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體察民情,關切民疾,勤謹廉明,興利除弊,重視水利,力治水患,不恃權勢,倡鄰和睦,才華橫溢,遺篇甲秀,《清史稿·列傳·鄭大進轉》記載,民間傳說,傳奇少年,妹代姐嫁,與方光成,圖書《鄭大進》,
人物生平
鄭大進是清朝雍乾盛世間一位有才華、有經濟頭腦、很有改革精神的實幹家。他“凡經七省,遭遇盛明”;“旌節所至,率多建白(建議)”。在各地任上都做出不少有利於生產發展、有利於社會安定的工作。
體察民情,關切民疾
鄭大進為官所在,施行諸多善舉,處處體恤民間疾苦,減輕人民負擔,諸如“邊徼(邊界)積習疲敝”,他“加意撫恤”,“丁徭缺額”他允許“通融頂補”,“軫念農人,俾平民耕種,皆有所藉”。每遇自然災害,他“為民請命,祈雨應時”,災後採取措施“賑恤之政,酌諸至當”。在任河南巡撫時,一次特大洪災,儀封考城河堤決口150丈,他一獲險情即趕赴現場,“督飭員弁,竭力堵築,役伏日不下二萬人”。見災情嚴重,一面自請朝廷處分,一面採取“以工代賑”措施,既增加抗災能力,又改善災民生活,而鄭大進自己卻因“日夕工所”至足患濕症。
鄭大進十分重視水利建設,每到一地,必查災情,據實上奏。任直隸總督時,見永定河因年久失修.河床淤淺,水壩又不夠高大,因而時有水患。鄭大進經多方登求士庶和水利專家的見解,了解到“壩閘不修,則水無所蓄、泄”,遂上疏提出“宜分段開挑,增築閘座,以時啟閉”的措施,獲朝廷批准,並撥給建閘經費七萬餘金。鄭大進“相度興築”,終於既得以疏浚,又使蓄、泄得宜,而且還可通舟揖,便民行來。
在湖北巡撫任上,解決道城漕運困難問題及在湖南抑止官吏動輒借用庫款大興土木修繕公署等等措施中,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百姓負擔,深得民心擁戴。
勤謹廉明,興利除弊
鄭大進在各個官位上都能勤謹廉明,興利除弊,做了不少有利生產發展,有利於社會安定的工作。
在任兩淮鹽運使期間,當時所產淮鹽等級質量差別很大,而價格卻無差異,導致商人只售次鹽,民眾要買好鹽買不到,朝廷鹽稅收不起。針對這一弊端,鄭大進親自“為之審辨,鹽色差等”,明確了安鹽、梁鹽二種價格,奏請朝廷批准,使“商民便之”,朝廷利稅,從而大大促進了鹽業發展。
在任湖南按察使兼布政使時,針對黃白臘生產、收繳和上調之間的矛盾,調整收儲措施,發展了當地黃白臘生產,利於民生。
在貴州布政使任上,鄭大進了解到貴州倉庫多儲米糧,又沒有一套出陳易新的方法,而黔地多雨,倉中米多有霉變,陳米質差,新米又進不了倉。鄭大進奏準於青黃不接、各地缺糧之時,將歷年倉庫中的陳米,“平價借、糶”出去,然後於秋後“按一米二谷,購補還倉”。此後成為定例,倉儲多改貯谷,減少霉壞。此法大大有利於糧食供應和儲存,從而推動糧食生產的發展。
在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任上,對工業生產,鄭大進也作出卓越的貢獻。楚北寶武局鑄銅工業因高質原料(須從雲南採購)斷缺而面臨“死亡”危機。按原鑄法,需以40%的高質料配以60%的低質料進行鼓鑄。高質料越來越少,採購者有時守候經年,嚴重影響鑄鋼生產。
鄭大進經番考察、核算,認為低質料每廠便宜二兩多金,若以低質料鼓鑄,去除雜質之後,其成品仍能與混合料等質,剔除出來的銅渣還可煉成黑鉛以製作子彈。於是,他極力推行純用低質料的鑄銅法。他極力推行單純採用低質料(當地取料)的新鑄銅法,此法既降低成本,取材方便,又增加利潤,並利用剔除之銅渣煉成黑鉛製作子彈,從而使鑄銅工業起死回生,促進地方工業向前發展了一大步。
