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主要源流
金(jīn)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少昊金天氏。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少昊死後被尊為西方大帝;即東漢應劭《
風俗通義》所云: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後”。少昊是古代東夷部落首領,東夷部落以鳥為
圖騰,他曾以鳥名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相傳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說,土生金,他以金德王,故號為
金天氏。《
帝王世紀》上說:少昊自窮桑登帝,後徙曲阜。窮桑在今山東曲阜市北。少昊的子孫中,有一支簡化他的號“金天氏”而為姓氏,就是金氏。
源流二
源於
匈奴族,出自西漢時期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屬於帝王賜姓為氏。西漢王朝時期,南匈奴休屠王的兒子名叫日磾,在漢武帝執政時期隨母親歸順於漢室,漢武帝因獲休屠王
祭天金人故賜其姓為“金”,曾為馬監,後以功拜車騎將軍。金日磾,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威休屠人(今甘肅民勤)。著名西漢大臣,車騎將軍,有遠見卓識的匈奴族政治家。漢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農曆9月,金日磾病逝於長安(今西安市),終年四十九歲,陪葬於茂陵,謚為“敬侯”。金日磾長期生活在漢王朝,勤學苦練,
鑽研漢朝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生活等進步文化。因此,他在供職中央期間,盡力維護統一,反對任何破壞和分裂統一的行為,他一生多次識破並挫敗叛亂活動,在維護漢王朝的統治和社會安寧方面,建立了不朽功績。
金日磾的後代子孫,就以漢武帝所賜之“金”為姓氏,盡皆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改姓,出自五代時期吳越國劉氏一族,屬於因謚改姓為氏。唐朝末期至五代時期,吳越大豪錢鏐創建了吳越國,他成為開國第一任君主。
由於錢鏐的“鏐”與“劉”為同音字,為了令轄下皆避自己的名諱,錢鏐便下詔將吳越國中所有的劉氏族人皆改為金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相傳古有金國,國人以金為氏,伏羲臣金堤為其後(見《姓考》)。
源流五
賜姓而來。明代蒙古王子也先土乾,元人額森圖克、阿爾哈特實哩等受賜金姓;清
乾隆帝賜台灣土著七姓有金姓。
源流六
改姓或其他。元人
金履祥、清人
金聖歎均系改姓;景頗族金劈氏、恆滾氏,達斡爾族索曲氏、德力根氏等漢姓為金;南北朝時羌族,唐時新
羅國,金時女真族,目前回、蒙、土等族均有金姓。
源流七
朝鮮族中源自“王”姓。公元1392年,高麗王朝大將
李成桂廢黜高麗
王自立為國王,改國號為“朝鮮”。朝鮮王欲將蒙古血統很濃的原高麗王朝王室家族(王姓)斬盡殺絕,於是朝鮮王姓之人紛紛改姓金、全、玉,現多分布於東北三省。
根據《
三國史記》和《
三國遺事》記載,公元65年
脫解尼師今聽到
慶州西部的樹林傳出公雞的鳴叫。於是派宰相
瓠公前去看個究竟。瓠公在林中發現一個掛在樹上的金盒子。還有一隻公雞在金盒子下不停地鳴叫。脫解尼師今令人將金盒子取下。打開盒子後,竟然發現盒子中有一個小孩。脫解尼師今於是將這個小孩收養。由於小孩來自金盒子,故而被脫解尼師今定為金姓。發現金盒子的樹林因此也被改名為
雞林(公雞鳴叫的樹林)。《三國史記》記載:“改始林名雞林, 因以為國號”。
源流八
源於地名,出自漢朝時期西北金城郡,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在《前漢·地理志》中記載有金城郡。金城郡,是漢昭帝劉弗陵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開始設定的。原為古匈奴之地,後在農曆7月,以邊塞闊遠,取天水、隴西、張掖郡各二縣置金城郡。傳說當初築城得金,故稱金城。而且稱“金”,取其堅固之意。金城郡轄今甘肅省蘭州以西和青海省的一部分,即皋蘭縣西北黃河北岸一帶地區,治所在允吾(今甘肅永靖),漢朝時期的金城即指今蘭州,但不在金城郡轄區之內。西晉朝時期初治榆中(今甘肅榆中),東晉時期移治金城(今甘肅皋蘭),北魏時期金城郡初治榆中,後徙金城(今陝西漢陰)。隋朝時期廢郡,改置蘭州,移治皋蘭。唐朝時期先稱蘭州,後改金城郡,再後又改稱塵州。宋朝時期乾脆稱蘭州金城郡,南齊因之,治所在今陝西南鄭。
古代居金城之民,多為故匈奴、西羌之民,因而有取金城之名為漢化姓氏者,稱金氏。
源流九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執金吾,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史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記載有官吏執金吾。金吾,是古代的一種祥鳥的名稱,專避不祥之兆。後在帝王國君出行時,“執金吾先導,以御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實際上,在侍衛一類官中,金吾,就是一種武器,為金屬棒,多以銅棒製造,以黃金塗抹在兩端,上刻有“金吾”,樣子好似
孫悟空的金箍棒,職位到了校尉之屬者方能執有,謂之“金吾御史大夫”,為武職,護君懲佞,簡稱“執金吾”。執金吾多是帝王的親信,對君主忠心不二,受封“執金吾”者,一直是門庭榮耀之極的美事。在唐朝時期,分為左、右金吾衛,負責掌管宮廷河京畿的護衛,為禁衛軍之一。在金吾衛中設有上將軍、大將軍、將軍等官職,官秩衛正二品,屬大員。這種官制一直沿用到明朝時期。
在執金吾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金吾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金氏。
源流十
源於官位,出自三國後期曹魏時期官吏金曹,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金曹,為曹魏、晉朝以後,在丞相、三公府中設定的一種官職。曹魏時期,在丞相府專門設有金曹官署,長官稱金曹掾,官秩三百石,下設金曹屬一人,官秩二百石,官位七品。金曹官署主要負責掌管貨幣、鹽鐵之事。到了晉朝、南北朝時期,丞相府內均將相應官職改稱參軍,但南朝劉宋政權在太尉府中仍設為金曹。
在金曹掾、金曹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金曹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金氏。
