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扇花

野扇花

野扇花(學名:)是黃楊科,野扇花屬灌木,高可達4米,分枝較密,葉片闊橢回狀卵形、卵形、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狹披針形,葉面亮綠,葉背淡綠,葉面中脈凸出,無毛,側脈不顯;花序短總狀,花序軸被微細毛;苞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花白色,芳香;雄花占花序軸上方的大部,雌花生花序軸下部,小苞片卵形,雄花:萼片內方的闊橢圓形或闊卵形,先端圓,柄上小苞多片,狹卵形,覆瓦狀排列,果實球形,熟時猩紅至暗紅色,10月至翌年2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南、湖北、陝西、甘肅;生於山坡、林下或溝谷中,耐陰性強。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野扇花是灌木,高1-4米,分枝較密,有一主軸及發達的纖維狀根系;小枝被密或疏的短柔毛。
葉闊橢回狀卵形、卵形、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狹披針形,較小的長2-3厘米,寬7-12毫米,較狹的長4-7厘米,寬7-14毫米,較大的長6-7厘米,寬2.5-3厘米,變化很大,但常見的為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5-5.5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茲部急尖或漸狹或圓,一般中部或中部以下較寬,葉面亮綠,葉背淡綠,葉面中脈凸出,無毛,稀被微細毛,大多數中脈近基部有一對互生或對生的側脈,多少成離基三出脈(四川峨眉山所產植株,乾後葉面全部側脈隆起,且有明顯的離基三出脈),葉背中脈稍平或凸出,無毛,全面平滑,側脈不顯;葉柄長3-6毫米。
花序短總狀,長1-2厘米,花序軸被微細毛;苞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花白色,芳香;雄花2-7,占花序軸上方的大部,雌花2-5,生花序軸下部,通常下方雄花有長約2毫米的花梗,具2小苞片,小苞片卵形,長為萼片的1/3-2/3,上方雄花近無梗,有的無小苞片;雄花:萼片通常4,亦有3或5,內方的闊橢圓形或闊卵形,先端圓,有小尖凸頭。外方的卵形,漸尖頭,長各3毫米,雄蕊連花葯長約7毫米;雌花:連柄長6-8毫米,柄上小苞多片,狹卵形,覆瓦狀排列,萼片長1.5-2毫米。
果實球形,直徑7-8毫米,熟時猩紅至暗紅色,宿存花柱3或2,長2毫米。花、果期10月至翌年2月。

近種區別

野扇花(S. ruscifoliaStapf )的葉形有種種變化,從寬闊的橢圓狀卵形,基部圓形(寬度為長度的1/2,或超過1/2,即 Stapf 定名為S. ruscifolia的)至狹長披針形,基部急尖(即Rehder et Wilson改組為S. ruscifoliavar.chinensis 的) ,不斷移變,無從定出彼此的界限。

產地生境

生於山坡、林下或溝谷中,耐陰性強,海拔200-2600米。產中國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南、湖北、陝西、甘肅;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宜昌;S. ruscifolia var. chinensis (Frach.) Rehd. et Wils.的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孟獲營(現屬鶴慶縣)。

