人有著跌不下去的感覺。反動期是大戶真正進貨的時期,也是真正買賣股票的精明投資人,所樂於大量介入投資的時期,但該期真正到來時,中散戶的兩手大多空空,甚至有少數在低迷期嘗到作空小甜頭的散戶們,還有融券尚未補回的。
(4)壯年漲升期:即為一般所稱的“主升段”,由於景氣亦已步入繁榮階段,發行公司有盈餘大增。此時大戶手上的股票特別多,市場的浮動籌碼已大量的減少,有心人利用各種利多訊息將股價持續拉高,甚至於重複的利多訊息一再公布,炒冷飯也在所不惜,該期反應在股票市場的是人頭攢動到處客滿。由於股價節節上漲,不管內行外行,只要買進股票便能獲利,做空頭的信心已經動搖,並逐漸由空翻多,形成搶購的風潮,而股價會在此種越漲越搶,越搶越漲的循環,甚至形成全面暴漲的局面。市場充滿著一片歡笑聲,從來不知道股票為何物的外行人,在時常聽到“股票賺了多少”的鼓動下,也開始產生興趣,買進幾張試試。該階段的特性,大多為成交量持續大量的增加,發行公司趁著此時大量增資擴股及推出新股,上漲的股票也逐漸地強勢門股延伸到冷門股票,冷門股票並又逐漸轉勢而列居於熱門榜中,“輪做”的風氣特盛,有心大戶的動態到處可聞。此期為有心大戶操作甚久之後,逐漸獲利了結的時期,他們所賣的雖非最高價,但結算獲利已不少,精明的投資人也趁此機會了結觀望,只有中散戶被樂觀氣氛沖昏了頭而越買越多。
(5)老年漲升期:即一般所稱的未升段。此時景氣十分繁榮,發行公司的盈餘均為大增,反映在證券市場上的,除了人氣一片沸騰之外,新股亦為大量發行,而上漲的股票多為以前少有成交的冷門股,原為熱門的股票反而開始有著步履沉重的感覺。該期的成交量常破記錄地暴增,暴漲暴跌的現象屢有可見,投資大眾手中大多擁有股票,以期待著股價進一步上升,但是股價的漲升卻顯得步履蹣跚,而反映在成交量上面的,便常有:股價上升但成交量減少,股價下跌 但成交量反而增加。該階段行情的操作猶如刀口舐血,如果短線操作成功的話會大有斬獲但是一般投資人大多在此階段慘遭虧損,甚至落得傾家蕩產的局面。
(6)下跌幼年期:即為K線理論上的漸落期,也稱初跌期,由於多數股價都已偏高,欲漲乏力的結果,不少投資人於較難獲利之餘已開始反省。此時大主力多頭均已出貨不少,精明的投資人見利漸減少,套得飽飽的中散戶們心裡雖然產生猶豫,但還是期望著行情僅是回檔,期待著另一段漲升的到來,甚至買進攤平的實例也到處可見,只有冷門股已開始大幅下跌,此為該段行情的重要指標之一。
(7)中間反彈期:即稱新多頭進場或術語上所稱的逃命期。該期由於成交量的暴減,再加上部分浮額的賠本拋售,使得多數股價的跌幅已深。高價賣出者和企圖攤平高檔套牢的多頭們相繼進場,企圖挽回市場的頹勢,加上部分短空的補貨,使得股價止跌而轉向堅挺,但由於反彈後搶高價者已具戒心,再加上部分短線者的獲利回吐,使得股價欲漲乏力,於彈升之後又再度滑落。少數精明的投資人紛紛趁此機會將手上的股票賣出以求“逃命”,而部分空頭趁此機會介入賣出。
(8)下跌的壯年期:一般稱為主跌段行情,此時大部分股價的跌幅漸深,利空的訊息滿天飛,股價下跌的速度甚快,甚至有連續幾個停板都賣不掉的。以前套牢持股不賣的人信心也已動搖,成交量逐漸縮小,不少多頭於失望之餘紛紛賣光股票退出市場,而做多的中散戶也已逐漸試著做點小空。
(9)下跌的老年期:即稱未跌段,有以沉衰期稱之。此時股價跌幅已深,高價套牢要賣的已經賣光了,未賣的也因賠得太多,而寧願抱股等待。該階段的成交量很少是其特色之一,股價的跌幅已經縮小,散戶浮空到處可見,多數股票只要一筆買進較多股票的話,便可漲上好幾檔,但不再有支撐續進的話,不久則又將回跌還原。股市投資大眾手上大多已無股票,真真有眼光的投資人及大戶們,往往利用此期大量買進。
大波段的周期循環為上述九大階段,只要我們能夠適時將現段的行情性質予以分析,明確區分屬哪一時期,再確立做多,做空,長線,短線等操作原則,獲利機會便可增加許多。

