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土壤,自然資源,淡水資源,水產資源,人口民族,交通,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社會保障,教育事業,衛生事業,文藝事業,生態事業,著名景點,地方特產,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北宋太平興田三年(978年),金澤屬浙西路秀州華亭縣。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華亭縣改由嘉興府轄,金澤隨屬。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設浙江行省和松江府,金澤歸松江府領之。
明萬曆元年(1573年),復設青浦縣制,金澤始屬青浦縣治。
清乾隆八年(1743年),青浦設海中、海上、華中、華上四鄉,金澤屬華上鄉四十二保。
宣統元年(1909年),全縣劃十六個自治市、區,金澤為自治區之一。
民國元年(1912年),改自治制為市、鄉制,金澤為鄉。
民國十八年(1929年),全縣設13區,金澤為第5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全縣並區,設8個區,金澤為第4區;抗戰期間,金澤為第8區;抗戰勝利後,恢復為第4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撤區並鄉,全縣設27個鄉鎮,金澤為鄉。
1949年5月,青浦解放,全縣設1區、1市、10個聯合辦事處,金澤為第二聯合辦事處。
1949年7月,全縣設8個區,金澤為區。
1957年5月,撤區並鄉,全縣計3鎮16鄉,金澤設鄉。
1958年9月,金澤成立人民公社。
1984年4月,金澤恢復鄉建制,但仍保留公社管委會,實行政社分設,鄉政府行使行政職權。
1986年5月,金澤撤鄉建鎮,為市郊首批兩個撤鄉建鎮之一。
2004年3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撤消金澤鎮、商榻鎮、西岑鎮建制,成立新金澤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清乾隆八年(1743年),金澤屬華上鄉四十二保,轄錢盛、西岑、楊舍、關王廟、 山潯、商榻諸村莊。
民國十八年(1929年),金澤為青浦縣第五區,轄楊舍、姚籪、金澤港、楊垛、潘家灣、俞家浜、夏卜港、西旺、東西田、南旺、池家港、羅田浜十二鄉以及南大街、 北大街、長街三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金澤、西岑、商榻合併為第四區(金澤區),下轄金澤、西岑、商榻三鎮以及陳舍、西莊、楊田、徐旃、田北、蓮南、蓮北、錢港、蓮西、薛南、港馬、漁荇、祥田,十三鄉,一直沿至民國三十六年止。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金澤改為鄉,設上塘街、下塘街、徐南、田北、西莊、楊田六保。
1949年5月11日,金澤解放,設聯合辦亊處,7月,成立區政府下轄1個鎮7個鄉,即金澤鎮、蓮南鄉、楊田鄉、錢盛鄉、西岑鄉、蓮北鄉、田北鄉、徐南鄉。
1950年3月,商榻區的淀西、港北、石米、沙田4鄉劃屬金澤區,時金澤區轄1 鎮、11鄉共92個行政村。
1956年8月,金澤區的淀西、誰北、石米、沙田劃歸崑山縣轄,
1957年5月,全縣撤區並鄉,由楊田鄉、徐南鄉、淀湖漁民合作社、金澤鎮合併為金澤鄉。
1958年,金澤成立人民公社,1962年2月,調整公社範圍,龔潭、江都、田山莊、陳田舍、西張港分別劃給 西岑公社和蓮盛公社,時金澤公社共有16個大隊,下轄105個生產隊,4個大集體。
1963年,合併為8個大隊,即徐李、新旺、楊灣、金聯、東西、建國、金姚、楊舍。
1986年5月,金澤撤鄉建鎮,實行以鎮管村的新體制。8月,組建三個居委會: 上塘街、下塘街、園林石化街。時金澤轄9個村,3個居委會。
2002年5月行政區劃調整,將原9個行政村撤建為7個行政村。撤消徐聯村、李紅村建制,新建徐李村;撤消團結村、楊垛村建制,新建楊灣村。
至2004年2月,金澤鎮轄徐李、新池、金澤、楊灣、東西、建田、金姚7個村民委員會,金溪、金楊2個居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2011年,金澤鎮下轄
新港、蓮湖、愛國、東天、錢盛、田山莊、任屯、龔都、淀湖、岑卜、西岑、三塘、育田、河祝、徐李、新池、金澤、東西、楊灣、建國、金姚、蔡浜、東星、淀西、王港、雙祥、沙港、南新、雪米、陳東30個村以及西岑、蓮盛、
金溪、金楊、商榻等5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氣候
