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個人履歷,早年經歷,臨危即位,靖康之變,囚犯生活,受辱去世,家庭成員,父母,妻子,子女,史籍記載,歷史評價,總體評價,史書評價,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宋欽宗趙桓(原名亶、煊),宋朝亦北宋第九位皇帝,北宋徽宗的長子,南宋高宗趙構哥哥,北宋哲宗侄子,北宋神宗孫子,元符三年庚辰年四月十三日己酉(1100年5月23日)出生於坤寧殿〔靖康元年(1126年),欽宗把這天定為“乾龍節”〕,屬相龍。政和六年(1116年)六月大婚,太子妃為朱璉。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126年1月19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當政總計1年3月,年號靖康: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26年1月24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年號使用1年3月。紹興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庚辰(1156年6月29日)欽宗崩殂於五國城,享年57歲,廟號欽宗,諡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葬欽宗於永獻陵(今浙江紹興東南寶山)。
個人履歷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時受父徽宗之禪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戰派李綱抗金,斬殺罷黜了蔡京一黨,卓有成效,金兵北退。但仍答應以賠款、割太原等三鎮乞降求和。
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復來,十一月金兵圍困汴京開封,親自前往金營議和被扣留。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汴京城破,北宋滅亡,與徽宗被金廢為庶人,四月與徽宗等宗室以及北宋一些大臣被金兵俘擄北去,先置於燕京,九月又徙往更遙遠的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
次年金天會六年(1128年)八月,方抵上京,金太宗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十月,又將徽、欽二帝發配至韓州(今遼寧昌圖北,一說吉林梨樹)。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往北國邊陲小鎮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在此“坐井觀天”。天會十三年(1135年)四月,其父徽宗趙佶在五國城病死。
皇統元年(1141年),金熙宗改封其為天水郡公,昏德公(徽宗,已故)為天水郡王,海濱王耶律延禧(遼末代皇帝)為豫王。
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高宗之母韋氏與徽宗“梓宮”被放還南歸,臨行前在五國城趙桓跪求韋氏帶信給高宗趙構,求他這位同父異母弟將其贖回,“只為太乙觀主足矣,他不敢望也。”明說只求讓他回宋出家去道觀做一個道士就行了,不再有做皇帝的念頭。韋氏歸後,渺無音信。然高宗議和,殺岳飛等名將,所慮著惟欽宗爾。
金海陵王完顏亮即位後,一度曾把趙桓遷到上京會寧府居住。貞元元年(1153年),完顏亮自上京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將趙桓帶去。
正隆元年六月(1156年),趙桓在燕京病死,終年57歲,金朝將其葬於永獻陵(今河南省鞏縣)。
趙桓死在燕京是史書有記載的,有定論的。《辭海》、《中國歷史大事年表》等說他死在五國城是不對的。
