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鋐

雷鋐(1696-1760年),字貫一,號翠庭,生於寧化城關。雷鋐17歲那年補縣學生,肄業於鰲峰書院。那時,主持鰲峰書院的是乾隆皇帝在藩邸時的專職老師、篤信程朱理學的著名理學家蔡世遠。於是,雷鋐成了蔡世遠的得意弟子。雷鋐推崇和繼承程朱理學思想,主張窮理致知,躬行實踐。他認為理學應當根據二程、朱子所倡導的"力辨於危微之界,反覆於克念罔念之幾,以推及於天下治否"的立論,強調"力行"、"躬行",主張親自實踐。他說:朱子之要,大而能博,學者未能遍觀而識。其主要精神是:居敬以立其本,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致力於修身養性,獎掖後進,致力於以天下為己任的實踐。《象山禪學考》、《陽明禪學考》等專著,充分闡明了他的理學觀點。著名理學家朱軾認為雷鋐"踐履篤實,才識明通";館師方苞讚許雷鋐能成為"天下第一流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696
  • 逝世日期:1760年
  • 職業:理學家
  • 畢業院校鰲峰書院
  • 信仰:程朱理學
  • 代表作品讀書偶記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有一個好友兼老鄉,就是著名理學家雷鋐。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雍正帝欲御封一名宮廷畫官,訊息傳出後,墨卿畫客們爭相應試。翰林院學士雷鋐,也想讓自己的老鄉黃慎得個功名,謀個出身。於是,他推薦黃慎入京面試。黃慎拗不過友人的好意,只好勉強去 應試。其他畫師都進獻一些歌功頌德作品邀功取寵,唯獨黃慎進呈一幅"道旁餓鬼嗤嗟來,搖尾乞憐殊碌碌"的《群乞圖》。雍正帝一見大怒,"這不是辱我大清盛世嗎?" 黃慎卻淡然一笑說:"我畫的是老家寧化的真情實景。我想借畫畫之機,讓皇上知道庶民之憂。如果皇上不能體恤民眾之苦,就是用八抬大轎請我出仕,我也不入宮。"當然,這則傳說的真實性,值得懷疑。但是,雷鋐與黃慎之間的情誼略見一斑。雷鋐能為黃慎詩集《蛟湖詩鈔》作序,能形象地用"疏影橫斜,蒼藤盤結"來評述黃慎的書法的精妙,可見兩人之間的交往非同一般。
雍正元年(1723年),雷鋐考取舉人。在享有正直名聲的孫嘉淦薦舉下,雷鋐為國子監學正。雍正十一年,雷鋐中進士,授予庶吉士。庶吉士是高級官員職前培訓制度,並沒有實職。雷鋐請假乞歸。雍正十三年,清高宗弘曆即位後,召雷鋐入京,命直上書房。乾隆元年,雷鋐被授予翰林院編修,入侍皇子講讀。乾隆元年(1736年)大考,雷鋐得二等第一名,受到皇帝賜賞筆、墨、硯、葛紗的榮耀。同年,端慧皇太子永璉去世。按祖制,入侍皇太子的一班官員都要離職守制。乾隆皇帝想留任雷鋐。雷鋐上疏說:"侍學之臣,當明大義,篤人倫。使棟講書至'宰我問三年喪',何以出諸口?"乾隆四年,雷鋐出任諭德;不久雷鋐父親去世,雷鋐告假憂歸。乾隆九年,雷鋐應召入京任直上書房,賞額外諭德食俸。乾隆十年,雷鋐擢升為通政使。

人物生平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下詔責備御史諫官等多是為沽名釣譽而提意見。雷鋐上書奏對。他說:"皇上裁成激勸,俾以古純臣為法,意至深厚。然台諫所得者名,政事所得者實。論臣子之分,不惟不可計利,並不可好名;而在朝廷樂聞讜言,不必疑其好名,並不必疑其計利。孔子稱舜大知曰隱惡揚善,則知當時進言者不皆有善無惡,惟舜隱之揚之,所以嘉言罔攸伏,成執兩用中之治。"(《清史稿&S226;雷鋐傳》) 乾隆皇帝表示:"雷鋐此奏,朕嘉納之。"
乾隆十四年,雷鋐請假回鄉省母,次年回京後出任督浙江學政。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南巡時,賜雷鋐以詩,說:"浙江近福建,為汝便養母也。" 後,雷鋐又改任督江蘇學政。乾隆十八年,雷鋐被擢升為左副都御史,仍保留督學的職務,調任浙江。雷鋐在江蘇、浙江任督學6年,舉薦選拔的都是清廉明政的知名人士,江浙人的稱讚他"不動聲色,可是弊絕風清,百年來所僅見"。
乾隆二十年冬杭州、嘉興發生重災,雷鋐寫信給浙江巡撫周人驥,要求他立即上報朝廷,請求蠲除租稅,開倉賑災。周人驥以現在已經是隆冬,按慣例不得補報為由拒絕奏報。雷鋐便自己上奏,並奉旨蠲賑。
乾隆二十一年,雷鋐請假回鄉奉養母親。次年,乾隆皇帝南巡,雷鋐迎謁。乾隆皇帝為雷鋐的孝心感動,特上書榜賜其母。乾隆二十四年雷鋐的母親病逝,雷鋐為辦理母親事喪操勞過度而染病,於次年去世。
雷鋐為人篤忠,窮究義理,親力躬行。《清史稿》評價雷鋐"鋐和易誠篤,論學宗程、朱。督學政,以國小及陸隴其年譜教士。與方苞友,為文簡約沖夷得體要。" 建寧著名古文家朱仕琇為雷鋐的《經笥堂文集》作序時,說:"道德文章為天下所崇"。雷鋐著有《經笥堂文集》35卷、《自恥錄》1卷、《聞見偶錄》1卷、《讀書偶記》3卷、《校士偶存》1卷、《翠庭詩集》若干卷等書。《讀書偶記》被收入《四庫全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