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宗祠(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氏宗祠(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氏宗祠,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寶秀鎮東南部鄭營村西段,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

鄭氏宗祠主軸線呈南北走向,總占地面積1452.6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481平方米,木石結構,均為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由前殿、中殿、正殿、耳房和廂房組成三進院落式平面布局。房間40間,均為硬山頂、抬梁式的木結構建築。鄭氏宗祠在選位、座向、規劃和建築的設計上考究,集明、清建築技術、藝術之大成,結構嚴謹,對研究歷史文化的發展具有較高的價值。

2013年3月5日,鄭氏宗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氏宗祠
  • 地理位置: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
  • 所處時代:清
  • 占地面積:1452.61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390-3-688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遺存,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鄭氏全族人重建鄭氏宗祠。
光緒十四年(1888年),鄭氏宗祠建成,已有100多年。
2013年6月,對鄭氏宗祠的十三個單體進行詳細測繪。
2014年,石屏鄭氏宗祠修繕工程報至國家文物局進行預算審核。

建築格局

鄭氏宗祠主軸線呈南北走向,總占地面積1452.6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481平方米,木石結構,均為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由前殿、中殿、正殿、耳房和廂房組成三進院落式平面布局。房間40間,均為硬山頂、抬梁式的木結構建築。鄭氏宗祠在選位、座向、規劃和建築的設計上考究,集明、清建築技術、藝術之大成,結構嚴謹。

主要建築

大門
鄭氏宗祠大門建在高77厘米的台基地,為典型的清代宮殿式建築,大門兩扇,皆為椿木做成,厚實堅固。門前有一對石門枕。
中殿
鄭氏宗祠中殿闊12米,進深10.6米,高7米。殿前有半月形如意踏步4級,殿為三開兩進間。中殿脊上有墨書題記“大清光緒十三年鄭氏合族人等重建”,楷書端莊遒勁。中殿內保存著六抹頭椿木格扇門三扇,門框和格心上雕卷草紋、梅花紋、博古紋和荷鷺紋,這些雕刻純屬典型的清雅賞玩的文人畫味及裝飾作用。斗拱屋檐隔板皆精雕細刻,金漆彩畫。
大殿
大殿前為台式天井,大殿檐枋上有雕花拱10攢,雕花枋四層,層層疊疊,形態如石林犬牙交錯。雕花草龍其龍形蜿轉,鰲魚扭腰折肚,石榴紅白爛綻,牡丹嬌艷,金蟾伏地,肚圓脖粗。

文物遺存

鄭氏宗祠大門風檐板上雕圓形圖案9個,選材有“白象卷荷花”“鯉魚躍龍門”“犀牛望月”“仙猴摘桃”“麒麟呈祥”“龍馬吐珠”“仙山蓬萊”“獅子嘯天”“猛虎出山”,其餘皆為花鳥。這些圖案造型比例精確,線條流暢。景物搭配主次分明,既不顯單調,又突出和諧之美。表現出古代匠人學藝認真,做工細緻,雕刻傳神入微。步步到位,刀刀到位。
名稱
寓意
白象卷荷葉
白象屬巨形力大聰明的吉祥物,它力大無窮,勤勞能幹,捲住荷葉,荷葉取音“和”的諧音。象象徵著“和”,與外人和、家人和、社會和,和為貴、和氣生財、和而萬事興。
鯉魚躍龍門
指讀書者十年寒窗,一朝金榜題名,魚化金龍,光宗耀祖。
犀牛望月
它望月,望月光溶溶,它有追求,它有嚮往。
猴子摘桃
猴子生於自然,長於自然,摘桃采果,群來群往,家族觀念極強。
麒麟呈祥
麒麟原本神話之物,是姜太公坐騎“四不象”的演變。其身有鹿角、龍頭、獅身,騰空入地,無所不能。姜太公騎著它助武伐商,屢建奇功完成封神大業。
參考資料

文物價值

鄭氏宗祠建築是鄭營村歷史文化積澱的代表作,也是古建築的精品,具有較好的民族傳統藝術和地方特色,對研究歷史文化的發展具有較高的價值。

文物保護

2013年3月5日,鄭氏宗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鄭氏宗祠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寶秀鎮東南部鄭營村西段,臨近陳氏宗祠。
陳氏宗祠
  • 交通指引
鄭氏宗祠距離石屏縣人民政府12千米,駕車約25分總可到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