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舜功,新安人(今徽州),名字在明史中僅出現過一次,曾作為“大明國客”的身份於嘉靖三十四年出使過日本。明史·列傳第二百十·外國三·日本。
基本介紹
- 本名:鄭舜功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主要成就:出使日本
- 籍貫:新安人(今徽州)
鄭舜功,日本一鑒,
鄭舜功
先是,蔣洲宣諭諸島,至豐後被留,令僧人往山口等島傳諭禁戢。於是山口都督源義長具咨送還被掠人口,而咨乃用國王印。豐後太守源義鎮遣僧德陽等具方物,奉表謝罪,請頒勘合修貢,送洲還。前楊宜所遣鄭舜功出海哨探者,行至豐後島,島主亦遣僧清授附舟來謝罪,言前後侵犯,皆中國奸商潛引諸島夷眾,義鎮等實不知。於是宗憲疏陳其事,言:“洲奉使二年,止歷豐後、山口二島,或有貢物而無印信勘合,或有印信而無國王名稱,皆違朝典。然彼既以貢來,又送還被掠人口,實有畏罪乞恩意。宜禮遣其使,令傳諭義鎮、義長,轉諭日本王,擒獻倡亂諸渠,及中國奸宄,方許通貢。”詔可。
嘉靖年間,倭寇侵犯沿海,明廷震怒。三十四年,命時任兵部尚書楊博,負責派遣使者移諭日本國王,命其管束倭人,釋放掠虜的中國國民,楊博派出去的使者正是鄭舜功。因為鄭舜功不僅是湧現了大批海上貿易商的徽州人,深諳航海貿易,而且曾在嘉靖八年(1529年),跟隨日本僧侶昌虎首座至京都,為畠山義宣辨別漢和藥物,對日本較為熟悉。
“遵蒙本部尚書楊令言,但以中國百餘年來,未嘗遣使日本國,是故不敢承領文移,取辱使命。但以國客之名,先之以忠信之言,曉之仁義之道,要之以文德之教,使蠻貊之民,樂生於化日之下,自謂用夏變夷之一端耳”。(日本一鑒)
明史中的提到鄭舜功是總督南直隸、浙、福軍務的楊宜所派,但批准派使者移諭日本的時候是在楊宜的前任張經時期,並且鄭舜功在所著的“萬里長歌”中的到“遵蒙本部尚書楊令言”。楊宜從來沒有當過六部尚書,僅曾當過南京戶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而楊博在嘉靖三十四年接替聶豹為兵部尚書,鄭舜功本人也是同年到北京接受此任務的,故明史此中記載有所出入,所以直接派遣鄭舜功出使日本的當是楊博無疑,而與楊宜是沒有關係的。
不久接替楊宜接任“總督浙、福”胡宗憲再次派出了陳可願、蔣洲再次出使日本,但卻比鄭舜功率先一步抵達日本。鄭舜功到日本豐後國,被豐後國守源義鎮、源義長兄弟接待。源義鎮即豐後國大友宗麟,源義長則後來成為了周防國的大名大內晴英,當時又稱大友義長。
鄭舜功成功的“隨諭了日本西海修理大臣”大友宗麟,使其承認過錯,又把掠虜而來的中國百姓遣送回國。鄭舜功又派從事沈孟綱、胡福寧等人往本州謁見日本“國王”源知仁(指室町幕府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最後圓滿完成了任務,於嘉靖三十六年,同日本方面的使者僧清授等一起返回了中國。
日本一鑒
鄭舜功在日本豐後國期間,把考察的日本國民風俗、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寫成一本對後世頗有影響的書,是為“日本一鑒”,總計九卷。書中的“桴海圖經”三卷,即“萬里長歌”、“滄海津鏡”、“天使紀程”三部分,有關於台灣、琉球及釣魚列島的重要記載,成為後世研究明朝嘉靖年間的中、日、琉球以及中國台灣的第一手資料。
該書正式成書於嘉靖四十四年,書中明確指出了釣魚列島海域歸中國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