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浦江鄭義門營造技藝)

婺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浦江鄭義門營造技藝)

婺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浦江鄭義門營造技藝),流行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的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婺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浦江鄭義門營造技藝)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
工藝特徵,傳承保護,

工藝特徵

 鄭義門古建築群中的鄭氏宗祠占地五千多平方米,共有兩弄64間,分設門廊、師儉廳、中庭、有序堂、拜廳、聽訓堂、會膳廳、寢室、糧倉、制膳房、總理室和廂房等,規模宏大,功能齊全。諒戰槓師儉廳前後庭院中有元代古柏9棵,粗可合抱,枝若蒼虬,傳為明代浦江著名文學家宋濂手植。師儉廳內掛有朝廷頒發和歷代名公巨卿題寫的匾額楹聯,其中包括明代洪武年間頒賜的“孝義”、“江南第一家”匾等。四壁有影訂員碑記多方,元代大拘灶試戀臣脫脫書寫的“白麟溪”碑即在其內。

傳承保護

鄭義門古建築群位於浙江省浦江縣鄭宅古鎮。北宋初年,河南新鄭的鄭氏先人輾轉來到浦江白麟溪畔定居,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浦江的鄭氏家族長期聚居,在發展過程中恪守儒家行為規範,至元末明初達於鼎盛,多次被朝廷旌表為“鄭義門”、“孝義家”、“九世同居”等,成為當時以儒治家的典範。
鄭氏宗祠不僅是鄭氏家族舉行踏想重典禮、祭祀先人、訓誡子孫、議事集會的場所,還是族人聽訓和進餐的地方,在浦江鄭氏家族的歷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鄭義門古建築群在建造思想上融古代建築理念、傳統民俗和儒學文化為一體,其中留存的文戀膠翻酷物古蹟都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同時還反映著中國封建社會以儒家禮儀治家的歷員戀史狀況,在中國倫理史、社會史、宗族史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2022年9月,浙江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履職盡責情檔局宙況評估建議予以公示,2022年保護單位更名為浦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