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仁(中藥)

酸棗仁(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酸棗仁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鼠李目
  • :鼠李科
  • :棗屬
  • :酸棗
  • 分布區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新疆、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
  • 採收時間:秋末冬初
  • 用量:10~15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植物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

入藥部位

乾燥成熟種子。

性味

味甘、酸,性平。

歸經

歸肝、膽、心經。

功效

養心補肝,寧心安神,斂汗,生津。

主治

用於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傷口渴。

相關配伍

1、治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茯苓二兩,芎藭二兩。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酸棗仁湯)
2、治骨蒸,心煩不得眠臥:酸棗仁二兩。以水二大盞半,研濾取汁,以米二合煮作粥,候臨熟,入地黃汁一合,更微煮過。不計時候食之。(《太平聖惠方》酸棗仁粥)
3、治膽虛睡臥不安,心多驚悸:酸棗仁一兩。炒熟令香,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竹葉湯調下,不計時候。(《太平聖惠方》)
4、治心臟虧虛,神志不守,恐怖驚惕,常多恍惚,易於健忘,睡臥不寧,夢涉危險,一切心疾:酸棗仁(微炒,去皮)、人參各一兩,辰砂(研細,水飛)半兩,乳香(以乳缽坐水盆中研)一分。上四味研和停,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粒,溫酒化下,棗湯亦得,空心臨臥服。(《太平惠民合劑局方》寧志膏)

用法用量

10~15g。

炮製

一、採集加工

秋末冬初採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和核殼,收集種子,曬乾。

二、炮製方法

1、酸棗仁:除去殘留核殼。用時搗碎。
2、炒酸棗仁:取淨酸棗仁,照清炒法炒至鼓起,色微變深。用時搗碎。本品形如酸棗仁。表面微鼓起,微具焦斑。略有焦香氣,味淡。

植物特徵

落葉小喬木,稀灌木,高達10餘米;樹皮褐色或灰褐色;有長枝,短枝和無芽小枝(即新枝)比長枝光滑,紫紅色或灰褐色,呈之字形曲折,具2個托葉刺,長刺可達3厘米,粗直,短刺下彎,長4-6毫米;短枝短粗,矩狀,自老枝發出;當年生小枝綠色,下垂,單生或2-7個簇生於短枝上。葉紙質,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3-7厘米,寬1.5-4厘米,頂端鈍或圓形,稀銳尖,具小尖頭,基部稍不對稱,近圓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僅沿脈多少被疏微毛,基生三出脈;葉柄長1-6毫米,或在長枝上的可達1厘米,無毛或有疏微毛;托葉刺纖細,後期常脫落。
花黃綠色,兩性,5基數,無毛,具短總花梗,單生或2-8個密集成腋生聚傘花序;花梗長2-3毫米;萼片卵狀三角形;花瓣倒卵圓形,基部有爪,與雄蕊等長;花盤厚,肉質,圓形,5裂;子房下部藏於花盤內,與花盤合生,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半裂。核果矩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5厘米,直徑1.5-2厘米,成熟時紅色,後變紅紫色,中果皮肉質,厚,味甜,核頂端銳尖,基部銳尖或鈍,2室,具1或2種子,果梗長2-5毫米;種子扁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8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產于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新疆、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生長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廣為栽培。本種原產我國,現在亞洲、歐洲和美洲常有栽培。

藥材性狀

呈扁圓形或扁橢圓形,長5~9mm,寬5~7mm,厚約3mm 。表面紫紅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的有裂紋。有的兩面均呈圓隆狀突起;有的一面較平坦,中間或有1條隆起的縱線紋;另一面稍突起。一端凹陷,可見線形種臍;另端有細小突起的合點。種皮較脆,胚乳白色,子葉2,淺黃色,富油性。氣微,味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