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又稱“虛金本位制”。是指銀行券在國內不能兌換黃金和金幣,只能兌換外匯的金本位制。實行這種制度的國家須把本國貨幣同另一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固定比價,並在該國存放外匯準備金,通過無限制供應外匯來維持本國幣值的穩定。採用這種幣制必然使本國貨幣依附於與之相聯繫的國家的貨幣,本質上是一種附庸的貨幣制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匯兌本位制
  • 外文名:Gold Exchange Standard
  • 別名:虛金本位制
  • 建立:1922年
  • 特點:國家無需規定貨幣的含金量 
定義,背景,建立,特點,解體,位制比較,金幣,金塊,金匯兌,

定義

金匯兌本位制又稱“虛金本位制”,該國貨幣一般與另一個實行金本位制或金塊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的比價,並在後者存放外匯或黃金作為平準基金,從而間接實行了金本位制。
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對貨幣只規定法定含金量,禁止金幣的鑄造和流通。國內實行紙幣流通,紙幣不能與黃金兌換,而只能兌換外匯,外匯可以在國外兌換黃金。本國貨幣與某一實行金塊本位制或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匯價,以存放外匯資產作為準備金,以備隨時出售外匯。
在金匯兌本位制度下,國家雖規定了貨幣的含金量,但流通中的貨幣是不能與黃金保持兌換的紙幣,黃金已不能發揮自發地調節貨幣流通的作用,使貨幣流通失去了調節機制和穩定的基礎,從而削弱了貨幣制度的穩定性。因為,如果紙幣流通量超過了流通對貨幣的需要量,就會發生貨幣貶值。假如國家為彌補財政赤字而大量發行紙幣,就會引起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影響經濟的發展。而實行金匯兌本位制度的國家,其貨幣與某大國貨幣保持固定比價,其對外貿易金融政策又必然受到與之相聯繫國家的貨幣政策的影響與控制。因此,金匯兌本位制度,是一種削弱了的極不穩定的金本位制度。
在該制度下,國內只流通銀行券,銀行券不能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實行金塊或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國際儲備除黃金外,還有一定比重的外匯,外匯在國外才可兌換黃金,黃金是最後的支付手段
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要使其貨幣與另一實行金塊或金幣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率,通過無限制地買賣外匯來維持本國貨幣幣值的穩定。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穩定性因素受到破壞後出現的兩種不健全的金本位制。
這兩種制度下,雖然都規定以黃金為貨幣本位,但只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而不鑄造金幣,實行銀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塊本位制下,銀行券可按規定的含金量在國內兌換金塊,但有數額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國1925年規定在1700英鎊以上,法國1928年規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兌換),黃金集中存儲於本國政府。而在金匯兌本位制下,銀行券在國內不兌換金塊,只規定其與實行金本位制國家貨幣的兌換比率,先兌換外匯,再以外匯兌換黃金,並將準備金存於該國。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這兩種貨幣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經濟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各國的經濟實力對比發生了改變。英國的海外資產損失嚴重,由債權國變為債務國,而美國則大發戰爭財,變成了債權國。其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為了籌措軍費,實行通貨膨脹政策,導致戰後各國物價與工資上漲的程度大不相同,因而真正的均衡匯率難以確定。再次,由於物價的普遍上漲,而黃金價格保持原有水平不變,結果是黃金生產數量下降,黃金存量對世界生產與國際貿易的比率低於戰前。在這種情形下,原來的金幣本位制度難以恢復,各國只得允許匯率浮動。戰後,除美國仍堅持金本位制以外,其他國家的貨幣都不穩定。而且,一些國家利用通貨貶值實行匯兌傾銷,各國為了防止匯兌傾銷,除強化外匯管制外,還對貿易施加種種限制,這就縮小了世界貿易的範圍,因此世界貨幣制度的重建問題受到各國普遍的重視。