趙桓死因另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紹興二十六年六月(1156年),金國皇帝完顏亮命57歲的宋欽宗趙桓和81歲的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賽馬球。耶律延禧善騎術,企圖縱馬衝出重圍逃命,結果被亂箭射死。欽宗皇帝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馬亂踐而死。
直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趙桓的死訊才傳到南宋,其弟高宗趙構表面上痛不欲生,內心卻暗自竊喜,終於可以心安了,七月,為其上諡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
早年經歷
臨危即位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國在消滅了遼國之後,分兵兩路南下進攻宋朝,直逼宋朝國都開封。趙佶驚恐地拉住蔡京長子、領樞密院事蔡攸的手說:“真想不到金軍敢這樣長驅直入!”說著氣塞昏迷,跌倒在床下。群臣趕快灌藥急救。宋徽宗趙佶甦醒過來,伸手索要紙筆。內侍呈上紙筆後,趙佶寫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於是,二十六歲的太子趙桓受父宋徽宗趙佶禪讓登基,是為宋欽宗,改年號為靖康。宋欽宗趙桓與其父宋徽宗趙佶一樣,優柔寡斷,反覆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
靖康之變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軍渡過黃河,京師開封開始戒嚴。輔佐大臣勸宋欽宗趙桓向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一帶逃跑。太常少卿李綱請求上殿面議,他對宋欽宗趙桓說:“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給陛下,您卻打算棄而去之,這合適嗎?”趙桓默然不答。
宰相白時中、李邦彥說都城守不住,只有避一避。李綱反駁說:“天下的城池哪個能有都城堅固?而且宗廟、社稷、百官、萬民都在這裡,怎能丟掉呢!之計,應當整頓軍馬,團結軍民,堅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師。”趙桓問:“誰能擔任統帥,指揮抗金?”李綱答:“白時中、李邦彥雖然未必熟悉軍事,然而身為宰相,撫慰將士,抵抗金兵,乃是他們倆人的職責。”白時中十分生氣地說:“李綱莫非不能率兵出戰嗎?”李綱堅定地說:“陛下不嫌我懦弱無能,讓臣負責軍事,我願以死相報!”於是,趙桓任命李綱為東京留守,負責保衛東京,抵抗金軍。
正在這時,內待前來催促說,皇后已經準備好動身離開開封。宋欽宗趙桓一聽,臉色都變了,急忙離座說:“朕不能留在這裡了。卿等不要留我,朕要同皇后一起啟程。”李綱跪下,一邊流淚,一邊磕頭,以死挽留趙桓。趙桓的心這才稍稍安定了一些。他對李綱說:“朕今接受卿的請求留下來。治兵禦敵之事,由你全權負責,萬萬不可稍有疏忽。”
當天夜裡,宰相白時中、李邦彥連夜進宮,又勸宋欽宗趙桓儘早離京,趙桓決定第二天一早就動身。第二天早上,李綱入朝,走到午門,看見禁衛軍整裝待發,皇上的乘輿也準備好了。李綱知道趙桓又改變了主意,他著急地大聲問禁衛軍:“你等究竟願意留下守衛宗廟社稷,還是願意隨皇上逃跑?”禁衛軍齊聲答道:“父母妻子都在這裡,願死守京城!”
聽了禁衛軍的答話,李綱急忙入宮對趙桓說:“陛下已答應留下,怎么忽然又要啟程了?六軍父母妻子都在這裡,願以死守城。陛下強迫他們護駕出走,萬一中途四散回都,誰來保衛陛下?況且金兵已經很近,探知乘輿尚未走遠,用健馬快追,怎么抵擋得住?”趙桓這才醒悟過來,下令召回皇后。為了穩定人心,李綱立即曉諭軍民說:“聖上主意已定,決心守城,敢有再說離開京師,擾亂人心者,斬!”禁衛六軍一聽留下堅守,一齊高呼“萬歲!”
李綱正在部署守城,金軍就到了都城西北的牟駝岡。牟駝岡是宋軍養馬的地方,兩萬匹軍馬和大批草料,都落入金軍手中。趙桓得到訊息大吃一驚,急忙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李邦彥說:“都城兵微將寡,勤王兵一時又到不了,除了割地求和,沒有別的法子。”李綱反駁道:“金兵孤軍深入,所帶糧草不多,不必那么怕他。萬一出戰不利,可以閉城固守。同時,急催各路勤王之師火速前來,那時內外夾攻,一定可以打敗金軍,割地求和的事,千萬不能幹!”