源流十一
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朝時期蒙古王室,屬於帝王賜姓為氏。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率二十萬大軍伐漠北,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的後裔、蒙古王子孛爾只斤·也先土乾率妻子及其部族眾人歸降,明成祖大喜,特賜其漢姓為金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阿勒特氏,源於元朝時期蒙古阿兒剌部,以部為氏,世居塔巴克努圖克哈喇。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lte Hala。後多冠漢姓為金氏。
⑵.蒙古族阿魯特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rute Hala。所冠漢姓即為金氏。
⑶.蒙古族阿蘇克氏,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以地為氏。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suke Hala。後多冠漢姓為金氏。
⑷.蒙古族阿蘇特氏,以部為氏,世居錫喇塔拉(今甘肅張掖永固鎮)。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sute Hala。後多冠漢姓為金氏。
⑸.蒙古族阿嚕羅特氏,源於元朝時期蒙古阿魯剌惕部,世居察哈爾。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rurote Hala。所冠漢姓即為金氏。
⑹.蒙古族阿穆尼布塔斯氏,世居蓀尼喀扎哩。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munibutas Hala。後多冠漢姓為金氏。
蒙古族博爾濟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後裔,世居東城(今吉林梨樹葉赫鄉)。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orgi Hala。後多冠漢姓為金氏、邊氏、季氏、李氏等。
⑺.蒙古族博羅特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後裔,世居察哈爾。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olot Hala。後多冠漢姓為金氏、包氏等。
⑻.蒙古族博爾吉津氏,亦稱白爾濟吉氏,源出元太祖
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後裔,世居阿巴噶(今內蒙古錫林郭勒阿巴噶鎮)。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orgigin Hala。後多冠漢姓為金氏、包氏、陸氏、王氏、梁氏等。
⑼.蒙古族博爾齊特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後裔。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orkit Hala。所冠漢姓即為金氏。
⑽.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亦稱博爾機錦氏、包結慮駝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後裔,突厥語“藍眼睛的人”。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通遼地區、吉林西部一帶)、錫喇木楞(今內蒙古東部克什克騰旗西喇木倫河流域)、烏魯特(今內蒙古興安盟)、扎魯特(今內蒙古扎魯特旗)、克魯倫(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克魯倫河流域)、察哈爾、呼倫貝爾(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克什克騰(今內蒙古克什克騰)、阿巴噶(今內蒙古錫林郭勒阿巴噶鎮)、巴岳特(今山西天鎮、陽高)等地。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orjigit Hala。後多冠漢姓為金氏、包氏、鮑氏、博氏、李氏、陸氏、王氏、梁氏、尹氏、寇氏、奇氏、波氏等。
⑾.蒙古族特濟氏,亦稱台吉氏、唐基氏,漢義“太子”,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後裔,世居扎庫塔。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Tegi Hala。後多冠漢姓為金氏、雲氏、鄂氏、趙氏、敖氏等。
源流十二
源於改姓,屬於冒改姓為氏。元朝時期有個金覆祥,原先本為劉氏,後改為金氏,其後裔子孫遂皆為金氏,世代相傳至今。
清朝初期著名的文學評論家金聖歎,本名張采,字若采;明朝滅亡後,他改名為張人瑞,字聖嘆;後又改姓為金氏,目的就是為了在衡文評書中響亮其筆名,因此在金聖歎的後裔子孫中,便有人乾脆以先祖筆名為姓氏者,稱金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十三
源於
景頗族,出自明朝時期景頗族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明朝時期,西南地區景頗族中有複姓金劈氏、恆滾氏。在明朝初期,明太祖
朱元璋嚴禁胡姓,因此多取漢姓為金氏。
源流十四
源於
達斡爾族,出自明朝時期達斡爾族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達斡爾族精奇哩氏,斡爾族著姓之一,世居精奇里烏喇(今俄羅斯境內結雅河流域)、噶哈里碧漢額里村(今吉林延吉朝陽川)、黑龍江沿岸等地。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Gingciri Hala。後多冠漢姓為金氏。
⑵.達斡爾族索曲氏、德力根氏,到清中葉以後,多取漢姓為金氏。
源流十五
源於滿族,出自清朝時期滿族諸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在清興祖佟·福滿、清景祖佟·覺昌安的清朝滿族皇室後裔愛新覺羅氏族人中,皆取意為漢姓金氏,時代相傳。
⑵.滿族楚庫勒氏,亦稱車勒庫勒氏、褚庫爾氏、車克里氏,滿語為Cukule Hala,世居楚庫勒(今黑龍江黑河江北俄羅斯境內褚庫爾村),以地為氏,後多冠漢姓為金氏、楚氏等。
