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塘村

兩塘村位於遂溪縣楊柑鎮東南方,是從廉江鶴地水庫移民區遷居而來,全村委會共有609戶,總人口為556人,耕地面積2530畝;主要姓氏為鄧;主要特色農作物有甘蔗。主要方言有客家話。村還有一棟在當地較有名的盤古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兩塘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
  • 下轄地區:湛江市遂溪縣楊柑鎮紅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楊柑鎮
  • 人口:556人
建制沿革,歷史文化,著名人物,鄧通,鄧艾,鄧芝,鄧攸,鄧牧,鄧子龍,鄧世昌,鄧廷楨,鄧韍,鄧仲元,鄧發,鄧錫侯,鄧中夏,鄧寶珊,鄧軍林,鄧小平,鄧穎超,鄧稼先,鄧東哲,鄧克明,鄧兆祥,鄧仕俊,鄧龍翔,鄧家泰,鄧鐵濤,鄧守強,鄧 誠,鄧 都,鄧 軍,鄧 平,鄧 偉,鄧雄,鄧一,鄧瑩,鄧穎,其他,

建制沿革

兩塘村位於遂溪縣楊柑鎮東南方,是從廉江鶴地水庫移民區遷居而來,有1所國小和敬老院1間,其中轄區內的兩塘村是紅村村委會最偏遠的一條自然村,近年來先後投入300多萬元,合理規劃新村、垃圾處理場,建起樓房76幢,興建高13米、容量30立方米水塔一座,硬化村巷4條1000多平方米,修建排污溝1000多米,植樹230多棵。目前,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100%,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5%以上,衛生爐灶普及率達98%以上,實行了人畜分居、禽畜圈養。目前,全村委會共有609戶,總人口為556人,耕地面積2530畝;主要姓氏為鄧;主要特色農作物有甘蔗。主要方言有客家話。村還有一棟在當地較有名的盤古廟。
家村黨支部,結合農業調產,狠抓新農村建設,全面發展農村經濟,力求自我壯大,早日創建的“小康村”。

歷史文化

是被顓頊賜姓為曼姓的金天氏的後裔。傳說幾千年前,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曾賜少昊金天氏的一個有功德的兒子為曼氏。曼氏開姓之後,世代繁衍,並分出許多支系,而鄧氏就是其中之一。
《元和姓纂》《元和姓纂》
時,鄧氏一支發展成以鄧為名的侯國。鄧國歷史悠久,直至戰國時代,才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便按當時的習慣,“以國為氏”將此姓傳了下來,就是鄧氏。對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說:“鄧,曼姓,殷時候國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後為楚文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姓氏書記載鄧氏是“系承曼氏,望出南陽”。這與最初的鄧國位置是相吻合的。從上古少昊金天氏以下,鄧氏始終繁榮滋長在現在的河南境內,在後來的繁衍之中,鄧姓一直以此為中心,逐漸向全國各地播遷。鄧姓之人,無論分處天南地北,皆以“南陽”的堂名傳家,這正表明了宗於河南世系的意思。
由祖地南陽發展的這支鄧姓,據《鄧氏家譜》載,已有114代傳人,漢文帝時,官至上大夫的鄧通,是鄧氏家族的第42世祖;光武帝劉秀軍師鄧禹,是鄧氏的第47世祖;三國鄧艾,是鄧氏的第54 世祖;時鎮國將軍鄧羌,是鄧氏的第62世祖。中國的鄧姓,大多源於這一系源。
鄧氏在繁衍發展的過程中,也吸收過外族外姓的成員。據《安化鄧氏譜序》載,南唐後主李煜,曾封其第八子李從鎰為鄧王。南唐亡國後,為躲避宋太祖的斬殺,而以其父封號為姓氏,改為鄧姓保住了性命。
從鄧氏族譜得知,鄧氏南遷,移居閩粵,始於宋朝景定年間,由“南陽”逐漸遷移,播遷至南方各地,尤其是今福建廣東貴州浙江等地,經過了一個較長的時間,不僅時間較早,而且繁衍旺盛,很快成了當地盛姓。

著名人物

歷史名人

鄧通

蜀郡南安(今屬四川省)人,西漢中以鄧氏錢遍天下而聞名,為鄧氏家族第四十二世祖。
鄧禹
南陽(今河南新野)人,東漢名將,跟從光武帝劉秀破王匡、劉均等軍,名震關西。天下平定,功勳顯赫,封高密侯。後繪圖雲台,居二十八將之首,為鄧氏家族的第四十七世祖。

