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巴南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重慶市巴南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是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發布的一份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巴南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of Banan District of Chongqing in 2010
  • 地區:重慶市巴南區
  • 時間:2010年
  • 類型:報告
工作回顧,具體內容,目標和任務,

工作回顧

2009年,是巴南發展迎接新挑戰、經受新考驗的一年,也是全區上下同心協力、化危為機、在逆境中奮進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區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落實中央和市關於擴內需、促增長一系列政策措施,緊緊圍繞“314”總體部署、國發3號檔案、“三區”建設,堅持“增投資、調結構、擴消費、保增長、出形象”的工作主線,團結拼搏,共克時艱,促進了全區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民生改善。

具體內容

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奮力扭轉增速下滑態勢,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3.3億元,同比增長15.1%,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14.4億元,增長20%。區級稅收分成收入7.5億元,增長39.1%,增幅居十九區第一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1.3億元,增長32.2%,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3億元,增長26.3%,增幅居十九區第一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81元,增長9.5%;農民人均純收入5729元,增長10%。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65.7億元,比年初增長43.5%;貸款餘額188.9億元,增長77.6%,增幅均居主城區第一位。實際利用內資70.3億元,增長83%。進出口總額5.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
力保工業經濟止滑促增。率先在全市推出提振工業經濟十大舉措,率先與市經信委簽訂戰略合作協定,促進工業逆勢而上、逐月回升。連續八年躋身全市工業“十強區縣”,工業總產值完成432億元,增長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80億元,增長14.8%。工業投資73.6億元,增長19%。花溪工業園區再次評為全市“十強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36.6億元,增長36.3%。引進中國500強恆安集團20萬噸木漿造紙及紙製品項目落戶。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62億元,增長20%,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66.6%。民營企業工業產值達到319億元,增長18.2%,占全區工業總產值73.9%。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增高新技術產品、重點新產品79個,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41%。全市首個低碳產業園落戶我區,重慶公路物流基地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平台,服務外包基地加快推進。單位GDP能耗前三年累計下降20.4%,在全市率先實現“十一五”目標。
推進農村經濟加快發展。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都市農業成效明顯。木洞水果玉米、惠民渝絲緣桑葚及巨峰葡萄通過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一生緣”、“小燕子”被評為重慶市著名商標,重慶茶業集團等11家企業被評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建2000畝優質茶葉、1000畝生態漁業、1500畝優質稻和木犴生豬養殖基地,引進重慶光大集團發展城市生態奶業。重慶花木世界順利推進,天坪萬畝茶葉基地建成核心基地2000畝。建成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市場,新增流轉土地面積2.52萬畝。新建18個“信用村”。完成豐岩水庫主體工程,完成12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三峽庫區移民搬遷安置任務順利完成,“搬得出”目標如期實現。
