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發布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鄭州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鄭政文〔2023〕201號
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鄭州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鄭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5日
內容全文
鄭州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
實施方案
為確保我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各項績效目標圓滿完成,加快推動我市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讓人民民眾享受更加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根據《財政部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關於組織申報中央財政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的通知》(財辦社〔2023〕14號)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要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中醫藥工作的決策部署,以保障人民民眾健康為宗旨,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在健康鄭州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中醫藥服務需求,助力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
二、總體目標
以“申創中醫醫學中心”為引領,實施“四大計畫”,打造“三項工程”,推進“六項行動”、推動“六個突破”、培育“五大品牌”,通過實施中醫藥經驗傳承、中醫藥文化弘揚、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中醫藥信息化建設、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綜合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中醫重點專科(學科)建設、中醫藥優質資源擴容等重點項目,到2025年,把我市建成中醫藥醫療高地、科研高地、文化高地、產業高地,促進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讓人民民眾享受更加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推動中醫藥強市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四大計畫”,促進中醫藥技術傳承創新
1.學術經驗傳承計畫
(1)打造多層次“師承教育”體系。加強中醫藥活態傳承,建立中醫藥師承教育培養制度,完善師承教育全過程動態培養機制。邀請國家和省級知名中醫藥專家擔任師承指導老師,遴選全市中醫藥骨幹拜師學習;在全市範圍內遴選中醫藥專家擔任基層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選學術經驗繼承人;挖掘民間有影響力的老中醫、老藥工,鼓勵其培養繼承人;創新“網際網路+跟師實踐”培養模式,採取脫產跟師學習、線上理論指導等方式,打造中醫藥師承教育市、縣、鄉三級培養體系。建立健全跟師帶教補償激勵機制,對承擔帶徒任務的老師予以傾斜,傳承人跟師期間的工資、待遇保持不變,將出師考核合格作為帶教老師和傳承人評優評先、職稱晉升的優先條件。新建10個國醫大師工作室,10個市級名中醫工作室,25個縣級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老藥工專家傳承工作室,培養中醫藥學術繼承人150人,培育中醫藥代表性傳承人、中藥炮製技藝師50人。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2)實施“中原岐黃薪火傳承”項目。成立“中原岐黃薪火傳承”項目專班,開展中醫藥典籍、文獻資料的普查和整理工作,發掘傳承岐黃學術精髓。講好岐黃故事,推動伊尹、張希曾等歷史名醫學術思想和中醫典籍研究。開展流派學術淵源和理論觀點研究,打造10個以上具有中原特色的中醫藥流派研究室。常態化開展中醫藥流派學術活動和專題講座等師承教育教學工作,每年舉辦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研討會不少於10次,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中醫藥學術思想傳承體系。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2.中醫藥技術傳承計畫
(1)搭建傳承推廣平台。在鄭州市中醫院、鄭州市骨科醫院和鄭州市頸肩腰腿痛醫院分別建設中醫特色療法培訓基地、“無痛整復”研究中心及培訓基地、中醫外治特色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完善臨床跟師帶徒機制,建立網上培訓平台,編制培訓教材和線上培訓課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推廣60個以上中醫療效突出的優勢病種診療技術。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2)傳承民間驗方技術。成立民間傳統中醫藥特色診療技術(單驗方)挖掘和傳承工作小組,挖掘和收集整理100個優秀民間中醫特色技術、民間傳統特效中醫單驗方,組織開展評價及推廣套用。允許醫療機構與民間特色療法和中醫藥驗方持有人建立合作開發和利益分享機制,鼓勵中醫醫術確有專長的醫師在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坐診,按照適當比例獲取報酬。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3)發展中醫學術流派。依託中醫藥流派研究室,在做好“河南婁氏風濕病學術流派”“鄭州宋氏痔漏療法學術流派”等現有技術流派傳承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30個具有較高臨床實用價值的中醫藥特色技術,系統研究流派特色經驗和技術方法,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4)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成立中醫藥適宜技術遴選推廣組委會,建成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10個,每年開展不少於4次集中培訓。到2025年,市級推廣基地能夠規範開展10類8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培養縣級師資200人;縣級推廣基地能夠規範開展10類5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為基層培訓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人員1000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能夠規範開展6類15項以上,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能夠規範開展4類1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5)建立中醫藥創新發展長效機制。完善法律法規和支持政策,加強中醫藥地方性規章的制定和執行,保障中醫藥行業的發展權益,為中醫藥特色創新發展提供支持和激勵。加強對中醫藥傳統知識和經典文獻的保護,推動其傳承和研究。推動中西醫結合發展,推廣中西醫結合的療法和治療方案,提高中醫藥在臨床實踐中的套用水平。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分享中醫藥經驗和技術,提高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委外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醫保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3.中醫藥文化傳承計畫