鄧艾

義陽棘陽(今河南省新野)人,三國時曹魏名將,官任鎮西大將,率軍滅蜀漢,為鄧氏家族第五十四世祖。

鄧芝

河南省新野人,鄧禹的後裔。三國時蜀國名將。他為將軍二十餘年,賞罰分明,善恤卒伍,是歷史上著名的清明廉潔的軍事將領。

鄧攸

平陽(今山西省襄汾)人,東晉晉元帝時南遷前後聲譽卓著的名臣。

鄧牧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思想家,自稱“三教外人”,表示不列入三教正宗,他有《伯牙琴》、《洞霄圖志》行世。

鄧子龍

豐城(今屬江西省)人,明代抗倭名將,1598年援朝抗倭,戰死釜山南海。

鄧世昌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人,清末海軍名將、愛國將領,在1894年的黃海戰役中,率致遠艦奮勇作戰,在彈盡、艦傷之際,加速猛撞吉野號未果,因中魚雷,全艦官兵壯烈殉國。

鄧廷楨

江寧(今江蘇省南京)人,清代名將,歷任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曾率軍阻擊英艦於廈門,後受投降派誣陷,與林則徐一同被充軍伊犁,三年後被重新起用,著有《雙硯齋詩鈔》。

鄧韍

字文度,號梓堂,江蘇省常熟人,明代學者,工山水,能詩文,好宋儒書,著有《易解》、《常熟志》等。

鄧仲元

鄧仲元(1886~1922), 廣東惠州市惠陽區人,原名士元,別名鏗。19歲入廣州將弁學堂,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廣東軍政府陸軍司司長、粵軍總部參謀長兼陸軍第一師師長,參加過討伐袁世凱、驅除龍濟等戰役, 功績卓著。

鄧發

廣東省雲浮市(今雲城區)附城鄉石塘村人,早年外出廣州香港等地謀生。1925年參加領導省港大罷工,並當選為工人代表。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廣州起義失敗後轉赴香港搞地下工作。經過長期革命鬥爭鍛鍊,鄧發已成為中國工運領袖之一。1931年夏,鄧發任中央局委員、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保衛局局長,並參加了舉世矚目之二萬五千里長征。1939年,赴延安任中央黨校校長。1946年4月8日,鄧發、王若飛、秦邦憲、葉挺等同志在重慶乘飛機返延安途中,在晉西北興縣黑茶山不幸失事遇難。

鄧錫侯

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愛國人士。字晉康。四川營山人。1906年棄文習武。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黨政府四川省主席。1949年12月率部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四川省副省長等職。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

鄧中夏

湖南省宜章縣人,中共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曾領導長辛店鐵路工人、開灤煤礦工人和省港工人大罷工,1933年被捕就義。

鄧寶珊

甘肅天水人,同盟會會員,曾參加北伐,1949年率部起義。

鄧軍林

湖南祁陽人,國民黨少將。

鄧小平

四川省廣安人,少時赴法國勤工儉學,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歸國後,領導百色起義,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赫赫鐵師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居攻至偉。他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第二代領導集體主要成員,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革命者,改革家,總設計師,近代偉人

鄧穎超

原名鄧文淑、鄧詠通、鄧湘君,祖籍河南省光山,生於廣西省南寧,她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領導人。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鄧稼先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核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核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核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鄧東哲

鄧東哲(1916年-1995年),湖南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軍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鄧克明

鄧克明 原名鄧必克,又名鄧恆林(1906—1983),湖南省安化縣人。一九三○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鄧兆祥

鄧兆祥(1903—1998),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高級將領,著名的愛國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1949年2月25日,他與國民黨愛國官兵在吳淞口舉行了震驚中外的“重慶號起義”,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行列,為中國人民海軍的建設做出突出貢獻。

鄧仕俊

鄧仕俊(1918—1993),原名鄧仕金。四川省通江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鄧龍翔

鄧龍翔(1913—1979),江西廬陵(今吉安)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得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

鄧家泰

鄧家泰(1914——2003年),湖北省荊門市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後升中將。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03年1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九歲。
鄧昌友
男,漢族,1947年2月生,四川遂寧市蓬溪人,1968年3月參加工作,197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領導幹部專業函授畢業,中央黨校大學學歷。1992年7月晉升空軍少將軍銜,1999年7月晉升空軍中將。2006年6月晉上將軍銜。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