建立

1922年,在義大利的熱那亞召開了經濟與金融會議,會上討論了重建有生命力的國際貨幣體系問題。會議建議採取金匯兌本位制以節約黃金的使用。其主要內容是:a. 貨幣單位仍規定含金量;b. 國內不流通金幣,以國家發行的銀行券當作本位幣流通;c. 銀行券只能購買外匯,這些外匯可在國外兌換黃金;d. 本國貨幣同另一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的比價,並在該國存放大量外匯或黃金作為平準基金,以便隨時干預外匯市場來穩定匯率。這是一種間接使貨幣與黃金聯繫的本位制度;e. 主要金融中心仍舊維持其貨幣同黃金外匯(即可兌換黃金的貨幣)的可兌換性。
熱那亞會議之後,除美國仍實行金幣本位制,英國和法國實行金塊本位制這兩種與黃金直接掛鈎的貨幣制度外,其他歐洲國家的貨幣均通過間接掛鈎的形式實行了金匯兌本位制。1925年,國際金匯兌本位制正式建立起來。

特點

1、國家無需規定貨幣的含金量,市場上不再流通金幣,只流通銀行券
2、銀行券不能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實行金幣或金塊本位制國家的貨幣,這些外匯在國外才能兌換成黃金。
3、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使其貨幣與另一實行金幣或金塊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匯率,通過無限制地買賣外匯來維持本國貨幣幣值的穩定。

解體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摧毀了西方國家的金塊本位制與金匯兌本位制,統一的國際金本位貨幣體系也隨之瓦解。在西方國家普遍實行紙幣流通制度的情況下,它們的貨幣信用制度危機加深,矛盾重重,建立不起統一的國際貨幣體系,而紛紛成立貨幣集團,如英鎊集團美元集團、法郎集團、日元集團等。在貨幣集團內部以一個主要國家的貨幣作為中心,並以這個貨幣作為集團內部的儲備貨幣,進行清算。集團內部外匯支付與資金流動完全自由,但是對集團外的收付與結算則實行嚴格管制,常常要用黃金作為國際結算手段,發揮黃金的世界貨幣職能。各貨幣集團內部的貨幣比價、貨幣比價波動界限以及貨幣兌換與支付均有統一嚴格的規定;對集團外的國際支付則採取嚴格管制;集團之間壁壘森嚴,限制重重。在這一時期,不存在統一的國際貨幣體系。一些西方國家為了爭奪國際市場紛紛進行外匯傾銷,貨幣戰接連不斷,更加劇了國際貨幣關係的混亂,從而嚴重地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使國際貨幣關係同國際貿易發展之間產生了尖銳矛盾。這時各國普遍要求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然而,由於西方國家剛剛擺脫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又面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難於立即就國際貨幣關係問題做出共同的安排,因而在20世紀30年代後半期未能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

位制比較

金幣

金幣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這是金本位貨幣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稱為古典的或純粹的金本位制,盛行於1880一1914年間。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黃金自由輸出入是該貨幣制度的三大特點。在該制度下,各國政府以法律形式規定貨幣的含金量,兩國貨幣含金量的對比即為決定匯率基礎的鑄幣平價。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國境,並在輸出入過程形成鑄幣一物價流動機制,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作用。這種制度下的匯率,因鑄幣平價的作用和受黃金輸送點的限制,波動幅度不大。
金匯兌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

金塊

金塊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這是一種以金塊辦理國際結算的變相金本位制,亦稱金條本位制。在該制度下,由國家儲存金塊,作為儲備;流通中各種貨幣與黃金的兌換關係受到限制,不再實行自由兌換,但在需要時,可按規定的限制數量以紙幣向本國中央銀行無限制兌換金塊。可見,這種貨幣制度實際上是一種附有限制條件的金本位制。

金匯兌

金匯兌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這是一種在金塊本位制或金幣本位制國家保持外匯,準許本國貨幣無限制地兌換外匯的金本位制。在該制度下,國內只流通銀行券不能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實行金塊或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國際儲備除黃金外,還有一定比重的外匯,在國外才可兌換黃金,黃金是最後的支付手段。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要使其貨幣與另一實行金塊或金幣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率,通過無限制地買賣外匯來維持本國貨幣幣值的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