(1)加大中醫藥博物館建設力度。在滎陽宜居健康城建設中醫藥博物館,開展中醫藥相關文物、史料及代表性見證物的征藏工作,充實完善中醫藥收藏體系。建設中醫藥博物館資源共享平台,建立中醫藥博物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推出一批中醫藥精品展覽,開發一批具有鮮明中醫藥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
牽頭單位:滎陽市人民政府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衛健委、市大數據局
(2)大力弘揚岐黃文化。設立河南省岐黃中醫文化研究院。依託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舉辦“醫祖岐伯拜祖大典”“岐黃文化國際論壇”。全面挖掘新鄭、新密等地岐黃文化遺蹟遺址,加大對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力度。深入梳理和開發利用鄭州中醫藥文化資源,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岐黃文化園”。挖掘整理八段錦、易筋經等少林養生功法,傳承弘揚少林“禪武醫”文化。支持各區縣(市)打造相互獨立、特色鮮明的中醫藥文化品牌。
牽頭單位:新密市人民政府、新鄭市人民政府、登封市人民政府
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衛健委、市體育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3)推進中醫藥文化科普。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傳播平台,普及中醫藥國粹精華。設立岐黃文化宣傳周,開展中醫藥科普教育、名老中醫義診、特色中醫療法體驗等活動。新建10個市級以上中醫藥文化宣教基地,每年組織不少於4次鄭州中醫名家講堂。遴選100名健康科普中醫藥專家,開展“中醫中藥進萬家”等中醫藥健康文化推廣活動,營造愛中醫、學中醫、用中醫的良好社會氛圍。全市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提升5個百分點。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4.中醫藥科研創新計畫
(1)提升中醫藥創新能力。鼓勵中醫藥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等主體,引入新工具、新方法、新技術、新標準用於中藥創新藥研發和療效評價,支持古代經典名方創新研發;鼓勵醫療機構自主研發或院企合作,支持院內製劑及名老中醫經驗方向新藥轉化,鼓勵中藥企業開展中藥同名同方藥研究。對完成Ⅲ期臨床試驗的企業,取得中藥新藥證書或生產批件的企業,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中醫藥品種,根據我市現有政策給予獎勵。
牽頭單位:市工信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
(2)健全中醫藥創新服務平台。對建設醫藥契約研發機構(CRO)、醫藥契約外包生產機構(CMO)、醫藥契約定製研發生產機構(CDMO)等產業套用基礎平台,以及實驗動物服務平台、檢驗檢測平台、轉化醫學中心等產業公共服務平台,使用公共服務平台且與建設方非關聯的中醫藥企業,根據我市現有政策,給予獎勵或補貼。
牽頭單位:市工信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
(二)打造“三大工程”,促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1.“名醫團隊引育工程”。對國醫大師、中醫中藥領域院士領銜“團隊+項目”,新引進的全國名中醫,其領銜的創新創業團隊,根據我市現有政策給予購房補貼或項目資助。到2025年,引進國醫大師、中醫藥領域院士、全國名老中醫、岐黃學者等高層次人才40名。
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衛健委
2.“3+5岐黃培育工程”。按照“領軍人才、骨幹人才、青苗人才”三個層級,培育“中醫傳統型、中醫臨床型、中醫學術型、中西醫複合型、管理專長型”等五類人才。到2025年,選拔培育市級名中醫等領軍人才10人、骨幹人才100人、青苗人才200人。對重點培養的中青年中醫藥人才,根據我市現有政策給予培養補貼。鼓勵在職中醫藥臨床技術人員提升學歷;舉辦“中原岐黃書院”,培訓高層次中醫藥人才50人;舉辦“西學中高層次人才研修班”,培養50名中級職稱以上西學中高級人才。多措並舉,力爭在國家級、省級名中醫評選中取得突破。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3.“基層人才十百千培養工程”。支持現有中醫藥院校提升辦學層次,培養高水平中醫藥專業人才。依託中醫藥院校和各級中醫院,通過專科專病進修、專題研修等多種途徑,打造一支專業理論紮實和臨床實踐豐富的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按層級開展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中醫全科醫生培訓、基層中醫藥人才能力提升培訓、中醫館骨幹人才培訓等4個項目,培養一批基層骨幹人才。完善基層中醫藥人才支持政策,鼓勵市、縣兩級醫院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醫療機構幫扶或擔任科室主任,指導學科建設和業務發展,在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滿一定年限的,可通過“綠色通道”晉升高一級職稱。到2025年,建設基層醫務人員培訓基地20個,培養中醫類別全科醫師300名,西學中人才4000名,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4.配強中醫藥人員隊伍。加強中醫類別醫師配備,每千人口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80人,每萬人口中醫類別全科醫師數達到0.79人,中醫院中醫醫師占比達到66%。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執業(助理)醫師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占比達到9%。加大醫療機構中藥師配備力度,中醫院中藥師占比達到66%。建立健全中醫技師管理制度,根據臨床需要設定中醫技師崗位。鼓勵醫療機構設定中醫醫術確有專長醫師崗位,促進民間特色技術療法的推廣使用和傳承發展。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三)推進“六大行動”,促進中醫藥服務模式創新發展