可私下裡,趙桓卻接受了李邦彥的意見,派使者前往金營商議割地求和。使者走到半路,碰上金軍的使者吳孝民,於是宋朝使者又領著吳孝民回到開封。金軍使者吳孝民對趙桓說:“上皇已經禪位,過去的事情不必計較了。請少帝(指欽宗)同大金重新結盟修好,派遣親王、宰相前往我軍請和。”趙桓問大臣們道:“誰可以擔任去金營請和的使者?”李綱請求派他前去。趙桓說:“你身負守城重任,國家安危,系卿一身,豈可離開?讓李梲去吧。”李梲(音:卓)是樞密院的長官。
前往金營議和的使者確定之後,大臣們都退了下去,只有李綱留下不走。他問趙桓到底為什麼不派自己出使金營。趙桓回答說:“卿性格剛直,前去議和不合適。”李綱奏道:“金兵大軍即將兵臨城下,勤王之師又沒有到來,暫時議和也可以。但議和的條款要恰當。否則,會招來大禍,宗社安危在此一舉。李木兌柔懦,恐怕有誤國事。敵人是貪得無厭的,必然會提出非常苛刻的條款。只要朝廷舉措適當,敵人就會見機退去。如果朝廷迫於金軍的威勢,答應他們的全部要求,金軍就會輕視我們,那樣後患無窮。”趙桓不聽,仍讓李梲出使金營。
果然,李梲等到了金營,嚇得什麼都不敢說,只是領回了金軍提出的議和條款:給金軍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牛馬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尊稱金帝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派宰相、親王到金營為人質,把金軍送過黃河。李邦彥等極力勸趙桓接受這些條款。國庫早已空虛,哪有那么多金銀?只好下令在京城盡力搜刮,搞得家家不安,人人驚恐,全城亂紛紛,朝野鬧哄哄。
李綱堅決反對這些條件。他說:“金軍索要的金帛,竭盡天下之財,都無法滿足,一個京城怎么會夠呢?三鎮,是國家的屏障,割給金軍,還怎么立國?至於人質,宰相可以去,親王不能去。應該派能言善辯之士,前去同金軍商談條件,說明哪些可以答應,哪些不能答應。只要談幾天拖延時間,勤王大軍就會到來。那時金軍所提條款雖然不能實現,也不得不趕快退去。屆時再同他結盟,他就不敢輕視我們,和平局面才可以長久。”李綱和李邦彥等反覆激烈爭辯,趙桓卻默無一言。見此情景,李綱提出辭職。趙桓慰諭李綱說:“卿先出去指揮軍事,此事慢慢商議。”但是,等李綱一退出去,趙桓就全部答應了金軍的條件。
趙桓正在為派哪位親王去金營作人質而發愁時,趙佶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前來朝見,堅決請求派他前去。康王趙構對宋欽宗趙桓說:“敵人一定要求親王作人質,臣為宗社大計,難道能推辭避讓嘛!”趙桓一聽很高興,就派他和宰相張邦昌前往金營。李木兌對康王趙構說:“金軍擔心南朝失信,要求親王送他們渡過黃河才能回來。”康王趙構正色答道:“國家處在危難之時,就是以身殉國也是應該的!”康王趙構出發之後,各地援軍陸續到來,共有二十多萬,而金軍只有六萬多人。李綱等指揮宋軍同金軍交戰,互有勝負。金兵已經得到三鎮和不少賠款,看到勤王的宋軍陸續來到京城,只好在這年二月趁勢退軍,東京得以保全。
早在金兵南渡黃河時,太上皇趙佶就倉促出城逃避,先逃到毫州(今安徽亳州),再逃到鎮江(在今江蘇)。金軍退走以後,趙桓派李綱去接趙佶回京。四月間,太上皇趙佶回到京師。
可是金軍北退後不久,他罷免了李綱。同時,他迫於朝野內外的壓力,也殺掉或貶黜了蔡京、童貫等六賊臣子。
金軍雖然退出了京師,但並未停止攻宋戰爭。到了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發動大軍進攻宋朝。金軍以宗翰為左副元帥,宗望為右副元帥,分東西兩路進兵中原。九月初,宗翰率領的金軍攻破太原。金軍左副元帥宗翰聽到自己所害怕的李綱被罷免,便與右副元帥宗望商定合兵南下,在十月初攻下真定府(今河北正定)。不久,金軍左副帥宗翰率領的西路金兵再次大舉順利南侵,直至開封。