繁殖方法

主要採用播種扦插繁殖
①播種繁殖冬末或初春,當果實變紅、種子變黑成熟後及時採收,可以隨採收隨播種,在採收和播種過程中要用手指把新鮮的果實捏破,把其中的種子分開播種,以免將來出土的幼苗擁擠在一起,1~2月份隨采隨播的種子,到4~5月份出苗。也可以讓果殼開裂後使種子自然脫出或人工剝出種子陰乾,除雜後乾藏,以供當年或翌年春季播種之用。四川省西昌市在3月份至4月初,當氣溫達到15。C以上時播種。乾藏的種子在播種前最好4月初,當氣溫達到15"C以上時播種。乾藏的種子在播種前最好用清水浸泡12~24小時。播種後要適當覆土,不能過厚,覆土後還應稍加鎮壓,使土壤和種子能緊密結合,有利於種子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野扇花種子的種皮較堅韌,如果皮漲破較晚,幼苗出土後其子葉將是僵葉或發皺。種子的發芽率為50%~80%,在苗床或盆鈸中播種均可。為保證種子發芽出土整齊,苗床除用稻草或松針覆蓋外,還要適時澆水,以保持苗床和盆缽內土壤的潮濕。播種後30~40天,氣溫達到18℃~22℃時,種子即先後發芽出苗。種子開始發芽出土後,要逐步分層揭去覆蓋物。出苗後澆水用細限噴壺,噴澆時要特別小心,不能把細土衝起,或把幼苗衝倒。 幼苗長出l~2片真葉後,可適當噴施1~2次清淡的液肥提苗和壯苗。只要澆水、施肥、除草、間苗等苗床管理工作做得好,當年秋末就會長成健壯小苗。
②扦插繁殖春插是在枝條未萌動前的10~15天內進行,秋插一般在立秋前後的8月份進行。小量的可在盆缽內扦插,數量多時可在插床內扦插。插床用土磚或火磚砌成,寬1~1.2米、高25~30厘米,其長度根據插穗的多少而定。插床中鋪15~20厘米厚的基質,也可在園地中直接做插床。插穗選1~2年生健壯枝條,每段長10~12厘米,上端留l~2片葉和休眠芽,下端葉片全部剪除,將插穗插入基質內1/2~2/3,直插或斜插均可,插後用手指將插穗周圍的泥土壓實。也可在夏末秋初的小雨期間進行嫩枝扦插,扦插的株行距為10厘米×15厘米,插完後及時噴霧澆水,第一次必須澆透,以後經常保持基質濕潤即可。插後不必遮蔭,土壤溫度保持在15℃~25℃,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0%~80%,插床內空氣要流通清新,有散射光照射,經過40~60天就會生根發芽,成活率一般為60%~80%。
此外,也可以用分株、壓條和組織培養等方法繁殖。通過組織培養可以提高繁殖係數,對野扇花的開發利用和種質資源保存均有較好的套用前景。

栽培技術

野扇花的栽培管理比較粗放,移栽定植多在秋、冬、春時節進行。具體又分盆栽和地栽,盆栽時盆缽內用菜園土、腐熟的有機肥、粗沙等混拌均勻後作基質,每盆栽種l株,挖掘苗株時需帶上土團,可適當剪去部分葉片,栽植不能過淺或過深,莖頸處與地表齊平為好。栽後要及時澆足定根水,移到背陰並有散射光的地方蒔養15~20天,然後再逐步移到既有陽光又有一定遮蔭的地方養護,移栽定植後要控制施肥,春、夏、秋三季是野扇花生長最旺盛的季節,入秋後開始出現花芽,花芽的生長時間較長,10~11月份出現花蕾,入秋前後可追1~2次複合肥,平時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澆水,不論什麼季節,盆土既不能幹旱脫水,也不能盆內積水致使盆土嚴重缺氧。盆栽成活的植株可以通過綑紮修剪成所需要的盆景,地栽時可種在花壇的中心、四角、四周及花壇內有樹蔭的適當部位,園林中多栽種在隱蔽處,日常的管理主要是澆水、施肥、中耕、除草、適當修剪等具體工作。野扇花的病蟲害並不多,目前只發現葉片上偶有花葉病。莖、枝、葉上有介殼蟲為害,發現介殼蟲後要及時摘除或刮除。

主要價值

醫藥:根(胃友):辛、苦,平。祛風通絡,活血止痛。用於胃痛,風濕痛,跌打損傷。果實(野扇花果):養肝安神,用於頭暈,心悸,視力減退。
園林用途:做為優良的園林耐陰植物,其葉光亮,花香,果紅,適應性強,宜盆栽觀賞或作林下植被,也可作綠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