1.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行動。推動市級中醫類醫院一院多區發展,加快推進1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9個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6個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新建縣級中醫院2家。到2025年,6家縣級中醫院全部達到三級醫院水平,至少3家達到三級甲等水平。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2.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行動。在公立綜合醫院推廣“有機制、有團隊、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加強非中醫類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將中西醫結合工作納入醫院評審和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制定醫院分管領導和醫療管理部門中醫藥業務管理職責,強化臨床科室中醫醫師配備,加強科室內、科室間、醫院間和醫聯體內部中西醫協作和協同攻關,推廣一批優勢病種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遴選一批中西醫聯合攻關項目。醫院章程明確中西醫協同發展機制和多學科診療體系,將中西醫聯合查房、會診納入醫院管理制度,差異化實施中醫臨床科室績效考核,調動中醫藥服務的積極性。推進中醫臨床科室、中藥房標準化建設。新建10個綜合醫院國醫苑,打造2箇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5箇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輻射帶動大幅提升區域中西醫結合整體水平。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3.推進基層醫療機構能力提升行動。規範提升中醫館、中醫閣綜合服務能力,新建符合服務內涵建設標準的中醫館60個、中醫閣300個。鄭州市及所轄12個區縣(市)全部建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市(縣)。推進1個城市中醫醫療集團建設,6個縣(市)全部建成緊密型縣域中醫醫共體,打造市域一體化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完善醫療集團、醫共體上下聯動、分工協作機制,打造“三帶三管三派”(三帶:以院帶院、以科帶科、以師帶徒;三管:條塊管理、同質管理、精細管理;三派:派院長、派中層、派專家)管理模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市、縣、鄉、村四級中醫藥服務全覆蓋。
牽頭單位: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醫保局
4.數字賦能行動。依託鄭州“城市大腦”和鄭州市中醫醫聯體信息平台,打造中醫藥綜合信息平台,推動實現數據互通、信息共享。加快推進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院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體系建設。構建“網際網路+智慧醫療”新型便民服務模式,全面推行院內智慧型導航、診間支付、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等“便民就醫少跑腿”七項舉措,提升民眾就醫獲得感、滿意度。到2025年,全市二級和三級公立中醫院電子病歷套用水平級別分別達到4級和5級,智慧服務級別力爭達到3級和4級,智慧管理級別力爭達到2級和3級。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大數據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5.中醫專科能力提升行動。統籌省市資源,著力發展中醫兒科、心血管等14個國家級優勢專科,充分發揮其帶動作用,打造一批優勢突出、輻射能力強的專科集群,力爭4個優勢專科達到全國中醫行業領先水平。圍繞疾病譜和傳統優勢專科,大力開展老年病、心病、腦病等臨床攻關,打造一批區域核心競爭力較強的省級中醫重點專科。依託縣級中醫院,以國家“兩專科一中心”和省級“康復、急診、重症、骨傷、肛腸”中醫五大中心建設為抓手,打造一批中醫特色突出、臨床療效顯著的縣級中醫特色專科。遴選30個治未病方案、40箇中醫康複方案和5個操作簡便、實用性強的中醫特色技術在基層推廣套用,讓更多民眾享受到“簡、便、廉、驗”的中醫藥服務。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6.中藥藥事管理品質提升行動。依託有條件的中醫醫院或中醫藥企業,使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打造“1+6”(1個城區和6個縣市)開放式智慧共享中藥房,建立完善從中藥飲片採購、調配、煎煮和配送等全鏈條、全流程一體化管理的中藥藥事服務體系。依託智慧網路實現自動派單、智慧型開方、湯藥快遞信息線上查詢等功能,打造覆蓋城鄉、24小時送達的中藥智慧型配送服務圈。依託滎陽宜居健康城,與北京同仁堂合作建立中藥質量追溯數據中心,推動中藥產品智慧型化場景集成創新,確保中藥材從種植地環境、選種栽培、加工炮製、流通貯藏到市場銷售全過程可追溯,形成從中藥材到飲片再到中成藥的全產業質量管理鏈,實現“從種子到杯子”“從田間到車間”全流程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牽頭單位:滎陽市人民政府,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農委、市林業局、市市場監管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四)推動“六個突破”,促進中醫藥管理體系創新
1.在管理體制改革上創新突破。全面加強黨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市縣兩級成立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中醫藥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中醫藥統籌管理機制,定期研究中醫藥工作,將中醫藥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績效考核。出台《鄭州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促進條例》,納入2023—2027年地方立法規劃編制工作,為中醫藥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配齊配強中醫藥工作力量,市級設定中醫藥管理局,縣級根據實際情況設定中醫藥管理部門。全面落實公立中醫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逐步推進院長職業化和聘任制,探索行政職能科室“大部制”改革,提升醫院管理效能。在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基礎上,鼓勵探索中醫類醫療機構連鎖化、集團化經營。
牽頭單位: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市人大辦公廳、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