身為兵部尚書、尚書右丞、同知樞密院的孫博,僅憑一句“郭京楊適劉無忌”的詩句就在近衛中訪得一位郭京,並委以軍事重任。郭京聲稱能施六甲法,只要用7777人就能將金兵擊退,生擒兩位主將。朝廷對此深信不疑,封他為成忠郎,賞賜大批金泊,讓他招募兵士,郭京招兵只要八字元合六甲就可以。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二十二日,金軍攻通津門、宣化門,宋軍出戰不利。郭京於二十五日出兵,他下令全部守軍下城,然後大開宣化門出戰,自己與張叔夜坐在城樓觀戰。出城宋軍受到金軍四面夾擊,死了大半,餘眾逃回,緊閉城門。郭京對張叔夜說:“我的自己下去做法”,但下城後就帶著殘兵向南逃跑。金兵登上空無一人的城牆,勢不可擋,儘管張叔夜等拚死抵抗,開封城於當天就被攻陷。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二十二日,金軍攻通津門、宣化門,宋軍出戰不利。郭京於二十五日出兵,他下令全部守軍下城,然後大開宣化門出戰,自己與張叔夜坐在城樓觀戰。出城宋軍受到金軍四面夾擊,死了大半,餘眾逃回,緊閉城門。郭京對張叔夜說:“我的自己下去做法”,但下城後就帶著殘兵向南逃跑。金兵登上空無一人的城牆,勢不可擋,儘管張叔夜等拚死抵抗,開封城於當天就被攻陷。
十一月二十五日,金軍先頭部隊到達開封外城。金國宗翰率領的西路與東路軍合圍開封,並於十一月攻占開封外城。宋欽宗趙桓派弟弟、康王趙構到金軍統帥宗望處去談判求和。閏十一月初,金軍開始攻城。當時雨雪交加,形勢危急。為了鼓舞士氣,趙桓穿甲戴盔,親自登城巡視,還把御膳房為皇上做的飯食賞給士卒們吃。趙桓又乘馬踏著雨水、爛泥,到宣化門慰勞軍隊。可惜大勢已去,這些做法也沒起到多大作用。由於連著下雨飄雪,天氣嚴寒,加上士兵一伙食很不好,衣服單薄,兩手凍僵,拿不住兵器,宋軍軍心渙散,三萬禁衛軍逃亡了一大半,趙桓束手無策。
而金軍在攻下開封外城後,精明的宗翰和宗望並未急於要立即攻下內城,只是占領外城四壁,不斷進行佯攻恫嚇,並假惺惺地宣布議和退兵。宋欽宗趙桓居然信以為真,急忙派宰相何栗和齊王趙栩到金營求和。金營的宗翰、宗望對何栗說:“自古以來,有南就有北,兩者不可缺。只要答應割地,就可以議和,不過必須請太上皇親自前來商議。”何栗以為自己議和有功,高高興興回去奏報宋欽宗趙桓。太上皇趙佶沒有這份膽量,趙桓不得已,無奈痛哭一場,只好以太上皇受驚過度、痼疾纏身為由,由自己代為前往。
閏十一月三十日黎明,欽宗率大臣多人前往金營,這恰恰中了金人的圈套。欽宗到金營後,金軍統帥卻不與他相見,只是派人索要降表。欽宗不敢違背,慌忙令人寫降表獻上。而金人卻不滿意,並命令須用四六對偶句寫降表。欽宗迫於無奈,說事已至此,其他就不必計較了。大臣孫覿反覆斟酌,改易四遍,方才令金人滿意。降表大意不過就是向金俯首稱臣,乞求寬恕,極盡奴顏婢膝之態。呈上降表後,金人又提出要太上皇前來,欽宗苦苦懇求,金人方才不再堅持。接著,金人在齋宮裡向北設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盡臣禮,宣讀降表。當時風雪交加,欽宗君臣受此凌辱,皆暗自垂淚。投降儀式進行完畢,金人心滿意足,便放欽宗返回。欽宗自入金營,備感屈辱,於無奈之下做了金人臣子,回想起來,悲痛難抑,不知不覺間淚已濕巾,至南熏門,欽宗見到前來迎接的大臣和民眾,便嚎啕大哭。這是發自內心的感動,畢竟還有眾多臣民惦記自己的安危。行至宮前,他仍然哭泣不止,宮廷內外更是哭聲震天。欽宗初赴金營,歷盡劫波,三日後歸來,恍如隔世。
欽宗剛回朝廷,金人就來索要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這簡直是漫天要價。當時開封孤城之中,搜刮已盡,根本無法湊齊。然而,欽宗已被金人嚇破了膽,一意屈辱退讓,下令大括金銀。金人索要騾馬,開封府用重典獎勵揭發,方才搜得7000餘匹,京城馬匹為之一空,而官僚竟有徒步上朝者。金人又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欽宗不敢怠慢,甚至讓自己的妃嬪抵數,少女不甘受辱,死者甚眾。關於金銀布帛,欽宗深感府庫不足,遂令權貴、富室、商民出資犒軍。所謂出資,其實就是搶奪。對於反抗者,動輒枷項,連鄭皇后娘家也未倖免。即便如此,金銀仍不足數,負責搜刮金銀的梅執禮等四位大臣也因此被金人處死,其他被杖責的官員比比皆是,百姓被逼自盡者甚眾,開封城內一片狼藉蕭條景象。
儘管以欽宗為首的北宋朝廷如此喪心病狂地奉迎金人,但金人的要求仍沒有得到滿足,金人揚言要縱兵入城搶劫,並要求欽宗再次到金營商談。欽宗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上次身陷金營的陰影尚未散去,新的恐懼又襲上心頭,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此時,李若水等人也慫恿欽宗前往,欽宗終究不敢違背金人的旨意,不得不再赴金營。
