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學派

金華學派

金華學派,是中國南宋重要的儒家學派之一,代表人物是南宋哲學家呂祖謙金華學派在當時思想界有較大影響,為浙東學派先聲之一。與永嘉學派同為浙東學派兩大重要分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華學派
  • 又稱:婺學
  • 時間:南宋
  • 所屬地區:浙江金華
簡介,學派特色,代表人物,

簡介

呂祖謙自幼承受家學教育,“有中原文獻之傳”,繼承家學“不名一師,不私一說”之傳統,前往紫徽學派呂本中弟子林之奇、玉山學派汪應辰、劉胡學派胡憲處求學,成為三位先生之門人。
麗澤書院麗澤書院
後居明招山講學,晚年辦麗澤書院,“四方之、士爭趨之”。又與朱熹張拭、潘疇、陳傅良陳亮為友,“博諸四方師友之所講,融洽無所偏滯”,遂形成具有自己特點的學派。從學子孫及弟子甚多,主要有:呂祖儉呂祖泰、葉邽、樓昉葛洪喬行簡輔廣朱塾、吳必大、陳孔碩沈有開舒璘、倪千里、袁燮宋濂等。

學派特色

此派特點是較多地帶有調和理學內部朱(熹)、陸(九淵)之間矛盾的折衷色彩,曾邀朱熹、陸九淵聚會鵝湖,討論學術,意欲調和他們關於哲學思想的爭執(詳見:鵝湖之會)。但實際上此派偏重於陸氏“心學”。認為“吾購中自有聖人境界,能反而求之,則當有應之者,克復歸仁是也。”強調“天道有復,乃天行自然之道,人之善心發處,亦人心固有之理。天道復便運行無間,而人心多泯沒,益以私意障蔽,然雖有障蔽,而秉彝不可泯沒,便是天行無間之理。”
此派學說以儒學為宗,又摻雜佛學道學等各家思想,比較博雜。他們認為“釋氏之湛然不動。道家之精神專一,亦近於有孚,只為非在道以明”。又“合陳君舉(陳傅良)、陳同甫(陳亮)二人之學問而一之”,特別重視“明理躬行”,經世致用,反對空談陰陽性命之說,渭“多識前言往行,考跡以觀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而後德可畜。不善畜,益有玩物喪志者”。又說“切要工夫,莫如就實,深體力行,乃知此二字甚難而有味”。
此派又特別注重對上下古今的歷史和文獻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呂祖謙《春秋左氏傳說》、《春秋左氏傳續說》、《東萊左氏博議》、《呂氏家塾讀書記》、《歷代制度詳說》、《皇朝文鑒》,呂祖儉《大愚集》等。

代表人物

范浚(1102--1150),字茂明,浙江省蘭谿市香溪人,范浚生於北宋崇寧元年,卒於南宋紹興二十年,他自幼篤志求道,潛心理學,及長關心民瘼,宏濟時艱,晚歲設帳授徒至數百人,播揚理學思想。朱熹曾親作《香溪范子小傳》,以“私淑弟子”的身份地位來評價和推崇范浚。清浙江督學使雷鋐題“婺學開宗”四字額於祠,“以明婺之道學由於先生,婺學之開宗,浙學之託始也”。
呂祖謙像呂祖謙像
呂祖謙(1137—1181),婺州(今浙江金華)人,人稱東萊先生,南宋著名理學家。曾邀集鵝湖之人,企圖調和朱熹和陸九淵關於哲學思想的爭執。為學主張明理躬行,治經史以致用,反對空談陰陽性命之說,博採眾說,熔於一爐,獨樹一幟,創立金華學派。以其講學寬容並包,四方學者歸趨心服,推為“金華學派之祖”。
唐仲友(1135—1216),人稱說齋先生,博聞洽識,史學精絕,獨尚經制之學,與鄉人呂祖謙同為當時金華學派創始人。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後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諡號文毅。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