責任單位:市政協辦公廳,市衛健委,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2.在多元化投入機制上創新突破。落實政府辦醫責任,中醫藥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並隨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重點支持專科建設、人才培養和中醫藥經驗傳承。落實公立中醫院六項投入,根據我市現有政策,新改擴建項目按比例給予政府投資,新開診中醫院給予床位開辦費。完善中醫藥政策性虧損補助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中醫藥振興發展,設立“中醫藥產業發展”和“中醫藥文化研究”專項基金,支持臨床診療中心、健康產業基地建設及中醫藥產業發展等;落實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類醫療機構投資獎勵政策,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可根據我市現有政策,從收支結餘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獎勵舉辦者。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市財政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3.在預算和財務管理上創新突破。加強運營管理,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院全部成立運營管理委員會,設立總會計師並作為班子成員統籌醫院經濟運行和運營管理工作,推動核心業務與運營管理深入融合。加強財務管理,健全現代中醫院財務管理制度,推動從記賬核算向經營管理轉變、從靜態核算向動態控制轉變。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預算管理,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加強成本核算管理,建立以DIP支付方式改革為導向的臨床業務成本管控體系和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的項目成本管控措施。加強內控管理,開展風險評估、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評價,有效防範風險。加強控費管理,完善輔助用藥和高值耗材使用監測機制,落實“雙十”點評和約談制度,將控費情況納入公立中醫院領導班子考評。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院全面推進HRP綜合運營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實現業務整合、資源協同、信息共享、數據精準和流程最佳化目標。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市醫保局
責任單位: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4.在編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上創新突破。全面落實公立中醫院崗位設定、人員招聘、中層幹部聘任等經營管理自主權。選擇醫療水平高、技術能力強、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評審意願的三級中醫院試點開展高級職稱自主評審。選擇1—2家中醫城市醫療集團(中醫醫共體)開展集團內高級職稱自主評審,適當提高集團高級職稱人員比例,名額向基層傾斜,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探索推行公立中醫院領導班子年薪制改革,逐步推行全員目標年薪制,建立完善“價值醫療+健康需求”為導向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引導醫院破除逐利性,彰顯公益性。到2025年,公立中醫院人員支出占比達到40%以上,人員薪酬中固定部分占比達到55%以上。
牽頭單位:市人社局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5.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上創新突破。以中醫優勢病種、特色診療服務為重點,完善政府指導、中醫醫療機構參與的價格形成機制。加快建立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成本、費用、收入分配及改革運行情況的監測體系。建立健全靈敏有度的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每年至少開展一次評估調價,重點調整針灸、推拿等體現中醫醫務人員技術特點和勞動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支持中醫藥傳統醫療技術申報新增項目,逐步將符合條件的治未病等中醫特色服務項目、中藥配方顆粒、中藥院內製劑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探索增設上門服務費,調整家庭病床建床費,支持開展上門居家醫療服務和家庭病床服務;調整上級專家下沉基層醫療機構門診診查費,保持上下“同醫同價”;推動設立藥事服務費,調動藥師積極性。
牽頭單位:市醫保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6.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上創新突破。持續推進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改革,擴大中醫優勢病種數量,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根據醫療機構中醫特色指標,動態調整DIP等級係數,引導醫院主動提高中醫藥服務占比。在中醫醫共體、城市醫療集團探索開展醫保基金按人頭打包付費下的DIP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完善“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約束機制;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在打包總額中列支,引導醫療機構主動做好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對慢性病、精神病、醫療康復等需要長期住院治療且日均費用較穩定的疾病,探索按床日付費;對基層醫療服務,探索按人頭付費與慢性病管理相結合,制定完善同病同價的分級診療基層病種,引導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到基層就醫。擴大中醫日間病房覆蓋面,進一步減輕民眾就醫負擔。加入“三明採購聯盟”,全面落實藥品集中帶量採購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對集采中選藥品探索推進醫保基金與中醫藥生產供應企業直接結算。積極爭取國家中藥集采平台在鄭落戶,為醫療機構採購使用高質量中藥飲片提供便利,進一步降低患者醫療費用負擔。
牽頭單位:市醫保局