⑶.滿族金佳氏,滿語為Gin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海岸則自俄羅斯濱海地區)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金氏。
⑷.滿族精吉氏,滿語為Ginggi Hala,世居烏拉(烏喇,今吉林永吉)。後多冠漢姓為金氏、精氏等。
⑸.滿族精格哩氏,亦稱精厄禮氏,滿語為Ginggeri Hala,漢義“潔淨”,世居烏拉(烏喇,今吉林永吉)。後多冠漢姓為金氏、精氏、孫氏、景氏等。
⑹.滿族索爾濟氏,滿語為Sorgi Hala,以地為氏,世居烏拉(烏喇,今吉林永吉),後多冠漢姓為金氏、索氏、鎖氏、關氏等。
⑺.滿族錫爾馨氏,亦稱謝京氏,滿語為Sirhin Hala,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以姓為氏,世居和托阿拉(今遼寧新賓),後多冠漢姓為金氏、謝氏等。
⑻.今遼寧丹東東溝大孤山鎮滿族金氏的始祖為佟·猛特木,他曾在後金時期督師南關,連戰連捷,深受後金大汗佟·努爾哈赤所器重。後因為恃權私收降女為妻,被佟·努爾哈赤定罪處斬。經諸位大臣力保其征戰之功,方予免死,卻被貶配至遼東。其後裔愛新覺羅·塔石後來乘船過海,隱居在遼寧丹東的大孤山下,後代子孫散居在東溝金大嶺、三道窪等地。滿族金氏顯祖愛新覺羅·塔石的後裔皆為宗室金氏。
遷徙傳播
金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舊百家姓排名29,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九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四百六十七萬六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29%左右。金氏姓源較多,發源地主要有山東和陝西及浙江、江蘇間地。
先秦時金姓的活動僅有點滴資料,秦漢以後,金姓活動地區很快擴展到西北、東北、中原和江浙閩地區,河南一直是金姓的活動中心。到唐宋時期,由於中國人口重心的南迂,金姓的重心向東南移動,最終形成今天的以河南和江浙為主要聚集地的分布格局。
宋朝時期,金姓大約有13萬餘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7%,排在宋朝姓氏第九十五位。金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約占全國金姓總人口的22%,占安徽總人口的0.6%。金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安徽、湖南、河南、浙江、江西等省,集中全國金姓人口的九成。全國形成了以皖南為中心的皖、湘、豫、浙、贛金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金姓大約有4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7%,為明朝第五十一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金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快得多。金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二省,大約占金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布於安徽、江西,這二省的金姓又集中了14%。浙江為金姓第一大省,大約占金姓總人口的47%。宋元明時期,金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地區遷移。全國的金姓聚集區仍在江南地區,但金姓的人口重心向東漂移。
人口分布
當代金姓的人口已近380萬,排在全國第六十九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1%。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金姓人口由44萬增加到380萬,增長了8倍多,金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平均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金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浙江、河南二省,大約占金姓總人口的31%,其次分布於山東、遼寧、安徽、江蘇、湖北、上海,這六省市的金姓大約占金姓總人口的33%。浙江為當代金姓第一大省,大約居住了金姓總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東南皖蘇滬浙、中原豫鄂、東北三省三塊金姓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金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些區別,主要的流動是向西和向北的強勁回遷。
金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金姓是屬於長江流域和東北地區的姓氏。在浙蘇滬皖、贛閩北部、湖北大部、河南南部、貴州大部、雲南東部、廣西西部、寧夏、甘肅中部、黑吉、遼寧大部、內蒙古東北部,金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3%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4%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2.9%,居住了大約65%的金姓人群。在河南中部、山東南部和東部、陝西南部、甘肅大部、青海東部、川渝、湖北西南、湖南大部、貴州東北、雲南大部、廣西中部、贛閩南部、台灣北部、河北東北、遼寧西南、內蒙古東部,金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2%一0.33%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6.3%,居住了大約23%的金姓人群。
南北朝時,金氏有遷至今甘肅省境者,如
北齊大都督
金祚,就是安定(今甘肅
涇川縣北)人。唐朝貞觀年間所定益州蜀郡(治所在四川成都)三姓之一有金氏,
