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山

鄭維山

鄭維山(1915—2000),湖北省麻城縣乘馬區第四鄉屋脊窪村(現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泗店鄉泗店村屋脊窪)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分隊長、指導員、團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等職,先後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一、二、三次反“圍剿”和黃安、商潢、蘇家埠、黃光等四次進攻戰役。在西征和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期間,參加了棗陽、新集、漫川關、儀南、營渠和反田頌堯“三路圍攻”、劉湘“六路圍攻”及廣昭、陝南等戰役戰鬥。在紅軍長征途中,三次爬雪山、三次過草地、兩次率部迎接兄弟紅軍會師。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抗日軍政學校主任軍事教員、抗大二分校副校長、軍區教導團團長兼政委、分區司令員等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五一反掃蕩”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張家口衛戍司令員、察哈爾軍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參加了張家口保衛戰、石家莊戰役、淶水莊疃戰役、察南戰役、平津戰役、太原戰役和挺進大西北的戰役、戰鬥。

1950年任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至1971年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對部隊的戰備訓練和各項建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

十年動亂期間,他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1982年被任命為蘭州軍區司令員,為西北邊防建設和西北地區的綠化工作作出了貢獻。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2000年5月9日1時10分在北京逝世,終年8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維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省麻城縣乘馬區第四鄉屋脊窪村
  • 出生日期:1915年8月
  • 逝世日期:2000年5月9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軍銜:中將(1955年)
  • 主要經歷:參加長征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以後,人物軼事,敢於擔當,嚴格教子,笑對重病,兩寫遺囑,親屬成員,所獲榮譽,主要著作,人物評價,人物紀念,將軍故里,文學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5年8月,鄭維山出生於湖北省麻城縣乘馬區第四鄉屋脊窪村(現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泗店鄉泗店村屋脊窪)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讀過一年私塾,放牛為生。黃麻起義前,受父輩影響,開始接受革命思想,替父為地下黨送信。1927年,黃麻起義後,加入童子團,任分隊長,站崗放哨查路條。

土地革命

1928年(民國十七年),13歲的鄭維山投身革命,擔任鄉少先隊中隊長。
1930年(民國十九年)1月,鄭維山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任赤衛隊副指導員,同年6月帶領70多名赤衛隊員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師。參加紅軍後,鄭維山擔任紅一軍副軍長徐向前的傳令兵。後調紅四方面軍總部通信隊,歷任班長、分隊長、指導員,參加了花園、新集、雙橋等戰鬥和鄂豫皖蘇區第一、二、三次反“圍剿”及黃安、商(城)潢(川)、蘇家埠、潢(川)光(山)四大進攻戰役。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秋,隨主力西征,參加了棗陽、新集、漫川關等戰鬥。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春,參加了反敵三路圍攻作戰、儀(隴)南(部)、營(山)渠(縣)等戰役。9月,由於表現突出,鄭維山由連指導員調任紅9軍27師81團政治委員。同年底,又被調任紅9軍27師政委,成為威震川陝的少年猛將。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春,調任紅30軍89師政治委員,參加了反劉湘“六路圍攻”的西線中部防禦作戰。6月,奉命率兩個團過雪山迎接中央紅軍。在達維率先與中央紅軍先頭部隊會師。8月,隨主力過草地北上,率部參加包座戰鬥。紅四方面軍發起儀(隴)南(部)戰役,鄭維山反田頌堯“三路圍攻”,率部向四川軍閥田頌堯盤踞的鹽井發起進攻。他以猛打、狠追之勢橫掃南部以東地區,奪取了鹽井,殲敵3000餘人,打垮田頌堯4個團。11月,紅30軍為加強突擊圍剿,將本軍三個有榮譽稱號的主力團;即“能攻鋼軍”第263團、“夜老虎”第265團、“能守鋼軍”第268團,編為第88師,鄭維山調任該主力師任政委,先後率部參加了廣元昭化陝南強渡嘉陵江北川土木江油中壩等戰役。後隨紅四方面軍返回草地南下,先後參加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和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及百丈關決戰。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4月,奉命率一個團西出絨壩岔藏民區,執行迎接紅二方面軍的任務,最先與任弼時賀龍紅二方面軍實現會師。同年8月,第3次過草地長征北上。10月,在甘肅會寧再次與中央紅軍會師。在紅軍長征途中,他三次爬雪山、三次過草地、兩次率部迎接兄弟紅軍會師。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10月下旬至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3月,西渡黃河,隨30軍編為西路軍,血戰河西走廊。西路軍失敗後,隻身討飯回延安,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註:戰爭時期的鄭維山圖片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鄭維山先後任晉察冀軍區軍政學校主任教員、抗大二分校副校長、教導團政委、教導團團長兼政委、第四軍分區副司令員兼行唐指揮所總指揮、司令員,領導該區軍民參加了百團大戰和歷次反“掃蕩”等抗日鬥爭。

