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澔

鄭澔

鄭澔(정호,1648年—1736年),朝鮮王朝中期大臣,老論派代表人物之一。本貫迎日,字仲淳,號丈岩,是松江鄭澈的玄孫。父親是鄭慶演,母親是閔光煥之女。官至領議政,諡號文敬,有《丈岩集》傳世。

基本介紹

  • 本名:鄭澔
  • :仲淳
  • :丈岩
  • 所處時代:朝鮮王朝
  • 民族族群:朝鮮人
  • 出生日期:1648年
  • 逝世日期:1736年
  • 主要作品:《丈岩集》
  • 父親:鄭慶演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鄭澔是西人“大老”宋時烈的門人,在宋時烈的弟子中很受矚目。1675年,宋時烈因甲寅禮訟被流放後,鄭澔斷念科舉,專意學問。後來庚申換局,西人重掌政權,他在幾個兄弟的勸說下,於1682年參加小科,中進士,1684年庭試文科丙科及第,開始入仕,任藝文館檢閱等職。然而1689年己巳換局仁顯王后被廢黜,宋時烈被賜死,鄭澔也被罷官並逐出漢城。1694年甲戌換局後恢復官職,歷任司憲府持平、弘文館修撰等職。1696年因彈劾李師尚的過激發言而被罷官。
1698年再次出仕,歷任弘文館修撰、司憲府執義、司諫院司諫等職,翌年調任東萊府使。1700年因將新銀十二萬兩賣給倭館而被罷職。翌年起用為廣州府尹,1702年任承旨、副提學,1704年任鹹鏡道觀察使,1710年任大司憲、大司諫。他是老論中的強硬派,堅持與少論對抗,以“勇於黨論”著稱,所以在少論宗師尹拯受到儒生洪胄亨、郭景斗攻擊時,肅宗懷疑是鄭澔在背後指使,就把他流放到甲山平昌等地。
1713年再次起用為大司成,建議將宋時烈配享宗廟。1715年任副提學,為俞棨的遺著《家禮源流》作跋文,抨擊尹拯背師(背叛宋時烈),一度又被罷官,但終因1716年的“丙申處分”而重歸政界。1717年升禮曹判書,翌年任吏曹判書。肅宗死後,參與編纂《肅宗實錄》,並參與世弟建儲、代理之事。辛壬獄事後,他被罷官並流放薪智島
朝鮮英祖即位後,老論再次當權,鄭澔於1725年初獲釋,拜為禮曹判書,不久拜相,在數月內連升右議政、左議政直至領議政。因他堅持對少論強硬,違反英祖的“蕩平”構想,故於1727年被罷官,老論也失勢。鄭澔被流放榮川,1729年獲釋,入耆老所。下野後的鄭澔作為老論峻論的代表人物,堅持批判英祖的蕩平政策。1736年去世。後賜諡文敬。

主要作品

鄭澔著有《丈岩集》26卷,編有《文義通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