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析
如果抑制劑濃度恆定,則在低底物濃度([s])時抑制作用最為明顯,增大[s],抑制作用隨之降低,直到[s]增大至很濃時,抑制作用近於消失,達到未加抑制劑時的最大
反應速度(Vmax)水平,其動力學特徵是:表觀反應常數(Km)增大、Vmax不變。抑制程度只與抑制劑濃度有關。
結構特徵
①底物類似物例如,α-葡
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acarbose)、伏格列波糖(voglibose)和米格列醇(Miglitol)
③其它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平面結構與
底物並不相似,但立體構象十分相近,也成為競爭性抑制劑。某些競爭性抑制劑的作用原理是抑制劑與一些
酶活性中心的金屬離子絡合,妨礙了底物的進入,從而起到抑制酶活性的目的。
雙倒數方程
以此方程所作曲線和各參數的值如下圖所示:
①從雙倒數圖計算出表觀米氏常數Kmapp,然後代入Kmapp=Km(1+[I]/Ki)可計算出Ki。
②從雙倒數圖求得各I濃度下的Kmapp值對相應[I]再作圖,從再製圖的縱
截距可直接測得Km,從其橫截距可直接測得Ki。
③從不同固定[I]下所作一簇
直線的斜率1/S對相應[I]再製圖,其縱截距為Km/Vmax,斜率為Km/VmaxKi,橫截距即為-Ki。
④Dixon作圖法求Ki值
計算公式
首先由此查看有關IC50的定義。它的值取決於實驗所用的酶和底物濃度,當酶的濃度固定時,IC50值與Ki、Km和 競爭性
抑制劑底物濃度[S]呈如下關係:
根據該
方程式,當底物濃度大於Km值時,IC50值高於Ki值,尤其當底物濃度較高時,Ki值偏低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