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鄭維山任張家口衛戌司令員、察哈爾軍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兼石家莊市衛戌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二兵團三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19兵團第63軍軍長。與政委胡耀邦成為“文武佳配”,參加了攻集寧、戰張家口、出擊平漢線、三戰淶易滿、鏖戰清風店、解放石家莊和淶水莊町、察南、冀東熱西、察綏、平津等戰役、戰鬥。華北解放後,奉命第十次進軍大西北,參加了扶眉、蘭州、寧夏等戰役、戰鬥。

建國以後

1949年10月,鄭維山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副司令員。
1950年,鄭維山任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7月,彭德懷點將鄭維山到20兵團接替回國養病的楊成武,出任代理司令員。1953年5月,在金城反擊戰中,親自策劃指揮三千人大潛伏,開創了現代化條件下白天大規模潛伏作戰的範例。20兵團陣地被美軍突入戰線成了“凹”字形,而美軍陣地明顯成了“凸”字形。且突進來的陣地寬約20公里,縱深約9公里,美軍可以俯視志願軍縱深和前沿部隊,情況十分危急。6月10日,鄭維山指揮2個團的前線指揮所、4個營部、15個半步兵連、4個機槍連共3500多人,發起總攻,200多門大炮齊吼,3500多名戰士突然出現在美軍陣地前沿。經70分鐘戰鬥攻克美軍陣地,殲美軍27團3個營及師搜尋連。此後又苦戰4晝夜,打退美軍190餘次反撲,殲美軍7812名,鞏固了東線陣地。為金城戰役勝利,迫美軍全面停戰,做出了重要貢獻。為表彰鄭維山的功績,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鄭維山將軍鄭維山將軍
1951年2月,鄭維山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副司令員,與司令員楊得志率部赴朝參加抗美援朝。參加第5次戰役、開城保衛戰等。
1952年6月,鄭維山調任20兵團代司令員,組織指揮了兵團1952年秋季和1953年夏季反擊作戰。
1955年至1971年,鄭維山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對部隊的戰備訓練和各項建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
十年“文革”動亂期間,鄭維山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遭迫害,被幽禁8年。
平反後,於1982年第三次進大西北,出任蘭州軍區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為西北邊防建設和西北地區的綠化工作作出了貢獻。
2000年5月9日1時10分,鄭維山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註:金城反擊戰圖冊來源

人物軼事

敢於擔當

鄭維山18歲就任紅88師政委。這支部隊是紅四方面軍的主力、鐵拳。二過草地,兩翻雪山,再取懋功,西征“二馬”……凡大戰、險戰、惡戰,戰戰離不開鄭維山和他的部隊。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危急關頭,他敢於挺身而出,大膽負責。
在圍殲敵35軍戰役中,按命令,鄭維山的“任務是在新保全的西面圍堵,東面、東南面如有敵人不歸他管”。但當時敵104軍西進接應敵35軍,他果斷下令分兵東進阻敵,斷其兩軍會合。這不僅要兩面受敵,且屬“自作主張”、“擅自行動”,一旦有什麼閃失,“要擔負違令抗命的罪責”。但鄭維山說:“殺頭殺我的!”
在朝鮮金城反擊戰中,鄭維山先打“883·7”高地的主張不符合“志司”意圖。他又是那句話:“殺頭殺我的!”“錯了我一個腦袋頂著!” 時任志願軍政委、代司令員鄧華知道情況後,立即電告鄭維山:“打‘883·7’高地的條件不成熟。我們的意見是不要打。” 他回答:“決心已定,錯了我負責。”事實證明,鄭維山是對的。

嚴格教子

他的二兒子鄭偉衛所在部隊將要赴邊參戰,父子倆作了一次長談。鄭偉衛告訴他:“個別人,知道要打仗,老早就通過關係往外調。”鄭維山告訴兒子:“臨戰脫逃,應該槍斃!大丈夫為國盡忠,天經地義。不要說調走,連這個念想都不能有!”此言足以證明什麼是軍人的血性。
病危時他拒絕治療,說:“針別打了,那么貴,省下來造軍艦比用在這兒強。印度還有兩艘航母呢,我們到現在連一艘都沒有啊!”對於軍隊思想建設更是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1996年,已經81歲的鄭維山,對新任師長的大兒子鄭勤清講了很長一段怎樣當好指揮員的話:“第一,帶兵的人首先要愛兵,嚴就是愛。第二,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光喊‘給我上’不行,必須敢喊‘跟我上’。不然,部隊不會有戰鬥力。”他還對孫子的“將有五德”發了一番議論,認為平時患得患失、怕負責任、總想給自己留條後路的指揮員,戰時就會猶豫不決,失去戰機,總是被動。這些話凸顯了鄭維山對於軍隊建設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這也是他一生帶兵的經驗總結,對於如何治軍將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笑對重病