提升第三產業取得突破。以大力提升第三產業為目標,調結構、擴消費與保增長協調並行。三次產業比由上一年的13.1∶58∶28.9調整為10∶50.3∶39.7。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0.8%,提高23.3個百分點。商貿流通業高速增長,批發零售業銷售總額174.6億元,增長34%,增幅居主城區第一位。“家電(汽摩)下鄉”銷售額2.5億元,“萬村千鄉工程”建成460個網點,均居主城區第一位。渝南大道專業市場群成交額184億元,增長48.2%。第九屆“家博會”銷售額48億元,增長20%。商品房銷售面積194.4萬平方米,增長42.3%;銷售額64.8億元,增長89%。秋季房交會成交20.88萬平方米,較上屆增長51.4%。接待遊客45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8.7億元,分別增長15.7%、24.8%。投入11.4億元,東溫泉、南溫泉等“五方十泉”項目初見成效。浦發村鎮銀行落戶我區。
促進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實施危舊房改造拆遷主體量42.4萬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完成年度任務。實施居住區綜合整治98.5萬平方米,完成量居全市前列。濱江路、魚洞老街公園成為城市建設新地標,恆大城、曼哈頓城、十里藍山等樓盤成為城市品質提升新標誌。建成巴渝新居761戶,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565戶。投資1.6億元建成7個城市公園、10個社區公園,新增公園綠地面積200萬平方米。實施環保“四大行動”,空氣品質滿足優良標準的天數達到308天,超出市下達目標4天。渝南大道A段拓寬改造竣工通車,成為提升城市形象的亮點工程。渝南分流道、濱江路二期、輕軌3號線巴南延伸段建設順利推進。實施城區幹道4條標準路段、8個標準路口和17個停車港建設,投資4000萬元完成一批城區道路白改黑工程。投入2.9億元完成東溫泉、樵坪山、雲篆山景區道路改造。農村暢通工程投入5.3億元,完成200公里、開工修建100公里,建成農村客運站5個。新增森林6.8萬畝,創建市級園林式單位和小區各3個,創建市級森林市街、校園、廠區共3個。森林覆蓋率達到36.5%,提高2.5個百分點。
惠民生解民困落到實處。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加快發展的落腳點,切實維護民眾利益,民眾得到更多實惠。民生投入達到18.4億元,占財政支出的56.7%。實施八大類32項民心工程,完成投資12.3億元。城鎮新增就業2.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近1.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8%。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完成原被征地農轉非和超齡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工作。完成9個鎮街敬老院改擴建,籌集6430萬元建成6個社會養老機構。城鄉低保發放低保金3812萬元,農村五保發放供養金1155.4萬元,實施城鄉醫療救助177萬元。抵禦暴雨洪災侵襲,發放救災款1115萬元,解決受災民眾衣食問題並完成倒房恢復重建。啟動建設廉租住房1266套5.3萬平方米。建成姜家等5個場鎮和51個村飲水工程,南湖供水工程投入運行。
過去的一年,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全面加強。深入推進政府系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加強了思想建設、作風建設、法制建設。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和工作監督,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52件、政協提案334件,回執滿意率均為100%。初步構建政府、企業、個人信用體系平台。加強誠信政府建設,嚴格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切實規範政府各類經濟行為,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加強機關作風和幹部隊伍建設,提高了執行力和推進力。推進以“兩集中、兩到位”為核心的行政審批改革,改善了政務服務環境。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綜合整治發展環境,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影響發展的人和事。紮實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獲中紀委高度評價。實施鎮街行政區劃調整、政府機構改革,促進了服務型政府建設。
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各項政務工作取得新成績。平安建設取得新進展,民眾安全感指數達到94.97%,居主城區第三位。駐區金融機構大力支持各項建設事業,作出積極貢獻。財政、稅務、規劃、國土及土地儲備工作成效明顯,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工作進一步加強,完成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全國污染源普查。氣象工作發揮了促進生產、防災減災的積極作用。工商、質監、食品和藥品監督有效維護了市場穩定和消費安全。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徵兵工作居全市先進行列,雙擁、人防、消防取得新進步,科普、殘疾人、殯葬改革等工作成績顯著。婦女、兒童、老年人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宗教、僑務、對台工作,電信、郵政、物價、糧食、供銷、菸草、人事、保密、地震、修志、檔案、外事、機關事務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績。