相關問題

不僅創業板,中國證券市場的造假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頑疾,創業板由於造富效應明顯而受到了格外的關注。造假行為泛濫成災,將徹底摧毀證券市場發展中國高新技術、利用證券市場培育未來種子企業的目標。
造假一條龍誰來監管?
在公司上市之前就出現了一條龍造假的行為。
高新技術企業資質造假,高新技術企業泥沙俱下,一些偽技術披著高新企業的外衣瘋狂攫取市場資源。
成為政府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有實際的利益,主要體現在稅收優惠上。2008年4月14日,國家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下稱《認定辦法》),規定凡通過高新技術認定的企業,其所得稅稅率可在3年內由25%減免至15%。同時,在“5+1地區”(五個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高新技術企業還可享受“兩免三減半”的定期稅收優惠。
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中介機構成為顯赫的行業,他們比拼的是與科委的人脈關係。只要基本條件符合,中介機構對企業進行完美包裝。《時代周報》採訪的某高新企業中介公司收費標準如下:規模2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收費2萬元;2000萬至1億元收費3萬元;1億元以上,收費4萬元。中介代理費之外的專利申請費、產品檢測以及其他費用另行計算。上一年科技部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有一半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都以此手段通過認證。創業板上市公司與擬上市公司95%擁有高科技企業的光環,換句話說,以高新技術為上市拉分的中小板與創業板企業中可能有一半是偽高新企業。
在創業板上市只要符合條件,發審委就能通過。事實上,發審委的門檻更低,連明顯的學歷不符、研發資金不符都能闖關上市。
諮詢中介機構對市場數據造假,直接影響對細分市場占有率的判斷。上一年5月,中國首家香港上市現代諮詢顧問企業賽迪顧問被曝收費編造數據,捲入受到質疑的立思辰、網宿科技、新世紀、拓維信息、啟明信息、輝煌科技、久其軟體等多家公司IPO漩渦。
《理財周報》揭露四條賽迪“潛規則”:只要給10萬元就給你排名;從來不和客戶簽署法律連帶責任;多諮詢項目的費用支付條件都很優惠;無法提供數據來源、數據推理過程、數據調研工作底稿。而賽迪的“造假”模式很簡單。企業首先會問賽迪,可以給排名嗎;賽迪肯定說可以,並根據客戶要求出一份報告,掛在自己網站上公開銷售;賽迪通過這種手法逃避了法律連帶責任。
公開資料顯示,賽迪顧問原為國家電子工業部計算機工業管理局信息處,在提供IPO數據諮詢服務的公司中,是業內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據賽迪顧問2009年報,自稱為創業板12家成功上市企業提供行業研究和募投可行性研究服務,在該領域市場占有率20%以上,位居國內同行第一。
無論是高新企業認證造假還是諮詢中介數據造假,都與市場的資深江湖人士脫不了干係,他們或者曾任職相關部門,或者與相關部門交情深厚,而證監會發審委只要有數據,自己不背負責任,照單全收。
再看證監會發審委,雖然在媒體的追究下否決了造假到極致的勝景山河的造假申請,卻放過了二次過會的淮油股份、萬昌股份等,使投資者大受其害。另據《21世紀經濟報導》披露,在剛剛成立的第十三屆主機板發審委員名單中,有10名委員來自各大會計師事務所,6名來自各大律師事務所。這些中介機構的人員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利益鏈條,包括其自身與上市公司之間的聯繫,包括其所承擔責任之輕,都無法令人信服。

