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栗(契訶夫著短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醋栗》是俄國作家契訶夫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作品講述了一個庸人為了追求個人幸福而喪失所有優秀品質的故事。

醋栗又硬又酸,卻被主人公尼古拉·伊萬內奇捧為寶貝,成為了他所嚮往的豐福生活的標誌,它其實代表的就是尼古拉·伊萬內奇窮其人生所想擁有的平庸的個人幸福。《醋栗》剖析了庸俗、安逸對人的靈魂的腐蝕,描寫開始覺醒的知識分子與寄生生活的決裂和對新生活的憧憬,反映了19世紀末俄國的社會現狀和時代情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醋栗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俄】契訶夫
  • 發表時間:1898年
  • 字數:約36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作者塑造了一個沉浸於個人幸福的庸人形象。他人生的全部理想就是為了買下一座莊國,然後在裡面度過下半生。為了這個平庸的幸福,他拋棄了他的善良,變得冷酷無情。作家在作品中批判了這種狹陋的思想。呼籲人們去奮鬥。

創作背景

《醋栗》創作於1898年,正值俄國民主解放運動繁盛時期,社會正有待人們滿懷熱情去開拓新的局面,而作家在《醋栗》中描寫的主人公尼古拉·伊萬內奇卻顯然是個反面的消極分子,他的所有目標的只是個人的幸福,並且為獲取這份狹隘的幸福,他喪失了大部分的良好品質。作家在作品中通過主人公的哥哥伊萬·伊萬內奇的敘述,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看似平淡卻寓意深刻的生活圖景,這幅圖景的主線就是批判自我狹隘的個人幸福。