重視水利,力治水患
鄭大進為官任上,非常重視水利建設與整修水利設施。如在湖南以治湘江大堤為第一要防。他根據地勢高低改築月堤,以求永固。又如在京津,他親自查勘了永定河,知道永定河乃京津之最重要水道,而河道年久失修河床淤淺,累遭水患。鄭大進經多方徵求士庶,水利專家見解,提出“宜分段開挑,增築閘座以時啟閉”的措施,使永定河終於既得疏浚,又使蓄泄得宜,且可通舟楫,真乃功莫大焉。
他二十二年任正定同知時,還纂修了《正定府志》50卷,主要著作有《愛日堂詩文集》和《鄭勤恪公奏議》。
不恃權勢,倡鄰和睦
鄭大進雖位居高官,權傾一世,然他並不恃勢凌人,而是教誨家人族人友善睦鄰,世代修好。這裡有一段非常耐人尋味的小插曲。揭陽梅岡都山美村鄰村池厝渡是個大姓大村,大村曾經壓制小村。鄭大進回鄉省親時,鄉人有翻身報復之心態。鄭大進卻藉此請來兩村父老共商增進和睦之事。他諄諄教誨說:“強弱不敵,父老所知也。世有千年池厝渡,而無百年鄭大進。奈何修怨以累子孫乎?”鄭大進之高尚品格與極富哲理之言感動兩村父老。從此兩村舊怨全消,和睦相處,這在清代中期潮郡械鬥成風的大歷史背景下難能可貴。至今傳為美談,在潮汕地區家喻戶曉。
才華橫溢,遺篇甲秀
鄭大進一生為學多才,文筆雋永,著述頗豐。如遺作有《愛日堂詩文集》、《鄭勤恪公奏議》、《登岱四首》等,惜多不傳。又於乾隆廿七年任正定府時纂修有《正定府志》50卷。今散見於各書者,尚可得幾疏。在王先謙《東華集》中所收他於河南撰寫之《開封得雨,河水驟漲,自請處分》、《擬藩庫章程》兩疏和直隸總督任上撰寫之《浸保定九龍河》一疏。其最光輝之一筆是至今仍保留在貴陽名勝甲秀樓上之石刻五言排律《登甲秀樓》一首赫然在目,與《岳陽樓記》一樣供登樓者瞻誦千古。現特錄於茲、聊供養眼。
《清史稿·列傳·鄭大進轉》記載
鄭大進,字退谷,廣東揭陽人。乾隆元年進士。授直隸肥鄉知縣。累遷山東濟東道。二十九年,山東淫雨,高唐、茌平諸縣水漲阻道。大進相度宣洩,水不為患。巡撫
崔應階薦其能,遷兩淮鹽運使。三十六年,丁父憂,去官。服除,上召至熱河,命署浙江按察使。尋授湖南按察使。四十年,遷貴州布政使。四十三年,授河南巡撫。四十四年,調湖北。旋署湖廣總督。奏:“
安陸、荊州二府濱臨江、漢,以堤為衛。今夏漲發,鐘祥、
潛江、荊門、江陵堤決,已一律修復,惟潛江長一垸地窪沙積,築堤難固,應擇地勢較高處築月堤。鐘祥、
永興、保全諸垸地當沖,亦應築月堤,俾水發江寬,不致出險。又有劉家巷堤應並修築。”四十五年,奏:“武昌濱江上游,諸水匯流,繞城而東。江漲沖刷,堤根虛懸。現修武昌城畢,請並修堤,毋使水齧城。”均從之。又奏言:“湖廣邪教為害,總督
班第奏請枷責發落,俾免株連。牧令遂視為自理詞訟,率不通詳。請自今以後,據實呈院司核辦,諱匿徇縱者劾之。”上韙其言。
四十六年,授直隸總督。命勘永定河工。奏言:“六工以下河身內舊有民居,乾隆十五年給價遷移。又以下口改流,奏令暫回繳原給房價,減糧田畝,依舊徵收。今勘南、北兩岸,自頭工至六工,村落已盡遷移。六工以下,水勢遷徙靡常,累將北埝改築展寬。南、北兩堤遙隔五十餘里,其中居民五十餘村,水漲以船為家,應令遷移。永清柳坨諸村、東安孫家坨諸村旗、民二百八戶,已勘定地址,令陸續移居。河身較遠之村,仍準暫住。禁築壩修房,以杜占居。”報聞。四十七年二月,賜孔雀翎、黃馬褂。五月,奏保定九龍河經清苑、安州至任丘入淀,年久積淤。請舊有望都鄉閘、殷家營、高嶺村三閘外,於望都樊村建石閘一,清苑冉村、
鄧村、營頭建石閘三。並修整諸舊閘,開浚安州、
新安、任丘諸縣河。皆稱旨,加
太子少傅。卒,賜祭葬,謚勤恪。
民間傳說
傳奇少年