欽宗到達金營後,受到無比的冷遇,宗望、宗翰根本不與他見面,還把他安置到軍營齋宮西廂房的三間小屋內。屋內陳設極其簡陋,除桌椅外,只有可供睡覺的一個土炕,毛氈兩席。屋外有金兵嚴密把守,黃昏時屋門也被金兵用鐵鏈鎖住,欽宗君臣完全失去了活動自由。此時正值寒冬臘月,開封一帶雨雪連綿,天氣冷得出奇。欽宗除了白天要忍受飢餓的折磨外,晚上還得忍受刺骨的寒風,輾轉反側,不能入睡,想著眼前這一切,心如刀割,淚如泉湧。轉瞬之間,欽宗從貴不可及的皇帝淪落為金人的階下囚,的確令人同情。然而,這一切都是他與其父徽宗一手造成的。
囚禁中的欽宗度日如年,思歸之情溢於言表。宋朝官員多次請求金人放回欽宗,金人卻不予理睬。靖康二年二月五日,欽宗不得不強顏歡笑地接受金人的邀請去看球賽。球賽結束後,欽宗哀求金帥放自己回去,結果遭到宗翰厲聲斥責,欽宗嚇得毛骨悚然,遂不敢再提此事。
金人扣留欽宗後,聲言金銀布帛數一日不齊,便一日不放還欽宗。宋廷聞訊,加緊搜刮。開封府派官吏直接闖入居民家中搜括,橫行無忌,如捕叛逆。百姓5家為保,互相監督,如有隱匿,即可告發。就連福田院的貧民、僧道、工伎、倡優等各種人,也在搜刮之列。到正月下旬,開封府才蒐集到金16萬兩、銀200萬兩、衣緞100萬匹,但距離金人索要的數目還相差甚遠。宋朝官吏到金營交割金銀時,金人傲慢無禮,百般羞辱。自欽宗赴金營後,風雪不止,汴京百姓無以為食,將城中樹葉、貓犬吃盡後,就割餓殍為食,再加上疫病流行,餓死、病死者不計其數。境況之慘,非筆墨所能形容。
金人在扶植張邦昌的同時,再次搜刮金銀,即使婦女的釵釧之物也在掠取之列。開封府擔心金銀不夠,金人無端挑釁,便在開封城四周設立市場,用糧食兌換金銀。由於京城久被圍困,糧食匱乏,百姓手中的金銀也無所用,便紛紛拿出來換米。這樣,開封府又得金銀幾萬兩。然而,開封城已被搜刮數次,金銀已盡,根本無法湊齊金人索要的數目。金人只好作罷。
此時,金軍統帥得知康王趙構在河北積極部署軍隊,欲斷金人退路,又擔心兵力不足,不能對中原廣大地區實行有效統治,因而,在立了傀儡政權之後,準備撤軍。在撤退時,金人還燒毀開封城郊的房屋無數。“東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漢上,北至河朔”,在這樣一個廣大的地區,金兵“殺人如刈麻,臭聞數百里”。這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罪行滔天,令人髮指。
四月一日,金軍在擄掠了大量金銀財寶後開始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已於前三日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幾個不肯屈服的官員,沿鄭州北行。被金人擄去的還有朝廷各種禮器、古董文物、圖籍、宮人、內侍、倡優、工匠等等,被驅擄的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北宋王朝府庫蓄積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如此慘烈的災難,給宋人留下了難以治癒的傷痛,也成為此後歷朝志士仁人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
囚犯生活
趙佶一行分乘八百六十餘輛牛車,由彼此語言不通的胡人駕車,一路淒悽惶惶,受盡屈辱折磨。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五日,趙佶見到韋賢妃(趙構母)等人乘馬先行而去,竟不敢吱聲,不覺五臟俱裂,潸然淚下。四月七日,趙佶妃嬪曹才人如廁時,被金兵乘機姦污。八日,抵達相州(今河南安陽南)時,適逢大雨不斷,車皆滲漏,宮女到金兵帳中避雨時又被金兵姦淫,死者甚多。趙佶長吁短嘆,卻無可奈何。北上途中食物匱乏,又連日風雨大作,宋俘餓殍滿地,慘不忍睹。
趙桓出發時,被迫頭戴氈笠,身穿青布衣,騎著黑馬,由金人隨押,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不但受盡旅途風霜之苦,還備受金軍的侮辱。趙桓時時仰天號泣,輒被呵止。日暮宿營時,金兵“縶帝及祁王、太子、內人手足並臥”,以防逃跑。四月十日,自鞏縣渡黃河,駕車的人對隨行的同知樞密院事張叔夜說,將過界河,張叔夜悲憤難抑,仰天大呼,扼吭而死。