人物介紹

尼古拉·伊萬內奇
追求庸俗生活的寄生者。尼古拉·伊萬內奇心中一直嚮往著到鄉村去居住,並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莊園,但其目的並非是為了感受自然風光的美好和鄉村生活氣息的淳樸,更不是為了追求那種自由生活的無拘無束。他們的“理想”非常的狹隘和庸俗,只是希望能享受貴族生活,喜歡那種以權勢和地位命令並欺壓勞動者,自己卻不付出勞動就能坐享其成的生活方式。他的夢想只是莊園,希望自己一輩子呆在莊園裡,這種渴望實質是消極避世並且非常自私的想法,他害怕恐懼城市裡的爭鬥和權勢紛爭的壓力,企圖一輩子將自己關在三俄尺的土地內,不問世事,只是以逃避的方式面對生活,正如他哥哥伊萬·伊萬內奇所評價,這是種自私懶惰的行為,自己不去勞動,不去創造價值,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毫無功績,自己卻不勞而獲,遊手好閒。他有著十分庸俗的理想和扭曲的價值觀,為了得到自己喜愛的帶有醋栗的莊園,他每天甚至半飢半飽餓著肚子的生活,穿著的破爛不堪,把積攢下來的錢全部的積攢下來存到銀行里,哥哥心疼他,寄錢給他,他也要全部存到銀行,將自己變成個吝嗇鬼,更可恨的是他為了節省錢買莊園,娶了一個和自己毫無感情,又老又醜的寡婦做妻子,對他的妻子也是吝嗇至極,不讓她吃飽,把妻子的錢轉到自己的名下,最後妻子憔悴而死,他卻從來都不曾懺悔,他並不認為是自己的無情和吝嗇導致妻子的死亡,他為了自己貴族的生活將金錢看的高於一切,犧牲掉自己的感情,甚至失去人性,變得麻木不仁,其靈魂是空洞的,是名符其實的守財奴。
除此之外,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恃強凌弱的“兩面派”。面對強權他唯唯諾諾、膽小怕事,在省稅務局工作的時候他害怕權勢,甚至不敢持有個人見解,而面對民眾他卻蠻橫無理、仗勢欺人,不僅灌輸自己的“至理名言”時時不忘提及自己的貴族身份,擺出地主老爺的架勢,若農民不稱自己為老爺就火冒三丈大怒起來,由此還不講道理的狀告農民的牲畜破壞了自己的莊稼,欺壓民眾的同時,還厚顏無恥的命令他們強顏歡笑,聲稱自己過著幸福的生活。他從未意識到自己的罪責,他使多少人發瘋,多少兒童死於營養不良,他們過著怎樣牛馬不如的生活,他全然不去關心,完全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和良知。他虛偽至極,做好事並不是真心實心,他所做的都是裝腔作勢,他用蘇打水和蓖麻油為百姓治病,卻奢侈的用半桶白酒做所謂的“感恩祈禱”,他希望用表面的仁義博得別人的好感,獲得一絲心安,這種仁愛並非出於對百姓的關愛和同情理解。
阿列金
與尼古拉·伊萬內奇有著相似靈魂的阿列金,表面上貌似畫家和教授,待人熱情,揭開他虛偽的面紗後,實際上卻同樣的冷酷無情,讓自己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背負著種種的不幸。他從來不洗澡,卻修建了很像樣的浴棚,浴棚並非他生活所必須,而是為了滿足內心的欲望和享樂的需求。最後伊萬·伊萬內奇的故事並沒有讓阿列金感到滿足,對其講的是否機智和正確,他並不思考和關心,因為這些不關心到他的切身利益,十分自私狹隘的人物。
伊萬·伊萬內奇
麻木人群中的覺醒者,俄國新生活的探索開拓者。與尼古拉·伊萬內奇和阿列金截然不同的形象是伊萬·伊萬內奇,他本性善良,極具同情心,是具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的代表。他同樣的熱愛鄉村生活,因為他熱愛自由,希望能在廣闊的天地里展現自己精神的自由,因此當他洗澡時,他並沒有進入到阿列金的浴棚,而是跳進了河裡享受那份愜意和純淨。當弟弟給他吃醋栗時,他看到弟弟收穫自己種下的醋栗時的幸福表情,心中生出了傷感之情。因為在他看來這種幸福是狹隘而庸俗的,這種幸福會讓人失去人生中最寶貴而美好的東西,在他看來只有經過人真正的奮鬥而為百姓造福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否則人只是過著修道生活的“活屍”。真正的幸福不應只局限在個人的幸福,而應實現社會各個階級的幸福。“真應當在每一個心滿意足的幸福的人的門背後,站上一個人,拿著小錘子,經常敲門提醒他:世上還有不幸的人;不管他現在多么幸福,生活遲早會對他伸出利爪,災難會降臨--疾病,貧窮,種種損失。到那時誰也看不見他,聽不見他,正如現在他看不見別人,聽不見別人一樣。”那種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痛苦上的人終將受到懲罰,他的幸福也會隨之消失,不復存在。他不僅擁有崇高的信仰,悲天憫人的情懷,而且還具有很強的抗爭意識,對於百姓承受受苦受難卻不反抗心生無限的憤慨,對其愚昧和那種根深蒂固奴性深感無奈。在他看來那些受壓制的百姓不應該逆來順受,安於現狀。而應積極爭取屬於自己的自由,等待和聽天由命注定不是擺脫他們不幸命運的途徑。他認為人不應該滿足、安於現狀,應具有更高的目標,更崇高的理想,更偉大的事業,為更多人創造幸福。但遺憾的是,這類在探索中前行的先進知識分子仍是“無力感”的人,他不再年輕,不再是個鬥士,只能暗自悲哀,甚至帶著可憐的笑容央求哀求阿列金做些好事。