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月初四酉時,鄭大進出生於揭陽縣梅岡都山美村(今揭陽市揭東區玉滘鎮山美村)。呱呱墜地的鄭大進,為這個貧寒的知識分子家庭增添了不少喜氣,唯獨有一個老人卻在偷偷地流著眼淚——鄭大進的奶奶。原來,鄭大進出生後,整座屋子七天七夜都放射著五彩祥光。老奶奶記起鄭大進的父親鄭養性出生時也有這種光環,可鄭養性半生窮愁潦倒,莫非孫子還要繼承著兒子的貧寒?老人家憂心忡忡,傷心淚流。殊不知這是天降祥兆於鄭家,一個後來對康乾盛世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的生命誕生了。
據鄭氏族譜載,山美鄭氏創鄉於元順帝至元年間,從始祖鄭榕齋傳至鄭大進剛好十二世。溯其遠祖,出自姬姓,是周宣王的三弟鄭桓公。從鄭桓公傳至榕齋公計七十五世,也就是說鄭大進是鄭桓公的八十六世孫。其遠祖封三十三代大司徒,是烜赫的大門閥。其近祖世代務農勤學,“積學惇行,有聲庠序,而潛德弗耀”,到了他父親鄭養性這一代,才開始“以文學教授鄉里”,算是遠近聞名的書香人家了。
鄭大進的童年富有神奇色彩,至今邑人還在津津樂道。清朝的時候,由於醫療防疫技術落後,疫病流行,潮州府一帶經常流行瘧疾,潮人迷信,管患瘧疾叫中了“北寒鬼”的邪。鄭大進的外公也常得這種病,奇怪的是,每當鄭大進到了外公家,外公的擺子就不打了,“北寒鬼”一見鄭大進,早嚇得跑到九霄雲外去了。有一次,大進索性將“北寒鬼”關在瓮里,貼上封條,把它扔進砂隴溪(車田河下游)里。自此,瘧疾不敢在梅岡一帶流行。這段小英雄捉鬼的故事在梅岡一帶幾乎家喻戶曉。
民間又傳說,鄭大進在梅岡都龍砂鄉讀書時,書齋外面的竹林常鬧鬼,夜裡小小讀書郎大都不敢上廁所。一次,鄭大進提著燈籠上廁所,把燈籠放在小鬼的頭上,戲稱:“小鬼好大頭。”小鬼對曰:“大人好大膽。”小小少年,便能驅邪除鬼,使人聯想起鐘馗捉鬼的形象,充滿了英雄氣和正義感。還有一次,鄭大進出恭好久才回教室,塾師疑他在外嬉戲,便嚴加責問。大進說,他經過土地廟時,伯公總要站起來迎接他,故這次繞道不從廟前經過,所以遲回。塾師聽後,將信將疑,決定試一試,於是暗中把兩枚銅錢放在伯公膝蓋上,叫鄭大進再從那裡經過,塾師隨即偷偷到土地廟察看,發現銅錢果然落在地上,感到十分詫異,才開始覺察到大進確是不得了的人物,將來必成大器。據山美村父老介紹,鄭大進的母親“夜紡紗、日織綕”,懷胎時,仍十分勤織,其綕筐常伏著一條“小龍”,將其倒在水塘里,不一會兒,“小龍”又跑回來了,偎依在綕筐里,這種事一直延續到鄭大進出生。鄭大進讀過書的龍砂、雲南村,還有傳言說,鄭大進曾化為蟒蛇,遊蕩於大港溪,捲起重重狂瀾。
所有這些神秘傳說,代代相傳,已無據可考,但從這些傳說中可看出孩提時代的鄭大進,已充滿著正義感和智慧,靈異而又超凡脫俗。
妹代姐嫁
鄭大進是
揭陽梅岡都山美村人,因家貧,小時候寄養在龍砂鄉大舅父江淮家。舅父對他視若已子,並送他到鄰鄉私塾讀書。
有一次,鄭大進出恭好久才回到教室,塾師疑他在外嬉戲,便嚴加責問,大進說他經過土地廟時,見伯公總要站起來,故這次繞道不從廟前經過,所以遲回。墊師聽後,將信將疑,叫他明天仍從土地廟前過去。第二天,大進出恭回來,塾師到土地廟察看,見他放在伯公膝蓋上的兩枚銅錢已掉在地上,也便相信了。
數日後,塾師到江淮家中,對他說:“令甥聰穎出眾,前途不可限量。貴府千金如能與其聯婚,將來定然沾光不小。”大舅聞言大喜,便與妻吳氏相商。吳氏說:“大進無立錐之地,將女兒嫁他,要叫她去吃西北風!”妻子不同意,江淮又把他的主意告訴女兒巧英,巧英也不聽從。江淮堅執已見,仍將巧英終身許給鄭大進。