五月下旬,過太和嶺(今山西朔縣東)時,趙桓等人都被縛在馬背上。七月二十日,趙桓、趙佶在燕京(今北京)相見,父子抱頭痛哭,悲憤不已。趙桓原以為生活可以就此安定,不料九月,金人又將趙桓父子遷往更遠的上京(今黑龍江阿城)。因為南宋勢力漸強,金人怕其奪回趙桓父子,使自己在同南宋的交涉中失去討價還價的籌碼。這樣,趙桓父子不得不再次承受顛沛流離之苦。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八月),趙桓、趙佶二帝抵達上京,金人命他們身穿孝服,拜祭金太祖阿骨打廟,這被稱為獻俘儀,實際上是以此羞辱北宋君臣。然後,又逼著他們父子到乾元殿拜見金太宗完顏晟。接著,金太宗封趙佶為昏德公,趙桓為昏德侯。這也是中原皇帝玩過的把戲,隋文帝滅陳,封陳叔寶為長城公;宋太祖滅南唐,封李煜為違命侯。此外,韋賢妃以下三百餘人入洗衣院,趙桓的皇后朱氏不堪受辱,投水而死,男子則被編入兵籍。
不久,金人又將趙桓、趙佶二帝趕至荒涼偏僻的邊陲小鎮——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他們從此就居住於此,直至去世。生活稍微安定後,趙佶又有了讀書寫詩的雅興。宋徽宗喜好讀書,有時竟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有一次,他讀了唐代李泌的傳記後,知道李泌為國盡忠,復興社稷,後被奸佞嫉恨。趙佶讀後感觸頗深,並令大臣抄寫一份,賜給韋賢妃。然而,宋徽宗趙佶對這一切醒悟得太遲了。
在五國城期間,宋徽宗趙佶還與宋欽宗趙桓在宴會上飲酒賦詩,自然是寄厚望於趙桓。宋徽宗趙佶平生愛好寫詩,再加上做囚徒的傷感,也流溢於詩詞之中。被流放期間,趙佶寫詩較多,但流傳下來的僅有十幾首。其中,《在北題壁》流傳最廣:“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趙佶與趙桓的孤獨、淒涼之感躍然紙上。”
宋徽宗趙佶在五國城生活了三年,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病死,死後屍體被金人燒做燈油。宋欽宗趙桓異常悲痛,身心受到沉重打擊。宋徽宗死後,宋欽宗同其他宋俘仍囚禁在五國城。南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二月,金熙宗完顏亶為改善與南宋的關係,將死去的宋徽宗趙佶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活著的宋欽宗趙桓封為天水郡公。據《呻吟語箋證》載: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 年)二月“虜主贈太上天水郡王,復靖康帝天水郡公,賜第上京。”根據這一記載可知,金國在為宋欽宗授新封號的同時,在金上京賜給宋欽宗一處上等房舍,後來將宋欽宗及身邊的妃嬪、子女一同遷到了金首都上京城居住。
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關係有所緩和,韋賢妃連同裝有宋徽宗、鄭皇后、邢後梓官的十餘輛牛車踏上了回歸南宋之路。她離開時,趙桓挽住她的車輪,請她轉告宋高宗趙構,自己若能回歸南宋,當一太乙宮主足矣。此時,趙桓還沒遷到了金首都上京城居住。
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 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於燕京,極有可能也將宋欽宗趙桓遷往了燕京。一是便於監督看管,二是隨時利用宋欽宗向南宋施加壓力,三是仍想按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完顏宗弼(金兀朮)死時所獻之策,爭取將宋欽宗立為傀儡皇帝,幫助金國統治淮河以北宋朝半壁江山。另外,一些野史也都將宋欽宗死亡時的地點記載為燕京。
受辱去世
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五十七歲的宋欽宗去世。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宋欽宗趙桓的死因是: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金海陵王完顏亮命宋欽宗出賽馬球,趙桓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亂馬鐵蹄踐踏死。然而,宋欽宗趙桓死去的訊息直到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才傳到南宋。得知宋欽宗趙桓死去的訊息後,南宋高宗趙構表面上痛不欲生,內心卻為無人威脅自己的皇位而暗自高興。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七月,宋高宗趙構為趙桓上諡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