對口幫扶城口縣、西藏芒康縣,對口支援四川崇州公議鄉災後重建有序推進。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極不平凡。全區上下堅持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信念不動搖,逆勢而上、創新求進,實現了經濟社會、城鄉建設跨越式發展,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各鎮街、各部門特別是戰鬥在各重點工程第一線的幹部職工,恪盡職守、勤奮敬業,打造了一批精品亮點工程,重點難點工作實現突破,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過去的一年,我們戰勝了種種困難,以突出的成績贏得各方面好評,增強了全區幹部民眾的自豪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等20項指標,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巴南發展已經站在乘勢而上、實現更高跨越的新起點上。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幹部民眾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巴南區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全區人民和駐區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向積極支持政府工作的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巴南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前進的道路上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還不夠大,產業結構不夠優,工業增長後勁不足,新引進大項目不多;二是在征地拆遷、舊城改造、企業改制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三是在城市建設、農村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四是一些部門和機關幹部執行力不強、辦事效率不高、工作作風不深入的現象依然存在等等。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大局意識、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緊迫感、使命感、責任感,高度重視這些問題,認真加以解決,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不斷開創巴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大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各項社會事業長足進步。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列入國家級重大科技專項2個,獲國家級創新基金項目7個、國家星火計畫項目3個。專利授權330件,增長149.2%。投入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兩免一補”和中職生補助資金6846萬元,啟動21.7萬平方米校舍加固改造。全面實施貧困學生飲用奶工程,對全區中小學生和7000名低收入人群進行免費健康體檢,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7.7%,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6%,一級醫院住院起付線為全市最低。兒童“四苗”接種率達到99%,無孕產婦死亡病例。新建規範化村衛生室20個,完成3所鄉鎮衛生院改建,為所有鄉鎮衛生院配齊救護車。新建9塊塑膠運動場,建成11條社區健身路徑、2條全民健身登山步道。魚洞四小、李家沱國小分獲全國“苗苗杯”籃球賽、全國城市青少年足球賽冠軍,魚洞二小獲全國體育舞蹈電視大賽團體一等獎。認真落實計畫生育政策,人口計生工作居全市先進行列。建成鎮街綜合文化站(樓)21個、村文化室171個、農家書屋144個。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9%。區老年合唱團獲全國比賽金獎,雙河口鎮被命名為全市故事創作基地。

目標和任務

2010年,是加快落實“314”總體部署、國發3號檔案的關鍵一年,是“十一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二五”奠基之年。做好全年各項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市關於促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決策要求,緊緊圍繞“314”總體部署、國發3號檔案、“三區”建設目標,搶抓“外環時代”發展機遇,以“擴開放、強工業、調結構、靚城市、惠民生”為工作主線,以“工業經濟推進年”為主題,深化改革開放,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狠抓城市建設,推動工業經濟實現新跨越,城鄉面貌實現新改觀,民生問題和公共服務實現新改善,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