汾州河西郡(今山西臨汾)四姓之一有金氏。宋、明時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蘇一帶發展外,還分布於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遼寧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點。從清朝嘉慶年間開始,閩、粵金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此後,有的再遷海外,僑居於新加坡等國家。
金姓早期名人已如上述。唐代有金忠儀,
新羅人,
德宗朝官將軍。宋代有
金文剛,
休寧今屬安徽)人,官龍圖閣直學士;
金彥,
邵陽(今屬湖南)人,奉詔舉孝廉,為天下第一,郡人號“義門金氏”。元代有學者
金履祥,書法家金元舉。明代有學者
金問,散曲家
金鑾。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學批評家
金聖歎,曾對《水滸》與《西廂》進行批改。清代有書畫家
金農,隸書樸厚,楷書自創一格,其畫造意新奇,為“揚州八怪”之一;還有
中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
金之俊,畫家
金侃,學者
金榜,詩人
金和,史學家
金門詔。金姓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金姓的郡望是
彭城、
京兆。在當今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姓氏中,金姓排在第69位。
得姓始祖
少昊氏、熊卓、金日磾、孛爾只斤·也先土乾、易卜拉欣·先錫、胡達哩、金聖歎(張采、張人瑞)、愛新覺羅·塔石。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彭城郡:彭城郡原為西漢時期的楚國所置。漢宣帝地節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國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縣(今江蘇徐州),西漢朝黃龍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復名楚國,東漢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為彭城國。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復為彭城郡。隋開皇時期(公元581~600年)廢郡,隋朝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為徐州,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復為徐州。歷史上的彭城郡,其統轄範圍大致包括今山東省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沛縣東南部及邳縣西北部,安徽灘溪縣東部及山東微山縣一帶。彭城郡與沛郡在地域範圍上有部分重疊。
京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
麗澤堂:宋朝的時候金履祥最長濂洛之學,進入元朝,元帝召他任國史館編修,沒到任就死了。他曾在麗澤書院講學,所以稱“麗澤堂”。
宗祠對聯
四言
源自少昊;望出彭城。全聯典指金氏的源流和郡望。
仁山理學;翁叔勛員。上聯典指元朝時期學者金履祥,字吉夫,號次農,學者稱仁山先生,蘭溪人。曾在嚴陵釣台書院教學,後專心著述,晚年又曾在麗澤書院講學。撰《尚書表注》,對《尚書》中的一些篇章表示懷疑;又撰《論語集注考證》,對未熹的《集注》加以核實補充;另著有《孟子集注考證》、《仁山文集》等。下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磾,字翁叔,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漢武帝時跟從昆邪王歸附漢朝,歷官馬監、侍中。漢昭帝即位,他與霍光、桑弘羊等人同受遺詔輔政,因揭發莽何羅謀反有功,封秺侯。
麞侯世爵;仁山隱君。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磾。下聯典指元朝學者金履祥。
績垂秀水;學宗仁山。上聯典指清朝的金學堅,秀水人,貧而能守,不為豪勢所屈。下聯典指元朝的金履祥,一代名儒,學者稱“仁山先生”。
醉鄉作記;廬墓生光。是孫典指北宋樂平人金極,字克中,紹聖年間進士,官分宜宰,曾上書請求斬“六賊”之首的奸相蔡京。後自號市隱,築廬名“醉鄉”,並作《醉鄉記》。下聯典指南宋蘭溪人金景文,字唐佐,雙親去世後,他在墓帝築廬守孝,夜裡見五彩天光照射墓上,人們以為是他的孝感所致。鹹淳年間,被祀於三賢祠。
勛名翁叔;理學仁山。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蟬(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與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遺詔輔政有功。下聯典指宋末學者金履祥(公元1232~1303年),字吉父,元朝蘭溪人(今浙江蘭溪)。學者稱其為仁山先生。他學以朱熹為宗,一生窮究義理,致力著述,為一代名儒。
秺侯世爵;仁山隱居。上聯典指西漢金日磾封為秺侯,子賞襲爵。下聯典指元朝時期的金履祥,宋末以史館編修召,未及用而宋亡,隱居仁山不仕。
彭城世澤;少昊家聲。全聯典指金氏為省昊金天氏之後。
五言
萬花烘錦繡;七葉耀簪纓。全聯典指西漢金日磾。
壽門多國寶;若采有才名。上聯典指清朝書畫家兼詩人金農(公元1687~1763年),字壽門,仁和人(今浙江杭州)。善詩文,精鑑別金石、書畫。工隸書。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五十歲開始學畫,造意新奇,其作品為國寶。為“揚州八怪”之一。下聯典指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歎(公元1608~1661年),名采,字若采,吳縣人。喜批書,有才名。有詩選。
六言
漢室忠勛素著;義門孝友流芳。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蟬,字翁叔。與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遺詔輔政有功。下聯典指宋朝孝廉金彥,邵陽人。力學善屬文。好施與,淳孝友,郡人號“義門金氏”。後奉詔舉孝廉,為天下第一。
王母曾稱西母;女仙亦號金仙。上聯“王母”,即西王母。下聯典指睿宗二女出家,一封為金仙公主。
七言
身行百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此聯為何廉昉贈金粟香聯。