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財政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五)培育“五大品牌”,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1.“岐黃道地藥材”品牌。以“密二花”等道地藥材為重點,支持建設道地藥材種植示範基地,鼓勵中藥材新型生產經營主體開展產地初加工。支持利用山地、溝坡、荒地推行中藥材生態種植,引導中藥生產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到西部丘陵山地發展中藥材種植和加工基地,建設4個大宗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引導中藥材規模經營主體加強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提高質量安全水平。
牽頭單位:市農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林業局、市工信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2.“岐黃中醫養老”品牌。依託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平台,吸引行業龍頭企業入駐,在產學研產業鏈條化發展中相互促進;選擇高品質康養項目入駐,打造滎陽宜居健康養老優勢品牌,實現“產業共享、醫養結合、健康養老”;藉助鄭州索河郊野公園項目,連通索河生態板塊、京襄古城遺址兩大生態景觀,打造集觀光與中醫藥文化普及為一體的中藥植物園。支持各區縣(市)發展中醫養老產業,打造一批岐黃中醫養老品牌。
牽頭單位:滎陽市人民政府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林業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3.“岐黃中藥企業”品牌。在滎陽宜居健康城核心板塊區域,培育形成中醫藥產業集群。通過深化醫教研產合作,積極引進北京同仁堂、仲景宛西製藥、江中藥業、以嶺藥業、華潤三九等中醫藥行業龍頭企業入駐,做強一批以太龍藥業、瑞龍製藥、靈佑藥業等企業為代表的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本地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積極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升中藥材、中藥飲片精深加工水平,支持企業研究開發中藥配方顆粒等新型中藥飲片,推進經典名方、院內製劑、中藥新藥遞級轉化。
牽頭單位:滎陽市人民政府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4.“岐黃文旅康養”品牌。挖掘整合鄭州市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厚的中醫藥資源和多樣的文化資源,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與旅遊服務有機融合。在鄭州黃河流域建設1—2箇中醫藥健康旅遊(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和3—5箇中醫藥特色鮮明的康養旅遊示範點;在新密規劃建設岐黃文化園、岐黃養生園、岐黃生物科技園、岐黃生態種植園、岐黃頤養園五大園區;支持各區縣(市)建設中醫藥健康旅遊小鎮,開發一批醫療康復、養生健康、文化體驗等中醫藥文化旅遊線路。
牽頭單位:新密市人民政府,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5.“岐黃中藥材商貿”品牌。在中牟縣規劃建設鄭州國家級現代化中藥材總部產業園,集中藥材交易、倉儲、物流、加工、研發、電商、展示、外貿、文旅、體驗等功能於一體,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中藥材產業鏈中心。利用“空中絲綢之路”和中歐班列綜合優勢,促進“豫藥”產品和全國道地藥材走出國門,服務全球市場。在新密市打造中藥數位化交易中心,規劃建設中藥材數位化倉儲供應鏈和統一標識質量追溯體系。
牽頭單位:中牟縣人民政府、新密市人民政府,市物流口岸局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將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納入鄭州市中醫藥工作領導小組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統籌推進;制定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人才支持、產業發展等配套檔案;實行組織領導、規劃布局、政策制定、平台建設、工作推進“五個統一”,確保各項重點工作高標準開展。
(二)加強資金引導
對擬實施的項目進行整體統籌,明確項目資金使用原則、使用範圍、撥付流程、監督管理和績效考核等相關事項;建立完善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監督監管等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著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嚴控項目超預算建設和支出,杜絕產生隱性債務風險。
(三)加強績效管理
圍繞項目產出、社會效益、滿意度等績效目標,建立績效評價結果套用及反饋機制,動態監測績效管理指標;定期進行分析講評通報,及時發現專項資金投入、使用過程中存在影響項目成效的不利因素,立行立改,同時將評價結果與下一步資金安排相結合,不斷最佳化專項資金結構,將預算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推動示範試點項目順利實施。
(四)加強督導評價
建立完善“暗訪+評估、紀檢+督查”監督機制,高規格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示範試點項目建設。鄭州市中醫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暗訪評估,對進度遲滯、推進不力的事項由市政府督查室專項督查;通過專項檢查、中期評估等多種形式,動態追蹤示範試點項目工作推進情況,對發現的風險隱患及時糾偏整改,確保項目圓滿完成。
內容解讀
政策解讀
一、起草背景
鄭州市在順利通過省、國家競爭性評審,被確定為首批15箇中央財政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單位之一後,鄭州市衛健委依據《申報方案》,起草了《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鄭州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充分吸納了國家財政部、中醫藥管理局修改指導意見,組織召開專家座談會,逐條討論、反覆修改,形成徵求意見稿,充分徵求25個相關部門、16個區縣(市)的意見建議,經市衛健委黨組會研究後形成代擬稿上報市政府,經市政府審核後正式印發。
二、政策解讀問答
1.鄭州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建設指導思想是什麼?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要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中醫藥工作的決策部署,以保障人民民眾健康為宗旨,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在健康鄭州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中醫藥服務需求,助力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
2.鄭州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總體目標是什麼?