金澤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年主導風為東南風,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降雨量1056毫米,無霜期247天,平均溫度15.5°C。
土壤
金澤地區3.5米以上為青黃泥,2-3.5米為青紫泥和黃斑青紫泥,2米以下為膠粘土;還有一些泥炭層,多為1米以下,厚度在20-30厘米左右。
自然資源
淡水資源
金澤鎮湖泊星羅棋布,河港縱橫交錯。上海1平方公里以上的自然湖泊共有21個,其中19個在金澤鎮境內。上海最大的淡水湖——
澱山湖也流經金澤鎮。
水產資源
金澤鎮養殖水產的品種有蟹、鱉、鱔、蝦及各種淡水魚,河塘還盛產野生的籪蟹、桂魚、籽蝦、河鰻、鱉等名貴水產品,有
水產資源62種,是上海重要的水產供應基地。
人口民族
2003年,全鎮總戶數21213戶,總人口61362人。2005年,全鎮戶籍人口有21317戶、60817人。男性30138人,女性30679人, 60歲以上老人11948人。來滬流動人口23534人,其中常住來滬流動人口6253人。2010年,金澤鎮有戶籍人口24425戶、62929人。其中男性31052人,女性31877人,60歲以上老人14352人。常住來滬流動人口20589人。
金澤鎮居民主要為漢族,少數民族有蒙族、黎族。
交通
金澤鎮水陸交通便捷,是
江浙滬的重要交通樞紐。上海市第一條國家一級公路318國道和部分通車的
滬青平高速公路貫穿全鎮,國家級主航道
太浦河、急水港是通往江蘇、浙江、安徽等省的重要航道,也是
黃浦江的黃金水道。
經濟
綜述
2005年,金澤鎮實現增加值34.6億元,比上年增長13.7 %,實現財政收入70280萬元,比上年增長30.4%。
200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7699萬元,比上年同期的380335萬元,同比增長1.94%;實現稅收收入81993萬元,比上年同期的75760萬元,同比增長8.23%;實現財力收入30088萬元(扣減教育經費後24492萬元),比上年同期的29460萬元,同比增長2.1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6000萬元,比上年同期的79000萬元,同比增長9.14%;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668元,比上年同期的8535元,同比增長13.27%。
2010年,金澤鎮實現增加值42.8億元,比上年增長8.15%,實現財力收入38027萬元,比上年增長6.2%。
2012年,金澤鎮GDP達到45.7億元,比上年增長4.26%,財政總收入為94025萬元。
2014年實現稅收收入9.67億元,同比增長6.54%。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7385元,同比增長10.4%。
第一產業
2005年,金澤鎮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3994萬元,比上年增長-10%;2010年,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4068萬元,比上年增長6.43%。
2012年,金澤鎮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8071萬元,比上年增長9.03%,農副業總產值為44713萬元,比上年增長4.62%。2012年,金澤博郝農機維修專業合作社為本市市場累計提供優質大米約150萬斤左右,提供種子近100萬斤,平均單位面積產量達到了565公斤,比鄰近農戶增產10%以上,合作社總產值400萬元左右。
2014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4.3億元。
第二產業
2005年,金澤鎮工業總產值將達到79.3億元,占全鎮社會總產值203.9億元的38.9%,實現第二產業增加值216044萬元,比上年增長1.6%;2008年工業生產總值實現68億元。
2010年,金澤鎮實現第二產業增加值199168萬元,比上年增長6.83%,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7%。;六大經濟小區完成稅收74910萬元,同比增長11.21%,占全鎮稅收總量的84.65%;工業總產值達到69.5億元,同比增長4.5%。
2012年,金澤鎮實現第二產業增加值191498萬元,比上年增長-1.55%,工業總產值達到815932萬元,比上年增長4.03%。
第三產業
2005年,金澤鎮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16020萬元,比上年增長74.8%。
2008年,金澤鎮完成道路改造16.17公里,總投資1361萬元,橋樑改造20座,總投資917萬元,道路和橋樑養護投入180萬元。