鄧鐵濤

中醫學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名老中醫.1916年10月出生於廣東省開平縣。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老中醫,內科專家。

鄧守強

布依族,90後青年作家,筆名:僑紳、芙蓉小弟。系中國小記者協會會員、龍里縣作家協會會員、龍里縣青春寫手聯盟主席、博文中國網文學欄目版主、貴州省黔東南州作家協會官方網駐紮作家、文學涼都現代詩歌線上版主、“灣潭之聲”記者、《創作新星》詩刊記者、《星星》詩刊特邀通訊員。貴州省龍里縣羊場鎮人。公開出版有詩集《詩語》,部分作品散見:《21世紀初葉中國汶川大地震詩歌選萃〈淚花·光芒萬丈〉》、《人民日報》、《貴州日報》《黔南日報》及網路發布、CCTV中央電視台官方網、部落格、電子書等。

鄧 誠

1933年3月生,江西省臨川人。又名榮初。中共黨員。1940-1949年7月在家讀私塾國小。1949年7月參加工作,在廣昌工作隊任隊員。1949年9月任廣昌縣公安局文印員、收發員。1950年2月至次年1月先後在廣昌縣城關、赤水公安派出所任幹事、副所長。1953年1月至1955年10月先後在廣昌縣公安局任治安股、秘書股股長。1955年10月至1956年4月任廣昌縣公安局副局長。1956年4月至19月任贛南行署公安處副科長。1956年10月回廣昌縣公安局任局長。1969年8月調入江西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任副經理、黨委副書記。1971年12月兼任江西緞尼綸廠(江西化工廠)建設指揮部副指揮。1980年兼任九江煉油廠建設指揮部副指揮,1983年4月在伊拉克任中國建築總公司伊拉克國管道工程項目經理。1986年1月調入江西省勞改局任副局長。1992年9月獲法務部授予人民警察三級警監警銜(高級警官)。1993年10月離休。1988年5月選為江西省勞改法學研究會副會長。1993年12月被批准為律師;發表過《正確處理監管改造工作中的十個關係》、《搞好因人施教、強化個別教育》《淺淡監管改造工作中堅持幹部直接管理》等論文。

鄧 都

1936年生,廣東龍川人。中共黨員。1956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探礦掘進 專業。地礦部勘探技術研究所主任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爆破協會理事。19 56—1982年在內蒙古地質局所屬地質隊工作。曾任坑探工長、坑長、探礦科負責人、坑探技 術員、工程師、隊總工程師、副大隊長。主要從事坑探工程施工及生產管理工作。研究合成 銨油炸藥、一炮成井、爭光-10型取樣鑽車裝化、爆炸法合成人造金剛石微粉及聚晶體均獲 成功。1978、1979年評為內蒙地質局先進工作者。1982年調勘探所工作。歷任課題組長、室主任、主任工程師。主持XRC-1型斜井人車課題研究,通過部級鑑定,獲地礦部科技成果四等獎。1987年後從事控制爆破研究及對外技術服務。對河北寬城縣豆於溝鐵礦露天開採定向爆破、內蒙古霍各氣銅礦露天剝離深孔爆破、廣東大亞灣一帶山體開挖的硐室大爆破等工程 進行技術服務。在引青濟秦引水隧道工程中任承包段技術顧問,榮立秦皇島市頒發的二等功 。領導控制爆破組對城市建築物、構築物的定向、水壓、鬆動爆破拆除做出一定成績。“控 制爆破綜合研究”課題1994年通過部級鑑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獲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撰寫爆破論文二十餘篇,其中《預處理是控制爆破拆除的重要手段》及《水壓爆破拆除涵 橋》分別在全國坑探第三屆、第四屆學術會議中被評為優秀論文。現受聘中國地質大學(北 京)客座教授。

鄧 軍

男, 1958年4月生。現任太平洋保險公司成都分公司溫江代理處經理。畢業於四川省阿壩州師範學校。經濟師。1985年主筆編撰《理縣民政志》一部,被理縣人民政府授予二等獎。1986年起從事保險理論研究, 1988年擔任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阿壩州分公司總經理助理。任職以來,銳意改革,強化管理,使公司的各項經濟指標連年翻番,使少數民族地區保險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次受到州委、州政府和該系統的表彰,個人也多次被評為先進。1990年主筆編撰《阿壩州保險志》一部。1993年以後主要從事國內保險業代理業務理論研究與實踐。