主要預期性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比2009年增長14%;工業總產值增長20%;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99%以內。主要約束性目標為: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06天;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50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2‰以內。各項社會事業和政務工作全面進步。
實現上述目標,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以重慶加快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為契機,著力打造全市一流的發展環境,拓展開放的空間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增強發展的後勁和活力。
加快開放高地新平台建設。搶抓“外環時代”發展機遇,推進環樵坪經濟區開發建設,力爭承接“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市級戰略平台。推進鹿角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規劃布局以信息服務外包、遊戲動漫研發為主的信息產業,布局重慶國際汽摩主題公園及高品質地產。界石地區規劃布局裝備製造業,南彭地區以公路物流基地為核心規劃發展物流倉儲、專業市場。推進濱江經濟帶規劃建設,布局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城市經濟。加強與重慶保稅港區對接合作,加快建設內陸出口產品加工基地,重點推進汽摩及零部件、通機、新能源產品項目。
突出重點大力招商引資。按照“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思路,實施定向招商,加快項目引進落地。堅持選優招強,著力引進低碳型、總部型、科技型項目,特別是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及其相關配套產業和地區總部。以園區為載體,著力引進一批可持續發展、高附加值的優質項目,推進工業集中化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加快引進一批高檔服務業及商貿旅遊項目。以城鎮區域特色為依託,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的農業項目。加大融資力度並防範風險,抓好社會資本、信託、債券等渠道融資工作,力爭完成100億元融資計畫,為民心工程、經濟園區、城市建設、公路物流基地建設等提供充足資金。全年實際利用內資8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實現進出口總額6.1億美元。
大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出台優惠政策,支持非公有制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推動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加快包裝上市。打造民營企業總部經濟平台,吸引更多優秀民營企業落戶巴南。放寬市場準入,消除政策性障礙,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和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社會事業及法律法規沒有禁止的其他行業,保障民營企業公平參與項目招投標和政府採購。開展“兩個健康”教育活動,確保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培育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民營企業5家,5—10億元企業5家,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18%以上。
最佳化改善開放和發展環境。完善政府、企業、個人三大誠信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啟動政府信息查詢系統框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金融、工商、稅務、質監、建設、勞動保障、公安等部門逐步向社會開展信用信息服務。推進誠信企業建設,積極開展個人誠信徵信工作。推行“一站式”服務和全程代理服務,建立重大項目“綠色通道”。深化完善“兩集中、兩到位”改革,積極探索“並聯審批+聯席會審”制度改革,提升審批服務效率和水平。推行效能建設“十項制度”,嚴格執行《損害發展環境行為責任追究辦法》,嚴查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切實保護企業權益,嚴查吃拿卡要和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亂檢查行為。
(二)全力推進工業經濟大發展。緊緊圍繞“工業經濟推進年”主題,研究出台一批新政策,推出一系列新舉措,舉全區之力抓工業。力爭工業總產值達到516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20億元以上,工業投資達到80億元以上。