家庭成員
父母
- 母親:顯恭皇后王氏
妻子
仁懷皇后朱璉(?---1127年),宋欽宗的皇后,汴京祥符人。宣和七年,欽宗即位,冊封朱氏為皇后。後來金兵攻陷汴京城,俘虜徽、欽二帝,鄭氏、朱氏二後,後宮宗室、大臣三千餘人北歸,當時正值農曆四月,北方天氣仍很寒冷,徽欽二帝和鄭朱二後衣服都很單薄,晚上經常凍得睡不著覺。朱後當時二十六歲,艷麗多姿,經常受到金兵的調戲。據說他們到達會寧府時,金人舉行了獻俘儀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等都到金太祖廟去行“牽羊禮”,又下令皇太后、皇后入金宮“賜浴”。朱皇后不堪污辱,當天投水自殺身亡。
子女
兒子
女兒
史籍記載
《宋史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欽宗》
歷史評價
總體評價
宋欽宗在位僅一年多時間,卻走馬燈似地拜罷了二十六名宰執大臣。其中對危局產生關鍵性影響者,則是耿南仲、李綱、种師道等人。他們的一些重要的救國之策不被宋欽宗採納,而一些重要誤國之謀卻又被宋欽宗採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王曾瑜研究員在《宋欽宗和他的四名宰執》一文中,關於宋欽宗在位期間政治策略的得失,以及他治國一年的功過是非作出了評述。
一、與耿南仲
宋欽宗即位前,耿南仲曾任十四年的皇太子宮僚。宋徽宗寵愛三子鄆王趙楷,頗有廢立之意,據胡寅說:“淵聖皇帝在東宮,當宣和季年,王黼欲搖動者屢矣。(耿)南仲為東宮官,計無所出,則歸依右丞李邦彥。邦彥其時方被寵眷,又陰為他日之計,每因王黼讒譖,頗曾解紛。”由於在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時的特殊關係,宋欽宗即位後的第三天,就命耿南仲為簽書樞密院事,耿南仲害怕金軍,“奉椒房出奔”,一度逃離開封,仍深得宋欽宗的信任。
耿南仲任執政後最重要的政績,一是排除異己,二是“主和議”,破壞抗金。此兩條劣跡不是在平時,而是在危難時期,就不能不在北宋覆亡中起著惡劣的作用。怯於公戰,勇於私鬥,宋朝有不少士大夫,如果說他們治國和救國全然無方,而彼此勾心鬥角,玩弄機謀權術,卻又有足夠的聰明才智,耿南仲就是一個典型。
二、與李綱
宋欽宗隨即又授任他東京留守、親征行營使。正如《朱子語類》卷130所說:“當時不使他,更使誰?士氣至此,消索無餘,它人皆不肯向前。惟有渠尚不顧死,且得倚仗之。”李綱作為一個本不知兵的文臣,在倉猝之際,居然相當有效地組織了開封的城防,屢次擊退了敵人。他既在士民中贏得了很高的威望,卻又招致了同列很深的忌妒。宋欽宗本人來回搖擺於卑怯的投降主義和輕率的冒險主義之間,他委任李綱負責城防,又不能授予全權,更不聽李綱的勸阻,而致力於屈辱求和。
靖康元年(公元1126)二月初,發生了宋欽宗批准姚平仲劫金營而失敗的事件。李燾編纂《續資治通鑑長編》,將此事歸結為“李綱主平仲之謀”,但李綱在上皇帝奏中明確說,“平仲之出”,“在微臣實無所與”。故《朱子語類》卷130力辯其非,說:“劫寨一事,決於姚平仲僥倖之舉,綱實不知。”事實上,此次劫寨“殺傷相當”,“行營司所失才百餘人,而(陝)3西兵及勤王之師折傷千餘人”,然而宰相李邦彥“方主和議,忌李綱主戰”,他與眾執政乘機誇張事態,諉過於李綱。宋欽宗驚慌失措,下令罷免李綱和統率陝西援兵的老將、同知樞密院事种師道。於是開封城中爆發了陳東領導的伏闕上書愛國民眾運動。
陳東直到臨死,也並未與李綱有一面之交。幾萬無組織的民眾雲集宣德門下,正說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認定,救國已非李綱莫屬。當然,民眾運動到此也很難控制激烈的行為,如殺內侍,毆擊宰相李邦彥等。但宋欽宗無疑是將愛國民眾運動視為厲階,不能容忍對其君主的挑戰。他雖然被迫復用李綱,也根本不可能有李綱在幕後操縱此次“伏闕”的證據,而“自後君臣遂生間隙,疑其以軍民脅己”,“頗忌之”。當時給李綱空名官告三千餘道,李綱“只用三十一道”,只因補無品小武官進武副尉二人,而宋欽宗居然親下御批說:“惟闢作福,惟闢作威,大臣專權,浸不可長。”正如朱熹感嘆說:“如此,教人如何做事?”
