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族屬考辨,人物生平,子女狀況,個人作品,
族屬考辨
關於金哈剌的族屬,說法很多且互相牴牾,如陶宗儀稱他是也里可溫人,《錄鬼簿續編》稱他是康里人,甚至於為金哈剌《南遊寓興詩集》作序的同僚和摯友趙由正和劉仁本的記錄也是矛盾的,趙由正說他是茀林人,劉仁本則說他是雍古(汪古)人。但劉仁本所作序中明確指出出身汪古的詩人馬祖常是金哈剌的族兄(伯氏),可見金哈剌為汪古人無疑。至於說他是也里可溫人,大概是由於汪古人大多信仰景教,金哈剌也不例外,而包括景教在內的基督教在元朝都統稱也里可溫教;而稱他出於茀林則是一種“郡望”,即他所信仰的也里可溫(景教)傳自茀林(拜占庭),故以此代稱。而《錄鬼簿續編》中所記他為康里人則是錯誤的。
人物生平
金哈剌的祖先“有功於國,賜姓金氏”,並“世居燕山(大都)”。關於他的生年已難以考證,但據其詩集顯示,他在至正二十年(1360年)時就已經自稱“葵陽老人”,可知他最晚應出生於大德、至大年間。其家族深受漢文化影響,金哈剌本人也是登科入仕,他的詩《簡德剛元帥》中寫道:天曆三年同應舉,錦衣樂行帝城春。花枝壓帽閒騎馬,竹葉傾杯醉勸人”。可知他是元文宗天曆三年(1330年)參加科舉考試,獲進士及第。據《隆慶中都志》記載,金哈剌在登科後初授鐘離縣達魯花赤,任內“能反冤獄,政為諸邑最,濠州學政曾好問為著碑”。他在州縣沉浮十餘年,至正元年(1341年)後調入中央,任吏部司績(正七品),至正四年(1344年),除授刑部主事,後又拜中台御史,因“奮身抗志,言事忤時”,被外放為僉淮東廉訪司事。
當時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元廷為恢復漕運,招降東南的張士誠、方國珍等人,通過他們的運糧來苟安一時,為此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設定海道防禦都元帥一職於台州,金哈剌則大約在至正十六年(1356年)出任海道防禦都元帥,在任期間主要是監督方國珍運糧大都,並與方國珍幕僚劉仁本、張本仁、丘楠、鄭永思等多有酬唱。至正十九年(1359年)調任福建行省參政,其原因是由於張、方二人不和,影響貢糧,而在亦思巴奚兵亂中崛起的福建陳友定則奉元正朔,故元廷又征糧福建,金哈剌的任務也在於監督運糧。一年後又調任江浙行省參政。他在江浙方國珍勢力範圍內前後活動了六年以上,大約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海運不通以後北返大都。由於他在東南征糧的貢獻,金哈剌官拜中政院使。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軍攻破大都前隨元惠宗北走,不知所終。
子女狀況
金哈剌有兩個兒子金瑤同(文石)、金元同(武石)皆能詩,尤以文石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