推動園區建設實現新突破。花溪園區加快完善服務配套,切實解決物流儲運、交通組織、電氣保障、垃圾轉運等突出問題。界石組團建成桂花大道、梨花大道、入口大道B段、縱一路、橫一路共10.5公里,建成110千伏變電站,啟動污水處理廠項目。鹿角組團開工建設C、D線3.5公里,啟動實施鹿角立交和連線道、110千伏變電站項目。鹿角、界石和魚洞天明加快征地、平場步伐,確保一批新項目落戶。以重慶建設“江南工業走廊”為契機,加快麻柳移民生態工業園規劃建設,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強化園區自主招商,力爭完成簽約項目25個以上,開工建設10個以上,融資35億元以上。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以上,實現工業增加值97億元、利稅總額20億元。
加大支持企業做優做強力度。多渠道投入10億元資金,引導重點骨幹企業開展擴能技改、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科技企業孵化中心建設,培育建設國家級創新中心3個、市級6個、區級5個,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41%以上。推進宗申集團研發中心、新能源項目建設,推進重慶工具機集團大型數控工具機產業化建設,支持長安鈴木綜合製造能力提升改造、大江信達專用車綜合能力建設、建設集團承接參與大飛機製造零部件研發製造及電動機車生產。推動企業實施“專利戰略”、“品牌戰略”,力爭新評定中國馳名商標1件、重慶市著名商標5件、重慶名牌8件,全面提升“宗申牌”摩托、“重機牌”數控齒輪工具機等中國名牌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和帶動力,新培育一批國家級、市級品牌產品。支持規模工業做大做強,延伸產業鏈,發展配套產業。繼續抓好10戶重點企業、300戶規模企業的運行監測,著力改善生產經營環境。打造長安鈴木、宗申集團兩個百億級企業,打造建設集團等一批50億級企業,培育四方混凝土、吉力芸峰、威星橡膠等一批10億級企業。
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制定貸款貼息、電費補貼、新產品補貼等優惠政策,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研究“外環時代”產業聚集新動向,完善中小企業創業基地、農民工返鄉創業園規劃,使其產業布局各具特色。圍繞區內支柱產業及園區工業,著力發展零部件加工及其他配套產業。按照集約用地的原則,鼓勵建設多層標準廠房。
培育發展現代新興產業。調整最佳化內環區域功能布局,發展現代服務業、服務外包、總部經濟,促進產業高端化。規劃外環內新興產業布局,發展低碳產業、先進制造業、大型物流基地,促進產業轉型。抓好低碳產業園建設,完善產業發展規劃,研究相關扶持政策,加快引進新能源、建築節能、環保裝備製造項目。加強與西永微電子園的對接聯繫,積極承接配套產業,力爭使我區成為惠普筆記本電腦配套生產基地之一。抓好總部經濟,引進金融、保險、投資性公司及各類企業總部。
(三)著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質。堅持以建設“都市最佳生態宜居區”為目標,全面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質。
加大規劃建設管理力度。高標準編制宜居建設總體規劃,高水平推進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高質量實施城市美化和管理。緊扣“外環時代”主城空間拓展,在龍洲灣、外河坪、鹿角分別規劃建設15—20萬人規模人口聚集區。按照城市副中心的要求,完善功能分區和城市形象設計,整體推進龍洲灣、魚洞、花溪、李家沱開發建設。龍洲灣建成110千伏變電站和公廁、垃圾站等市政設施,啟動B區開發。南泉鹿角規劃打造生態宜居樣板,啟動樵坪宜居小鎮建設。推進濱江路二期沿線規劃建設,加快歷史風貌街區、休閒廣場、生態濕地、體育公園等項目建設。完成居住區綜合整治356.5萬平方米,實施44.3萬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擴大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逐步實施場鎮舊城改造,加大市政建設和管理力度,新建1—2個川東民居風格特色小鎮。重點在內環、繞城、渝黔、渝湘高速公路及南涪路沿線,集中修建“巴渝新居”300戶,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1000戶。堅持建管並重,充分發揮數位化城市管理平台的作用,推動城市管理智慧型化、精細化。繼續開展主幹道、重要節點、“兩江四岸”、背街小巷等綜合整治,加快污水管網建設,確保市政設施完好率達到95%以上。
加快提升城鄉通暢水平。圍繞打通節點、形成環形、立體化和網路化,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巴南濱江路二期、渝南分流道工程,開工建設內環快速幹道與龍洲大道立交,力爭動工建設燕尾山隧道。規劃建設渝南大道、渝南分流道、巴濱路三縱線之間的橫向連線道。配合推進輕軌3號線巴南延伸段全面開工,推進2號線延伸段節點工程建設。配合推進沿江高速公路建設、省道106線魚洞至珞璜改線工程。配合推進魚洞長江大橋正橋二期建設,力爭開工建設南引道二期。實施魚洞濱江路、馬王坪正街改造,完成大江片區、李土路等城區道路白改黑工程,啟動花溪大道建設。建成龍洲大道、魚洞老街公園、三十四中3處人行天橋。農村通暢工程完成133公里,通鎮通暢率達到100%、通村通暢率達到95%。開工建設渝湘高速石龍立交,建成雙河口、木洞、麻柳嘴三鎮至南涪路連線道。建成南溫泉景觀大道、聖燈山景區道路及一趙路、碑二路、界南路,木高路全線貫通,啟動南泉大道、茶惠大道、惠南路建設。推進外河坪公交站場及渝南樞紐站場建設,建成5個農村客運站,加大農村客運運力投入。做好佛耳岩碼頭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推進入港永久道路建設。啟動木洞濱江路建設及木洞碼頭、麻柳嘴碼頭改擴建。
