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
請認真組織實施。
通知單位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時間
2013年5月21日
內容
重慶市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完善和提升方案(2013―2015年)
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中發〔2013〕1號)提出的有關要求,為在“十二五”中後期(2013―2015年)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我市農村信息化體系的功能作用和套用水平,大力助推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特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服務‘三農’”的推進模式,到2015年,建成符合我市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發展要求的農村信息化體系。立足重慶,服務全國,使重慶市農村信息化平台成為國家級農村信息化平台。全市農村信息化總體套用程度居全國領先水平。其中,政務信息化套用方面,“政務易”活躍度達到90%,民情信息登記超過700萬戶,基層黨建信息服務平台覆蓋人數超過100萬人,陽光政務服務超過1200萬人次,“政務易”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商貿信息化套用方面,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覆蓋數超過8000家,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8億元,“商貿易”服務用戶數超過300萬人;民生信息化套用方面,農戶覆蓋率達到100%,涉農信息條數超過1億條,求職招工職位數超過50萬個。
(二)階段目標。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農村信息化推進機制。
全市各級政府要按照信息資源共享的原則,整合各類優勢資源,進一步完善農村信息化體系;要建立監督考核機制,督促各部門充分用好農村信息化平台,切實為“三農”服務。積極引導通信運營商完善平台套用功能,提高服務水平。鼓勵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踴躍參與,共同推進我市農村信息化建設。
(二)夯實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
大力推進網際網路、移動通信、廣播電視、電話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成覆蓋各區縣(自治縣)、鄉鎮、行政村的農村信息網路,提升網路速度。支持通信運營商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措施,降低門檻,對農民購置手機等信息終端產品給予優惠,鼓勵和引導農民使用信息終端產品,享受平價上網及農村信息化帶來的便捷服務。
(三)最佳化農村信息化平台功能。
1.最佳化農村綜合服務平台。一是拓展農村基層電子政務辦公套用。利用農村綜合服務平台與電子政務外網,完善市―區縣―鄉鎮―村四級政務信息體系,通過電子公文、簡訊、政務簡報及電視電話會議等方式,實現政務辦公、信息發布等“無紙化”運轉。二是推進陽光政務。將政策法規、辦事流程、惠農補貼等信息錄入政務信息庫,利用農信通、農業服務熱線、“政務易”、簡訊等多種方式打造政務信息公開平台,實現政府公開信息查詢、政策解答、電話登記轉接、民眾投訴、舉報受理等功能。三是提高城鄉社會管理信息化水平。利用農村綜合服務平台,採集城鄉居民基礎信息,辦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改進城鄉社會管理模式。
2.最佳化農村商貿服務平台。
一是建立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信息化管理平台。通過最佳化完善成員管理、信息發布、市場行情、網站自建等功能,指導農業生產,為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提供服務,實現生產在社、行銷在網,促進農民增收。
二是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平台。通過提供生產、流通、交易、競價、網上超市等服務,打造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對外行銷網路門戶,實現農產品購銷對接。
三是建立休閒農業信息服務平台。整合各地特色產業、特色旅遊、特色農產品等信息,建立休閒農業資源庫,實現休閒農業經營、管理、服務的信息化。
四是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全覆蓋。通過建立農家店開展涉農信息服務,為農民提供業務代辦、農資購買、農產品銷售、外出務工、農業生產技術等方面的綜合信息服務,使農家店逐步發展成為農村綜合信息服務中心。
3.最佳化生產生活服務平台。
拓展信息獲取渠道,引導農戶搜尋和定製“百事易”、農情氣象等個性化生活信息服務。拓寬農村生活信息服務內容,為普通農戶、種養大戶、留守人群、農村經紀人、鄉鎮居民等不同群體提供政策法規、農業科技、農情氣象、三農新聞、生活百科、黃頁信息等生產生活服務。搭建專家服務平台,為農民提供農技、法律、市場等公益性熱線服務。
4.最佳化求職招工平台。
面向工業園區、人才市場和招工企業,整合多方資源,搭建求職者與企業對接平台,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解決企業招工難問題。圍繞中低端務工人群,利用農信通熱線和“務工易”產品,免費提供法律政策諮詢、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幫助務工者儘快融入城市。
(四)拓展農村信息化平台套用。
拓展農村綜合服務平台在社區管理服務中的套用,加快推進涉農應急事務處理套用。圍繞農村商貿服務平台,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探索推廣網上銷售、農產品直供直銷的有效模式,強化電子商務支付。圍繞農村生產生活服務平台,推進涉農信息公益服務,利用農村信息化平台,深入開展農技專家、法律援助、求職務工、農情氣象等惠農利民服務。
(五)實施農村信息化示範工程。
1.創建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地。
按照“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重點打造我市農村信息化綜合雲服務平台,整合建設農村民生、農業生產、科技創業、市場流通4類信息服務資源,依託農信通、農業服務熱線、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等服務載體,開展農村信息化集成套用示範,構建農村信息化服務長效運行機制。
