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豬(金華兩頭烏(金華兩頭烏))

金華豬(野豬科豬屬動物)

金華兩頭烏(金華兩頭烏)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華豬又稱 金華兩頭烏或義烏兩頭烏 ,是我國著名的優良豬種之一。金華豬具有成熟早,肉質好,繁殖率高等優良性能,醃製成的“金華火腿”質佳味香,外型美觀,蜚聲中外。

金華豬原產東陽的畫水、湖溪,義烏的義亭,金華的孝順、澧浦、曹宅等地。其尾巴較長,比較直,頭部和尾部的毛髮一般是黑色,體部為白色。 因其頭頸部和臀尾部毛為黑色,其餘各處為白色,故又稱"兩頭烏",是全國地方良種豬之-。

20世紀60年代起飼養範圍漸次擴大到省內外。金華豬皮薄骨細,肉質鮮美,肉間脂肪含量高,其後腿是醃製火腿的最佳原料。金華豬產仔多,母性好,泌乳量大,哺育率高,繁殖性能好。 有關部門從70年代末開始採取金華豬的保種措施,由金華豬場、市農科所和農試站、東陽良種場按照大、中、小三個類型有計畫地開展選育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華豬
  • 別名:“金華兩頭烏”、“義烏兩頭烏”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野豬科
  • 豬屬
  • :金華豬
  • 優良性能:肉質好,皮薄骨細,繁殖率高
  • 成品:金華火腿
  • 原產地:浙江省義烏、金華、東陽等
產地和分布,品種形成,特徵和特性,體型外貌,生長發育,繁殖性能,肥育性能,雜交利用,評價和展望,優缺點,優點,缺點,種豬的選擇,公豬的選擇及淘汰標準,公豬的淘汰標準,大事記,

產地和分布

金華豬原產於浙江省金華地區東陽市的畫水、湖溪,義烏市的上溪、東河、下沿,金華的孝順、曹宅、里浦等地。主要分布於東陽、浦江、義烏、金華、永康、武義等地。據1980年6月調查,金華地區有種母豬6.7萬多頭,公豬436頭。

品種形成

產區位於浙江西部金衢盆地,年平均氣溫17.4℃,年降水量土472.1毫米,無霜期263天。系亞熱帶氣候,適於農業生產。當地土地貧瘠,農業生產極需有機肥料,多靠養豬積肥,農牧結合有悠久歷史。產區飼料充裕,青綠飼料種類多,春季有綠肥,大麥,秋季有玉米、泥豆。番茄,冬季有紅、白蘿蔔等,為養豬提供了充裕的飼料條件。
金華豬
金華豬
產區養豬歷史悠久,據對金華古方出土的西晉(公元265—3土6年)陶豬和陶豬圈分析,1600多年前,當地養豬已較發達。產區丘陵起伏,與外界有高山相隔,歷史上交通不便,運輸主要靠肩挑背馱,所產活豬及其鮮肉只能限於就地銷售,加上氣候溫暖潮濕,豬肉容易變質,影響養豬生產的發展。為此,民眾在實踐中逐漸創造了肉品加工醃製方法。相傳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東京(今開封)留守義烏人宗澤行軍時,曾以家鄉帶去的醃肉慰勞土卒,謂之“家鄉肉”由此推測,當地的豬肉醃製已有八、九百年歷史。隨著醃製技術不斷地改進和提高,火腿加工業也得到發展。據《浦江縣誌》記載,早在明嘉靖(1522—1566年)以前,該縣就有制火腿供助茗、進酒、佐食的習慣。火腿加工業的發展,對豬的體型、特別是腿部肉質,提出了較高的標準,要求豬的體型大小適中,皮薄腳細,肉質細嫩,顏色鮮紅,肥瘦適度,以供制優質火腿。這就促使農民對豬種的定向選育,加之當地歷來飼養精細,習慣用大麥、玉米、泥豆、胡蘿蔔等優質飼料養豬。民眾有“養豬不問黑白,只要烏豆大麥”之說。並根據農業積肥需要,採取舍飼飼養。久而久之,金華豬逐漸形成為皮薄骨細,早熟易肥,肉質優良,適於醃製火腿的優良豬種。
過去,金華豬的育種工作處於放任自流狀態,進展緩慢。建國初期,華東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浙江省農業廳等單位曾先後組織了多次調查。六十年代初,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與金華種豬場等單位協作,開展了本品種選育,建立了核心群,在農村籌建了一批選育基點。1975年又成立了金華豬育種協作組,1979年起開展了品系繁育工作。這樣,使金華豬的生產性能不斷提高,優良品種得以充分發揮。