加快提升生態建設水平。著力打好春秋季植樹造林戰役,完成森林工程7.5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7.5%。新增城區綠地面積138.6萬平方米,“拆危建綠”新建綠地5.69萬平方米。高水準實施渝南分流道等城市主次幹道綠化工程,建成濱江廣場、都和廣場、龍洲水岸,全面建成龍洲灣北區公園、龍洲灣公園及大山村、恆大、郭家崗3個市政公園,加快濱江路綠化景觀帶建設。提升界石南環出口景觀工程形象。實施高速公路沿線綠色景觀林帶建設,完成繞城、渝湘、渝黔等高速公路通道綠化3000畝。實施環保“四大行動”,抓好污染物總量減排,推進花溪河、一品河等次級河流域治理,爭創市級環保模範城區。
(四)提速推進第三產業上檔升級。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促進第三產業提檔升級。重點打造房地產、商貿、旅遊和現代服務業。
把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加快發展。搶抓“外環時代”發展機遇,圍繞人口聚集區建設,做大房地產業。儘快研究編制房地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確定房地產發展的目標、重點區域和保障措施等。依託水岸、山景、溫泉、森林等生態資源,大力發展旅遊地產和品質地產。抓好房地產項目,繼續推進恆大城、曼哈頓城、十里藍山、融匯半島等樓盤建設,引進有實力和知名度的企業在龍洲灣、魚洞、花溪、李家沱城區打造精品地產。全力推進危舊房改造拆遷地塊招拍掛工作,加快改造建設步伐。繼續辦好房交會。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80億元以上,新開工商品房面積200萬平方米以上,竣工商品房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
推動商貿業進一步提檔升級。高起點規劃建設龍洲灣商圈,完成商業步行街建設,引進五星級酒店、主力百貨入駐,建成“嘉灜·尚河”巴渝風情街。高標準建設魚洞商圈,建成平戰結合人防工程7萬平方米商業設施,推進原區政府地塊4萬平方米商業設施建設,力爭引進新世紀主力百貨、電影城。高質量實施李家沱商圈規劃,以都和廣場為核心建成商業步行街,打造融匯半島、曼哈頓休閒商務中心。做好中國西部汽車機車貿易城前期工作,繼續做強渝南大道專業市場群。加快完善城鄉商貿網路,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汽摩)下鄉”、郵政服務“三農”工作,規劃建設1—2個區級配送中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億元,批發零售業銷售總額209億元,培育銷售額超億元企業5個。
把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培育打造。突出大項目建設,提升“中國溫泉之鄉”品牌,推動旅遊產業大見成效。南溫泉開工建設五星級酒店,加快景區改觀升級。東溫泉完善服務設施和景區管理,提升“鮮花溫泉小鎮”品質。橋口壩做好規劃編制及招商引資,儘快啟動林、泉一體旅遊項目。圍繞全市“溫泉旅遊主題年”活動,高規格辦好溫泉文化旅遊節,抓好南溫泉、東溫泉創5A級景區工作。發展休閒觀光旅遊,完成樵坪山、聖燈山、雲篆山景區規劃,實施道路、酒店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桃花島整體開發、聖燈山4A級景區創建。發展鄉村旅遊、農業觀光旅遊,辦好中國特早茶開園儀式、巴南首屆農產品展示展銷會,辦好梨花節、采果節、品茶節、肥牛節、年豬節等節慶活動。推動二聖茶山梨園創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整合南湖、下澗口水庫資源並推動開發。培育遊艇經濟等新興旅遊熱點,加快中壩浪琴遊艇俱樂部建設。全年實現接待遊客5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0億元。
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打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金融體系,力爭引進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入駐,支持駐區金融機構業務發展。抓好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建設,完成控制性規劃編制報批,啟動土地整治和橋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實施物流倉儲、專業市場等項目2個以上。加快南泉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園建設,建成項目一期產業用房1.7萬平方米、呼叫座席1500個,服務外包出口達到1600萬美元。發展創意產業,加快實施重慶正大動夢科技有限公司原創動漫基地、巴濱路巴文化民俗風情長廊等文化產業項目。推進重慶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惠民巴渝風情文化創意小鎮建設。
(五)加快統籌城鄉改革步伐。加快推進都市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努力實現重慶市“都市農業示範區”的建設目標,新農村建設再上新台階,統籌城鄉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果。
抓好統籌城鄉配套改革。以“南彭—惠民”納入全市統籌城鄉集中示範點為契機,加快統籌城鄉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一年有突破、兩年見成效”。突出農村集體土地股權化改革特色,啟動宅基地開發復墾、統一權證樣式登記等試點。完善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及流轉市場建設,新增流轉面積2萬畝以上。完成6個村級規劃編制。新建“信用村”7個,啟動“信用鎮(街)”建設。完善南泉萬河村農村綜合改革,推廣其發展公益事業、小額信貸、民情網路等經驗。抓好市工商聯與惠民合作統籌城鄉發展項目,實施重慶農墾集團“整村推進”項目。
