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的意見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的意見

科學研究和觀測數據表明,近百年來全球氣候正在發生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變化。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工業化過程中大量排放溫室氣體,是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氣候變化導致冰川和積雪融化加速,水資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災害性氣候事件頻發。氣候變化還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遭受洪澇、風暴潮等自然災害影響更為嚴重。氣候變化對農、林、牧、漁等經濟社會活動產生不利影響,加劇疾病傳播,威脅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群健康。未來全球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還將進一步增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的意見
  • 發文機關: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文字號:渝府辦發〔2015〕20號
檔案發布,檔案內容,

檔案發布

渝府辦發〔2015〕20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氣候變化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為貫徹落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發改氣候〔2014〕2247號),經市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檔案內容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要求,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著力最佳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發展低碳城市,建設低碳社會;著力應對氣候變化,增強防災減災能力;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激發改革活力,努力走符合國家要求、體現重慶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工作原則
一是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強化企業適應氣候變化新要求的主體地位,激發全社會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活力。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履行公共服務職能,規範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環境。二是堅持分類指導、形成合力。明確各功能區應對氣候變化的重點任務和工作方向,促進全市發展一體化、區域發展差異化、資源利用最最佳化和整體功能最大化。三是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統籌協調產業發展、能源節約、生態建設及環境保護,實現工作協同互補。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工業、建築、交通、市政和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減碳取得明顯成效,森林蓄積量達到12827萬立方米。應對氣候變化預測預警和防災減災體系更加完善,體制機制逐步健全,公眾應對氣候變化意識顯著增強。努力建成西部地區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城市和全國低碳發展先導示範區。
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四)調整產業結構
實施各功能區產業禁投清單制,抑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根據各區縣(自治縣)功能定位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最佳化產業布局。完善開發區(園區)基礎設施,鼓勵企業入園發展。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運用節能低碳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引導產業集群化、鏈條化集聚,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大渡口區等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和萬盛經開區、南川區等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
(五)最佳化能源結構
合理開發水電,穩步推進風電場建設,科學利用生物質(垃圾)能源、沼氣,因地制宜利用太陽能和地熱資源。推動頁岩氣規模化開發利用,鼓勵發展天然氣分散式能源系統。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分級分質梯級利用,推進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畫,提升燃煤電廠技術裝備水平,鼓勵煤矸石和劣質煤就地清潔轉化利用。降低煤炭消費比重,逐步實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提升天然氣套用效率。深化區域電力合作,增強跨區域電力配置能力。
(六)構建低碳產業體系
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控制工業生產溫室氣體排放,支持利用非碳酸鹽原料生產水泥,鼓勵利用熔融煉鐵技術促進鐵―鋼―軋一體化發展,推廣鋁、鎂冶煉短流程工藝,開發和使用高性能、低消耗新型材料替代傳統鋼材。實施長江防護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城鄉綠道等林業重點修復工程,開展中幼林撫育、低質低效林改造。增加農田和草坡碳匯,結合三峽庫區消落區治理,探索增強適生植物固碳能力。推廣低排放高產水稻品種,鼓勵使用緩釋肥、有機肥替代傳統化肥,加強動物糞便管理。推廣節電節油農業機械、漁船和農產品加工設備。開展低碳交通區域性試點,推廣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支持發展甩掛運輸。推進船舶船型標準化,開展頂推船隊研究。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節電節氣改造。
(七)建設低碳城市
全面實施《綠色建築行動實施方案(2013―2020年)》,城鎮新建建築嚴格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逐步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推進既有公共建築和居住建築節能低碳改造。推廣水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技術,發展淺層地熱能、太陽能等在建築中的套用。大力推廣套用綠色建材,建立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制度,積極推動建築產業化示範。加快建築節能監測體系和標準體系建設。推廣套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發展船用、車用液化天然氣。鼓勵有條件的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開展填埋氣體資源化利用。推進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大市政綠色照明改造力度。
(八)建設低碳社會
強化公共機構能源統計和監督考核,創建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推廣節能低碳技術、產品及契約能源管理。開展低碳飲食行動,推進餐飲點餐適量化。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低碳產品,引導大型超市設立低碳產品銷售專區。開展低碳家庭創建活動,抵制過度包裝,鼓勵購買綠色住宅和低碳裝飾材料,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提倡綠色出行,支持購買節能環保汽車。倡導公眾參與造林增匯活動。開展“低碳進校園”“低碳進企業”“低碳進社區”等活動。
(九)推進低碳試點
開展低碳城市試點,完成國家下達各項試點任務。支持雙橋經開區、璧山工業園區建設國家級低碳工業園區,爭取更多園區納入國家試點。開展低碳社區、商業機構、小城鎮試點,到2020年創建50個以上低碳試點社區、開展30個以上低碳商業機構試點,推進巴南區木洞鎮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試點示範。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實施高排放產品節約替代、工業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控排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減碳示範工程。開展林業碳匯工程試點,建立碳匯監測和計量機制。
三、適應氣候變化影響
(十)提高城鄉基礎設施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在城鄉規劃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的影響,合理布局建築、公共設施、道路、綠地、水體等功能區,高海拔地區城鎮管線設施充分考慮耐寒、耐冰凍需要,都市區要控制城市熱島效應。加強氣象服務,完善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回響系統。
(十一)提高經濟發展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加快城市發展新區缺水地區、大生態區山區水利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引進和培育高光效、耐高溫和耐旱作物。加強氣候變化誘發的農作物病蟲害、動物疫病防控。積極推行農業災害保險。開展濕地保護與恢復。提高旅遊業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及時發布景區氣候風險信息,制定應急預案,完善安全導引系統。加強對受氣候變化威脅的風景名勝資源以及瀕危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針對夏季高溫熱浪頻發,強化職業勞動防護,完善相關疾病救治設施。
四、完善政策機制和能力建設
(十二)健全政策體系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制定“十三五”節能降碳工作方案和適應氣候變化實施方案。制定完善碳排放權交易、低碳產品認證以及低碳工業園區、低碳商業、綠色低碳小城鎮、低碳社區試點等政策。加大投入,爭取中央財政資金和安排市級財政資金支持應對氣候變化重大項目建設。落實節能環保、生態建設、可再生能源等相關政策。繼續推進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培育壯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序發展碳金融,積極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結合碳排放總量控制,探索重點企業碳排放許可證制度。鼓勵市場主體開展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推動重慶聯交所建設國家級區域性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中心。推動低碳產品認證,爭取重慶市優勢產品低碳評價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
(十三)增強應對能力
建立年度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和報告制度,健全應對氣候變化統計指標體系,完善重點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基礎統計。結合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建立重點企(事)業單位碳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制度。依託低碳工業園區、低碳社區、低碳商業、低碳產品認證等試點,完善相關統計核算體系。建立市級、區縣、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信息庫。建立節能低碳產品信息發布和查詢平台。依託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相關企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支持開展氣候變化基礎研究,加快研發重點領域適應氣候變化新技術,落實《重慶市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綱要》。建立年度工作推進機制,將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納入區縣(自治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內容,市政府督查室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各區縣(自治縣)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要明確和落實責任分工,採取有效措施,紮實推進工作。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2月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