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宜(明嘉靖年間官吏)

楊宜,生卒年不詳,字伯時,號裁庵,北直隸衡水縣(今河北衡水)人。嘉靖二年(1523)進士,官御史,出按河南,以平師尚詔起義,遷南京戶部右侍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宜
  • 別名:伯時
  • 出生地河北衡水
  • 主要成就:南京兵部右侍郎
  • :裁庵
簡介,個人經歷,

簡介

嘉靖三十四年六月,代周琉總督浙、直、閩軍務,專事討倭。時倭勢猶盛,楊宜雖為總督,而趙文華督察軍務,威在楊宜之上。楊宜以張經李天寵之禍,曲意奉迎趙文華。又以狼兵剽掠不可用,請募江、浙義勇、山東箭手,並調江、浙、福建、湖廣漕卒、河南毛兵。值客兵大集,楊宜不能馭,川兵與山東兵私鬥,幾殺參將;酉陽兵潰於高橋,奪舟徑歸蘇州。趙文華以明軍久無功,請罷楊宜,以浙江巡撫胡宗憲代之。嘉靖三十五年二月初十日,楊宜遂被奪職閒住,因其數諂事趙文華,故得禍輕。
楊宜,衡陽楊開河人(今日的五開村),據《衡水縣誌》和《衡水市志》記載,楊宜字伯時,別號裁庵,衡水縣人。天資聰慧,10歲即能寫文章,明嘉靖元年(1552)以《易經》的學問冠京都,次年即登進士第。 後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其父楊惠敕封侍御。

個人經歷

楊宜少年聰慧,機智精明,善愛體育即扔石頭手球,少年時曾在東明國小讀書。據傳說,上課時,老師不準學生把手球帶進教室,他就悄悄地把手球放在土地廟裡的土地爺耳朵里,讓土地爺好好為他看管。有一天,他去取手球,發現手球丟了,他對土地爺說:"我要罰你,給你戴上千斤榆木枷,土地,土地,趕你到南洋看黍積,我去你來"。後來楊侍郎考中狀元,到了南洋做了縣令,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老頭,帶著榆木枷,累得滿頭大汗,告訴他說,現在你到了南洋,當初你說"我去你來,"現你到了南洋,做了縣令,應當給我把榆木枷卸了。楊侍郎一晚上連續做了三個同樣的夢,他回顧以往,想起小時候上學時許下的諾言,於是回到故里,把土地爺頭上的榆木枷卸掉,修了土地廟,給土地用泥塑了兩個媳婦,讓土地歲歲接受著香火供奉。
楊宜任濰縣(在今山東省)知縣期間,率百姓修堤築壩,以防濰水泛濫,使縣城得以保全,提升為御史巡按湖廣,能把握綱領,不可酷細責,所遇疑案很多被查明是冤案,給予平反,後到南京主持教育,審察品譯學士深刻精當,被士子們擁戴,前任,後任很少能與之比高。1555年,倭寇擾亂沿海,江浙總督張經雖有抗寇大功,卻被嚴黨誣陷處死,改由楊宜總督浙省軍務,升南京兵部右侍郎。可惜楊宜雖是治世能吏,卻非統軍之材,在任期間並無建樹。後退出仕途,保全節操,卒於家。
另據考證,在衡水縣五開河村西南,李開河村正南,有楊侍郎墳墓,墓周石官石馬十幾座,1962年之後被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