德行人間金管記;姓名天上碧紗籠。此聯為清朝書畫家兼詩人金龍自題聯。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歸器內,各現方圓。此聯為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嘆自題聯。
玉冊載勛,武毅功名為烈;銀章受卷,文靖溫裕有容。上聯典指明朝初期都督僉事金朝興,巢人。沉勇有智略,所至以偏師取勝,功出諸將上。謚武毅。下聯典指明朝建文進士金幼孜,名善。新淦人。永樂初累遷諭兼侍講。從幸北京,帝北征,所過山川要害,輒命記之,有旨屬起草,據鞍立就。宣德時卒,諡文靖。
德業文章,百善之端惟孝;風霜雨露,四時之感在心。此聯為安徽省至縣金家村金氏宗祠聯。
支分雷水、宅卜松山,三十年譜牒重新,切毋忘祖德宗功,締造一番基礎;姓錫彭城、聲傳江夏,六七面規章依舊,須辨別左昭右穆,發明萬代淵源。此聯為安徽省望江縣松樹山東祠嶺村金氏宗祠聯。
家譜文獻
安徽績溪胡金紫祠續修宗譜啟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微州市博物館。
上海寶山羅溪金氏譜略一卷,(民國)金其源纂修,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
遼寧錦西金氏族譜一卷,(清)金鋥纂,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錦西市沙河營鄉烏朝屯。
上海嘉定金氏家譜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恩沛輯,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江蘇常州延陵金氏續修宗譜十二卷,(民國)金杏魁主修,金杏生主稿,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延陵純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蘇常州毘陵湖裡金氏宗譜十二卷,(民國)金元升修,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樹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今僅存第一~三卷、第五~十二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蘇常州毘陵錢橋里金氏宗譜十二卷,(民國)金震一等續修,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常州毘陵白盪金氏宗譜八卷,(民國)金嘉戊主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蘇吳縣金氏世譜,(清)金正詩、金正麟纂修,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江蘇吳縣金氏宗譜十卷,(清)金景謨、金升重修,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敬承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蘇州市博物館。
江蘇吳縣下保金氏重修族譜一卷,(清)金景謨、金升重修,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敬承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蘇州市博物館。
江蘇吳縣洞庭夏涇金氏宗譜八卷,(清)金蘭軍編,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敘倫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吳縣金氏族譜鈔,著者待考,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金科乙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蘇州市博物館。
江蘇吳江金氏家譜五卷,(清)金學詩編,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修,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無錫金氏宗譜三十二卷,(清)金風岐編,光緒丙子版(公元1876年)十四卷;(民國)金梯射編,民國丁卯版(公元1927年)十八卷,均為三賢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無錫市檔案局。
浙江休寧遷浙金氏譜略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杭州金氏宗譜一卷,(清)金日修纂修,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鄞縣鄞月湖金氏家乘二卷,(民國)張琴纂修,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稿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谿漢塘金氏宗譜二卷,(民國)金利鎮、金忠書等創修,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奉恩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奉化龍溪金氏宗譜五卷,(清)王際青重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嘉興金氏如心堂譜,(清)金鴻吉、金兆蕃等重修,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山西大學圖書館。
浙江嘉興金氏如心堂譜,(民國)金兆蕃續修,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興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浙江省嘉興市圖書館。
