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競爭性抑制作用
抑制劑(I)和底物(S)對游離酶(E)的結合有競爭作用,互相排斥。這種抑制劑稱為
競爭性抑制劑。已結合S的ES複合體不能再結合I;已結合I的EI複合體也不能再綜合S,即不存在IES三聯複合體。可用下式表示(其中P代表產物):
競爭性抑制劑與底物在結構上常有類似之處,可與底物競爭酶的結合位點。例如琥珀酸脫氫酶的底物琥珀酸是丁二酸,而它的競爭性抑制劑是丙二酸,二者在結構上是同系物。
反競爭性抑制作用
抑制劑不與游離酶結合,而與酶底物複合體結合而成三聯複合體,三聯複合體不能再分解生成產物。E和s的結合反而促進E和I的結合。可用下式表示: 從上式可知,當反應體系中加入抑制劑I時,可使E+S和ES的平衡傾向ES的形成。因此I的存在反而增加E和S的親和力。此情況正和競爭性抑制作用相反,故稱為反競爭性抑制作用。L-苯丙氨酸等一些胺基酸對鹼性磷酸酶的作用是反競爭性抑制。在多底物反應中,反競爭性抑制作用比較常見。
非競爭性抑制作用
底物和抑制劑與游離酶的結合完全互不相關,既不排斥也不促進,底物與游離酶結合後,不影響抑制劑同游離酶的結合;同樣,抑制劑與游離酶結合後,也不影響底物與酶的結合。但三聯複合體也不再分解生成產物。可用下式表示:
當反應體系中加入抑制劑時,既可使游離酶和複合體IE的平衡傾向IE,又可使
ES與
IES的平衡傾向IES。例如烏本苷是細胞膜上鈉-鉀腺苷三磷酸(Na+—K+ATP)酶的非競爭性抑制劑。嚴格的非競爭性抑制作用(即表現為Ki=K′i者)比較少見,一些介於競爭性和非競爭之間的抑制作用通常稱為混合性抑制作用。
農藥檢測原理
利用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對動物體內乙醯膽鹼酶(AChE)具有抑制作用的原理,在乙醯膽鹼酯酶及其底物(乙醯膽鹼)的共存體系中加入農產品樣品提取液(樣品中含有水),如果樣品中不含有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酶的活性就不被抑制,乙醯膽鹼就會被酶水解,水解產物與加入的顯色劑反應就會產生顏色;反之,如果試樣提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酶的活性就被抑制,試樣中加入的底物就不能被酶水解,從而不顯色。用目測顏色的變化或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值,計算出抑制率,就可以判斷出樣品中農藥殘留的情況。AChE屬於絲氨酸為中心的酶類,羧酸酯酶與AChE類似,同樣以絲氨酸殘基作為活動中心。
酶的基質
酶抑制劑顯色反應可使用的基質(底物)和顯色劑很多。各種乙醯膽鹼(ACh)、乙醯萘酯以及其他羧酸酯、乙酸羥基吲哚及其衍生物。
酶抑制法檢測農藥的缺點
酶抑制法只能檢測對AChE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對其他類型農藥造成的污染無法檢出,而且方法的靈敏度比較低,如對伏殺磷、水胺硫磷、涕滅威有時還有假陽性。
農藥速測卡
速測卡以濾紙作為載體,白紙片上載有乙醯膽鹼酶和基質,紅紙片載有顯色劑。當空白樣品加於白紙片上,在酶作用下,乙醯膽鹼與水發生水解,水解產物與顯色劑反應產生顏色。當含有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樣品加於白紙片上時,抑制了乙醯膽鹼酶的活性,使這種酶不能被水解,從而無顯色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