抓好都市農業和產業化發展。加快編制都市農業發展、重要道路沿線農業產業帶規劃,重點布局觀光農業和高效農業,啟動長江柑桔生態屏障帶建設,推進農產品加工園項目。二聖天坪萬畝標準化茶園新建茶葉示範基地2000畝。推進重慶花木世界二期建設,南彭、跳石、安瀾等鎮街新發展花木基地3000畝。建成天星寺存欄1000頭肉牛標準化養殖場及屠宰深加工中心,光大城市生態奶業建成800畝核心基地。推進姜家生豬養殖示範基地建設。接龍、石龍等鎮實施優質稻訂單生產基地7萬畝,惠民、安瀾等鎮實施水稻萬畝高產田示範片,豐盛等鎮實施小麥萬畝高產示範片,推進二聖等鎮2萬畝優質大豆基地、石灘5000畝高山反季節蔬菜、木洞1000畝大蔥基地建設,實施魚洞、南彭高產高效蔬菜生產科技示範園2000畝。提升百里生態農業經濟長廊規模和品質,打造觀光農業經濟帶,推進天星寺全市首個專業合作經濟示範園建設。培育農產品知名商標和產品,新增無公害農產品1—2個。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行動計畫,建設全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示範區。全面執行種糧直補資金政策,穩定糧食生產。
抓好新農村建設和庫區工作。理順農房建設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辦法、審批程式和部門職責,按“巴渝新居”風貌設計規範和推進農房建設。嚴格控制道路沿線、風景區內農房建設,加大違規建房清理整治力度。多渠道加大投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修建人行便道300公里、垃圾處理點1000個,農家環境整治1000戶,中低產田改造1.6萬畝。完成“城郊型養殖場集中供氣”國家級科技項目,建成沼氣池3000口。完成新農村4個示範片建設。豐岩水庫下閘蓄水並實施灌溉、飲水項目,開工建設龍崗水庫,做好觀景口水庫前期工作。配合做好小南海水電站前期工作。科學編制三峽工程巴南庫區後續工作實施規劃,啟動一批後續建設項目。開展消落區綜合整治,加快實施庫區水污染防治項目。
(六)推動社會建設、民生改善取得新進步。著眼於發展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和保障水平,繼續實施一批民心工程,營造安居樂業、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推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繼續鞏固教育“兩基”成果,繼續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啟動首批中國小布局調整試點,推進標準化學校、農村寄宿制學校和“校安工程”建設。深化教育統籌城鄉綜合改革試驗,推進城區學校捆綁幫扶農村學校工作,加大城區教師下鄉支教力度,加快實施“五個校園”建設。建成恆大國小、清華國小。推動巴縣中學、清華中學創市級示範高中,三十四中創市級重點高中,區職教中心、機械高級技工學校創國家示範中職學校,工業管理職業學校創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
著力提升居民健康素質。加快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施衛生、體育行動計畫,市民健康素質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完成區人民醫院急救部綜合樓、東溫泉鎮衛生院建設及區中醫院遷建主體工程。新建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服務站2個,新建規範化村衛生室40個,農村居民健康檔案試點建檔率達到80%。完善體育場設施,加快體育館建設。新增12塊中國小塑膠運動場,啟動鎮街農民體育健身中心、第二批登山健身步道、全國青少年戶外活動營地、濱江路二期健身休閒長廊建設。舉辦全區運動會和青少年運動會,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達到41%。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穩定低生育水平。動員全民參與,做好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完成區文化中心主體工程,推進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園落戶我區。全面完成村文化室和農家書屋建設,實現所有鎮街均建有標準綜合文化站並投入使用,啟動街道社區文化中心項目。提升木洞山歌、接龍吹打、姜家舞龍、雙河口巴文化傳說等特色文化品牌,創建重慶市水彩水粉畫基地和重慶市界石兒歌之鄉,完成南泉抗戰遺址群申報全國重點文物工作。啟動豐盛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性開發。推進市區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啟動數位電視建設。強化文化市場監管,培育文明健康的網路文化。