宋欽宗曾被迫與金東路軍統帥完顏斡離不訂立城下之盟,事後他有翻悔,並聽從李綱建議,“解太原之圍”,拒絕割讓自太原、中山和河間三鎮以北的土地。
宋欽宗毀約之後,首要的問題是救援被圍的河東首府太原。北宋晚期,其戰時統兵體制的一大弊病,是沿襲傳統,往往還是由不知兵的文臣,以及宦官童貫、譚稹、梁方平等主持軍事。如前所述,李綱公開斥責耿南仲離間皇帝父子,雙方更多了一重嫌隙。當宋軍初次救援太原失敗後,耿南仲乘機進言:“欲援太原,非綱不可。”宋欽宗立即任命李綱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當時台諫官陳過庭、陳公輔、余應求等都看穿了耿南仲等人的用心,說李綱“不知軍旅,將兵必敗”,“為大臣所陷”,“不宜遣”。李綱本人也有自知之明,“再拜力辭”,說自己“且誤國事,死不足以塞責”。宋欽宗卻聽信讒言,為之震怒。宰執中志同道合的同知樞密院事許翰,為李綱寫了“杜郵”兩字,引用秦將白起被賜死的典故。李綱至此不得不就任出行。
太原之戰是決定北宋皇朝命運的關鍵性一戰。太原失守,使金西路軍得以南下,與東路軍會師,而宋軍主力則在兩次救援戰中耗折殆盡,開封的陷落遂成定局。李綱並非在救援戰中不盡己力,卻在本來已是十分艱難的形勢下,又遇到朝廷的多方掣肘,終於在太原陷落後被劾下台,貶黜出京。
正如後來胡寅評論說,耿南仲“中制河東之師,必使陷沒,以伸和議之必信。”李綱的下台,固然是快了耿南仲之流的私憤,但受害最深的,卻是宋欽宗本人。待開封再次被圍,宋欽宗于靖康元年閏十一月“驛召李綱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卻為時已晚。李綱接到此項詔命,大約是在靖康二年,即建炎元年(公元1127)三月,當時金人正驅虜徽、欽二帝等北上。儘管有救援太原的失敗,但到南宋初年,朝野一切有識之士還是認為,唯有李綱方能擔當救國的重任。
史書評價
《宋史》贊曰:帝在東宮,不見失德。及其踐阼,聲技音樂一無所好。靖康初政,能正王黼、朱勔等罪而竄殛之,故金人聞帝內禪,將有卷甲北旆之意矣。惜其亂勢已成,不可救藥,君臣相視,又不能同力協謀,以濟斯難,惴惴然講和之不暇。卒致父子淪胥,社稷蕪茀。帝至於是,蓋亦巽懦而不知義者歟!享國日淺,而受禍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影視形象
1986年電視劇《盜日英雄傳》:安哲明飾演宋欽宗;
1989年電視劇《一代名妓李師師》:宋政飾演宋欽宗;
1998年電視劇《清明上河圖》:唐光輝飾演宋欽宗;
2007年電視劇《清風明月佳人》:宋洋飾演宋欽宗;
2013年電視劇《精忠岳飛》:程武飾演宋欽宗趙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