特徵和特性

體型外貌

體型中等偏小。中等大,下垂不超過口角,額有皺紋。頸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較傾斜。四肢細短,堅實呈玉色。皮薄、毛疏、骨細。毛色以中間白、兩頭黑為特徵,即頭頸和臀尾部為黑皮黑毛,體軀中間為白皮白毛,在黑白交界處有黑皮白毛的“暈帶”。因此又稱“兩頭烏”。或“金華兩頭烏豬”,但也常有少數豬在背部有黑斑者。乳頭數多為15—17枚,據金華種豬場對975頭豬的統計,乳頭16.05土0.03枚,乳房發育良好,乳頭結實而有彈性。
金華豬(金華兩頭烏(金華兩頭烏))
金華豬
金華豬按頭型可分壽字頭型,老鼠頭型和中間型三種,現稱大、小、中型。壽字頭型體型稍大,額部皺紋較多較深,結構稍粗,歷史上多分布於金華、義烏兩地,老鼠頭型個體較小,嘴筒較窄長,額面較平滑,結構緊湊細緻,背窄而平,四吱較細,生長較慢,但肉質較好,多分布於東陽市,中間型則介於兩者之間,體型適中,頭長短適中,額部有少量淺的皺紋,背較長且平直,四肢結實,是目前產區飼養最廣的一種類型。

生長發育

據對農村調查,6月齡公豬(213頭)體重30.98土0.35公斤;母豬(934頭)34.15土0.20公斤。據國營農場對6月齡種豬的測定,公豬(83頭)體重34.01土0.43公斤,體長83.71土0.48厘米,胸圍71.43土0.19厘米,體高46.37土0.12厘米;母豬(137頭)相應為;41.16土0.88公斤,88.38土0.94厘米,76.02土0.60厘米,47.79土0.30厘米。
在農村條件下,成年公豬(20頭)體重111.879土3.26公斤,體長127.82土0.75厘米,胸圍113.05土1.40厘米,體高73.92士0.61厘米;成年母豬(126頭)相應為:97.13土0.72公斤,122.56土0.25厘米,106.27土0.42厘米,61.499:0.08厘米。與1954年農村調查結果相比,公豬的各項指標分別提高64.51%,22.21%,乳.06%,24.99%;母豬為24.53%,15.18%,12.95%,10.83%。這與1958年以來,農作制度由老三熟*改為稻一稻一小麥的新三熟所引起的飼料條件變化,民眾對豬種要求的變化,以及飼養管理的改進和選育進展有密切關係。

繁殖性能

據東陽市良種場測定,小公豬的睪丸最早在64日齡、體重11公斤時出現精子,101日齡時已能採得精液,其質量已近似成年公豬。母豬的卵巢在60—75日齡時已有發育良好的卵泡,110日齡、體重28公斤時已有紅體,證明性成熟早。農村的公、母豬一般在5月齡左右、體重25—30公斤時初配,但近年來初配時期有所推遲。
據國營種豬場近年來統計,三胎及三胎以上母豬平均產仔數13.78頭,成活率97.17%,初生窩重8.93公斤,初生個體重0.65公斤,20日齡窩重32.49公斤,60日齡斷乳時每窩育成11.68頭,哺育率87.23%,斷乳窩重116.34公斤,斷乳個體重9.96公斤。與建國初期相比,無論是初生個體重、斷乳重或斷乳窩重都有明顯增長,第一、二胎的產仔數亦有所增加,但三胎及三胎以上的產仔數基本上相仿。

