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氏家譜

鄧氏家譜

鄧氏家譜目前已知的有南陽郡鄧氏家譜、遷貴州安南遺序和普安鄧氏家譜排行及江西撫州李改鄧等族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氏家譜
  • 包括南陽郡鄧氏家譜
  • :古國名
  • 源於:曼國
基本介紹,禹公,榮宗公世系,普安鄧氏,河南鄧氏,祁陽鄧氏,

基本介紹

國有史、縣有志、家有譜。、古國名、鄧姓源於鄧國。起源於今河南省孟縣西南。鄧姓始祖、是被顓頊賜姓為曼姓的金天氐的後裔。南宋羅泌所撰寫的《路史·後紀九》也雲:“初,武丁封季父於河北蔓,曰蔓侯。有曼氏、蔓氏等,優、鄧其出也。”國名曰“鄧國”。因此、曼季便成了鄧姓的遠古始祖。
鄧氏家譜

禹公

角木居天星之首、三登傳四第之榮。衍及衛公、建續中原、為東漢開國元勛。官居高密候、雲台二十八將之首。鄧公諱禹、字仲華、南陽郡新野人。有子十三(訓、謙、讓、說、讀、詒、議、詩、論、謀、識、謨、誥),其中各類史志有記載的、比較出名的有六子,各持一藝。父子同朝、光武中興、名標史冊、留下永垂不朽之名也。

榮宗公世系

世居湖廣寶慶府、武崗州、牛欄山。明朝初年、居住於貴州黔南的紅苗、仡佬人傭兵數萬之眾。在普納山下造兵刃、鑄錢幣、設立四十八寨、自立為國。公元1369年、洪武祖調北征南。御封鄧榮宗為平蠻將軍(兼指揮使)。率兵入黔、平蠻寨、圍困普納、克城子洞、破越州酋首阿資。立南龍府、設安南城、留屯安南衛也。

普安鄧氏

鄧榮宗留屯安南衛、戍守一十有餘年後。遷普安屬下讓里龍場大營里居住、公莫氏生子三(仲清、仲文、仲政)第四田排行:榮仲勝祖欽、友思萬應正、世尚大興茂、維汝惠澤施、獻銳登周廣、發俊顯益清、玉彥芝蓮昌、金遵佐宣揚
瓦屋裡排行:榮仲勝祖欽、友思萬啟、天世紹洪、配兆瑞用、星集聯昭穆、彝倫品序敦、升恆文羽晉、履泰復鹹奇

河南鄧氏

河南信陽和湖北廣水一支鄧氏家族,族譜有記載起於明未,現居河南信陽市溮河港鎮馬家畈村龍井沖、譚家河鎮土門村和湖北廣水鄧家山一帶。家譜排行:大上文之有,朱光作學長,永忠先世德,晨啟放輝光。
後續:忠孝心為本,正道保全良,國治萬民福,家齊後繼昌。

祁陽鄧氏

祁陽自三國建縣以來,有兩次外地人口大遷入。一是元朝建立初期,由於戰爭和人禍,人口驟減,導致鄰近省縣人們遷入。二是元末明初,湖南為陳友諒舊部和元朝殘餘勢力所在地,因連年戰禍,人煙稀少,出現了“扯江西,填湖南”的人口大遷徙
祁陽鄧姓始祖,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從江西遷徙過來的。分兩支:一支始祖鄧天翁,明洪武二年由江西泰和,遷今祁東磚塘,後嗣分居岩門前、白泥坑、煙後甸、石板鋪、四角丘、文明鋪一帶。一支始祖鄧慕春,原籍江西豫章臨江府新喻縣江口村,元至正年間以選貢生,任衡陽司訓,後偕四子二侄,隱居衡陽長樂里,卒年七十歲葬住屋後。洪武四年,子侄分割而居,大侄子鄧美先居祁之大嶺,小侄子大先居城山頭,長子鄧仕先隨母居發祥地祁之永昌鄉,次子鄧遵先遷居寧遠小茗洞(今小金洞鄉),配鄭氏,生三子,取名鄧香、鄧真、鄧宅,“壽終,其子旋遷石鼓源”(《始祖暮春公行跡》),世代繁衍,至今已有六百餘年。三子鄧慶先居歸陽,四子鄧守先遠居於泉州。
長子鄧仕先生子鄧世榮,又移居下馬渡團山町,鄧世榮生五子 長友文,次友德,三友直,四友涼,五友誠;現分布於下馬渡、龍口源、金竹山、排樓灣、花山等數十個村鎮均為其後裔,2004年六修族譜時已達八千於眾。
次子鄧遵先一脈自三世始(香、真、宅三兄弟兒輩),用“以”字輩取名,老班二句排宗詩(以德思文才仕清大,成先祖永宗興道隆)啟用。
《石鼓源鄧氏五修族譜》(2006年)刊有乾隆進士鄧永波寫的《排宗序》:
以德思文才仕清,大成先祖永宗興;
道隆光化敦仁讓,學盛昌時啟義宏。
方正歷朝傳禮教,賢良輔世耀科名;
家修廷展經綸裕,定國安邦致治平。
永波作排宗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