布爾金
沉睡中的偽知識分子。《醋栗》里第三類人物是中學教員,布爾金,雖然他熱愛鄉村土地,嚮往淳樸生活,有一定的道德素養,但在畸形病態的社會的壓制下並未覺醒,它代表這仍處於迷惑,庸俗的偽知識分子,他雖為知識分子,卻依然只關心個人利益,愚昧麻木,內心裡與麻木人群同樣的充滿著奴性的血液。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在整部作品中,作家的批判表現得很明顯。作家實際賦予伊萬·伊萬內奇這個角色正確的價值觀。作家的批判態度表現在對於尼古拉’伊萬內奇這一形象的塑造。先是通過對比的方法,把尼古拉·伊萬內奇為了得列狹隘的幸福而前後反差巨大的形象展示在讀者面前:他原先“是個溫和善良的人……。”可是為了買一座莊園實現白己的夢想,“他變得貪財極了。”而且他“娶了一個又老又醜的寡婦,其實對她一點感情也談不上,只因為她有幾個臭錢罷了。跟她結婚以後,他生活仍舊吝嗇,老是吃不飽。同時,他把她的錢存在銀行里,卻寫上他自己的名字”。最後,妻子不到三年就抑鬱而終,而尼古拉·伊萬內奇卻一點也不覺得那是自己的錯。一個原先溫和善良的人變成了一個吝嗇無情的人,只為了一座莊園。一份平隱的幸福。由此,作家對於此幸福的批判課見一斑。接著作家又把尼古拉·伊萬內奇獲得幸福後的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通過伊萬·伊萬內奇的眼睛,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形象:“他老了,胖了,皮肉發鬆,他的臉頰、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眼看就要跟豬那樣咕咕叫著鑽進被子裡去了。不僅他本人,甚至連他的狗和廚娘都看起來像豬。”作家通過這一系列戲謔的描寫將尼古拉·伊萬內奇慵懶無聊的生活刻畫得淋漓盡致,而獲得所謂的幸福後的尼古拉·伊萬內奇這樣的形象也讓讀者不勝曉噓,作家的批判更尤然顯現。
其實這篇文章的深義並不十分隱晦。作家在作品中通過伊萬·伊萬內奇的活動,多次將內心的呼籲和吶喊展現在讀者面前。伊萬·伊萬內奇在故事的一開頭就表達了他的內心想法。他認為:“三俄尺的土地是死屍所展望的地方,而不是活人需要的。”他吶喊道:“人所需要的不是4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個莊園,而是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在那廣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夠盡情地發揮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質相特點。”而講完故事之後,他又對自由發出了吶喊,他問道:“為什麼要等?等到沒有了生活的力量才算嗎?可是人生活不可,而且也渴望生活。”他甚至帶著可憐樣的、懇求的笑臉對他的夥伴呼籲道:“不要心平氣和,不要容您白白昏睡!……如果生活有意義,有目標,那意義和目標就絕不是我們自己的幸福,而是比這更偉大更合理的東西。做好事情吧。”作家所要表達的思想以他的吶喊顯露天疑。
伊萬·伊萬內奇在故事的結尾喊出了他的心聲,企圖挽救人們沉沒於小幸福的麻痹思想。但遺憾的是,他的聽眾依然麻木,他們覺得伊萬·伊萬內者的故事乏味很很,甚至連金邊鏡框的叫軍太太們都覺得這故事太乏味。而他們聽不懂或者說根本不想聽懂伊萬·伊萬內奇表達的思想。可見,聽者依然麻木。伊萬·伊萬內奇的言論對於他們來說依然顯得服以接受。
作者批判人們沉浸於個人的小幸福,他通過伊萬·伊萬內奇的心情透露出白己的心情:“這時候再也沒有比幸福的一家人團團圍住桌子喝茶的光景更使我難受的了。”他吶喊,希望周圍的人們能夠從個人的幸福中醒過來,尋求更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故事的結尾,這些人依然麻木著,缺乏正視這種思想的勇氣。不過這些人井沒有代表當時俄羅斯整個社會中的人們。因為在幾年、十幾年之後,俄國蓬勃發展的各種解放運動,那些契訶夫希望出現的思想在某些人身上甦醒了,他們不再局限於個人的小幸福,為了大眾的幸福,為了自由和更為廣闊的天地而積極地奮鬥著並最終成功了,他們被稱為偉人。偉人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們能夠突破個人幸福的局限性,拋棄庸人的所謂夢想,去尋求更為崇高的理想。而那些沉浸於個人小幸福中,一生碌碌無為的人只能是庸人。