2.創建國家級農村信息化服務創新型基地。
以農信通、農業服務熱線為核心技術服務平台,建立全市統一的“三農”信息服務平台,完善市―區縣―鄉鎮―村四級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和農業信息資源體系,組建覆蓋農業全行業的專家隊伍,健全農業信息服務管理制度,農業信息服務熱線和短(彩)信服務做到全覆蓋,並提供24小時線上服務、8小時人工服務,提高信息服務平台服務“三農”的水平。
3.建設一批市級農村信息化示範區。
以衡量區縣(自治縣)整體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為對象,以建立健全農村信息化組織管理、技術支撐、信息服務和政策保障體系為目標,大力引導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社會管理及服務等領域的套用創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
在市信息化領導小組統籌下,進一步完善推進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的工作機制,分年度明確工作目標,分解任務,落實責任,把握進度。適時召開會議研究決定重大事項,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建立監督機制,以區縣(自治縣)政府與市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簽訂年度目標責任書的方式,督促區縣(自治縣)落實相關工作,共同推進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
市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濟信息委)負責統籌協調推進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日常工作;協調市政府各部門和各區縣(自治縣)政府的農村信息化推進工作;完善農村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並組織實施對全市農村信息化體系工作的監督和考核。
市教委負責整合併提供教育政策法規、義務教育、收費公示、招考助學、中考高考等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解答農民關注的教育問題。
市科委負責牽頭組織重慶“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試點工作,推進農村信息化雲服務平台建設,構建農村信息化綜合套用示範及可持續運營機制。
市農委負責牽頭開展國家級農村信息化服務創新型基地創建工作和全市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工作;整合併提供農業政策法規、農產品市場行情、種養殖技術、農情預警等信息;組織農技推廣隊伍,利用信息化手段指導農業生產和解決相關問題;建設重慶農業農村信息網和重慶農業服務熱線為農服務綜合平台,推進全市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工作。
市商委負責牽頭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工作,廣泛組織涉農企業、協會、經紀人、種養殖大戶等參加“新農村商網”農產品網上購銷對接會,擴大交易規模;支持農信通 、“每日鮮網”、“奇易網”、“香滿園”等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發展壯大;開展網購採購大會等對接活動,擴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金融等產業發展。
市人力社保局負責整合併提供就業服務、招工招聘、技能培訓、技能鑑定、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保險)等相關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解答農民關注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
市衛生局負責整合併提供常用藥品價格、衛生保健、重大疾病防控、衛生政策法規等各類醫療衛生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幫助解答農民關注的醫療保健問題。
市人口計生委負責整合併提供人口和計畫生育政策法規、辦事程式、生殖健康知識等有關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解答農民關注的計生問題。
市氣象局負責整合氣象、災害信息,並通過語音熱線、簡訊、WEB/WAP等多種方式,提供天氣預報、災害預警等服務,實現農村氣象信息顯示屏系統與農村信息化平台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解答農民關注的氣象問題。
市政府其他涉農部門根據各自職能,主動參與農村信息系建設,充分利用重慶市農村信息化平台,積極為“三農”提供信息服務。
各區縣(自治縣)政府負責組織制訂本行政區域農村信息化體系完善提升方案,整合併提供當地各類涉農信息資源。
各通信運營商要在政府引導下,根據市場需求,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套用平台、入口網站、信息化服務等建設,最佳化社會管理平台、農村商貿服務平台、生產生活服務平台及求職招工平台,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農業現代化相結合的套用模式,開發農業物聯網相關產品及服務,培訓和推廣農村信息化套用技術。
(二)加大資金投入。
採取市、區縣(自治縣)財政投入和企業、社會多方籌資的方式,建立共同參與、多渠道籌措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資金的投入機制。市財政和區縣(自治縣)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數量的農村信息化專項資金,並整合新農村建設有關項目資金,用於農村信息化平台的建設、使用和維護。
(三)加強宣傳培訓。
通過電視、廣播、戶外廣告、報紙、短(彩)信、網際網路等形式廣泛宣傳和推廣農村信息化平台套用,不斷提升公眾認知度和社會影響力。整合大學生村官、農技、計生、衛生、教育、氣象、運營商等方面的農村基層信息服務人才資源,壯大和充實農村信息員隊伍,確保農村信息化平台在鄉鎮、行政村的正常運轉。引導運營商、培訓機構、IT企業對農村信息員及村民進行培訓,擴大農村信息化平台的使用面,提高使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