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國小

《醫經國小》作者:不詳 序嘗謂吳陵劉氏純所輯玉機微義以發明之。復採集名論為初教之資也。並刻之。名曰醫經國小。以傳其書。首本草。次脈訣。次經絡。次病機。次治法。次運氣。凡六卷。一本於素問靈樞難經。及張仲景王叔和至近代劉守真張潔古李明之朱仲修諸家之書。撮其切要。綴為韻語。類粹。以便初學。本末條理。明切簡備。醫學之指南。而端本之書也。凡善學人。皆務本。況醫人之司命其可昧本而苟乎哉。學醫者誠能熟究是編。融會於心。將所行皆正途。所用皆正法。觸類長之。於幾歲十全何有哉。此書非劉氏莫之為。非陳公亦莫之傳。學醫之幸。生民之幸也。純字宗濃。吳陵人。其父叔淵。仲修之高弟。授受有自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醫經國小》
  • 類別::醫書
  • 語種::中文
  • 裝幀::平裝
卷五內容,[卷五]九宮歌,[卷五]十二經納乾支歌,[卷五]井滎俞原經合歌,卷六內容,[卷六]五臟六腑,[卷六]十四經脈長短尺寸,卷七內容,[卷七]手厥陰經穴主治,卷七奇經八脈歌《醫經國小》,[卷七手少陽經穴主治]考正穴法,

卷五內容

[卷五]九宮歌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八六為足,五十居中,寄於坤局。

[卷五]十二經納乾支歌

十二經納天干歌 甲膽B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臟,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 十二經納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醜肝通。 腳不過膝手不過肘歌 陽日陽時氣在前,血在後兮脈在邊,陰日陰時血在前,氣在後兮脈歸原,陽日陽時針左轉,先取陽經腑病看,陰日陰時針右轉,行屬陰經臟腑痊。

[卷五]井滎俞原經合歌

(《醫經國小》)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泉要知,厲兌、內庭、陷谷胃,沖陽、解溪、三里隨。少沖、少府屬於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少澤、前谷、後溪腕,陽穀、小海小腸經。湧泉、 然谷與太溪,復溜、陰谷腎所宜,至陰、通谷、束京骨,崑崙、委中膀胱知。中沖、勞宮 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關沖、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索。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於肝,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 《針灸大成》,,, 中醫古籍

卷六內容

[卷六]五臟六腑

五臟∶髒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故為五臟。六腑∶腑者,府也;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受五臟濁氣,名傳化之府,故五臟藏精而不瀉,故滿而不實。六腑輸瀉而不藏,故實而不滿。如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四垂如蓋,附脊第三椎,中有二十四孔,行列,分布諸髒清濁之氣,為五臟華蓋雲。心重十二兩,七孔三毛,形如未敷蓮花,居肺下鬲上,附脊第五椎。 心包絡,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與橫膜相粘而黃脂幔裹者,心也。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包絡也。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在心下、胃上,其治在膻中,直兩乳間陷中 者。中焦在胃中脘,當臍上四寸,其治在臍旁。下焦當膀胱上際,其治在臍下一寸。肝重二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其治在左,其髒在右脅、右腎之前,並胃,附脊第九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包精汁三合。膈膜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周遭著脊,以遮隔濁氣,不使上薰心肺也。脾重二斤三兩,廣三寸,長五寸,掩乎太倉,附脊十一椎。胃重二斤一兩,大一尺五寸,徑五寸,紆曲屈伸,長二尺六寸。小腸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左回迭積十六曲。小腸上口,即胃之下口,在臍上二寸;復下一寸水分穴,為小腸下口,至是而泌別清濁,水液入膀胱,滓穢入大腸。大腸重二斤十二兩,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右回迭十六曲,當臍中心。大腸上口,即小腎有兩枚,重一斤一兩;狀如石卵,色黃紫,當胃下兩旁,入脊膂,附脊十四椎,前與膀胱重九兩二銖,廣九寸,居腎下之前,大腸之側,膀胱上際,即小腸下口,水液由是脊骨二十一節,取穴之法,以平肩為大椎,即百勞穴也。

