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力地質作用
- 別稱:負荷地質作用,斜坡重力地質作用
- 能力:向低處移動
- 主要產物:滑坡、倒石堆、雪崩等
名稱別稱,主要產物,重力地貌,作用過程,地貌類型,影響因素,
名稱別稱
又稱“負荷地質作用”或“斜坡重力地質作用”。
主要產物
重力地貌
坡地上的岩體或土體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發生位移所形成
的地表形態。由於坡地重力所移動的物質多為塊體形式,故又將這種移動稱為塊體運動。按運動方式分為:崩落、滑動、蠕動3類。形成的重力地貌類型有:①崩塌,又可分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②滑坡。③蠕動土屑。④土溜,又分為凍融土溜、熱帶土溜。有時也將山地溝谷中的土石流列入重力地貌。實際上,它是重力地貌與流水地貌之間的過渡性地貌類型。
地質作用

作用過程
地表風化鬆動的岩塊和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過塊體運動過程而產生的各種地貌現象的總稱。其過程分兩類,一個是突發性過程,時常造成災害;另一個是非災變性緩慢過程。產生的地貌現象是:上部山坡物質不斷被遷移,使山坡逐漸後退;山麓就近接受缺乏分選的碎屑堆積,減緩坡度;整體山坡形態隨二者而不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