2010年,金澤鎮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69668萬元,比上年增長4.37%;201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47522萬元,比上年增長8.89%。
社會
社會保障
2008年,金澤全鎮農村戶籍人員新增社會保險1321人,完成指標數1249人的105.7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25083人,參保率達到99%。全年共發放各類救助金1256.60萬元,有483名高齡、困難、獨居老人納入居家服務對象,有650個生活困難家庭納入農村低保、居民低保範圍,有422人納入重殘無業救助範圍。2014年,金澤鎮全年投入民生事業方面資金3.73億元,占全鎮財政支出的61.6%。新增就業崗位1943人,完成全年指標的107.9%;實現創業帶動就業59家,帶動就業805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30人、零就業家庭3戶;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89.32%。完成中高層次培訓指標428人,完成率143%;完成農民工培訓221人,完成率147%。全年為各類困難群體發放社會救助救濟金2401.168萬元,受益人數達32666人次。
教育事業
2007年,金澤鎮擁有完備的中、小、幼教育體系,現有各類學校共10所。在校學生達到4444人。在職教師555人 ,學校占地面積和建築面積分別達到14.6萬平方米和5.3萬平方米。中、國小學生入學率均達到100%。2006年教育事業財政支出 4062萬元。2008年中、國小學齡人口入學率100%;國中升學率98.14%,市、區重點中學錄取率25.94%。2014年,金澤中學高中錄取率達到44.44%,較上個學年度上升10.59個百分點。
衛生事業
金澤鎮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前身是金澤鎮衛生院,成立於1958年。金澤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核定床位90張,共有職工194名,在編職工151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60人,其中醫師68名(全科醫師41名),護士52人,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50人,碩士學歷1人,本科學歷64人,大專學歷47人。2010年,金澤鎮分別完成了26家和14家村衛生室市級、區級的標準化建設。積極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等民眾性的愛國衛生活動。紮實推進30個健康村、52個健康單位、8000多戶健康家庭、4個健康居民小組、113個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的建設。2012年,金澤鎮在醫療衛生支出1992萬元,同比增長13.71%。2013年,金澤鎮積極有效防控H7N9禽流感。開展醫教結合,實現“一校一醫”。以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項目為抓手,完成新農合人群98%的簽約工作,累計簽約人數14568人。舉辦各類健康講座活動100餘場次,受益民眾6800餘人次。
文藝事業
“澱山湖之音”文藝演唱會創始於1988年,每年一屆。第十二屆澱山湖之音文藝演唱會在文化廣場上舉行,觀眾人數近2萬人。2004年三鎮合一後,改為“橋鄉之聲”文藝晚會。2010年,鎮、社區和村的文化活動陣地形成網路,“橋鄉之聲”、“一村一樂”等民眾性文化活動影響力進一步提升。2013年,金澤鎮舉辦第一屆文化藝術節,安排了“6+1”系列文藝活動,完成“文化三下鄉”巡迴演出90場次。
生態事業
2005至2010年,徐涇鎮總投入8600萬元,完成金澤、西岑、商榻污水廠的新建;投入1.7億元,完成一二三級管網建設105公里;完成272條河道的整治,總長274公里。2013年,金澤鎮完成981家個體經營戶和企事業單位“門責”簽約,簽約率達100%;加強村容村貌整治,拆除主要道路兩側影響村容村貌的破舊棚舍2200餘個,清除亂堆物、衛生死角、蚊蠅孳生地和建築垃圾3500餘噸。2014年,完成商榻污水廠二期擴建項目並投入試運行;推進直排污染源截污納管攻堅戰工作,實施中小河道輪疏項目和水系溝通工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整區域試點;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強秸稈禁燒督查。
著名景點