[卷六]十四經脈長短尺寸

手之六陽經脈,從手至頭,長五尺,總計五六合三丈。手之六陰經脈,從胸走手,長三尺五寸,總計三六一丈八尺,五六合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陽經脈,從頭走至足,長八尺,總計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陰經脈,從足走入腹中,長六尺五寸,總計六六三十六,五六當三尺,合三丈九 督脈、任脈,各長四尺五寸,共合九尺。兩蹺脈,從足至目,各長七尺五寸,共合一丈五尺。十四脈部,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氣之大經隧也。

卷七內容

[卷七]手厥陰經穴主治

滑氏曰∶手厥陰心主,又曰心包絡,何也?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手厥陰代君火行

卷七奇經八脈歌《醫經國小》

督脈起自下極,並於脊里上風府,過腦額鼻入齦交,為陽脈海都綱要。任脈起於 中極底,上腹循喉承漿里,陰脈之海妊所謂。沖脈出胞循脊中,從腹會咽絡口唇,女人成經為血室,脈並少陰之腎經。與任督本於陰會,三脈並起而異行。陽蹺起自足跟里,循外踝上入風池。陰蹺內踝循喉嗌,本足陰陽脈別支。諸陰交起陰維脈,發足少陰築賓 。諸陽會起陽維脈,太陽之金門穴。帶脈周回季脅間,會於維道足少陽。所謂奇經 之八脈,維擊諸經乃順常。