加強社會保障和生活保障。新創建“充分就業社區”4個,全面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6500人,“4050”人員等困難對象就業1000人。培訓農村勞動力8000人,轉移富餘勞動力9000人。推進統籌城鄉保險制度建設,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按時足額支付各項社會保險金。做好新征地農轉非人員、三峽庫區淹沒農轉非移民參加養老保險工作,妥善解決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困難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基本醫療保障實現全覆蓋。構建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強化社會福利、慈善與社會救助相銜接的保障功能。繼續實施低收入困難民眾基本生活保障及醫療救助制度,全面推行臨時困難救助。新建10個城市社區服務站,完成30個農村社區建設。改擴建4個敬老院。鞏固廉租住房保障全覆蓋,啟動2555套廉租住房建設並建成1300套,啟動公共租賃房項目。探索農村特困戶保障性住房模式,努力解決特困戶基本居住問題。推進國有林場棚戶區改造。投入4000萬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改造南彭等4個場鎮供水站,建成30個村級集中式供水項目,解決7.5萬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完成2個、啟動5個整村脫貧項目。
提高社會安全保障能力。推進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基礎建設。開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突破年活動,推動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推進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初步建成安全保障型城區。推進全市統籌城鄉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試驗區建設,全面提升監管水平。加強應急體制、應急平台及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深化幹部大走訪活動,構建矛盾大排查、大調解工作體系。建成基層“七位一體”工作機制示範村(社區)5個、“六位一體”示範鎮街4個。
(七)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堅持以打造服務型政府為核心,以依法行政為根本,以作風建設、執行力建設為保證,牢記宗旨和使命,切實履行職責,做到勤政廉政,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加強依法行政和政務公開。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項目安排、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重大事項,堅持專家論證、社會公示或聽證制度。加強行政執法和監督,強化行政複議工作,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推行陽光政務,打造誠信政府。啟動市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擴大政務服務中心職能,實行行政審批電子監察。強化政府入口網站、政府公報政務信息公開。認真辦理區長公開電話、公開信箱民眾訴求,及時辦結、回復和公開。
加強幹部執行力建設。廣大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勇於突破瓶頸,敢於打破常規,善於學習經驗,在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中增強執行力。要勇當“推土機”、“操盤手”,敢抓敢幹、真抓實幹,在親力親為、立說立行中鍛鍊執行力。要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勇擔責任、敢冒風險,在迎難而上、勇於擔當中提高執行力。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堅決貫徹執行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在確保政令暢通中體現執行力。推行有錯必罰、無為必究,增加幹部實績考核執行力權重、民主測評及民意調查權重,在嚴格考核獎懲中檢驗執行力。
加強政風和廉政建設。大興調查研究、求真務實之風,改進會風、文風,嚴格控制各種檢查評比達標活動。大力倡導勤儉節約、勤儉建區,建設節約型、節能型機關。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拒腐防變意識,築牢思想防線。加強警示教育和崗位廉政教育,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源頭防腐。加強對重大工程項目的監管,嚴格執行建設工程公開招投標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權力運行的監督,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問責制、廉政承諾制。保持查處違紀違法案件的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各類腐敗行為。
今年,是謀劃“十二五”發展的關鍵之年。要深入調研,集思廣益,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勾畫新一輪“加快”和“率先”發展的宏偉藍圖。力爭有項目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爭取一批重大項目納入全市“十二五”規劃。要在“外環時代”新一輪發展中,積極爭取市政府和市級部門的支持,力爭新的人口聚集區、產業承接區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產業項目落戶我區;要深化區域協作,推動重慶南部片區提速開發,開創巴南大開放、大建設、大發展的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