萬安橋 | 萬安橋在金澤北首,是金澤最大的石橋,橋名得於“萬世安詳,風調雨順。萬民安業,五穀豐登”的詩作。萬安橋橫跨市河,建於宋代景定年間,明代和清代多次重修,並立碑勒石。該橋為單孔石拱橋,長29米,高5.5米。原來橋上有亭屋,故也稱亭橋。 | |
普濟橋 | 萬安橋向南300多米,是 普濟橋,它的結構、造型和用石與萬安橋非常相似,兩橋同跨一河,南北相望,故稱之為 姐妹橋。普濟橋也是單孔石拱橋,拱圈大,橋面較窄,坡度平緩,具有宋代橋樑的特點。此橋石拱的頂圈鐫有“ 鹹淳三年”四字,由於歷代修復較少,故全是紫沙石。 | |
頤浩寺 | 金澤頤浩寺建於南宋,盛於明清,坐落在普濟橋北,元代時成為著名的江南佛寺。頤浩寺規模超過杭州的 靈隱寺和蘇州最大的承天寺,寺院為蘇杭之首。頤浩寺的主體建築有大山門、鶴頸街、天王殿、大雄寶殿、彌陀殿、鴛鴦殿、功課間、藏經室、方丈寺、四院堂、新八景等。 | |
迎祥橋 | 迎祥橋在鎮南市梢,是江南少有的元朝橋樑,其式樣古樸,為六柱五孔梁式石橋。迎祥橋造型特別,造橋材料釆用磚、木、石組合結構’橋柱用青石拼成’石柱架條石作為橫樑,橫樑上密排 楠木。橋面兩邊、外側覆貼水磨方磚,以保護木樑。它是梁式五孔磚石橋,橋長34米,寬2米多。橋面無欄桿,是典型的元式橋樑,標誌是元朝建國後的橋樑特點。 | |
天王閣橋 | 天王閣橋在金澤下塘街,南北通向,橋堍有天王閣廟,以廟定橋名,此橋橋身高大,是江南少有的三孔連拱石橋。此橋的橋面上,有許多浮雕:有“輪迴”、有“寶幡”、有“蓮座”等圖案;還有“鴛鴦劍” 、“芭蕉扇”、“葫蘆”等八仙過海圖象。 | |
如意橋 | 如意橋位於金澤鎮南首的東勝港口,是一座弧形單孔石橋,長20.8米,寬3. 2米,由一色打鑿整齊的花崗石砌成,橋拱倒影碧水,成虛實相接,恰成一圓形,有詩云:“橫橋遠畫如游龍,明珠影落長河中。”由於重建年代較近,故有新建之感,也是金澤現存古橋中最完好的一座石拱橋。 | |
普慶橋 | 普慶橋在金澤 普濟橋的北面,約100米的地方,是美國為拍攝電視片而造的。以《清明上河圖》上 汴水虹橋為模本所建。此橋東西跨向,是單孔木拱橋,橋長16.8米,寬4米,是當代橋樑復古的傑作,嚴格按古代造橋工藝,採用無支架施工法,沒有榫頭,不用釘子,64根拱圓木,5根橫樑,全部用捆綁式結紮起來,連成一片。 | |
地方特產
蓴菜
蓴菜為多年生水生宿根單本植物,葉片橢圓形,嫩葉相卷,浮在水面上,嫩莖和葉的背面有膠狀透明黏液。花暗紅色,葉可以煮場吃,是早已盛名於市的地方土特產,多野生,近年來也有少量人工載培,春夏季節盛長。
金澤狀元糕
金澤狀元糕原名火灸糕,俗稱硬香糕。江浙兩省近鄰各地茶食作場都有出產, 但均為四條元或五條元,因而比金澤鎮產品略短(金澤鎮為三條元,片薄、不黏牙)。
梅花糖豆
梅花糖豆比金澤狀元糕更早行於市。花生包上糖衣,乾後形似梅花而得名,色白帶紅,口感香、松、甜,平時也可作禮品饋贈。
趙家豆腐乾
趙家豆腐乾品質細膩,柔韌相兼,咀蠕有味,鮮擇適中。“埔蘭”牌豆腐乾曾參加北京中田(田際)農業博覽會,也在市郊“百寶”評比中獲得獎項。
著名人物
王大覺
王大覺名德锺,字玄穆,號大覺,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出生於青浦區商榻鎮漁荇村(今前荇村)。王大覺年少能文章,曾將其先人的著作輯刊,取名《青箱集》。後附《揚風雅唱》,系明、清名家對其家藏明代賢達周順昌遺扇的題詠。宣統年間,與其妻凌惠纕、弟德錡欣然參加南社。著有《鄉居百絕》、《鴛鴦湖即事》、《琅琊碎錦》、《咒紅憶語》,刊入《風雨閉門齋詩文詞集》中。後移居於崑山縣周莊鎮後港。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國,憤而起草《討袁檄文》,載《南社叢刻》。民國16年中秋病卒,時年30歲。
陳克恢
陳克恢是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創始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出生於金澤長街(今下塘街)。1918年公費留學美國,入維斯康辛大學藥學系。1920年獲藥學學士學位。1923年獲生理學博士學位,旋應協和醫院之聘,偕同夫人回國,共同任教一年。在系主任Schmidt的支持下,研究中藥麻黃。1924年發表關於麻黃鹼藥理作用的第一篇論文,首先發現了
麻黃素的藥理作用。1925年重渡太平洋,轉入霍普金斯大學,1927年獲醫學博士學位(M.D)。之後長期在芝加哥禮來藥廠任研究部主任,主持多種藥物之研究,陸續有論著發表於國外刊物。1988年逝世於美國,享年90歲。
蔣林華
蔣林華出生在澱山湖畔商榻鎮港樓村。1995年8月16日,在廈門鼓浪嶼首次出征參加全國國際OP級帆船錦標賽上他與隊友張潘沖、朱仁傑、沈曉英、陸春鳳(五位均為青浦籍)合作組成的上海隊,獲得隊賽第一名、個人獲得男子第六名。1996年9月23日至28日,蔣林華到巴基斯坦,參加了亞洲地區舉辦的國際OP級帆船賽中獲得了冠軍,為中國奪取了該項目在亞洲賽中的第一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