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里可溫教,即元代時對於基督教各派的總稱。文字紀錄見於《元史》之中,為中國基督教史上第二次傳入中國。(第一次為唐代之景教。)也里可溫一詞的語源迄無定說﹐比較流行的說法認為源自希臘語ερχωυ,即是指聶思脫里教及其信徒。基督教在唐代時就曾傳入中國內地,被稱為“波斯教”,為基督教中聶思脫里派,唐代又稱之為景教或波斯景教、大秦景教,一度在中原地區與長安城中盛行,845年唐武宗滅佛﹐所有西來的宗教都被禁止﹐景教遂趨絕滅,僅在西北民族中殘存。遼﹑金時期﹐它在中國西北和北方的一些遊牧民如乃蠻﹑克烈﹑汪古等部中又頗為盛行。蒙古幾次西征中﹐大批西亞﹑東歐的基督教徒被裹脅或俘掠東來﹐充任官吏﹑軍將﹑工匠或勒充驅奴﹐其中大多數隨著元朝統一中原進入內地﹐分散居住在全國各地。元代設有管領也里可溫教門的政府機構,為崇福司。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也里可溫教司,一度曾達72所,據載元初僅大都地區就有聶思脫里派教徒三萬多人。元朝基督教的信奉者主要是突厥及少數蒙古族人,其聚集地主要有唐古兀、汪古、大都以及江南沿海地區。其中江南沿海地區為元滅南宋後傳入,在杭州及泉州設有也里可溫教堂。此外在押赤(今雲南昆明)城,及遼東地區也是也里可溫教徒的聚集地。但也里可溫教在漢族人中卻不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