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娃娃魚

野生娃娃魚

野生娃娃魚,又名大鯢,學名為 Andrias davidianus,是一種兩棲類動物,在兩棲動物中要數它體形最大,屬於隱鰓鯢科,主要分布在長江、黃河以及珠江流域。

一般生活在水流湍急,水質清涼,水草茂盛,石縫和岩洞多的山間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

大鯢生性兇猛,肉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蟲、魚、蟹、蝦、蛙、蛇、鱉、鼠、鳥等為食。

大鯢的壽命在兩棲動物中也是最長的,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生娃娃魚
  • 拉丁學名:Andrias davidianus
  • 別稱:大鯢
  • 二名法:A. davidian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兩棲綱Amphibia
  • :有尾目Caudata
  • :大鯢屬 Andrias
形態特徵,成體特徵,幼體特徵,生活習性,生活地點,生長,生存處境,保護級別,保護價值,

形態特徵

成體特徵

尾目中最大的一種,在兩棲動物中要數它體形最大,全長可達1米及以上,體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點類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壯扁平。
大鯢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後五,具微蹼。尾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大鯢的體色可隨不同的環境而變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體表光滑無鱗,但有各種斑紋,布滿粘液。身體腹面顏色淺淡。

幼體特徵

大鯢小時候用的是鰓呼吸,長大後用肺呼吸。大鯢棲息于山區的溪流之中,在水質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並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

生活習性

大鯢生性兇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蟲、魚、蟹、蝦、蛙、蛇、鱉、鼠、鳥等為食。捕食方式為“守株待兔”。大鯢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間,洞穴位於水面以下。夜間靜守在灘口石堆中,一旦發現獵物經過時,便進行突然襲擊,因它口中的牙齒又尖又密,獵物進入口內後很難逃掉。
它的牙齒不能咀嚼,只是張口將食物囫圇吞下,然後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魚有很強的耐飢本領,飼養在清涼的水中二、三年不進食也不會餓死。它同時也能暴食,飽餐一頓可增加體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時,還會出現同類相殘的現象,甚至以卵充飢。

生活地點

中國大鯢除新疆、西藏、內蒙、吉林、台灣未見報導外,其餘省區都有分布,主要產於長江、黃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澗溪流中。
娃娃魚的繁殖娃娃魚的繁殖
中國大鯢原產地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四大區域:一是湖南張家界、江永、岳陽和湘西自治州;二是湖北房縣神農架;三是陝西漢中、安康商洛;四是貴州遵義和四川宜賓、興文等地。其他零星分布於湖北鶴峰、恩施,江西靖安、廣西柳州、玉林,甘肅文縣,河南盧氏縣、嵩縣,貴州黔東南,其中陝西漢中被中國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授予“中國第一大鯢之鄉”稱號。據統計,大鯢自然資源蘊藏量約為9萬尾,以丘陵山區資源量為多,在經濟發達地區由於工業污染的加劇,資源更顯不足。

生長

雌鯢每年7~8月間產卵,卵產於岩石洞內,每尾產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撫育任務就交給了雄鯢。雄鯢把身體曲成半圓狀,將卵圍住,以免被水沖走或遭受敵害,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鯢,15—40天后,小“娃娃魚”分散生活,雄鯢才肯離去。大鯢的壽命在兩棲動物中也是最長的,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生存處境

由於它肉嫩味鮮,所以長期遭到人們大量捕殺。各產地數量銳減,有的產地已瀕臨滅絕。面臨的現實是大鯢這一珍貴野生資源,主要因為人的因素,尤其是生存環境喪失、棲息地破壞以及過度利用對大鯢生存造成了嚴重威脅,導致種群急劇下降,分布區成倍縮小,處於瀕危狀態。
中國地域遼闊、地貌複雜、河流縱橫、湖泊眾多、氣候多樣,為各種生物及生態系統類型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從而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我國的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森林、草原、荒漠、農田、濕地及海洋六大類型。其中森林是最重要的陸地生態系統,她蘊藏了大量的生物物種,是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生態系統類型。我國的森林類型繁多、功能齊備,對中國乃至全球的環境和氣候都具有特別重要的影響。我國的森林按氣候帶分布從北向南有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暖溫帶落葉林和針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中國大鯢的野生資源。有人估計全國總的蓄積量為5萬尾,真正的野生大鯢仍在大自然中可能未達到5萬尾,當然比較切合實際的數有待於深入的調查研究來評估;大鯢的人工繁殖全國每年繁殖量,有人報導為10萬尾,人工繁育已經突破160萬尾。
要高度重視拯救與保護大鯢的種質資源,因為有“種”才有苗,不然,則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是說大鯢的苗種繁育,首先要從種質資源的源頭抓起,要迅速建立中國大鯢種質資源庫與中國大鯢原種繁育基地,徹底解決大鯢苗種繁育的“種源”問題。
陝西漢中是中國大鯢的最大產地,2009年10月,在武漢召開的全國大鯢保護和發展會議上確認,漢中大鯢種群總量突破100萬尾,已占全國60%。2010年6月,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授予漢中市“中國第一大鯢之鄉”稱號。為便於大鯢信息交流,漢中市科技信息研究所開通了《中國漢中大鯢網》。
2008年,中國首座大鯢(娃娃魚)生態園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高湖鎮山口村三爪侖國家示範森林公園內開工建設,2010年1月建成。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是中國大鯢資源的主要產地,是獨有的“中國娃娃魚之鄉”。該縣在全國第一個發布保護大鯢布告,第一個設立大鯢自然保護區,第一個建立專門的大鯢研究所,第一個人工繁育出大鯢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2001年,靖安又將娃娃魚定為縣吉祥物予以保護。
2018年5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領銜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套用簡化基因組技術,發現中國大鯢其實包含5個至8個物種。

保護級別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 :二級(中國珍稀野生兩棲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國際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又稱《華盛頓公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待定(I)
瀕危等級 :瀕危
保護措施 :人工飼養,人工繁殖,國家級等級,已有保護區。

保護價值

大鯢的心臟構造特殊,已經出現了一些爬行類的特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中國大鯢是二類保護動物,其經濟價值高,在美食、保健、醫藥、觀賞等方面均具有廣泛開發利用的前景,因而頗受社會各界關注。
大鯢是一種傳統的名貴藥用動物。現代臨床觀察發現,大鯢具有滋陰補腎、補血行氣的功效,對貧血霍亂瘧疾等有顯著療效。同時,大鯢也是一種食用價值極高的經濟動物,其肉質細嫩、風味獨特、營養價值極高,其肉蛋白中含有17種胺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