相關信息

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上周末在“2011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上海論壇”表示,當前各方正在加快推進國際板的準備工作,將在適當的時候推出。同樣在這個論壇上,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張育軍表示,“國際板有利於A股的發展,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利於投資人的發展,是我們研究國際板的最基本的前提。”
不知什麼時候起,開設國際板,在一些投資者眼裡似乎成了大利空。只要管理層一提國際板,市場就一片緊張空氣,股指立馬以下跌來回應,而這又更讓投資者以為,推出國際板對信託網和投資者怕是有害無益。一旦市場上出現認可國際板的評論,隨即便被戴上利益論陰謀論的高帽子。
其實,這些人對國際板有點焦慮過度了。有個成語叫杯弓蛇影,用來形容國內一部分投資者目下對國際板的看法很是恰當。當今世界上幾十個國家都開設國際板,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統計,截至那年4月,在當前全球52個會員交易所中,75%的證券交易所都有境外企業上市(即國際板),也沒見有幾家交易所被衝垮了。恰恰相反,美國、英國等國家把海外優秀企業看成一種值得吸引來的資源,想方設法出台各種有力措施吸引這些公司上市。為啥人家眼裡的“香餑餑”,怎么到了這裡就成了“圈錢者”?
投資者擔心的主要是國際板對滬深股市的資金分流,會造成市場大跌。可請回想一下,滬深股市在沒有開設國際板的20多年裡,不一向熊長牛短么?市場不牛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高增長的公司,缺乏回報投資者的理念。而恰恰是國際板,能帶來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司,只要管理層通過措施讓這些優質公司價格低廉地上市,對投資者而言,那意味著更好的機會和收益。
推出國際板,引入優質上市資源,提高股市的回報率,還會對國內上市公司形成壓力,讓主機板上市公司不得不更加注意保護投資者利益,有利於上市公司的治理和規範,在這個過程中,國際板還能產生“鯰魚效應”,會促使業績優秀的大盤股估值向國際同類公司靠攏,進而擠壓那些充滿泡沫的上市公司的股價水平,降低市場的整體風險。
國際板開在國內,不過是一小塊試驗田,在這塊田地里該種什麼莊稼和種多少莊稼,都是可以控制的。如果管理層在國際板上市規則中設立類似“上市公司5年內分紅金額不得低於融資金額”的規定,那國際板成為圈錢市場的可能性就更小了。筆者以為,換個角度看,如果國際板吸引進來的公司是質優價廉的好公司,如果我們不把股票看成一種短期的籌碼,而是一種需要配置的資產,這對國內經濟的資源配置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在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位的證券交易所中,當前只有中國與印度的證券交易所沒有境外企業上市。建立並完善國際板,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開放、成熟的必經之路。筆者以為,非“圈錢板”的國際板上市公司在公司內部治理上會為A股樹立“樣板”。比如,國際板可能會帶來美國股市的“完全信息披露”利得財富制度,讓上市公司秉承的信息披露理念變成“不能有遺漏,不能有錯誤,不能有虛假陳述”;再比如,能更注重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退市制度和集體訴訟制度,也有望伴隨國際板來到滬深股市。如果我們能把國際板的開設作為一個契機,全面借鑑境外成熟的上市公司股東權益保護觀念,以引導、加強我國投資者權益保護意識,同時借鑑美國集體訴訟的經驗,建立可行的集體訴訟程式,實現對投資者利益更有效的保護,那么,國際板或許將帶來我國股市制度建設的轉折。

面臨困境

中國股市面臨著兩難困局。
一難在“進”
上市公司入市,在現行發行制度下,常常是市盈率高,發行價高,圈錢效應突出。在一級市場吃盡了二級市場的投資利潤前提下,投資二級市場,缺乏吸引力。
二難在“出”
不合格上市公司一旦退市,會損害諸多投資機構和中小投資者利益。特別是一些小股民,難以承受上市公司退市的巨大損失。
因此,監管部門一方面要嚴格發行制度,讓真正業績優良、值得在二級市場投資的上市公司入市;另一方面要推動投資者教育,讓所有投資者必須清醒地意識到投資的無限風險和無限收益是並存的,在此基礎上,大力淘汰不合格上市公司,給中國資本市場營造出真正的“碧水藍天”。如此,資本市場的價格曲線表現才會真正的隨供求關係變化而變化,更多的資金才會進場,追逐更好業績的上市公司,資本市場才會真正獲得健康的發展,直接融資手段才真正可持續,投資者收益才真正可持續。
摧毀中國股市信心將危及整體改革
在上周上證綜指暴跌12.2%之後,很多人都在詢問,“下周會暴跌嗎?”“會不會千股跌停?”昨天,人們的這些擔憂都變成了現實:滬深股市以暴跌開盤,上證綜指低開3.7%,跌至7月9日最低點3373點,隨後一路傾瀉,最大跌幅為9.1%,收盤3209.91點,跌8.49%。股市暴跌正在摧毀投資者僅存的信心,這一問題極其嚴峻。
如果追問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其實沒有根本性改變:不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而且結構調整正在加快,增長新動力日漸增長。今年以來,財稅、金融、投融資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對外開放獲得新拓展——國內自貿試驗區陸續開花,與一些國家相繼簽署了自貿協定。“一帶一路”戰略有序展開,亞投行協定正式簽署,絲路基金啟動運行,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加快推進。雖然面臨一些困難,但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在全球的綜合比較優勢依然明顯,經濟增速仍走在前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