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國資改革

據報導,重慶國企改革方案已獲重慶市委市政府通過,目前正等待國資委對方案的意見反饋。此前重慶國資委主任廖慶軒就曾透露說,“重慶國企改革整體規劃在三中全會後已經有了,方案做了原則性規定,可能顯得粗糙,但我們的實際操作內容很多、很細。央企和地方國企的結構不同,但改革總體的推動方向一致,地方國企會比央企改革推進更快。重慶國企改革的總思路包括五方面:核心是混合所有制,競爭性企業證券化、組建國有資本投資或經營公司、市場化選聘用人機制、國資管理體制從管資產向管資本重大轉變、分類考核並建立差異化的薪酬體系。至少2/3國企發展為混合所有制。 2014年4月底重慶市國資委宣傳處羅姓處長向記者證實,重慶國資改革方案已獲得重慶市委市政府通過,目前正在等待正式檔案出爐,預計最近便會公開發布。 2014年8月7日,據重慶國資委訊息,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著力點。重慶為此率先發力,推出百個開放項目、提速國企集團股權多元化、引導各類資本參與國企改制重組等,力圖以“混合”發展激發國企活力。

背景,總體要求,布局結構,

背景

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在重慶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重慶直轄以來,重慶市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國資監管體系基本確立,國資布局結構逐步最佳化,國有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不斷增強,但國資國企改革的任務還遠沒有完成。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重慶國資國企在“科學發展、富民興渝”、落實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中貢獻更大力量,現就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出如下意見。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市第四次黨代會和市委四屆二次、三次、四次全會的部署,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著力推動各類資本融合發展,最佳化國資布局結構,著力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國資監管體系,著力形成改革合力,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繁榮,推動重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主要目標。力爭通過3—5年紮實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國資布局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國資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國有經濟在全市經濟社會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混合所有製成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革,2/3左右國有企業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適宜上市的企業和資產力爭全部上市,80%以上的競爭類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實現證券化。
——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和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培育3—5家具有全國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打造10家左右中國500強產業集團,發展一批在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領域中的優強企業。
——形成適應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國資布局。國有資本增量更多投向公共服務和功能要素領域。競爭類企業80%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在先進裝備製造等支柱產業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
——建立由市場決定的企業國有資本進退和補充機制。依法依規放開各種準入限制,建立起國有企業資本的市場化補充通道,以及企業國有資本按市場規則有序進退、合理流動的機制。
——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管理要素市場化,健全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起企業黨組織與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有效融合的運轉機制。形成企業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經營機制。
——形成統籌協調分類監管的國資監管體系。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實質性分離。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和制度,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形成規則統一、權責明確、分類分層、規範透明、全面覆蓋的市屬經營性國資監管體系。
(三)基本原則。堅持市場導向,以市場化配置國資、重組國企,以深化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推動企業管理體制機制深度變革,增強國資監管的系統性、規範性、有效性。堅持改革創新,加快國資與產業聯動調整,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持續激發企業改革發展的動力和創新轉型的活力。堅持統籌兼顧,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局部與全局相配套,漸進與突破相促進,凝聚共識,營造氛圍,形成合力。堅持依法推進,陽光運行,保障合法權益,有效防範風險,推動國有企業成為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保障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表率。

布局結構

調整存量國有資本布局結構。結合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最佳化國有資本區域布局。立足國有資本功能和整體效率最最佳化,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圍繞重慶民生公益保障、基礎設施建設、戰略性支柱產業發展,推動國有資本向行業領軍企業、產業龍頭企業集中。以市場化機制推動閒置、低效、無效及不良資產加快處置,推動企業壓縮管理層級。
規範國有資本增量介入領域。鼓勵國有資本重點介入高新技術產業、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關係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領域。國有資本一般不再以獨資增量方式介入完全競爭領域和市場競爭較充分的領域。
建立國有企業資本市場化補充機制。除企業利潤追加投資、股票上市融資和社會創業投資增加企業股本外,探索由政府設立股權引導母基金,引導國有資本、保險資金、社保資金、銀行資金、私募股權基金、外資私募基金等各類資本參與,形成若干股權投資基金,通過市場化運作,持續不斷地補充企業資本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