藝術特色

在《醋栗》中典型環境的描寫對典型人物的塑造即文章的發展及主旨深化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小說的開篇即為雨天前的陰沉,雨雲密布,沒有風,空氣沉悶,小說同樣以對雨的描寫收尾形成對照。雨的描寫不僅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為作品及其中的人物命運增添了一份淡然憂傷的色彩,奠定了陰鬱壓抑的基調,同時為下文的情節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正因為下雨,道路的泥濘,為下文洗澡的這一情節埋下了伏筆,做好了鋪墊。在描寫阿列金所居住的索菲諾村莊時,起初進入視野的是如此景象“不久,就出現了楊樹林、果園、穀倉,紅尾頂有條河波光粼粼的,眼前出現一段深水灣風車,一座白色浴棚。然而作者的筆鋒急轉,在這恬靜優美的自然風光之後人們的生活和心境並非想像中的愜意,那裡沒有鄉村生活應有的悠然。與想像中形成對照的是”幾匹淋濕的馬低頭在大車旁,人們披著麻袋走來走去,這裡泥濘、憋悶、看上去這片深水灣陰冷而兇險。在世外桃源的後面竟是如此壓抑甚至令人窒息的沉悶。這種對照和反差更增添了淒涼的意味,貴族和莊園主的壓榨打破了原本鄉村生活應有的寧靜和美好,讓鄉村變成令人壓力的“墓地”。莊園的描寫只是當社會下的微觀縮影,其目的也在於暗示當時時代環境下整個社會的等級森嚴病態奴性的社會。 當描寫道,尼古拉·伊萬內奇的莊園“喜馬拉雅村”時,到處都是溝渠、籬笆和圍牆,到處栽著成排的雲杉--弄得你不知道怎樣才能走到他家,這處環境描寫暗示了以尼古拉?伊萬維奇為代表人物企圖以與世隔絕來躲避和逃避現實正是由於他們內心的封閉和他對生活的恐懼加劇了他們尋找“安樂窩”的渴望。
這裡除了環境描寫外還有典型的人物描寫,還有典型的人物描寫,一條紅褐色的狗,肥得像豬。廚娘胖的像豬,弟弟也胖了,眼看就要發出像豬一樣的哼噓聲。在描寫這座莊園時,作者把這裡的一切都比作是豬,反映了對貴族和莊園主遊手好閒好吃懶做,不勤勞奮鬥的生活的鄙視和排斥,也一定程度暗示其庸俗萎靡的生活狀態。結尾處兩次香菸的描寫作者也有其深意。“床上的被褥又寬大又乾淨,由漂亮的佩拉吉婭剛剛鋪好,散發出一股好聞的清爽味。表達了作者在伊萬·伊萬內奇這類探索俄國“新生活”的知識分子產生了很大的寄託,對未來社會、未來新生活氣息的期待和嚮往,而布爾金卻迷惑於煙味究竟來自何處,而久不能眠,作家也通過此處環境描寫暗示布爾金代表的知識分子的迷惑和困頓。還有兩處描寫,初講故事時,“正在這個時候,伊凡·伊萬內奇開始講起他的故事。看來聽故事的不只是布爾金和阿列金,那些老老少少的太太和將軍們從牆上的金邊畫框裡。”故事快結束時“在昏黃的光照中,金邊畫框裡的將軍和太太像活人似的瞧著他們,在這種時候聽一個愛吃醋栗的可憐的小職員的故事不免乏味。不知為什麼他們很想聽聽文人雅士或女人的故事。他們坐著的這個客廳里的一切,從蒙著套子的枝形吊燈架、圈椅,到腳下的地毯,都說明,這些此刻在畫框裡看著他們的人從前也在這裡走過,坐過,喝過茶。”這兩處描寫相對照,揭示當時社會下只關心個人直接利益,而不關心社會的人不在少數。包括一部分像布爾金一樣庸俗愚昧的知識分子。

作者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1879年進入莫斯科醫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他的主要作品有:《勝利者》(1883)、《變色龍》(1884)、《草原》(1888)、《沒意思的故事》(1889)、《庫頁島》(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後來,他由開始創作戲劇,如《結婚》(1890)、《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伊凡諾夫》(1887-1889)、《櫻桃園》(1903-1904)等等。
契訶夫契訶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