1998年4月,鄭維山將軍在例行檢查時,發現肺部有一塊陰影,經過反覆檢查,確診為肺部腫瘤,需要做切除手術。開始人們不想告訴他病情,他說:“有什麼關係,大不了是個死,我們這些人要死也早死過幾回了,不要跟我打什麼埋伏。”人們只好把病情告訴他,他不僅沒有精神負擔,反而能吃能睡,體重增加。當時,他已年過八旬,手術開始前他又提出要求,不要全身麻醉,以免日後影響記憶和恢復。進手術室前,他還談笑風生,說:“戰鬥就要打響了,集中兵力、集中精力,按計畫打下去就是了。”他還說:“只要從手術台上下來,勝利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了。”手術後三天,他奇蹟般地下床了。第五天出現在走廊里,把工作人員嚇了一跳。三個多月後,他來到老部隊軍史館的開館儀式上發表講話。

兩寫遺囑

一年後,病情發生變化,他不得不又住進了北京軍區總醫院進行化療。2000年4月19日,根據他的病情,領導和醫學專家都要他從北京軍區總醫院轉到301醫院。那天他只提了一個條件:一定要回一趟家。醫生和家人怎么也勸不了,他說,我有重要事情,一定要回去一趟。人們不知道,他是要回去寫遺囑。那天他寫下的遺囑大意是:死後喪事從簡,不搞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屍體火化,骨灰撒在大別山、祁連山和河西走廊。
轉到301醫院後的一天,他對秘書說:“那次回家,寫了個遺囑,現在看還不行,要重寫。除了三不外,還要加上一條,遺體交醫院解剖,還有,撒骨灰要給蘭州軍區找麻煩,你和幾個孩子把它撒在老家村後的大山上就行了。”又過了幾天,他把在部隊當副軍長的大兒子叫到床邊,他口述,秘書記錄,寫下了給黨組織的最後一封信。

親屬成員

父親:鄭國麒,曾是村蘇維埃農協主席,參加過黃麻暴動
妻子:孫景波(又名孫香燕)曾任262醫院政委。
兒子:鄭勤、鄭偉。

所獲榮譽

1955年,鄭維山被授予中將軍銜,並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曾當選為第三、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先後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八、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主要著作

著有《從華北到西北》、《鄭維山回憶錄:從華北到西北》、《鄭維山作戰筆記:從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等。

人物評價

毛澤東主席曾盛讚:“南有許世友,北有鄭維山。”
鄭維山鄭維山
周恩來說:“鄭維山是個紅小鬼,十四五歲參加紅軍,一直在前方作戰,是有戰功的”。
聶榮臻賦詩稱讚鄭維山:“打仗心細如繡花”。
鄧小平對鄭維山說:“你去蘭州軍區當司令,我是放心的。”
李先念說:“鄭維山不是能不能打仗的問題,是能打大仗、打惡仗的問題!”
鄭維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國網)
中國新聞網:革命前輩鄭維山將軍是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高級將領,被譽為“鐵血戰將”、“霹靂戰將”。
將軍亭上的一幅長聯精闢地概括了鄭維山將軍的一生:十三歲革命出生入死歷經百戰功勳赫赫垂青史,十五歲入黨赤膽不改一身正氣忠心耿耿昭後人。

人物紀念

將軍故里

鄭維山故居位於新縣泗店鄉泗店村屋脊窪,有磚木結構的普通民居三間和一個70餘平方米的院落,占地158平方米。2003年,將軍故居被公布為信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位處屋脊窪自然村東南面,北靠山脊,面臨一口大池塘,公路由門前沿伸至“將軍石”山上。
將軍故里有將軍故居、將軍石、將軍亭、藏槍池、碑林、點將台、訊息樹、紅軍洞、蝴蝶洞、太平寨、花氏寨等。
註:鄭維山將軍故里圖冊來源

文學形象

報告文學:《一代名將鄭維山
採訪真實記錄:《筆記開國將帥
長篇人物傳記:《快馬加鞭未下鞍——鐵血戰將鄭維山的傳奇人生》
註:人物紀念圖冊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