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仁湯

酸棗仁湯,中醫方劑名。為安神劑,具有養血安神,清熱除煩之功效。主治肝血不足,虛熱內擾證。虛煩失眠,心悸不安,頭目眩暈,咽乾口燥,舌紅,脈弦細。臨床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心臟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徵等屬於心肝血虛,虛熱內擾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酸棗仁湯
  • 功用:養血安神,清熱除煩
  • 主治:肝血不足,虛熱內擾證
  • 分類:安神劑-補養安神劑
  • 出處:《金匱要略》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附註,附方,組成,功用,主治,出處,化裁方之間的鑑別,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酸棗仁湯治失眠,川穹知草茯苓煎,養血除煩清虛熱,安然入睡夢香甜。

組成

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用量

酸棗仁(炒)15g,甘草3g,知母、茯苓、川芎各6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現代用法:水煎,分3次溫服。

功用

養血安神,清熱除煩

主治

肝血不足,虛熱內擾證。虛煩失眠,心悸不安,頭目眩暈,咽乾口燥,舌紅,脈弦細。

方義

本方證皆由肝血不足,陰虛內熱而致。肝藏血,血舍魂;心藏神,血養心。肝血不足,則魂不守舍;心失所養,加之陰虛生內熱,虛熱內擾,故虛煩失眠、心悸不安。血虛無以榮潤於上,每多伴見頭目眩暈、咽乾口燥。舌紅,脈弦細乃血虛肝旺之徵。治宜養血以安神,清熱以除煩。方中重用酸棗仁為君,以其甘酸質潤,入心、肝之經,養血補肝,寧心安神。茯苓寧心安神;知母苦寒質潤,滋陰潤燥,清熱除煩,共為臣藥。與君藥相伍,以助安神除煩之功。佐以川芎之辛散,調肝血而疏肝氣,與大量之酸棗仁相伍,辛散與酸收並用,補血與行血結合,具有養血調肝之妙。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為使。

配伍特點

諸藥相伍,標本兼治,養中兼清,補中有行,共奏養血安神、清熱除煩之效。

運用

本方是治心肝血虛而致虛煩失眠之常用方。臨床套用以虛煩失眠,咽乾口燥,舌紅,脈弦細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血虛甚而頭目眩暈重者,加當歸;白芍、枸杞子增強養血補肝之功;虛火重而咽乾口燥甚者,加麥冬、生地黃以養陰清熱;若寐而易驚,加龍齒、珍珠母鎮驚安神;兼見盜汗,加五味子、牡蠣安神斂汗。

附註

附方

甘麥大棗湯

組成

甘草、小麥、大棗。

功用

養心安神,和中緩急。

主治

髒躁。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甚則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淡紅苔少,脈細略數。

出處

《金匱要略》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本方與酸棗仁湯均屬滋養安神劑,均可用於治療陰血不足之失眠不安。然酸棗仁湯重用酸棗仁養血安神,配知母、茯苓滋陰清熱,除煩安神,故重在養血清熱,除煩安神,適用於心肝血虛,虛熱內擾之虛煩失眠,心悸,伴咽乾口燥等。甘麥大棗湯重用小麥補心養肝,除煩安神,配甘草、大棗益氣和中,潤燥緩急,偏於甘潤平補,養心調肝,主治心陰不足,肝氣失和之髒躁,精神恍惚,喜悲傷欲哭之證。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虛煩虛勞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2.方論選錄《古今名醫方論》卷1:“棗仁酸平,應少陽木化,而治肝極者,宜收宜補,用棗仁至二升,以生心血,養肝血,所謂以酸收之,以酸補之是也。顧肝鬱欲散,以川芎之辛散,使輔棗仁通肝調營,所謂以辛補之。肝急欲緩,緩以甘草之甘緩,防川芎之疏肝泄氣,所謂以土葆之。然終恐勞極,則火發於腎,上行至肺,則衛不合而仍不得眠,故以知母崇水,茯苓通陰,將水壯、金清而魂自寧,斯神凝、魂藏而魄且靜矣。此治虛勞肝極之神方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