肥育性能

據五十年代對農村調查,一般飼養10個月左右肥育豬體重可達70一75公斤,通常於50—60公斤屠宰,所得後腿可製成2—3公斤的金華火腿。據對平均體重63.5公斤肥豬(4頭)的屠宰測定,屠宰率68.11%,板油重3.13公斤、占胴體重的7.24%,厚3.87厘米,皮厚0.33厘米。表明皮薄,板油較多,皮下脂肪較少。
據1977和1981年試驗,在每公斤混合料含消化能3.0兆卡左右、消化粗蛋白110克、精青料比例1:1的營養條件下,59頭試驗豬體重從16.76公斤增至76.03公斤,平均飼養127.65天,日增重464土8克,每公斤增重耗精料3.65公斤、青料3.33公斤,折合消化能12.28兆卡,消化粗蛋白425克。據1978—1980年的屠宰測定,肥育豬(40頭)宰前體重平均為67.17公斤,屠宰率71.71%,皮厚0.37厘米,眼肌面積19.06平方厘米,腿臀比例30.94%,胴體中瘦肉占43.36%、脂肪占39.96%、皮占8.54%、骨占8.14%。可見個體增大,皮和膘都增厚。據對平均體重70公斤肥育豬(12頭)肉和脂肪品質的測定,背最長肌含乾物質27.0±0.38%、粗脂肪3.7±0.43%;腿部皮下脂肪的碘價56.52土0.74,宰後48小時眼肌總色素0.045土0.006。

雜交利用

在六十至七十年代,金華地區先後引入蘇白、長白、中約克和大約克等外來豬種,開展以金華豬為母本的二元和三元雜交。據浙江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多次試驗,在較高飼養條件下,二元雜交組合中以長 X 金較好,在較低飼養條件下,以蘇 X 金、約 X 金較好,三元雜交中,根據飼養水平不同,以長 X(約 X 金)、長 X (蘇X 金)、蘇 X(約 X 金)、大 X(長 X 金)較好,這些組合已在廣大農村和國營農牧場普遍飼養,重點地區雜種豬已占肥育豬總數的9096左右。
金華豬(金華兩頭烏(金華兩頭烏))
培育飼養
另據浙江省農業廳畜牧局等單位於1983試驗,長 X 金、杜 X 金、漢 X 金三組各8頭,從始重20公斤至終重90公斤;日增重分別為:539土16、588土14、589土27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分別為:16.28、11.47,11.65兆卡,90公斤時胴體瘦肉率分別為:51.62%、49.02%、51.99%。雜交效果顯著,以漢 X 金組表現尤為突出。
註:X 表示雜交。

評價和展望

金華豬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皮薄骨細、肉脂品質好、適於醃製優質火腿等優點。但仔豬初生重較小,肥育豬在肥育後期生長較慢,飼料利用率較低。今後,應按國家標準總局頒發的《金華豬標準》進行本品種選育,注意保存和提高該品種的優點,特別是與醃製優質火腿有關的肉質性狀。同時,在產區建立雜交繁育體系,有計畫地推廣較優雜交組合,適當提高肥育豬的瘦肉率。

優缺點

優點

肉脂品質好,肌肉顏色鮮紅,吸水力強,細嫩多汁,富含肌肉脂肪。皮薄骨細,頭小肢細,胴體中皮骨比例低,可食部分多。繁殖力高,平均每胎產仔可達14頭以上,繁殖年限長,優良母豬高產性能可持續8~9年,終生產仔20胎左右,乳頭數多,泌乳力強,母性好,仔豬哺育率高。性成熟早,小母豬在70~80日齡開始發情,105日齡左右達性成熟。公、母豬一般5月齡左右即可配種生產。適應性好,耐寒耐熱能力強,耐粗飼,能適應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候環境,多次出口到日本、法國、加拿大、泰國等國家。
金華豬(金華兩頭烏(金華兩頭烏))
金華豬