以“申創中醫醫學中心”為引領,實施“四大計畫”,打造“三項工程”,推進“六項行動”、推動“六個突破”、培育“五大品牌”,通過實施中醫藥經驗傳承、中醫藥文化弘揚、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中醫藥信息化建設、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綜合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中醫重點專科(學科)建設、中醫藥優質資源擴容等重點項目,到2025年,把我市建成中醫藥醫療高地、科研高地、文化高地、產業高地,促進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讓人民民眾享受更加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推動中醫藥強市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3.鄭州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重點任務是什麼。
一是實施“四大計畫”,促進中醫藥技術傳承創新。(1)學術經驗傳承計畫。打造多層次“師承教育”體系。建立中醫藥師承教育培養制度,完善師承教育全過程動態培養機制。新建10個國醫大師工作室,10個市級名中醫工作室,25個縣級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老藥工專家傳承工作室,培養中醫藥學術繼承人150人,培育中醫藥代表性傳承人、中藥炮製技藝師50人。實施“中原岐黃薪火傳承”項目。打造10個以上具有中原特色的中醫藥流派研究室,每年舉辦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研討會不少於10次。(2)中醫藥技術傳承計畫。搭建傳承推廣平台,推廣60個以上中醫療效突出的優勢病種診療技術。挖掘和收集整理100個優秀民間中醫特色技術、民間傳統特效中醫單驗方,組織開展評價及推廣套用。進一步挖掘30個具有較高臨床實用價值的中醫藥特色技術。建成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10個,每年開展不少於4次集中培訓。市級推廣基地能夠規範開展10類8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培養縣級師資200人;縣級推廣基地能夠規範開展10類5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為基層培訓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人員1000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能夠規範開展6類15項以上,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能夠規範開展4類1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3)中醫藥文化傳承計畫。建設中醫藥博物館,推出一批中醫藥精品展覽,開發一批具有鮮明中醫藥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舉辦“醫祖岐伯拜祖大典”“岐黃文化國際論壇”。挖掘整理八段錦、易筋經等少林養生功法,傳承弘揚少林“禪武醫”文化。新建10個市級以上中醫藥文化宣教基地,每年組織不少於4次鄭州中醫名家講堂。遴選100名健康科普中醫藥專家,開展“中醫中藥進萬家”等中醫藥健康文化推廣活動。(4)中醫藥科研創新計畫。對完成Ⅲ期臨床試驗的企業,取得中藥新藥證書或生產批件的企業,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中醫藥品種,根據我市現有政策給予獎勵。
二是打造“三大工程”,促進中醫藥人才發展。
(1)“名醫團隊引育工程”。引進國醫大師、中醫藥領域院士、全國名老中醫、岐黃學者等高層次人才40名。
(2)“3+5岐黃培育工程”。選拔培育市級名中醫等領軍人才10人、骨幹人才100人、青苗人才200人。舉辦“中原岐黃書院”,培訓高層次中醫藥人才50人;舉辦“西學中高層次人才研修班”,培養50名中級職稱以上西學中高級人才。
(3)“基層人才十百千培養工程”。建設基層醫務人員培訓基地20個,培養中醫類別全科醫師300名,西學中人才4000名,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
三是推進“六大行動”,促進中醫藥服務模式創新發展。
(1)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行動。加快推進1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9個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6個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新建縣級中醫院2家。
(2)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行動。新建10個綜合醫院國醫苑,打造2箇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5箇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輻射帶動大幅提升區域中西醫結合整體水平。
(3)推進基層醫療機構能力提升行動。新建符合服務內涵建設標準的中醫館60個、中醫閣300個。鄭州市及所轄12個區縣(市)全部建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市(縣)。推進1個城市中醫醫療集團建設,6個縣(市)全部建成緊密型縣域中醫醫共體,打造市域一體化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4)數字賦能行動。全市二級和三級公立中醫院電子病歷套用水平級別分別達到4級和5級,智慧服務級別力爭達到3級和4級,智慧管理級別力爭達到2級和3級。
(5)中醫專科能力提升行動。統籌省市資源,著力發展中醫兒科、心血管等14個國家級優勢專科,充分發揮其帶動作用,打造一批優勢突出、輻射能力強的專科集群,力爭4個優勢專科達到全國中醫行業領先水平。遴選30個治未病方案、40箇中醫康複方案和5個操作簡便、實用性強的中醫特色技術在基層推廣套用。
(6)中藥藥事管理品質提升行動。打造“1+6”(1個城區和6個縣市)開放式智慧共享中藥房,建立完善從中藥飲片採購、調配、煎煮和配送等全鏈條、全流程一體化管理的中藥藥事服務體系。
四是推動“六個突破”,促進中醫藥管理體系創新。
(1)在管理體制改革上創新突破。市縣兩級成立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中醫藥工作領導小組,出台《鄭州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促進條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市級設定中醫藥管理局,縣級根據實際情況設定中醫藥管理部門。
(2)在多元化投入機制上創新突破。中醫藥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並隨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
(3)在預算和財務管理上創新突破。健全現代中醫院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加強成本核算管理,加強控費管理,完善輔助用藥和高值耗材使用監測機制,落實“雙十”點評和約談制度。