[卷七手少陽經穴主治]考正穴法

關沖 ∶手小指次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少陽三焦脈所出為井金。《銅人》針一分,留三呼,灸一壯。《素注》灸三壯。主喉痹喉閉,舌卷口乾,頭痛,霍亂,胸中氣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舉,目生翳膜,視物不明。
液門 ∶手小次指歧骨間陷中,握拳取之。手少陽三焦脈所溜為滎水。《素注銅人》針二分,留二呼,灸三壯。主驚悸妄言,咽外腫,寒厥,手臂痛不能自上下,瘧寒熱,目赤澀,頭痛,暴得耳聾,齒齦痛。
中渚 ∶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在液門下一寸,手少陽三焦脈所注為俞木。三焦虛補之。《素注》針二分,留三呼。《銅人》灸三壯,針三分。《明堂》灸二壯。主熱病汗不出,目眩頭痛,耳聾,目生翳膜,久瘧,咽腫,肘臂痛,手五指不得屈伸。
陽池 (一名別陽)∶手錶腕上陷中,從指本節直摸下至腕中心。手少陽三焦脈所過為原。三焦虛、實皆拔之。《素注》針二分,留六呼,灸三壯。《銅人》禁灸。《指微賦》雲∶針透抵大陵穴,不可破皮,不可搖手,恐傷針轉曲。主消渴,口乾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痛不得舉。
外關 ∶腕後二寸兩骨間,與內關相對。手少陽絡,別走手心主。《銅人》針三分,留七呼,灸二壯。《明堂》灸三壯。主耳聾,渾渾無聞,五指盡痛,不能握物。實則肘攣,瀉之;虛則不收,補之。又治手臂不得屈伸。
支溝 (一名飛虎)∶腕後臂外三寸,兩骨間陷中。手少陽脈所行為經火。《銅人》針二分,灸二七壯。《明堂》灸五壯。《素注》針二分,留七呼,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脅腋痛,四肢不舉,霍亂嘔吐,口噤不開,暴喑不能言,心悶不已,卒心痛,鬼擊,傷寒結胸,瘡疥癬,婦人妊脈不通,產後血暈,不省人事
會宗 ∶腕後三寸,空中一寸。《銅人》灸七壯。《明堂》灸五壯,禁針。主五癇 三陽絡 (一名過門)∶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銅人》灸七壯。《明堂》主暴喑啞,耳聾,嗜臥,四肢不欲動搖。
四瀆 ∶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銅人》灸三壯,針六分,留七呼。主暴氣耳聾,下齒齲痛。
天井 ∶肘外大骨後,肘上一寸,輔骨上兩筋叉骨罅中,屈肘拱胸取之。甄權雲 ∶曲肘後一寸,叉手按膝頭取之。手少陽三焦脈所入為合土。三焦實瀉之。《素注》針一寸,留七呼。《銅人》灸三壯,《明堂》灸五壯,針二分。主心胸痛,咳嗽上氣,短氣不得語,唾膿,不嗜食,寒熱淒淒不得臥,驚悸,螈,癲疾,五癇,風痹,耳聾嗌腫,喉痹汗出,目銳痛,頰腫痛,耳後臂肘痛,捉物不得,嗜臥,撲傷腰髖疼,振寒頸項痛,大風默默不知所痛,悲傷不樂,香港腳上攻。
清冷淵 ∶肘上二寸,伸肘舉臂取之。《銅人》針二分,灸三壯。主肩痹痛,臂不能舉,不能帶衣。
消濼 ∶肩下臂外間,腋斜肘分下。《銅人》針一分,灸三壯。《明堂》針六分。《素注》針五分。主風痹,頸項急,腫痛寒熱,頭痛,癲疾。 會 (一名交)∶肩前廉,去肩頭三寸宛宛中。手少陽、陽維之會。《素注》針五分,灸五壯。《銅人》主臂痛酸無力,痛不能舉,寒熱,肩腫引胛中痛,項癭氣瘤。
肩 ∶肩端上陷中,斜舉臂取之。《銅人》針七分,灸三壯。《明堂》灸主臂痛,肩重不能舉。
天 ∶肩缺盆中,上毖骨際陷中央,須缺盆陷處,上有空,起肉上是穴。手足。《銅人》針八分,灸三壯。當缺盆陷上突起肉上針之,若誤針陷處,傷人五臟氣,令主胸中煩悶,肩臂酸疼,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滿,頸項急,寒熱。
天牖 ∶頸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銅人》針一寸,留七呼,不宜補,不宜灸。灸即令人面腫眼合。先取,後取天容、天池,即瘥;若不針,即難療。《明堂》針五分,得氣即瀉,瀉盡更留三呼,瀉三吸,不宜補。《素注》、《下經》灸三壯。《資生》雲∶宜灸一壯、三壯。主暴聾氣,目不明,耳不聰,夜夢顛倒,面青黃無顏色,頭風面腫,項強不得回顧,目
翳風 ∶耳後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針經》先以銅錢二十文,令患人咬之,尋取穴中。手足少陽之會。《素注》針三分。《銅人》針七分,灸七壯。《明堂》灸三壯。針灸俱令人咬錢,令口開。主耳鳴、耳聾,口眼斜,脫頷頰腫,口噤不開,不能言,口吃,牙車急,小兒喜欠。
脈 (一名資脈)∶耳本後雞足青絡脈。《銅人》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多出。針一分,灸三壯。主頭風耳鳴,小兒驚癇螈,嘔吐,泄利無時,驚恐,眵瞢目睛不明。
顱息 ∶耳後間青絡脈中。《銅人》灸七壯,禁針。《明堂》灸三壯,針一分,不得多出血,主耳鳴痛,喘息,小兒嘔吐涎沫,螈發癇,胸脅相引,身熱頭痛,不得臥,耳腫及。
角孫 ∶耳廓中間,開口有空。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銅人》灸三壯。《明堂》針八分。主目生翳膚,齒齦腫,唇吻強,齒牙不能嚼物,齲齒,頭項強。
絲竹空 (一名目)∶眉後陷中,手足少陽脈氣所發。《素注》針三分,留六呼。《銅人》禁灸,灸之不幸,使人目小及盲。針三分,留三呼主目眩頭痛,視物KTKT不明,惡風寒,風癇,目戴上不識人,眼睫毛倒,發狂 吐涎沫,發即無時,偏正頭痛。
和 ∶耳前銳發下橫動脈中是穴。手足少陽,手太陽三脈之會。《銅人》針七分,灸三壯。主頭重痛,牙車引急,頸頷腫,耳中嘈嘈,鼻涕,面風寒,鼻準上腫,癰痛,招搖視瞻,螈,口。
耳門 ∶耳前起肉,當耳缺者陷中。《銅人》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下經》禁灸,病宜灸者,不過三壯。主耳鳴如蟬聲,耳膿汁出,耳生瘡,重聽無所聞,齒齲,唇吻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