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金剛經說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焚書》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李贄
作品原文
說者謂朱夫子曾辟此語,以為得罪於吾聖門。不知朱子蓋有為也,蓋見世人執相求佛,不知即心是佛,卒以毀形易服,遺棄君親之恩而自畔於教,故發此語,初非為全忠與孝,能盡道於君臣父子之間者設也。使其人意誠心正而倫物無虧,則雖日誦《金剛》,亦何得罪之有?今觀朱夫子平生博極群書,雖百家九流靡不淹貫,觀其注《參同契》可見矣。然則學者但患不能正心耳。
夫誠意之實,在毋自欺;心之不正,始於有所。有所則有住,有住則不得其正,而心始不得自在矣。故曰:“心不在焉,視不見,而聽不聞。”而生意滅矣。惟無所住則虛,虛則廓然大公,是無物也。既無物,何壞之有?惟無所住則靈,靈則物來順應,是無息也。既無息,何滅之有?此至誠無息之理,金剛不壞之性,各在當人之身者如此。而愚者不信,智者穿鑿,宋人揠苗,告子助長,無住真心,妄立能所,生生之妙幾無息滅,是自欺也。故經中復致意云:“應生無所住心。”是心也,而可與不忠不孝削髮異服者商量面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