鄧 平

男,1933年9月生,江西南昌人。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現任職於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株洲、自貢兩個全國最大硬質合金廠技術改造工程的總設計師,系省金屬學會粉末冶金學術委員會委員、機械工程學會粉末冶金學會理事。從事硬質合金的研究,設計40餘年來,先後擔任10多個大、中型工程項目的設計工作。多次隨團出訪瑞典、美國、德國、日本等10多個國外著名硬質合金廠6家,進行技術考察,為兩廠的技術引進及對外談判簽約奠定了基礎。在“七五”、“八五”期間,株洲、自貢兩廠兩次技術改造的完成,標誌著我國硬質合金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達到80年代末世界先進水平,並使株洲廠成為世界五大硬質合金廠之一。兩廠現成為我國硬質合金的生產、科研、出口創匯基地。其為此事業奉獻了畢生,做出了積極貢獻。

鄧 偉

男,1936年7月生,遼寧遼陽人,滿族。1958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 。曾任《滿族文學研究》主編。現任遼寧大學中文系教授、滿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生導 師。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滿族文學史編委會委員、中央民族大學滿學研究所客 座研究員、遼寧滿族經濟文化協會、瀋陽市民族學會常務理事、《瀋陽民族》副主編。主講 古代文學、滿族文學、詞學。是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滿族文學史》5卷本主要撰著者及主編 。第一卷出版後獲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優秀著作獎、瀋陽市1989年優秀圖書一等獎、首屆 滿族文學獎。專著與合著有《中國古代笑話》、《樂章集詳註》;《清晚清文學作品譯註講 析》、《古代愛情詩詞鑑賞辭典》、《古代小說百科大辭典》、《瀋陽滿族志》、《愛新覺 羅家族全書》第六卷七卷、《新宋詞三百首賞析》等。發表學術論文《納蘭性德再評價》、 《論渤海文學》、《西遊記與神魔小說》等約50篇,多篇獲獎。曾4次獲九三學社瀋陽市委 員會優秀社員稱號。1996年赴日本各大學做學術交流;1997年赴台灣參加學術會議。在台灣 出版學術論文《清末滿族詩壇領袖寶廷》、《斌椿及其詩集》。

鄧雄

男,1933年12月生,廣東佛山市三水區人。中共黨員。曾任廣東珠海市國土局局長,珠海市礦產資源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珠海市國土總體規劃委員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珠海市地理學會第一屆學會會長,中國地理學會會員、中國礦業協會會員。在三水縣工作時發現大、中型磁鐵礦、石膏礦、鎢礦多處。首次成功地在市區中心統一徵用了農村集體土地5000多畝,為珠海經濟特區開發積累了豐富的用地經驗,建市開始,首期統一開發建設海霞新村的成功經驗,為珠海市政府創造出土地管理“五統一”做出了貢獻。積極推行改革土地管理體制,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以及改革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方法,推動成立珠海市礦產資源管理委員會,加強了土地與礦產資源的統一管理,為市政府草擬《珠海市沙石土礦產資源管理規定》、《珠海市礦資源管理五統一的通知》等多項規章。組織全市有關單位深入區鎮對違章開採沙石場進行大檢查和清理整頓工作,使市區石場由原來的115個減少到23個。在市區收回石場土地480多萬平方米,用於道路、樓房建設及綠化。保護了市區自然環境。積極組織推廣開發使用灘涂資源,圍墾造地23萬畝。組織普查近岸淺海2500平方公裡面積,發現水下砂資源5億2千多萬立方儲量,已為珠海市鎮海造地以及出口海砂、香港赤臘角新機場、澳門新機場填海造地提供了大量砂資源。組織編制《珠海市國土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省、市二級評審後通過,獲得很高的評價。先後被評為三水縣公安局模範工作者、珠海縣先進工作者,珠海市先進工作者及廣東省礦產資源管理先進工作者、主要著述有《淺談珠海市土地管理“五統一”模式》、《全面規劃合理開發利用灘涂資源》、《在實踐中完善國土管理“五統一”》、《豐富的國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國土資源》、《依靠全市人民,依法管好用好土地》。

鄧一

女,1925年10月生,福建福州人。1948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任煤炭 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高級工程師,1987年取得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資格。是中國發明協會會 員,遼寧省第3、5、6、7屆人民代表,中國煤炭學會第2屆委員會理事,遼寧省科協第2屆委 員。長期從事化學分析和煤(石千)石綜合利用提取化工產品的科研工作。1978年代表煤石 綜合利用課題組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並受到獎勵。與他人合作發明的“製取聚合氯化鋁的 新工藝”(為第一發明者)於1986年獲國家發明獎4等獎。1979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

