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圩鎮

楊圩鎮

楊圩鎮,是江西省宜春高安市下轄的一個鎮。位於高安市西部,地垮遼河兩岸,東鄰本市龍潭鎮,西接上高縣,北連宜豐縣,南隔錦河與本市灰埠鎮相望。距市區23公里,武吉高速33公里,省會南昌82公里。320國道穿境而過。楊宜、楊灰公路南北貫通,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錦河、遼河流經境內。

全鎮面積147平方公里,轄楊公圩居委會,楊圩、仙遊、新建、塘頭、四美、魯家、寨里、愛國、謝家、況家、漢塘、梨塘、下塘、路口、湖背、周家、涌溪、錦秀、雷豐、和平、橫塘等21個村委會。共195個自然村,人口4.09萬,通用贛語,均為漢族江右民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圩鎮
  • 外文名稱:Yangwu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江西高安市
  • 電話區號:0795
  • 郵政區碼:330821
  • 地理位置贛中
  • 面積:147平方公里
  • 人口:4.2萬(2013年)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
  • 火車站高安火車站
  • 車牌代碼:贛C
  • 民系江右民系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經濟發展,工業,農業,楊圩名人,

歷史沿革

楊圩鎮因駐地楊公圩而得名,相傳明正德年間(1506—1521)朝廷官員楊洄平亂有功封為將軍,致仕返鄉後,鄉民捐建“楊公廟”,以示紀念。後商賈雲集成圩,取名楊公圩,鎮名由此而來。該鎮位於高安市域西部,潦河兩岸,東接龍潭鎮,南連灰埠鎮,西南與西交匯上高縣泗溪鎮,北靠村前鎮。集鎮距高安城區24千米。民國時期屬4區永安、下塘2個鄉。新中國成立初期屬7區永安鄉。合作化時期屬楊圩區。人民公社化時期屬紅衛公社。1961年分成紅衛、湖背、梨塘3個公社。1964年並為楊圩公社。1984年撤銷楊圩公社,設立楊圩鄉。1999年3月撤銷楊圩鄉,設立楊圩鎮至今。

地理環境

距市區23公里,武吉高速33公里,省會南昌82公里。320國道穿境而過。楊宜、楊灰公路南北貫通,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錦河、遼河流經境內。全鎮面積147平方公里,全鎮管轄楊公圩居委會,楊圩、仙遊、新建、塘頭、四美、魯家、寨里、愛國、謝家、況家、漢塘、梨塘、下塘、路口、湖背、周家、涌溪、錦秀、雷豐、和平、橫塘等21個村委會。共195個自然村,人口4.09萬。郵編:330821 代碼:360983113。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楊圩鎮

經濟發展

楊圩鎮是江南最大板栗基地和全省畜牧產業百強鎮,2012年財政收入53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58元。境內丘陵、河谷與平原相間,農業特色明顯,先後實施贛中南農業開發重點工程、國土整治示範工程、西龍陂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工程。有江南最大板栗基地,板栗園面積133.33公頃,年產板栗50噸;也是全省畜牧產業百強鎮,年均出欄生豬10萬頭,出欄肉牛1萬頭。楊圩是汽運大鎮,有汽運公司63家,貨運汽車3300多輛。

工業

2012年,有工業企業36家,興建了建材工業小區、五金工業小區、全民創業小區三個專業工業小區。楊圩廣播站建於1958年,是全省建立最早的鄉鎮廣播站之一。文化活動設施較多,活動經常,曾被評為宜春市文化大鎮。

農業

楊圩鎮為典型的農業大鄉,盛產糧食、棉花、油菜、花生、油茶、打籽瓜等。圍繞農業產業化,已形成了鄉有主業,村有基地的區域特色。
初步建成了以仙遊村為主的水產品基地,以錦秀村為主的蔬菜生產基地,以魯家、新建、梨塘等村為主的西瓜生產基地,以寨里村為主的養鴨地。養豬業得到空前發展。1998年,全鄉出欄生豬4.1萬頭, 況家村的“耕牛改良”經驗全面推廣。
楊圩鎮生態優美,農業發達,全鎮有山地面積8.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0.5%,儲材量5480立方米。果業發展迅速。面積達1.1萬畝,其中三二0國道果業帶5000餘畝, 品種有柰季、布朗李、黃花梨、沙田柚。擁有江南最大的板栗園,板栗面積2000畝,年產板栗5萬公斤。楊圩是江西省首個"無公害肉牛生產基地",年養肉牛2萬頭。
楊圩貨運業發展迅速,全鎮六大貨運公司擁有大型貨運汽車270輛,年上交稅金100多萬元。近年來,楊圩引進大盛紡織有限公司、鑫達包裝等多家市外企業,引進市外資金3015萬元。

楊圩名人

周德清(1277-1365)
周德清,字日湛,號挺齋。高安市楊圩鎮睱塘周家人。元代卓越的音韻學家與戲曲作家。周德清生平,文獻紀錄不多,大概是位布衣之士。然其編著的《中原音韻》在中國音韻學與戲曲史上卻有非凡影響。《中原音韻》是為北曲用韻而作,糾正作曲家用韻不一,其正音依據是中原語音。成書後,戲曲作曲、唱曲都有了規範,促進了戲曲用韻的統一。《中原音韻》以當時北方實際語音為標準,所定之韻接近今北京音,因而此書是研究近代以北方音為主的國語語音的珍貴資料。1987年,紀念周德清誕辰710周年暨學術討論會在高安召開,來自全國23個省市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日本學者亦提交了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