缺點

體格不大,初生重小,生長較慢,後腿不夠豐滿。

種豬的選擇

優良品種是高效養豬的前提條件,其優良特性的保持和提高,需要通過選種純種繁育來實現。種豬的質量直接影響整個豬群的生產水平,所以必須重視種豬的選擇。作為種豬,要求體質強健,性別特徵明顯,具有種用價值;不胖不瘦,八成膘情;無任何遺傳疾患;公、母豬的條件要求略有不同。同時,還要不斷淘汰不符合種用要求的種豬。

公豬的選擇及淘汰標準

1.公豬的選擇 包括後備公豬和種公豬兩個階段的選擇。後備公豬指的是從仔豬育成結束至初次配種前階段的公豬。種公豬是已開始與母豬配種繁殖使用的公豬。公豬的好壞對豬群的影響很大。在本交的情況下,1頭公豬1年可繁殖500~600頭後代,如果採用人工授精,則1頭公豬1年可繁殖仔豬可達3 000頭以上。可見公豬在繁殖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特別重視種公豬的選擇。
(1)外形鑑定要求種公豬的頭和頸較輕細,占身體的比例小,胸寬深,背寬平或稍弓起,腹部緊縮,不鬆弛下垂,體軀要長,腹部平直,後軀和臀部發達,肌肉豐滿,骨骼粗壯,四肢有力。體格強健。符合本品種的基本特徵
(2)繁殖功能 要求生殖器官的發育正常,睪丸發育良好,輪廓明顯,左右大小一致,不允許有單睪、隱睪或陰囊疝,乳頭不少於12個或各品種規定的最少乳頭數,排列整齊均勻。對公豬精液的品質進行檢查,精液質量優良,性慾良好,配種能力強。
(3)生長肥育與胴體性能生長速度、飼料利用率和背膘厚三個主要性狀的選擇標準因品種不同而異,但至少應達到本品種的標準。也可用這三個性狀構成一個選擇指數,根據指數值的高低進行選擇。背膘厚度、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是中等或高遺傳力。後備階段公豬應檢測這些性狀,並與標準體重(90千克或100千克)進行比較,來選擇那些具有最高性能指數且身體結實的公豬。通常要求公豬生長快,一般瘦肉型公豬在20~90千克階段的平均日增重要求700克以上,耗料省,每千克增重的耗料量在3千克以下,背膘薄,90千克體重測量時,肩部、胸腰結合處及腰薦結合處三點平均膘厚20毫米以下。

公豬的淘汰標準

一般豬場種公豬的利用年限多在2----3年,種公豬的年淘汰率為33%~50%。具有以下缺陷的種公豬應予淘汰。
其一,性慾低、精液品質差、配種能力差的公豬。
其二,與配母豬分娩率低、產仔數少的公豬。
其三,患有肢蹄病或其他疾病長期不能配種的公豬,或體型太大的公豬。
其四,攻擊工作人員的公豬。

大事記

2013年4月,“金華兩頭烏豬”被農業部認定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金華兩頭烏豬產業發展進入新紀元。
2013年9月,“金華兩頭烏豬”卡通形象被確定為浙江省第二屆體育大會吉祥物。
2014年4月,市政府出台《金華兩頭烏豬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畫》,標誌著金華兩頭烏豬產業振興行動全面啟動。
2014年9月,《金華兩頭烏豬產業轉型升級項目》獲浙江省農業重大項目立項。
2015年10月,“金華兩頭烏豬”從全國1700餘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中脫穎而出,獲評“全國首批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
2016年6月,“金華兩頭烏豬”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2016年9月,“金華兩頭烏豬”被選為G20杭州峰會晚宴上的特供食材。
2017年5月,“金華兩頭烏豬”被認定為“首批中歐農產品地理標誌互認產品”。
2017年9月,“金華兩頭烏豬”被認定為“2017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2018年11月,“金華兩頭烏豬”被評為浙江省優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最具影響力十強品牌之一。
2018年12月,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發布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金華兩頭烏豬”位列“區域農業形象品牌·畜牧”第七位。
2020年7月,在正式簽署的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中,“金華兩頭烏豬”為唯一入選的豬肉類畜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