鄧瑩

女,1937年3月生,湖北沙市人。1958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長期從事藝術教育專業工作。現任福建藝術學校高級講師。主講《台詞語言技巧》、《表演 理論與技巧》、《化妝造型》等課程。編寫了《台詞教程》、《語言藝術——有聲語言的表 現技巧》等教材,發表《演員如何說好潛台詞》等論文。對語音學中地方語與國語的異同 規律及體態語有獨到的研究。在校內及全省各地的大、中、國小校講授語言課,舉辦語訓班 ,受到師生的歡迎。培養的學生遍及省內外,有的已擔當藝術團體的主要藝術骨幹。1987年 至1990年,評為省文化系統優秀教師。多次獲得省文化廳頒發的表彰榮譽證書。培養的青少 年及兒童學生,多次在省市及全國語言比賽中獲獎,如1990年,因2名學生在第3屆全國故事 大王比賽中均獲2等獎而授予園丁獎證書。1990年及1998年先後二次指導的福建省代表隊參 加全國國語大賽,均獲得3等獎。經常參加省市各類國語演講比賽評獎活動,擔任評審 等職,在福建省語言教學界有一定知名度。1992年,被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評為全國推 廣國語先進工作者。此外,在化妝美容專業方面有較深的造詣,熟練掌握化妝美容技藝, 經常被邀到各行各業為婦女講授化妝美容課,受到好評。撰寫發表《修洗和防止紋飾術失誤 初探》等論文。1988年,被福州市婦聯授予百名女能人之一稱號。1996年,被國家勞動部確 認高級美容師。曾入編《中華人物辭海》。

鄧穎

男,1937年2月生,四川古藺縣人。高級講師。畢業於重慶動力學校 。中共黨員。歷任重慶電力技校副校長、川東電業局人教處副處長、重慶電業局教育處長; 全國電力工人技術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電力生產人員培養供電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電力 生產人員培訓教材編審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電力職工技術教育》副主編、全國職工學習 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和兼職研究員。任副校長期間,採取有力措施加強教學管理,不斷提高 教學質量,學校被評為水電部教學質量標兵、重慶市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全國電力技校熱工 學統考第一名;任教育處長期間,堅持改革,開展多種教育培訓,教育處榮獲全國電力系統 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電力系統班組長培訓先進企業、四川省電力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負責全國電力技校教材和變電運行崗位培訓教材的編寫組織工作,起草全國《電力技校熱動 專業教學計畫與教學大綱》、《電力技校教學管理制度》、《供電工人技術培訓教材建設規 劃》和四川省電力企業《職工教育管理標準》、《職工教育工作標準》;先後四次為四川技 校校長培訓班和重慶繼續教育幹部培訓班講授教育管理。主編《熱工學講義》、《汽機運行 講義》、《重慶電業局教育志》、《白鷗—鄧均吾早期詩選》;主審教材《直流設備的維護 與檢修》;參編教材4本。在32種刊物上發表教育和學習科學論文49篇及文藝散文9篇、通訊 32篇;部分論文入選《中華全國教育工作文集》、《中國職業技術培訓學會論文集》、《崗 位培訓與實踐》、《中國當代教育考古成果概覽》等書;有24篇論文和一本編著獲全國、西 南和省市優秀論文獎和成果獎。人名入選《中國人名大辭典·當代人物卷》、《中國學習科 學人物綜覽》、《中國當代職業技術教育名人大觀》、《四川省高級專家名錄》、《中華當代名人辭典》、《中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辭典》、《學習科學大辭典·人物卷》等。

其他

鄧超:娛樂明星
鄧麗欣:娛樂明星
鄧婕:影視藝人
鄧麗君:歌手,慈善家
鄧仲元(1886~1922),廣東惠州市惠陽區人,原名士元,別名鏗。原籍梅州市梅縣區,革命家,烈士。
鄧琳琳:女,漢族,安徽省阜陽市人。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安徽利辛鄧氏後裔。
鄧長城,綽號“山狼”,5歲開始習武,80年代中期生於四川廣元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影視動作演員、國際影星成龍川籍首席弟子,《龍的傳人》功夫真人秀電視選拔活動全球16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