大進學成之後,辭舅父返回自家。不久,擇吉前來迎娶。巧英哭哭啼啼,不肯上轎。她嬸母李氏也來勸說。巧英忿忿地說:“嬸娘也說他好,何不將巧雲妹嫁給他!”李氏說:“好!這要看大伯的主意。”江淮說: “弟婦,你如同意,就這么辦!”李氏與女兒巧雲商量,巧雲對大進的才學,素有所聞,當下,含羞地說:“女兒聽從母親吩咐!”幸在大進對兩個表妹從來未見過面,得以巧雲代嫁,遂解了眼前之圍。
與方光成
一日,鄭大進忽聽衙門口有吵鬧之聲,便命衙役出去查,衙役帶著公差賴三和一個星卜相士進來。原來這相士方光成,號稱“半仙”,本是個讀書人,因家貧迫,賣卜餬口,今早賴三想敲他竹槓,方光成說賴三不過午時有四十杖厄。賴三與他打賭。中午將至,還不見動靜。賴三便氣勢洶洶地走來要砸招牌,方光成說午時未到,不準砸,因而雙方吵鬧。
鄭大進看看時刻,果然午時未正,認為確是賴三無理取鬧,喝令將賴三責四十大板。剛打畢,一聲巨響,午炮轟鳴起來。滿堂員役無不稱奇!
退堂後,鄭大進把相士帶進花廳,念出一個坤造生辰時日,讓光成卜。方光成皺著眉說:“這,是連街寒宿命。”鄭大進喝道:“胡說!你豈知這是夫人的時日!”方光成嚇了一跳,忙說:“這時日怕有錯,請問明夫人後,再讓我算一算。”鄭大進即命人到後堂去問,僕人回來重報夫人的生辰時日時,方光成得意地說:“這才是夫人之命。”鄭大進念個乾造生辰給他推算。方光成起身賀喜說:“這個貴庚,官至一品,壽逾古稀,乃大貴大壽之命。”鄭大進心中暗喜。他見方光成一表人才,日後必能長進,便贈了些銀兩,叫他回去好好攻讀,圖個功名上進。鄭大進回到後堂,向夫人問及兩個時日之事,夫人不得不把妹代姐嫁的經過說了一遍。鄭大進不禁長嘆。
幾月後,鄭大進又遇到方光成在賣卜,把他叫來訓責。方光成訴說因贈金已用盡,生活已是無靠,故不得不重操舊業。鄭大進再送給些銀兩,讓他上京赴試。
後來,方光成得中
高第,據說他在賣卜時曾結識了南遊的乾隆君,不久,被提升為相國。方光成向皇帝推薦大進有賢才。乾隆君在召見鄭大進時,見鄭大進的頭很大,便戲謔說:“鄭卿前鵠後鵠(額凸和後腦凸),可做
十三省總督!”方光成忙推著鄭大進跪下叩頭謝恩。因君無戲言,鄭大進遂被封為直隸總督,官至一品。
圖書《鄭大進》
圖書信息
書名:鄭大進
編者:鄭智勇主編、揭東縣教師江濤著
作序:陳弘平(中共揭陽市委書記、揭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出版發行:文化走廊出版社。
特點:該書既是揭東縣教育系統研發鄉土歷史教材、豐富校園文化的一項重要嘗試,又是揭陽市社科聯立項科研項目,是目前國內最新、最完整、最系統、最權威的研究清太子少傅、直隸總督鄭大進的專著。
內容簡介
該書從“寒儒家世,學優則仕 ”、“倡率儒學,興學育才””、“恩承北闕,望重南天、“清標繡衣,廉聲遠揚”、“老成撫馭,庇境安民”、“堵築疏浚,治水功高”、“君臣一德,契合尤深“天作良緣,家族顯貴”、“親民為民,革弊創新”、“審理刑獄,鐵面無私””、“深醇雅正,稽古情長”、“寬容品德,永世風範”等十二個側面系統地再現了鄭大進偉大而光輝的一生,歌頌了鄭大進的高尚人格。該書圖文並茂,集趣味性、學術性、藝術性於一體,可讀性強。
出版意義
《揭陽歷史文化名人書系·鄭大進》作為曲溪教育組實施校園文化建設“五個一”工程的一個重要成果,是研發利用鄉土歷史教材的一項重要嘗試,其原稿5年來作為校本教材在曲溪鎮圩埔初級中學、圩埔國小等5所學校試行使用,對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該書的正式出版是對曲溪鎮教育組校園文化建設成果的充分肯定和重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