(4)在編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上創新突破。全面落實公立中醫院崗位設定、人員招聘、中層幹部聘任等經營管理自主權。
(5)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上創新突破。以中醫優勢病種、特色診療服務為重點,完善政府指導、中醫醫療機構參與的價格形成機制。
(6)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上創新突破。持續推進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改革,擴大中醫優勢病種數量,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
五是培育“五大品牌”,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1)“岐黃道地藥材”品牌。以“密二花”等道地藥材為重點,支持建設道地藥材種植示範基地,鼓勵中藥材新型生產經營主體開展產地初加工。
(2)“岐黃中醫養老”品牌。依託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平台,吸引行業龍頭企業入駐,在產學研產業鏈條化發展中相互促進;選擇高品質康養項目入駐,打造滎陽宜居健康養老優勢品牌。
(3)“岐黃中藥企業”品牌。在滎陽宜居健康城核心板塊區域,培育形成中醫藥產業集群。
(4)“岐黃文旅康養”品牌。在鄭州黃河流域建設1—2箇中醫藥健康旅遊(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和3—5箇中醫藥特色鮮明的康養旅遊示範點。
(5)“岐黃中藥材商貿”品牌。在中牟縣規劃建設鄭州國家級現代化中藥材總部產業園,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中藥材產業鏈中心。
三、解讀機關及聯繫方式
解讀機關: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中醫藥發展處
媒體解讀
市政府印發《鄭州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實施方案》,我市將以“申創中醫醫學中心”為引領,實施“四大計畫”,打造“三項工程”,推進“六項行動”、推動“六個突破”、培育“五大品牌”,加快推動我市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四大計畫”促進中醫藥技術傳承創新
——學術經驗傳承計畫 打造多層次“師承教育”體系。建立健全跟師帶教補償激勵機制,將出師考核合格作為帶教老師和傳承人評優評先、職稱晉升的優先條件。新建10個國醫大師工作室,10個市級名中醫工作室,25個縣級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老藥工專家傳承工作室,培養中醫藥學術繼承人150人,培育中醫藥代表性傳承人、中藥炮製技藝師50人。
實施“中原岐黃薪火傳承”項目。成立“中原岐黃薪火傳承”項目專班,打造10個以上具有中原特色的中醫藥流派研究室。
——中醫藥技術傳承計畫 搭建傳承推廣平台。在鄭州市中醫院、鄭州市骨科醫院和鄭州市頸肩腰腿痛醫院分別建設中醫特色療法培訓基地、“無痛整復”研究中心及培訓基地、中醫外治特色診療技術培訓基地。
傳承民間驗方技術。成立民間傳統中醫藥特色診療技術(單驗方)挖掘和傳承工作小組,挖掘和收集整理100個優秀民間中醫特色技術、民間傳統特效中醫單驗方,組織開展評價及推廣套用。
發展中醫學術流派。依託中醫藥流派研究室,進一步挖掘30個具有較高臨床實用價值的中醫藥特色技術,系統研究流派特色經驗和技術方法,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
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到2025年,市級推廣基地能夠規範開展10類8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培養縣級師資200人;縣級推廣基地能夠規範開展10類5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為基層培訓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人員1000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能夠規範開展6類15項以上,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能夠規範開展4類1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中醫藥文化傳承計畫 加大中醫藥博物館建設力度。在滎陽宜居健康城建設中醫藥博物館,建設中醫藥博物館資源共享平台,建立中醫藥博物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大力弘揚岐黃文化。設立河南省岐黃中醫文化研究院。依託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舉辦“醫祖岐伯拜祖大典”“岐黃文化國際論壇”,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岐黃文化園”。
推進中醫藥文化科普。新建10個市級以上中醫藥文化宣教基地,每年組織不少於4次鄭州中醫名家講堂。遴選100名健康科普中醫藥專家,開展“中醫中藥進萬家”等中醫藥健康文化推廣活動。全市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提升5個百分點。
——中醫藥科研創新計畫 提升中醫藥創新能力。鼓勵中醫藥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等主體,引入新工具、新方法、新技術、新標準用於中藥創新藥研發和療效評價,支持院內製劑及名老中醫經驗方向新藥轉化。
健全中醫藥創新服務平台。對建設醫藥契約研發機構(CRO)、醫藥契約外包生產機構(CMO)等產業套用基礎平台,以及實驗動物服務平台、檢驗檢測平台、轉化醫學中心等產業公共服務平台,使用公共服務平台且與建設方非關聯的中醫藥企業,根據我市現有政策,給予獎勵或補貼。
“三大工程”促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強,則中醫強;人才盛,則中醫盛。我市打造“三大工程”,促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名醫團隊引育工程”。對國醫大師、中醫中藥領域院士領銜“團隊+項目”,新引進的全國名中醫,其領銜的創新創業團隊,根據我市現有政策給予購房補貼或項目資助。到2025年,引進國醫大師、中醫藥領域院士、全國名老中醫、岐黃學者等高層次人才40名。
“3+5岐黃培育工程”。到2025年,選拔培育市級名中醫等領軍人才10人、骨幹人才100人、青苗人才200人。鼓勵在職中醫藥臨床技術人員提升學歷;舉辦“中原岐黃書院”,培訓高層次中醫藥人才50人;舉辦“西學中高層次人才研修班”,培養50名中級職稱以上西學中高級人才。
“基層人才十百千培養工程”。支持現有中醫藥院校提升辦學層次,培養高水平中醫藥專業人才。完善基層中醫藥人才支持政策,在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滿一定年限的,可通過“綠色通道”晉升高一級職稱。到2025年,建設基層醫務人員培訓基地20個,培養中醫類別全科醫師300名,西學中人才4000名,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
“六大行動”促進中醫藥服務模式創新發展
讓中醫藥服務“觸手可及”,需要不斷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我市推進“六大行動”,促進中醫藥服務模式創新發展。