浙江紹興山陰賢莊金氏宗譜,(清)金良編輯,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敬愛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紹興山陰賢莊金氏家譜,(清)金良編輯,金兆瓏續編,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紹興平水金氏宗譜,(民國)金兆瓏編,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諸暨暨陽西安白浦劉金氏宗贈十卷,(民國)金足民纂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浙江諸暨研塘金氏宗譜十二卷,(民國)金汝洲、金詠棠續修,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浙江上虞金氏家乘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清)金鼎、金晴川等修纂,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舊續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上虞前江金氏宗譜六集十八卷,(清)金晴川、金翰臣修纂,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舊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金華鳳山金氏宗譜五卷,(清)金元發等纂修,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金華市文物管理局(另有一部缺第二卷)。
浙江蘭溪桐陽金氏宗譜八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芝堰鄉桐山後金村。
浙江臨海金氏世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縣博物館。
浙江臨海金氏世譜二十四卷,(清)金炎之纂,清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湖阜草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十二~二十四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縣博物館。
浙江臨海臨邑塗下橋蟾洋金氏宗譜四卷,(清)金在鎔、金世凱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黃岩大田金氏宗譜十二卷,(民國)金彭年纂,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一卷、第四卷、第八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縣博物館。
浙江松陽西演坑金氏宗譜三卷,(民國)葉冠祥撰,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松陽縣玉岩鄉西坑村、浙江省松陽縣玉岩鄉大垢下村。
浙江松陽吊玄金氏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松陽縣齋玄鄉上坌村。
安徽休寧新安休寧甌金氏族譜四卷,附錄五卷,(明)金嘉賓修,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安徽休寧新安休寧甌山金氏族譜四卷,(清)金汝麟等續修,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
安徽休寧甌山金氏眉公族譜,(清)金敦熾編,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稿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
安徽休寧甌山金氏族譜六卷,首一卷,(清)金福堂等修,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安徽休寧甌山金氏眉公支譜四卷,(清)金錦榮纂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安徽省圖書館。
安徽休寧甌山金氏遷廬支譜表,(民國)金宣猷、金駿猷錄,民國年間油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
江西婺源上坪金氏七修宗譜,(清)金興雲等纂,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西省檔案館(僅存一卷)。
湖北黃岡金氏宗譜四十二卷,(民國)金緒齋續修,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縣南極鄉陶山村。
湖北黃岡金氏宗譜,(民國)金文藻等重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振聲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三~三十九卷。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湖北黃岡金氏宗譜十八卷,(民國)金宏太、金勤香續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縣潘塘鄉鄭樓村。
湖南長沙金氏四修族譜十六卷,首三卷,(民國)金士橫等纂修,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僅存卷首上冊)。
湖南寧鄉金氏續修族譜,(清)金勝周、金秀坤修,金孔曙纂,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僅存卷首)。
湖南湘潭金氏四修族譜八卷,(清)金序繩纂修,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福榮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金氏宗譜十八卷,(清)金玉山等修,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長慶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金民族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奉堯輯,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吳江縣圖書館。
金氏族譜,(清)金明遠題識,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吳江縣圖書館。
安徽祁門京兆金氏宗譜六卷,(清)金可斤修,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冊。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