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行動。加快推進1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9個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6個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新建縣級中醫院2家。到2025年,6家縣級中醫院全部達到三級醫院水平,至少3家達到三級甲等水平。
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行動。將中西醫結合工作納入醫院評審和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將中西醫聯合查房、會診納入醫院管理制度,差異化實施中醫臨床科室績效考核。新建10個綜合醫院國醫苑,打造2箇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5箇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輻射帶動大幅提升區域中西醫結合整體水平。
推進基層醫療機構能力提升行動。新建符合服務內涵建設標準的中醫館60個、中醫閣300個。鄭州市及所轄12個區縣(市)全部建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市(縣)。推進1個城市中醫醫療集團建設,6個縣(市)全部建成緊密型縣域中醫醫共體,打造市域一體化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數字賦能行動。打造中醫藥綜合信息平台,推動實現數據互通、信息共享。構建“網際網路+智慧醫療”新型便民服務模式,全面推行院內智慧型導航、診間支付、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等“便民就醫少跑腿”七項舉措。到2025年,全市二級和三級公立中醫院電子病歷套用水平級別分別達到4級和5級,智慧服務級別力爭達到3級和4級,智慧管理級別力爭達到2級和3級。
中醫專科能力提升行動。統籌省市資源,著力發展中醫兒科、心血管等14個國家級優勢專科,打造一批優勢突出、輻射能力強的專科集群,力爭4個優勢專科達到全國中醫行業領先水平。打造一批區域核心競爭力較強的省級中醫重點專科。
中藥藥事管理品質提升行動。打造“1+6”(1個城區和6個縣市)開放式智慧共享中藥房,建立完善從中藥飲片採購、調配、煎煮和配送等全鏈條、全流程一體化管理的中藥藥事服務體系。依託智慧網路實現自動派單、智慧型開方、湯藥快遞信息線上查詢等功能,打造覆蓋城鄉、24小時送達的中藥智慧型配送服務圈。
“六個突破”促進中醫藥管理體系創新
促進中醫藥發展,管理體系要嚴格。我市推動“六個突破”,促進中醫藥管理體系創新。
在管理體制改革上創新突破,將中醫藥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績效考核。出台《鄭州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促進條例》,納入2023—2027年地方立法規劃編制工作,為中醫藥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在多元化投入機制上創新突破,落實政府辦醫責任,中醫藥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並隨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設立“中醫藥產業發展”和“中醫藥文化研究”專項基金,支持臨床診療中心、健康產業基地建設及中醫藥產業發展等。
在預算和財務管理上創新突破,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院全部成立運營管理委員會。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預算管理,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
在編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上創新突破,選擇醫療水平高、技術能力強、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評審意願的三級中醫院試點開展高級職稱自主評審。選擇1至2家中醫城市醫療集團(中醫醫共體)開展集團內高級職稱自主評審。探索推行公立中醫院領導班子年薪制改革,逐步推行全員目標年薪制。到2025年,公立中醫院人員支出占比達到40%以上,人員薪酬中固定部分占比達到55%以上。
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上創新突破,加快建立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成本、費用、收入分配及改革運行情況的監測體系。支持中醫藥傳統醫療技術申報新增項目。探索增設上門服務費,調整家庭病床建床費。
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上創新突破,持續推進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改革,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對慢性病、精神病、醫療康復等需要長期住院治療且日均費用較穩定的疾病,探索按床日付費。擴大中醫日間病房覆蓋面,進一步減輕民眾就醫負擔。
“五大品牌”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品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我市培育“五大品牌”,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岐黃道地藥材”品牌。以“密二花”等道地藥材為重點,支持建設道地藥材種植示範基地,鼓勵中藥材新型生產經營主體開展產地初加工。建設4個大宗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
“岐黃中醫養老”品牌。依託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平台,吸引行業龍頭企業入駐,在產學研產業鏈條化發展中相互促進;選擇高品質康養項目入駐,打造滎陽宜居健康養老優勢品牌。支持各區縣(市)發展中醫養老產業,打造一批岐黃中醫養老品牌。
“岐黃中藥企業”品牌。在滎陽宜居健康城核心板塊區域,培育形成中醫藥產業集群。做強一批以太龍藥業、瑞龍製藥、靈佑藥業等企業為代表的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本地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
“岐黃文旅康養”品牌。在鄭州黃河流域建設1至2箇中醫藥健康旅遊(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和3至5箇中醫藥特色鮮明的康養旅遊示範點;在新密規劃建設岐黃文化園、岐黃養生園、岐黃生物科技園、岐黃生態種植園、岐黃頤養園五大園區;支持各區縣(市)建設中醫藥健康旅遊小鎮,開發一批醫療康復、養生健康、文化體驗等中醫藥文化旅遊線路。
“岐黃中藥材商貿”品牌。在中牟縣規劃建設鄭州國家級現代化中藥材總部產業園,集中藥材交易、倉儲、物流、加工、研發、電商、展示、外貿、文旅、體驗等功能於一體,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中藥材產業鏈中心。在新密市打造中藥數位化交易中心,規劃建設中藥材數位化倉儲供應鏈和統一標識質量追溯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