安徽桐城盤山金氏志升公支派譜,(現代)金城纂,1995年手寫本複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浙江富陽富春望仙金氏宗譜,(現代)金炳升等修,1998年敦倫堂計算機排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暨陽金劉氏宗譜,(清)金向榮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人和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暨陽白浦劉金氏宗譜十卷,(民國)金足民等纂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三~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暨陽西安白浦劉金氏宗譜,(清)金春標等總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殘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東陽中山劉金氏宗譜十卷,(清)劉剛沛等纂修,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五卷、第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東陽重修劉金氏宗譜三卷,(清)何盈群等纂修,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二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東陽六居劉金氏宗譜三卷,(清)劉益明等纂修,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東陽劉金氏宗譜,(清)劉明安等纂修,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東陽六居劉金氏宗譜,著者待考,清鹹豐五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四~五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縉雲重修彭郡劉金二氏宗譜十四卷,(清)劉洪福等纂修,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冊,今僅存第一~二卷、第五卷、第七卷、第十一卷之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字輩排序
四川蒼溪金氏字輩“大、登、玉、作、賢
廷、昌、克、少、先
奉、字、為、天、寶
志、德、本、仁、山”。湖北仙桃泥湖支派:“賢良兆光彩培植永吉昌承先惟寶善華國以文章詩書宣盛典禮易舉鴻綱漢爵煥祥瑞萬代長盛芳”。
四川合江金氏字輩:“士中明庭芝”。
四川都江堰、貴州遵義務川金氏字輩:“有啟玉宏應國正天星順承祖思德厚永遠佐朝廷官清民安康忠良萬代福龍鳳文武才榮華富貴長”。
四川資中金氏字輩:“祖宗慶德瀏澤遠家庭和”。
四川德陽金氏字輩:“昌品正承”。
湖北仙桃江漢支派:“世德宏有文明必達其兆方升保邦貽家承先濟美惟秉忠貞敦信崇義永紹萬年喻禮尚仁敬學啟智純良恭儉慎舉善思”。
湖北隨縣(今隨州)何店花園村字輩:……(前不詳)雲華輔立琮輝煥世代昌發(後不詳)……
湖北竹山金氏字輩:“天邦臣師必與顯名孔孟道學希世光榮汝惟尚志”。
湖北房縣金氏字輩:“國保尚開萬仕,天心克兆,三多元鼎........科”(有碑文可考)
湖北漢川金日磾後代字輩:“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後增克紹先業正學大光寬信敏惠厚德顯揚”。
湖北漢川金氏字輩:“施禮傳家克成(少)先業正學大光”。
湖北沅江金氏字輩:“國正天心純學本身之寶儒為席上珍帝廷賢輔佐必用讀書人”。
湖北花水港金氏字輩:“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克紹先業正學大光寬信敏惠厚德顯揚”。
湖北金氏一支字輩:“殿紹生永建家國世配中重起”。
湖北金氏一支字輩:“文宗志萬正大光明國家新(興)勝(盛)”。
湖北廣水金氏字輩:“正大光(成)明傳世澤,詩書禮樂繼家深”。
湖北廣水吳店鎮金家灣一支字輩:萬代守忠貞立之祖順,千秋傳家慶培育心德。
湖北宜昌當陽字輩:化為仕政家,必月余起大,天運記祖德,孝傳道友忠。
遼寧鞍山金氏字輩:“守德榜秉文起天萬殿長寶榮增先世安康育國賢青年家道勝孝有進江山”。
遼寧瀋陽滿族金氏字輩:“胤弘頤曼奕載(常)溥毓恆啟(松柏清國)燾閭增祺敬志開端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遼寧千山金氏字輩:“國有忠賢有(官良財)守德榜秉文起天萬殿(玉)長(廣)寶(國)榮(文)增先世安康育國賢青年家道勝孝有進江山”。
遼寧遼陽金氏字輩:“玉朝殿新萬紹忠文主德繼續振家庭”。
遼寧燈塔市金氏字輩:“長洪殿作明永寶生”
遼寧大連金氏字輩:“明學士廣朝宗建延安門地春常在”。
遼寧海城金氏字輩:“成興富貴崇天徵”。
遼寧瓦房店金氏字輩:百世有永金士金述熙(生)廷守慶豐年恆古忠孝國常經。
遼寧金氏一支字輩:“鳳殿玉春井萬寶國順廷”。
遼寧金氏一支字輩:“喜玉正國家生永順長葉興召廣運福順慶原長”。
黑龍江
黑龍江哈爾濱一支字輩:“復延洪國泰,建業振邦興,志勝更明遠,歷成樂永恆。” 註:“據傳自金聖歎一支”
浙江上虞金氏字輩:“應宇漢德信兆承尚維克明”。
浙江寧波蟹浦、舟山金氏字輩:“天子大朝庭元宗國泰民傳家慶祖德允憲道宏仁”。
浙江天台金氏字輩:“江淮河漢功允紹唐……奇英文章行立孝義從心顯揚……仁里華國明賢熙康”。
浙江義烏金氏字輩:“紱儀光士亨曾壽鼎寶完鐘正(怡清)尚廉崇謙秉德漢以永家聲孔彰式紹爾祖允祚其昌”。
浙江浦江金氏字輩:“以學振家永”。
浙江溫嶺金氏字輩:“如存永萬茹伯天元金應崇彥永大思世朝邦國家興起元臣獻忠創垂偉葉”。
浙江溫州金氏字輩:“文冠章永成獻麗”
湖南長沙金氏字輩:“世友善士先澤洪延清源正本崇德象賢家修廷猷功立名傳克濟其美惟以永年”。
湖南華容金氏字輩:“三鳳登台閣五桂發月池孝友崇家政文章振先時懷仁培祖德篤本茂宗支道學千秋慕忠勛萬古垂”。
湖南漵浦金氏字輩:“宗仁兆長發(華)吉慶永秀芳”。
湖南金氏一支字輩:“政繼述承先德”。
安徽金寨金氏字輩:“忠良世澤新勤奮傳家寶”。
安徽合肥金氏字輩:“國恩家慶人壽年豐”。
安徽宿松金氏字輩:“國正天心佑德龍永世昌傳家本厚道顯烈繼承長信義昭弘遠忠貞任自強”。
安徽太湖金氏字輩:“太龍中”
安徽潁上金氏字輩:“學德繼文友 義士永保守 光傳於後生 顯明前堂任”
安徽淮南金氏字輩:“文學本希祖嘉多慶尚任”
江蘇潤東金氏字輩:“廣啟學士富貴永昌長發其祥”。
江蘇南京回族金氏字輩:“一棵源家樹友宗益潮珍相賢佳國瑞”。
江蘇興化金氏字輩:“刻紅春國寶天生順”。
江蘇高郵金氏字輩:“德友明其本仁修厚意寬”。
江蘇揚中金氏字輩:“廣啟學士富貴永昌長發其祥”。
江西餘干金氏字輩:凡昌觀後啟。
江西弋陽劉金氏總譜字輩:
行派:“天地開創元黃肇興春夏禪序日月升恆太平呈兆川岳鐘靈高瞻見佑後載維新才德濟美奕世其昌中和方正奎璧輝光纘緒克善雲仍煒煌龍騰鳳起蕃衍芬芳”;
諱派:“江淮河漢朝宗永長喬松瑞梓端本惟良嘉會運繼一道相煥發祥自久奇英文章行立孝義從心顯揚侯階伯寵功允紹唐時習祖聖浚哲恭寬仁里華國明賢熙康”。
江西南昌金氏字輩:“源推遠代衍派自鹹陽祿選豫章任卜居歸德縉承恩先澤遠託庇宗功長守禮傳家策效賢裕後方雲仍循義訓昆季紹書香悅志敦倫典觀光趣贊襄”。
江西高安金氏字輩:一世本元長,貴子登科樹
江西鄱陽縣銀寶湖金氏字輩:乾德光世運,坤道達真元
貴州遵義金氏字輩:“祖武傳方繼”。
貴州凱里金氏字輩:“天庭光文再應發世登朝”。
貴州福泉金氏字輩:“經志谷安洪騏笏世大金生履玉光土之家承先德邦延祖澤”。
貴州興仁百德鎮金氏字輩:“芝心立啟 雲仍衍慶 祖武傳芳 繼續其善 希學純良 懷明濟義 萬代興隆 世德永昌 蘭桂結彩 朝廷富貴”。
重慶廣順金氏字輩:“鼎鐘名在邦國光馨”。
重慶巫溪金氏字輩:“德世光餘慶忠良本義昌大文成祖志多仕定維常”。
重慶金氏一支字輩:“朝文大宇光明學正南貴騰芳世代長遠”。
河南息縣金氏字輩:“文言秀山,鴻恩大有。”
河南光山、潢川金氏字輩:“士國維新尚作席珍欽定昌遠謀顯業成漢鼎傳家”。
河南南陽金氏字輩:“文明光世澤學業振家聲”。
河南信陽金氏尖山片支系字輩:“朝士若國(升/襄/田/榮)建如壽(九/榜/德/山)玉(忠/傳)厚開基宏”;
河南信陽金氏金台寺片支系字輩:“朝應正白漢(科/榜/柱)文(榮/華/雙/萃)廷玉書心廣德運”;
河南信陽金氏尖山片支系“朝~宏”與金台寺片支系“朝~運”有對應關係,(宏/運)之後統一字輩為:“發遠澤長 積善敬祖 洪福盛世 家興久延 鵬程萬里 永世其昌”。
北京金氏一支字輩:“士守正華宗”。
北京密雲金氏字輩:“昌巨萬(玉)福(振)春來”。
福建平越金氏字輩:“光土之家承先德安邦定國永發祥”。
河北香河金氏字輩:“殿永玉大寶萬廣”。
河北泊頭金氏字輩:“光德朝如書彥世”。
河北東光金氏字輩:“寶萬連福樹治燦”。
雲南開化金氏字輩:“百世有永金士金述熙(生)廷守慶豐年恆古忠孝國常經”。
廣東清遠金氏字輩:“國榮華奕文”。
山東平度金氏字輩:“木善延吉煦”
山東費縣金氏字輩:“永明傳世遠,瑞獻兆泰隆”。
山東即墨金氏字輩:“廣太吉克守信發”。
山東臨清金氏字輩:“耀作聲德茂學榮(龍)振”。
山東金氏一支字輩:“尚祖承宗安學緒業寶家潤華”。
山東濟南金氏字輩:“忠孝長連鎮”。
山東日照金氏字輩:“子云學為昌立新元吉禮義方緒傳”。
山東窮桑金氏字輩:“明學士廣朝宗建延安門地春常在”。
山東泗水金氏字輩:“微之玉□仁兆祥鳳潤耀呈”。
山東即墨金口古阡金氏字輩:士國廣兆明守(克)福(為)善正新
山東文登金氏字輩:金聿正乃子,立志思有在,所守維純篤,其傳以忠良,斯為積善家,興仁道自生。
金氏一支字輩:“汝元運泰敬守家傳”。
金氏一支字輩:“國正天朝崇士學行成德立永義芳明良喜氣邦家慶自古詩書世澤長”。
姓氏名望
金日磾- 西漢大臣。匈奴休屠王太子,歸漢。其後世代代官宦,且多為侍中。金姓歷代名人中地位最顯赫者。
金崇岳,系金氏始祖日磾公第33世裔孫,北宋末年禮部尚書,上書極言奸臣蔡京、童貫誤國,被貶謫為象州司戶
金文剛 - 宋代之龍圖閣直學士
金幼孜- 明朝官吏。多次隨從明成祖北征;宣宗時命修兩朝實錄,任總裁官。
金履豐 -南宋浙江蘭溪人,抗金名將,官至駕前大將軍兼御史大夫。後宋亡於元,憤時事不可復為,歸隱福建侯官,建有將軍廟現存。
金履祥 -宋元間
蘭溪人。理學大家,宋亡入元,不仕,專意著述,晚年築室隱居金華仁山下,講學於
麗澤書院,以淑後進,為浙東
金華學派中堅,尊稱為仁山先生。
金忠 - 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明朝大臣,官至兵部尚書。死後追贈榮祿大夫、少師,謚忠襄。
金聖歎 - 明末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
金農 - 清代書畫家兼詩人,揚州八怪之一。
金之俊 - 清代中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
金侃 - 清代名畫家。
金榜 - 清代名學者。
金和 - 清代名詩人。
金門詔 - 清代名史學家。
金旋- 字元機,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京兆人,擔任過黃門郎、
漢陽太守,也當過拜議郎,
中郎將等官職,最後成為荊州的
武陵太守。
金岳霖-(1895-1984)字龍蓀,浙江諸暨人,生於湖南長沙。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
金仲華- 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社會活動家,曾任上海市副市長
金耀基-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
金人慶- 歷任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規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委常委、副書記、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財政部部長
金素梅- 曾為歌手、演員、主持人,現為台灣立法委員
金瑞瑤- 台灣歌手
金佩姍 - 台灣歌手
金莎- 中國女歌手,被譽為“大陸甜歌玉女小天后”
金堅范-中作協書記處書記、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
金安平 - 華裔美國歷史學家,金毓黻的孫女
金士傑 - 台灣演員、劇作家和導演
金和康 - 中國導演,因撞車而去世
金桂華- 任中國外交部參贊、副司長、外交部發言人、大使、中國外交會副會長等職。現為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副會長。
金天羽 -中國現代詩人
金鐵霖-著名音樂教育家
金呈鵬-號恩良,山東泗水人,生於1955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藝術系,師從書畫大家陳玉圃先生,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畫研究院山東分院副院長,山東文聯東方藝術院高級畫師
金波,著名小說家,出版長篇小說《我叫王老歪》《於二愣職場奇遇記》等三部,短篇小說集《感謝謊言》《媽媽的眼淚像河流》等十多部。
金國忠-杜拜溫州商會會長
金世佳-中國上海青年演員,曾獲2006上海旅遊形象大使前六名,出演過《愛情公寓》等
金宗朝-中建七局第四建築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金永錳-當代歷史學者,分類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